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崇祯十二年(1639),是一个乡试之年,曾遭阉党迫害的东林诸君子的遗孤,都已长大成人,前往留都南京考取举人。在这里,还聚集了众多家世显赫的贵公子和卓尔不群的复社名士。
发起《留都防乱公揭》的吴应箕,陈贞慧,顾杲三人是第一批到达南京的考生,他们终日留连山水,结交同志,臧否人物,切磋文章,并决定在复社贵公子冒襄(字辟疆)的寓所淮清桥桃叶渡河房,组织召开“金陵大会”。
正是在这次人员众多,声势浩大的聚会上,复社社员基本统一了意见,正式发布《留都防乱公揭》,公开声讨阮大铖。
《公揭》中署名响应者计有一百四十二位,共推顾宪成的孙子顾杲作为东林子弟的代表名列首位,天启年间遭难诸君子后裔的代表黄宗羲署名第二,前礼部主事周镳则作为有官职或曾做过官的人士的代表名列第三。
倘在现代,一张百人签名的大字报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将近四百年前的明末,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是千里挑一,所以,能有一百四十多人签名,这张大字报在知识界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篇旗帜鲜明,语言犀利文告一经发布,就彻底摧毁了阮大铖苦心营造的笼罩其头顶之上的“江南第一才子”的华丽光环,使人们一下子认清了他阉党余孽的真面目。
阮胡子慌忙派出家人,到街面上收买四处散发和张贴的《留都防乱公揭》大字报,谁知道他越收集,大字报散布得越多越广。
本来,江南有很多人不知道崇祯帝有“钦定逆案”一事,现在明白了,都争相痛骂阮胡子为“阮逆”,“珰儿媪子”,也就是说他是太监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的干儿子。
人们甚至轻蔑地把阮胡子居住的库司坊称作“裤子裆”,库司坊的其他住户,好多都搬了家,谁愿意跟阉党的儿子住在一起呢?
那些平素寡廉鲜耻的士大夫,这时候也迫于舆论的压力,都裹足不前,不敢再跟阮胡子来往。
如今的阮胡子真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偶尔出门,路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都向他指指点点,甚至一些光着屁股的小孩子看到他,都追在身后一个劲地叫喊:“裤子裆里阮!裤子裆里阮!”
阮胡子编写的一些戏曲,虽曾盛行一时,但各路戏班子再也无人愿意演唱,当时就有人写诗说:“梨园弟子觇人意,队队停歌《燕子笺》。”
阮胡子是又恨又怕,不敢再在“裤子裆”里居住,连夜收拾行李,带着妻妾仆从,偷偷逃窜到城南的牛首山里,躲藏了起来。
如同一条落水狗,阮胡子竭尽全力想爬上岸来,但在岸边,却站满了手持木棍,怒目而视的复社猛人,令他心颤胆寒,绝望之极。
阮胡子本是个聪明人,对于复社人士强烈的敌意,他早有察觉。他不想与复社中人为难,也不敢与复社中人为难,他只希望借助自身的才华,交好和拉拢部分清流人士,以求得到他们的宽容和饶恕。
躲进牛首山祖堂寺内,阮胡子不敢回城,也不再出门,他终日宅在家里绞尽脑汁,一心考虑着如何破解困局。
思忖再三,他想到了一个人。他感觉这个人也许能给他援手,帮他化解与复社名士的仇怨。
这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青年才俊,一位故人之子。
他的名字叫做侯方域。
明末那些事儿 第191章 铁哥们(1)
复社四公子。
复社公子侯方域,字朝宗,万历四十四年(1618)生人,河南归德府商丘县人。
他的父亲侯恂,东林党人,历官都察院御史,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以守道不阿被时人推崇。虽然没有建立什么轰轰烈烈的功勋,但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慧眼识英才,于袁崇焕和左良玉默默无闻时,发现和提拔了他们。
侯恂跟官迷心窍的阮大铖一同参加会试,又同朝为官,在阮大铖投靠阉党前,两人一直相处得很和谐,即使侯恂因反对阉党魏忠贤而被削职回家后,他虽然厌恶阮大铖的为人,但面对年少的儿子侯方域,也经常提起阮大铖的才华,并不住地嗟叹惋惜。
侯方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从小天资聪明,关心时事,并且才思敏捷,博闻强记,下笔千言立就。十五岁那年应童子试,府,县,道皆第一。十七岁就代父起草《屯田奏议》,具体分析明代官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边屯的历史,现状及对策,广征博引,洋洋万言,表现出经世治国的不凡才能。
侯公子早年的诗文,逞才使气,文辞华美,大多抒写少年豪情及报国志向,时人评价说“朝宗天人资,大才不可囿。当其弱冠日,英名振华胄”,江南风雅之士都被侯公子的文采风流所倾倒,无不愿意跟他结交为友。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侯方域风尘仆仆来到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应举和求友。他要在留都南京以文会友,广交朋友,并计划摘取南京考区的解元(乡试第一名)桂冠。
在南京,他也确实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复社同志。特别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明末四公子”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第一次全部聚合在一起。
所谓“公子”,原指先秦诸侯国君的儿子,后来达官贵人之子,皆可尊称为公子。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四人之所以能并称著名的“明末四公子”,是因为他们都出身于仕宦之家,属于**,并且人人才艺不凡,名满天下。
“四公子”中年龄最小的是侯方域,刚年满二十二,年齿最长的是陈贞慧(字定生),三十六岁,方以智和冒辟疆则都是二十九岁。
他们少年成名,意气风发,把臂论交,慷慨激昂,大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因同为复社名士,人们又称他们为“复社四公子”。
复社公子陈贞慧,字定生,南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他的父亲陈于庭,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陈公子为文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他与侯方域关系最好,后来两人还结为儿女亲家。
公子方以智,字密之,南直隶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这个人文武双全,从小随父宦游,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其一生成就不体现在文学上,而是自然科学和哲学。
史载方以智“生有异秉,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因此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
对于阉党余孽阮大铖,方公子最为痛恨。阮胡子为了拉拢读书人,曾成立了个“中江社”,拼凑了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党经常办沙龙,开party。其中有一位博学的诗人,名叫钱秉镫,还算比较正派,并且很有才华,方以智亲自跑到钱秉镫家里去做策反工作,向他讲清利害,终于使钱诗人弃暗投明,脱离了阮大铖的中江社。
公子冒襄,字辟疆,南直隶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与方以智同庚,比侯方域年长七岁。
现代人对冒公子的了解,大多是源于他跟秦淮名妓董小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冒襄的回忆录《影梅庵忆语》,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抒写爱情生活最动人的篇章,是我国自叙体散文的开山鼻祖。
冒公子不仅人长得风流倜傥,而且爱憎分明,慷慨好士,他曾置酒南京桃叶渡,宴请东林遗孤,一时名士云集,推杯换盏,诗酒唱和,酒酣耳热之时,冒襄悲歌长啸,高声詈骂阉党余孽阮大铖,于是引来山川回荡,群起响应。
除了“复社四公子”,侯方域在南京交往最频繁,感情最深厚的朋友还有贵池秀才吴应箕。
这位老先生四十多岁,有胆有识,著述等身,流传至今的《楼山堂集》竟有二十七卷之多,但他在科场上却流年不利,十六岁开始参加考试,在南京曾创下八试不中的难得记录。
但侯方域却极为看重这位吴先生,不仅因为吴先生精湛的书法和深刻的文章,还因为他嫉恶如仇,刚直不屈的性格。崇祯五年(1632),礼部主事周镳先生上书反对皇上宠任宦官,受到革职处分,吴应箕闻讯,立即前去拜访,并与周镳结为诤友。不久儒学大师黄道周因触怒皇上被贬官流放,寓居在南京石城桥,他以弟子的身份前去谒见,盘桓留恋半月之久,敬听教诲,探讨学问。
如今归德公子侯方域来到了南京,二人早就四海心知,相互倾慕,于是携手游镇江,登金山,俯仰慷慨,临江悲歌,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大有极目神州,舍我谁济之叹。
吴应箕早已忘却了两人年龄上的差距,拉着侯公子的手,兴奋地将他比作三国的周瑜,前秦的王猛,并当场向其赠诗一首:
“我来秦淮五月终,于时佳士已云集。
就中朝宗最年少,四海心知但一揖。
文章诗赋无不工,下笔雷合风雨翕。
三朝旧事久沈霾,尔复精心为理辑。”
吴应箕先生虽然极口称赞侯方域“文章诗赋无不工”,但在知心与欣赏之余,却对他有一事不甚满意,那就是侯方域在金陵,“每侑酒必佐以红裙,虽父系狱,尝不敛贵公子习气也”。
翻译成白话,那就是侯公子每次喝酒总邀请美女作陪,虽然父亲侯恂被权奸陷害还关在大牢里,他的富贵公子哥的习气也一点不收敛。
侯方域,冒襄,陈贞慧这些富贵子弟啊,一方面年少气盛,主持清议,怀抱忠君爱国之志,一方面又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流连于诗酒声色的华靡温柔之乡。
就是在此时此地,侯方域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位红颜知己,这就是人送绰号“香扇坠儿”的秦淮丽人李香君。
明末那些事儿 第192章 铁哥们(2)
“香扇坠儿”。
明末的南京是才子佳人聚集之地,文人寻芳于秦淮河岸亦是一时风气。
本来明朝初年是禁止官员嫖娼的,太祖朱元璋规定,“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也就是说国家公务员招妓,罪过仅次于杀人,即使遇上大赦,也终身罢职不用。
但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奢靡享乐之风逐渐蔓延,充斥文坛舞台的尽是些低俗**之作,全社会迅速地向**迈进,从来迎来了明末娼妓事业的大发展。
有史料记载:“今时娼妓布满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他穷州僻邑在在有之。”明末妓业繁盛之地首属留都南京,而南京又以秦淮河房为最。
秦淮河是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条脂粉流,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有意思的是,江南学子应试的“贡院”与秦淮名妓荟萃的“旧院”隔河相望,秦淮河的北岸是贡院,南岸则是旧院。每逢乡试之年的秋日,这里就会聚集众多四方应试的士子,才子佳人,目招心挑,一幕幕缠绵悱恻的**姻缘就会在这里一一上演。
在旧院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的河房内,以色貌才气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八个女孩子分别是马湘兰,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李香君,陈圆圆,她们皆是由“雏妓”养成的“绝色”,没有人愿意从事这卖笑的皮肉生涯,无一不想找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她们的从良道路却都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多情才女柳如是心心相印的是复社名士陈子龙,最后却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巨子钱谦益,风姿绰约的寇白门则嫁给了声威煊赫的勋臣保国公朱国弼,最后却差点被这个狠毒无情的大官僚给当作歌姬婢女卖掉。
高贵脱俗的卞玉京与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无果的姻缘,柔婉诗意的董小宛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冒辟疆,却仅享受了九年浪漫旖旎的爱情生活,二十七岁芳龄就香消玉殒了。
“金陵八艳”中,只有豪侠不羁的顾横波最后找到了真爱和幸福,与年齿相当的风流才子龚鼎孽双宿双飞,白头偕老,并受封“一品诰命夫人”,但那毕竟是进入清朝以后的事了。
而“皎爽不群“的李香君,则是商丘贵公子侯方域的最爱。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李香君本名李香,侯方域则称她“李姬”或“香姬”,其实,她还有个别致动人的绰号“香扇坠儿”。因为李香是一位“袖珍型”美女,据记载:“李香,身躯娇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
这位典型的江南丽人,居住在秦淮河岸的媚香楼,她纤巧秀美,肌肤雪白,聪颖活泼,讨人喜爱,从十三岁起就拜著名昆曲艺人周如松(即《桃花扇》传奇里的苏昆生)为师,学习唱曲,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邯郸梦》,《南柯记》,《紫钗记》,香君都能够演唱得惟妙惟肖,而元末戏剧家高明演述汉末文人蔡邕夫妻悲欢离合的《琵琶记》,更是她的拿手好戏。可是香君却从来不轻放歌喉演唱令人荡气回肠的《琵琶记》,这更增强了人们对她的神秘感。
华灯初上,是秦淮河畔最热闹的时光,媚香楼里,李香君坐在一袭薄薄的轻纱后面,手中撩拨着琵琶弦,口中哼唱起早已在师傅那里练就的曲词,帘外的宾客总是听得手舞足蹈,如痴如醉。南京城里的公子哥儿有的甚至甘愿拿出万金来“梳拢”花季妙龄的李香君。(“梳拢”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但正值豆蔻年华的秦淮歌女李香君虽身处风尘,但立心高贵,卖艺不卖身,她在等待,等待一个能配得上自己的如意郎君,以琴瑟和鸣,永结同心。
香君的养母李贞丽,年近三十,风韵犹存,是一个颇具侠气的青楼女子,曾经与人豪赌,一夜之间输掉千金,仍神情自若。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宜兴公子陈贞慧是其中关系最不一般的一位。
通过陈贞慧公子的介绍,崇祯十二年,初来南京的侯方域结识了刚满十六岁的秦淮歌女李香君。侯方域对香君的评价是“侠而慧”,不仅像她养母一样侠气逼人,而且知书明理,深明大义,能够辨别士大夫的善恶贤愚。
侯方域与“香扇坠儿”李香君两人一见倾心。在香君眼里,侯公子英俊潇洒,高贵脱俗,才华横溢,在侯公子眼里,香君体态娇俏轻盈,媚眼儿顾盼神飞,红樱桃般的小嘴唇微微上翘,一副满怀心事的样子,好像总是做着深沉的沉思,更增添了几分俏丽。
二人定情之夜,李香君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侯公子怀中,春心荡漾,侯公子则轻柔地抚摸着香君白腻的臂膀,并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柄白绫宫扇交到她手里。宫扇上题写的一首诗,正代表了侯公子对香君的一片绵绵深情:
“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歇。”
俗话说:“**一刻值千金。”这一夜真是比万金都珍贵。侯方域一觉醒来,天已放亮,他坐起身来,怜惜地望着身边如花似玉,妩媚多情的温柔佳人,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情不自禁又低声吟出一首诗来: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晚院香留客,**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身边。“
睡梦中的香君也醒了,听着侯公子的吟咏,娇媚的一笑,脸儿早又羞红了。
对于侯公子题赠的这些诗文,李香君喜欢得了不得,都自己谱上曲子反复吟唱,唱给侯公子作为酬答,她整个人每天都沉侵在幸福之中。
明末那些事儿 第193章 铁哥们(3)
崇祯十二年在金陵的这段日子,是侯方域一生中最得意,最风光,最浪漫的时光,身边有佳人相伴,周围有朋友环绕,而他所结交的陈贞慧,冒辟疆,吴应箕,方以智,黄宗羲等人,也都不是默默无名的庸碌之辈,而是当世有名的英雄豪杰,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革命同志。
对于侯方域,他们惺惺相惜,真心倾慕,推崇有加,而其中有一个人更是格外殷勤,过分巴结,唯恐不能讨得侯公子的欢心。
这是一个落职闲居的武官,人称王将军,虽与侯公子相识较晚,但来往却非常频繁,当然,每次都是他前来拜访侯公子。
见到侯公子,王将军就邀请侯公子写诗作文,每次写完,不管写得水平如何,他都显出极为喜欢的样子。
然后就请侯公子喝酒,喝完酒招呼美女唱曲,洗浴,并找来豪华的游船,带上登山的木屐,陪着侯公子游山玩水。
王将军态度诚恳,出手阔绰大方,每次都是一条龙服务,一直持续了十几天,毫无倦意。
作为被人尊敬和追捧惯了的贵公子,侯方域并没感觉不妥,总是坦然受之,但这却引起了阅人无数的李香君疑心,她提醒公子说:“王将军是离职的武官,家中并不富有,怎能拿出这么多钱来结交朋友呢?公子何不问问他?”
侯方域觉得有理,下次见面时就询问王将军。王将军开初不肯正面回答,经侯方域再三追问,才不得已屏退左右说出实情:原来陪伴侯公子玩乐所花的银子,都是大戏剧家阮大铖提供的。
侯方域大吃一惊,不由颤声问道:“阮大胡子如此殷勤,意欲何为?“
王将军忙解释说:“些许小事,侯兄不必多想,阮圆海先生一向倾慕侯公子的大才,非常愿意结交您这个朋友。“
侯方域还是有些不明白:“阮大铖与家父本是同僚,论起老世交,他还是小弟的年伯,但小弟鄙视他的为人,早就跟他断绝来往了。”
“想那阮圆海是个聪明人,当日投到魏忠贤门下,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今他非常后悔,真心实意想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可复社的诸位朋友对他穷追猛打,让他脸面丢尽,没法在南京城内立足,每天躲在牛首山里仰天大哭,说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谁能救我?”
侯方域听了,略一沉吟,点点头说:“原来如此,阮胡子混到如此境地,也觉可怜,只要他诚心悔过,从此好好做人,也不是不能原谅,到时候我在朋友面前,也可以酌情说上几句。“
王将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拱拱手说:“如果能在复社朋友面前疏通一二,我代圆海先生感激不尽。”
晚上,侯方域把王将军的话告诉了李香君,不料香君脸色一沉,叹口气说:“公子,你错了!我从小跟随养母,就认识宜兴陈贞慧君,这可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人哪,听说贵池吴应箕先生尤其坚贞刚直,铁骨铮铮,他们都是你的密友,你难道能为了阮大铖而有负于他们吗?况且,以公子的世望,又怎么能给阮大铖这样的人出力呢?公子读书万卷,难道见识还不如我们妇道人家吗?“
香君一番深明事理的肺腑之言让侯方域既高兴又惭愧,他望着香君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兴奋地把香君拉入怀里,亲吻着她的额头喃喃地说:“香姬,香姬,你真是我的诤友啊!“
侯方域识破了阮大铖欲收买自己做说客的企图,从此以后,王将军再来,侯方域便故意推脱酒醉卧床不见,过了一段时间,王将军也感觉很没意思,只得告辞而去,不再交往。
这些事情,都记载在侯方域专门为香君所作的一篇传记《李姬传》里,所谓的“王将军”,据有人考证,其人应为杨文骢,也就是为李香君画“桃花扇”的杨龙友。因侯方域不欲把他的大名张扬于天下,故隐其名假托“王将军”。
其实杨文骢不能算是个坏人,他字龙友,贵阳人,能诗善画,才兼文武,曾做过江宁知县,但时间不长就因挪用公款被弹劾罢官。他交友广泛,古道热肠,是位有名的好好先生,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后面还有交代。
明末那些事儿 第194章 铁哥们(4)
骂座。
自以为聪明的阮大铖,企图借助“王将军”讨好和拉拢侯方域,请他帮自己说几句好话的花招被拆穿了,他躲在牛首山的祖堂寺内,更不敢露头,每日长吁短叹,坐立不安,只能靠喝酒,看戏打发日子。
这天,阮大铖又在家中独自喝着闷酒,观赏着自编自导的戏剧《燕子笺》,并情不自禁地随着乐曲摇头晃脑,低声哼唱,忽然,一个家人跑进来禀报:“老爷,有人持帖借戏。”
阮胡子拿过帖子一看,上面署名“宜兴陈定生,如皋冒辟疆,商丘侯朝宗”,不由疑惑起来:“这三人都是复社声名显赫的贵公子,如何肯向我借戏?”
“禀老爷,这三位公子在贡院附近的鸡鸣寺摆下酒席,大宴宾朋,要看老爷新编的《燕子笺》传奇。谁不知咱家戏班子冠绝金陵,老爷做的曲词天下无双哪?”
阮胡子心中暗喜,口中喃喃道:“这是复社诸位君子要结交我啊!真想不到他们心中还有我阮胡子!快快上楼搬出那套上好的新行头,让演员们重新梳洗打扮,快快前去,不得有误!”
阮胡子字斟句酌,又写了一封短信,交给家人,信上写道:“不知佳节高会,已撤家宴,当即前往,伶人不敢领赏,只竭力献技助兴。”
他特别嘱咐家人:“你一同前往,代我向各位公子致意,并仔细听听他们在酒席宴前,看戏当中都说些什么,速来报我。”
家人带领戏班子应命而去。
过了一个时辰,家人笑吟吟地回来了:
“禀老爷,小人来到鸡鸣寺,见他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戏演三折,赶忙回来回话。”
“情况怎样?”
“那班公子们看了老爷的新戏,无不停杯击节,点头侧耳,大加赞赏。”
“他们都说些什么?”
“都称赞老爷是真才子,大手笔。”
“过奖,过奖,不想这班公子,倒都是知音,你可再去窃听,看他们还说些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