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朱由崧能够登基称帝,谁是第一功臣?几个漂亮的虚衔就能糊弄得了一个老江湖!希望我出任督师(总司令),去栉风沐雨,征战江北,想得美!你自己怎么不去!
马士英决定立即上书,要求到南京面见监国朱由崧。他不等朱由崧同意,就星夜带兵从凤阳出发了。
一路上,一千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由淮河进入长江。五月九日,马士英到达南京,再次上书劝说朱由崧速登帝位。同时,将不久前史可法所写的那封指责福王“七不可立”的书信偷偷交给了朱由崧。
……这是一件很不道义的事情!极其的奸诈,阴险和毒辣。
史可法又气又恨,肠子都悔青了,却无可奈何,因为把柄抓在人家手里。他知道因为迎立问题,南京政府已经形成以马士英和自己为首的互相对立的两派,从万历年间开始的祸国殃民的党派之争今天又一次可怕的上演了。
史可法不禁打个寒颤。如果不能迅速弥合对立两派的关系,别说中兴大明,南京政府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这些天,史可法脑子里一直盘绕这个问题。为了团结马士英等“立亲派”,他亲自上书请求封黄得功,高杰等武将爵位,并极力推戴马士英的功劳:
“总督马士英再整残疆,力撑半壁,频年讨贼,望重劳深,应予特赏。”
同时,他又致信马士英,向他推心置腹:“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黄,高,二刘四将还难以做到齐心保国,必须有一位重臣前往镇抚。今日之事,非可法与公,谁任之者?”
他从国家前途,民族大义出发,殷切期望马士英能够顾全大局,出外督师,但得到的答复却是:
“我治军宽,容易扰民,公威名素著,淮安士民仰慕您的盛德,如同盼望神明慈父。督师江北,非公而谁?”
见马士英执意要留在朝中,自己再坚持下去,只能激化与马士英的矛盾,于己于国均无益处。特别是江北四镇官兵还没有进入划定的防区,正在四处流窜,互争地盘,祸害百姓,朝廷也急需派一位重臣前往调停和制止。
史可法不再犹豫,立即拜见弘光帝,自请渡江督师,效命疆场。
史可法出外督师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大声疾呼:
“还我史公!”
“何乃夺我史公!”
苏州秀才卢渭等人伏阙上奏,为史大人鸣不平,力言朝中不可无史公。他们说:“江北,是朝廷的门户,而南京,则是朝廷的内室。门口上有人而内室里无人,怎么能行呢?”
有人气愤难抑:“秦桧在内,李纲在外,事情哪里还能成功,大明的国运可知了。”这是拿马士英比秦桧,把史可法比作英勇抗金的民族英雄李纲。
但不知什么原因,同意史可法出外督师的弘光帝就是不收回成命。
这更激怒了关心国事的南京莘莘学子,几百名太学生联名向弘光帝上书。在他们心目中,史可法乃是“救时之宰相,济世之忠良”,只有史大人在朝廷主持国政,大明中兴才有希望。
连忻城伯赵之龙都对弘光帝说:“我昨天经过扬州亲眼看到高杰在攻城掠民。高杰本是马士英接应过黄河的,应该派马士英前去调停。”
正入朝陛见弘光帝的江西,湖广两省总督袁继咸也支持这一建议,认为马士英前往淮扬最合适,因为马士英和四镇总兵官关系密切,而史可法与他们则素无来往。
弘光帝却满脸沮丧地说:“怎奈马士英不肯前去……”对拥戴自己继位的大恩人马士英,朱由崧真不愿勉强他离开南京。在朱由崧心目中,史可法和马士英无论谁去扬州,都不是什么关碍国家前途命运的了不起的大问题。
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人事变动,使弘光政权内部的正邪力量发生了惊天逆转,南明官僚之间同室操戈,窝里争斗的闹剧从此拉开帷幕。
明末那些事儿 第168章 江北四大牛人(1)
东阁大学士史可法自请督师扬州,很多历史书上说他是“心不自安,以避士英”。
其实,重要的是,史大人认为,在当前局势下,稳定压倒一切,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衷共济,群策群力,才能打破僵局,完成恢复中原,中兴大明的重任。既然与江北四镇关系密切的马士英不愿前往,督师重任,舍我其谁!
督师淮扬,最关键的任务是调停冲突。作为一个协调者,史可法不知疲倦,一片赤城,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在史大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为了理想和信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鞠躬尽瘁,百折不回的无私奉献精神。
就在弘光登基的第二天(五月十六日),忧心忡忡的史可法向皇上辞行。
他想跟朱由崧解释一下那封书信的事,但对于朱由崧人品缺陷的过分渲染和全面攻击,让史可法又怎能剖说得清楚,他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强咽了下去,只是痛苦的摇了摇头。
弘光帝朱由崧倒很客气,语气温和地说:“先生代朕兴师雪耻,一定要赏罚严明,爱护百姓,禁止军兵掳掠。”他传旨加封史可法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改任兵部尚书,并命令百官在郊外为史大人饯行。
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推辞了百官的饯行,携带二十万两白银,率领刘肇基,李栖凤,于永绶,金声桓,何刚等几员将官,踏上了前往扬州的征程。
一路上,史可法愁肠百转,思潮翻滚。
史可法的祖父曾做过知州,为官清廉,家中并不富裕。父母一心盼望能生个光宗耀祖的孩子。万历三十年(1602),史可法的母亲梦见忠烈千秋的大英雄文天祥来到她家中,于是就生下了史可法(《明史》说“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长大以后,史可法处处以文天祥为榜样,决心做一个对国家忠贞不二的人。因此虽然家境贫寒,但苦读不倦。
天启元年(1621),年轻的史可法赴县赶考,住在一座古庙里。这天傍晚,风雪交加,严寒彻骨,时任督学的东林党人左光斗视察学政,也来到这座破庙躲避风雪,见廊下的小屋内,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正好有他刚写成的文稿。
左光斗拿过文稿一看,不由暗暗点头。他脱下暖烘烘的貂裘,盖在书生身上,又为他轻轻掩上屋门。出来跟庙里的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书生名叫史可法。
到了考试的时候,当点到史可法的名字时,左光斗目不交睫地注视着他。等考卷交上来,果然文采出众,见识不凡,左光斗欣喜地将史可法点为秀才第一名,并勉励他再接再厉,锻造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将来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当时阉党肆虐,倒行逆施,铮铮铁骨的左光斗和杨涟,魏大中等东林党人勇敢地声讨魏忠贤的二十四宗大罪,被逮捕入狱遭受酷刑拷打,皮开肉绽,生命垂危。左光斗的家人想去探监,但被粗暴地拒绝了。
史可法天天守候在监狱门外,但阉党防守严密,任谁也不准接近。他偷偷拿出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苦苦哀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最后狱卒也被史可法的真诚感动了,让他换上一身破衣,脚穿草鞋,身背篓筐,手拿长柄铲子,化装成收拾垃圾的,在黑咕隆咚的监狱里摸索了半天,才摸到左光斗的牢房。
一见到恩师,史可法惊呆了: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面部焦黑腐烂,已经看不出五官模样。史可法跪爬几步,抱着恩师的膝盖泣不成声。
左光斗听到了哭声,却睁不开眼睛,他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模模糊糊看到了自己最器重的学生。他的眼里没有惊喜,没有哀叹,只有怒火,不可遏止的愤怒:
“蠢材!这是什么地方,你竟敢前来!国家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我死也就死了,你再如此轻率,自投罗网,万一出了事,天下事将来靠谁支撑!还不快走!”
见史可**着不动,左光斗更愤怒了,吼道:“快走!你再不走,不必等奸人来谋害,我今天就先打死你!”
说着,他摸索起地上的镣铐,就要向史可法身上投掷。史可法明白了,站起身来止住悲声,擦擦眼睛拜了两拜,然后快步退了出去。
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人讲起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今天,史可法又回忆起狱中这感人的一幕,神色凝重,感觉肩上的担子重有千斤。在弥留之际的恩师心中,当大明的江山糜烂不堪的时候,史可法将是天下人最后的希望。
我决不能辜负恩师的期望!
明末那些事儿 第169章 江北四大牛人(2)
除了老师左光斗的谆谆教诲,史可法念念不忘的还有先帝的知遇之恩。
崇祯帝朱由检素以猜疑暴躁著称,但对史可法却相当的宽厚信任。崇祯元年(1626)史可法刚考中进士,就被授予西安府推官,不久追随总理侍郎卢象升(卢阎王)进剿农民军,因战功不凡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
虽然是文官,但他胆量奇大,每次战斗结束,史可法就坐在死尸堆上,将战况及农民军出没州县地方官的逃亡情况收集起来,写成表章向朝廷汇报,然后再上马驰骋。
士兵没有吃完饭,他绝不端碗,士兵未领到御寒的冬衣,他也决不穿棉衣,因此士兵们都愿意跟随这样的领导去冲锋陷阵。
战争期间,史可法经常几个月不上床休息,夜里让士兵轮流睡觉,而自己则坐在帐篷外面,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两人一组蹲踞着,史可法靠在他们身上打盹,过了一更,就替换一组。
在寒冷的深夜,史可法每次站起身来一震动衣裳,战袍盔甲上就冰霜迸裂,铿然有声。有人劝史大人进屋歇息一下,他都深情地说:“哎!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啊!”
……崇祯十四年(1641),淮扬巡抚朱大典因贪渎被罢官,崇祯帝下密旨任命史可法为淮扬巡抚,并总督南京至北京的漕运(水路运输)。
史可法进入淮安,扬州地界,地方官一无所知,直到他微服步行来到巡抚衙门升座,人们才一下子惊惶起来。史大人上任十几天后,朝廷的任命才传到淮扬。原来崇祯帝就是要出人不意,让史可法借机发现弊政,剔除奸人。
史可法一改前任朱大典的做派,廉洁清正,爱民如子,对于过去扰民的举措,立即改革,雷厉风行,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弹劾罢免,嫉恶如仇,士绅,百姓都拍手称快。
工作上的请示,汇报,讲话,史大人都亲自撰写,从不让秘书代劳。夜里点起两支蜡烛,每天都工作到天亮。半夜里如果困倦了,就用笔管拄在眉心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稍有动静即能警醒。
侍从人员有的不习惯熬夜,天一黑就哈欠连天,撩不起眼皮。他们忍不住向史大人讨教战胜困魔的秘方,史大人爽朗的一笑说:“你们只管打起精神,努力熬上个四十夜五十夜,就能长醒不困了。”
对于史可法的行政能力和军事才能,崇祯帝非常欣赏,凡是史可法上奏的事项,崇祯帝无不同意和批准。崇祯十六年(1643),史可法被提升为南京兵部尚书,成为陪都首屈一指的重臣,他更是对朱由检感恩戴德。
如今,崇祯帝已经殉国,弘光帝登极,在此危急存亡之时,皇帝希望他出任至关重要的督师大学士一职,他当然在所不辞。他给朋友写信说:“扬州重地,使彼人居之,保无他虑乎?可法何敢辞,正所以无愧于先帝也。”
史可法的意见很明确,他要将对崇祯帝的感激和忠诚,报答到弘光帝朱由崧身上。让别人督师扬州,防守江北,他还不放心呢!
肩负着中兴大明,收复失地的重任,他带领亲兵卫队,正义无反顾地奔赴保卫国家的最前线,前方等待着史可法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因为他即将面对的这四大战区军事长官,一个比一个牛,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明末那些事儿 第170章 江北四大牛人(3)
忠直憨猛“黄闯子”
滁和战区司令官黄得功,字虎山,开原卫(今属辽宁省铁岭市)人,人送外号“黄闯子”。
黄闯子绝对是个猛人,一个牛人中的猛人,史书上说:“其神勇,当时几诧为无敌”,就是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如果“世间良将”曹文诏不是早就光荣了的话,他俩倒很有一拼。我翻翻《明史》,果然,黄得功与曹文诏被并列放在了一个传记里。
黄得功从小命不济,父亲早亡,跟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少年时没有给地主家放过牛,放过羊,但却在池塘里放过鸭子。不知什么缘故,小得功发现他放养的鸭子一天天减少,过了一段时间,眼瞅着就要光了。
他又纳闷又气恼,索性把池塘里的水掏干了看个究竟。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水底卧着一条足有一丈长,五寸粗的巨鳝。为解心头之恨,小得功毫不客气,将巨鳝煮熟后大口大口吞吃了下去。
谁料吃过鳝鱼以后,小得功骨节咔咔直响,不久就长得魁梧健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一天洗澡,他想拧干手巾里的水,稍一用力,竟将手巾拧断了。
这件事听起来有些神奇,但却原原本本记载在史书《明季南略》里。据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大英雄郭靖也是因为无意中喝了秃头老怪梁子翁养的大蝮蛇的鲜血,才变得内力强劲,膂力过人的。
十二岁那年,母亲酿了点米酒准备售卖,不想被馋嘴的小得功全偷喝了。母亲责怪他,他却笑着说:“娘,不要生气,我很快就会赔偿你。”
当时正值清军入关侵掠,小得功持刀混杂在明军队伍里参战,砍翻了两名清兵,提着他们的头颅到官府领到五十两赏银,回家交给母亲说:“这是赔偿娘的酒钱。”
后来,为了谋生,黄得功又干起赶驴驮运的行业。贵州举人杨文骢雇他往南方运货,路经山东一座高山,前面突然窜出六个拦路抢劫的响马(强盗)。黄得功二话不说,大吼一声,抄起家伙,就风驰电掣般冲了上去。
六个强盗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杨文骢和从人都呆了,定睛一看黄得功手里的武器,原来是两个驴蹄。
从此黄得功威名远扬。回到南方后,杨文骢将这件事告诉了大舅哥马士英。马士英也很惊奇,派人找到黄得功,请武师教授他武艺兵法,并花钱给他娶亲成家。(“士英觅至,为之婚娶,延武士,教以兵法。”)
黄得功成年后正式投军,因勇猛敢战,屡立军功,一路走来,由把总,游击,参将,副将直升到总兵官。
黄得功豪饮善射,胆略过人,每次冲锋陷阵,都饮酒数斗,眼珠突露,疾走如飞,所向披靡。他喜欢使一对铁鞭,各重三十多斤,每次战斗后铁鞭上沾染的血浆黏住手腕,用温水浸泡很长时间,才能脱离开。
有一天,黄得功跟帐下将官饮酒,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汪耐庵先生作为幕僚也在座。面前的盘子里摆着生猪肘,大家用刀子直接割肉吃,并大口大口地喝酒。
在座有个丘守备,推辞说不能用酒,这一下可把黄得功给惹恼了,他气哼哼地下令军棍伺候。丘守备可怜巴巴地两眼瞅着汪先生,汪先生不由哈哈大笑。黄得功奇怪他为什么发笑,汪先生说:“我是笑丘守备的大腿还不如大帅的军棍粗呢!”黄得功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满脸的乌云在笑声中霎时消散了。
正在这时,有探马气喘吁吁进来报告:“十里外发现敌兵。”黄得功笑着摆摆手继续饮酒。又有探马报告:
“敌兵距离我们还有五里路。”
“敌兵离我们还有三里。”
将官们都放下酒尊,紧张地望着大帅,黄得功仍然神情自若的继续饮酒。
这时探马又跑来报告:“敌兵已抵城下。”
黄得功这才站起身来,叫人备马。旁边一名亲兵拿过长弓交到他左手,另一名亲兵拿过银枪挂在他肘后,又一名亲兵提过鞭来,他夹在左腿下,又一名亲兵提过锏来,他夹在右腿下。
黄得功率军冲出城来,身后紧随五个骑马的亲兵,都背着箭筒,每只箭筒中有一百支雕翎箭。黄得功抽箭乱射,像一阵疾风暴雨,敌兵死伤一片。
五百支箭很快射完了,黄得功拍马挺枪,抢先杀入敌阵,刹那间挑死四员敌将。枪头折了,他把银枪一扔,左手举鞭,右手举锏呼啸而前,敌营内又是一阵血肉横飞。
敌兵哪里见过这等阵势,早已吓得溃不成军。黄得功大获全胜,鸣金收兵,高唱凯歌,返回城内,继续入座饮酒。
明末那些事儿 第171章 江北四大牛人(4)
黄得功的士兵在黑色的衣甲上都画出一个虎头,农民军只要看到黑虎头军,总是远远地躲避。
黄得功帐下有员骁将名叫林保国,勇猛当先,所向有功,尤其被马守应(绰号老回回)率领的农民军所忌惮。
老回回手下也有员骁将赵虎,自号“无敌将军”,在山脚下设下埋伏引诱林保国深入,一阵乱箭射杀了他。
农民军正在军营里举杯庆贺,满脸通红的赵虎大言不惭地说:看下一次我为你们活捉黄闯子。
这时突然营门一阵大乱,只见黄得功单人匹马,身后紧随三十条矫捷的猎犬,恍如二郎神从天而降,径直冲到“无敌将军”赵虎眼前。
“无敌将军”赵虎猝不及防,被黄得功一鞭砸得脑浆迸裂。农民军吓得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崇祯十五年,黄得功和另一位总兵官刘良佐跟随凤阳总督马士英围剿农民军,在潜山(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大败八大王张献忠,斩首万级。
张献忠仓皇逃窜,黄得功紧追不舍,两人相距仅有一丈远,黄得功正要探身活捉张献忠,不想突然马失前蹄,将黄得功从马上掀了下来。
黄得功赶紧换马再追,农民军将辎重,牛马,掳掠的百姓堵塞住道路,张献忠这才借机跑远了。黄得功解救被掳男女一万多人,安排他们各回家乡。
作为武将,黄得功没有文化,却颇知礼义,他军纪严明,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在视百姓如草芥的明末乱世,这是非常难得的。
崇祯十六年(1643),黄得功移镇庐州(今合肥)。这一年他已年近花甲,但仍能纵马飞腾,如履平地。
一次追击叛将刘逵,刘逵已经越过山涧逃走,涧阔数丈,黄得功鞭马一跃而过,不料撞到涧边岩石,折断了臂膀,但他仍用单臂擒住了刘逵。
崇祯帝为此还赐给黄得功医药费,录其功封为“靖南伯”。弘光帝朱由崧即位后,黄得功因定策之功进封“靖南侯”,成为江北四镇中爵位最高的一位。
强悍凶暴“翻山鹞”
江北四个战区,战斗力最猛的是“黄闯子”,但要论兵力雄厚,则非“翻山鹞”高杰莫属。
徐泗战区司令官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是闯王李自成的小老乡。说起高杰这个人,有两大特点:
第一,勇敢善战,武艺高强。他从崇祯二年(1629)就追随李自成造反闹革命,在大顺军中是与一只虎李过齐名的上将,李自成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人送外号“翻山鹞”。鹞者,鹰也。
第二,人长得帅,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被李自成的老婆邢氏看上了,两人眉来眼去,最后勾搭成奸。
闯王李自成英雄一世,但在女人身上却不用心,不给力,第一个老婆韩金儿与人私通,被他一刀宰了,从此逃离家乡,亡命天下,不料第二个老婆邢氏又不守妇道,给李自成戴上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据说这邢氏名唤秀娘,不仅人生得姿色艳丽,而且武艺不凡,饶有智慧。他有个妹妹邢红娘,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后来嫁给了公子李岩,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娘子。
邢秀娘与帅哥高杰偷情,害怕被李自成知道,就偷偷的劝高杰说:“做流贼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一旦势败难免束手就擒,不如咱们趁早设法去投官军,以将军的才貌,以后封侯拜相也非难事,何必死心塌地做贼呢?”
几句话说得“翻山鹞”高杰怦然心动,又加上贪恋邢秀娘的美色,崇祯八年(1635)八月的某一天,高杰带着邢秀娘真的投降了官军,成了农民军的叛徒。
李自成气得咬牙切齿,发誓抓住高杰和邢氏,定要扒皮抽筋,碎尸万段。
明末那些事儿 第172章 江北四大牛人(5)
“翻山鹞”高杰隶属明军总兵贺人龙麾下。贺人龙也是陕西米脂人,打仗玩命,杀人如麻,人送外号“贺疯子”。
为了证明投降的诚意,投降了的高杰在与农民军作战时,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多次打败老领导李自成的部将。
崇祯十三年(1640),他跟随贺人龙在盐井(地名)又大败八大王张献忠,斩首一千五百级,被授予游击将军。
崇祯十五年(1642),贺疯子因拥兵自重,骄横跋扈,被治罪诛杀,陕西总督孙传庭让高杰统领贺疯子的部队。
明军最后一位统帅孙传庭率明军主力转战河南,特别器重“翻山鹞”高杰,派他担任先锋官。高先锋不负所望,在塚头(在河南郏县城东北13公里处一个古镇)一战击败老领导李自成,一直追赶出六十里外。
另一支农民军首领罗汝才(绰号曹操)率军赶来救援,他真不愧“曹操”的称号,不从正面攻击,竟绕到明军后方,左冲右突,神出鬼没,吓得明军后军主将左勷带领本部人马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似的四散奔逃。
农民军转败为胜。
“翻山鹞”高杰也立脚不住,明军全线溃败,自相践踏,死尸遍地,独有高杰的部队得到保全,伤亡较少,因此被通令嘉奖,提拔为副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