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孙文点点头,觉得这样很好。以孙文对冯庸的了解,国民党势力唯一一个吸引北京政府的就是国民党党军。现在的党军,有了稳定的地盘,部队扩编的非常厉害。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兵力翻了两翻,达到了近两万人。编练了两个师。当然,党军的师都是小编制,一个师的编制也就勉强相当于国防军的一个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党军虽然有国民党在后方支持,但是国民党影响力虽大,但是财力并不强,能够武装两万人的大军已经是极限了。
蒋介石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几位国民党大佬热烈的商谈如何划分力量以尽可能多的保存国民党元气。突然感到一切都那么的兴味索然。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五百三十一章 风云汇聚北洋灭(四)
国民党会议上的决议让蒋介石心中郁闷难以排解。党军的实力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虽然不算什么,但这是他蒋介石一手组建的部队,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而且这支部队承载了他的野心和抱负。现在国民党高层竟然轻易要将他舍弃,蒋介石觉得自己实在难以忍受。
回到党军军部,党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第二师师长王柏龄纷纷赶到。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知道了国民党高层的决议。作为党军高层,自然难以视若无睹。
“军长,情况怎么样?我们党军真的要解散吗?”何应钦沉声问道。
“对啊,军长,党军不能就这么解散了。我们这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那些元老们懂什么。我们在山林中跋涉行军的时候,他们却在香港这样的大城市舒舒服服的住着,我们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又在干什么,现在党军好不容易有所成就了。他们却又要解散我们党军,凭什么!”王柏龄大声嚷嚷道。
“住嘴,各位先生的决议岂是你能够非议的!”蒋介石一瞪眼,开口喝道。
王柏龄一缩头,灿灿不语。他的一切权利全都来自蒋介石,因此他容不得蒋介石失势,否则以他王柏龄的性格,恐怕在想有如此成就压根就不可能了。
“敬之,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蒋介石问道。王柏龄虽然被他视作心腹,但是他本身性格冲动,能力很是一般,如果不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党军第二师师长的位置也不混轮到他。而何应钦不同,此人有大智慧,又善于隐忍。在蒋介石严重,何应钦就像一把锋锐的双面刀,用好了可以杀敌,用不好首先伤害自己。因此,平时他将王柏龄当做心腹,对于何应钦多有忌惮。但如果真的遇上难以抉择的事情,蒋介石都会询问他的意见。蒋介石对何应钦的忌惮,正是说明了他对何应钦能力的认可。
何应钦沉思了一下说道:“总部的决议很难理解。我们为了党军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可以说动用了国民党所有的能量。岂能说放弃就放弃?军长,你我都是军人,没有军队还叫什么军人,这点希望军长考虑。”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解散党军?”蒋介石目光灼灼的看着他,想要彻底看清楚他心思。
“是否解散党军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不过我希望我们党军能够继续存在。因为军队也是我们军人存在价值的体现。”何应钦沉声说道。
“嗯。我知道了。”蒋介石点点头,何应钦什么态度他已经大体知道。
当天,蒋介石深夜拜访孙文。两个时辰后,蒋介石离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没人知道两人聊了什么。
但是第二天,党军主力消失在了大营中。国民党高层震动,胡汉民第一个找到了孙文。在国民党中,胡汉民主持情报能力,自然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的消息。蒋介石会见孙文的事情虽然隐秘,别人不知道,他还是知道了。随后,廖仲恺,汪精卫也很快到来。他们并不是知道蒋介石昨晚和孙文接触过,而是凭借着一种本能前来征询孙文的意见。毕竟孙文还是国民党的党魁。
“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汪精卫沉声问道。
“中正他们退党啊!”
“什么?”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一个个大惊失色。
“那么说党军是被蒋介石带走了?”汪精卫脸色阴沉的说道。
“不错,而且这件事情我已经同意了!”孙文点点头。
“先生,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和我们商量商量?”汪精卫的脸色变的很难看。胡汉民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似乎想到什么,但是看着暴怒的汪精卫,却什么也没说。
“先生,难道你让中正他们潜伏到国防军之中?”廖仲恺说道。他们几个人中,廖仲恺和蒋介石接触最深,自然对其最为了解。蒋介石是个志向远大的人,他不相信蒋介石会放弃自己的信仰。
“潜伏不能说,应该说是投诚吧!我们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就了党军,如此草率的将其解散,是对将士们的不负责任,介石率领他们投靠北洋,也是为士兵们寻个好出路。”孙文神色淡然的说道。
“但是那也用不着退党吧?”胡汉民说道。
“国防军是不可能容忍其他党派的人担任军官的。党军如果想要融入国防军中,国民党党员是不允许存在的。”孙文无奈的说道。
“不行,绝对不行,这不是资敌吗?”汪精卫脸色依然难看。他作为国民党的决策者之一,党军如此行为他竟然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接到,这明显是不尊重他的意见,这让他感到难以接受。
“恐怕现在已经晚了吧!”胡汉民阴沉沉的开口道。
“算算时间,他们也应该进入福建了。”孙文点点头说道。一开始,蒋介石找到他的时候,孙文也感到难以接受。不过后来想了想,也就释然了。蒋介石虽然退党,但是孙文还是相信他是一个坚定的国民党党员。他如此做,肯定也抱着忍辱负重的心思。如果北京政府政策民主,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富强,那他就会安心为国防军效力。如果北京政府是个独裁政府,是中国动乱的根源,那他蒋介石将毫不犹豫的将其瓦解。孙文对蒋介石还是信任的。否则也不会让其执掌党军唯一一支武装力量。
“北京政府会同意吗?毕竟我们国民党和民族独立党是竞争关系!”廖仲恺为党军的命运担忧。毕竟他作为党军的党代表,算是一手参与了党军的建设。
“我已经给北京冯少帅发了电报,冯少帅是个有大魄力的人,应该能够容得下党军的存在。”孙文点点头。
“先生,北京急电!”孙文的侍从满脸急色的跑过来。
孙文接过电报。脸上出现喜色。
“诸位,北京冯少帅已经同意接收党军,并将其改编为国防军第八十八师。还有,要求我们撤离党军中的所有党员。”孙文挥了挥手中的电报说道。
“那我们国民党怎么办?是不是还要出海避难?”胡汉民沉声问道。
“我看暂时不用了。北京政府正在酝酿一个参政议政机构,专门是给我们这些在野党设立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这些在野党在中国合法存在下去还是没问题的。或许这个参政议政机构可以成为我们国民党影响北京政府政策的舞台”孙文满脸希望的说道。
廖仲恺脸有喜色,汪精卫满脸狐疑,胡汉民一脸阴沉。但是现在党军的一切,他们也没能力阻止。
北京政府。
“少帅,真的要接受革命党的部队?他们可是隐患啊!”李洋讶然的说道。对于革命党,各方势力都很忌惮,北洋更是始终打压。蔡锷的西南新军号称革命力量,但是也不愿意与这些革命者有太多的纠缠,蔡锷的信仰是武力救国,和革命者的武装暴动不同。而且国民党内部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虽然影响浩大,但是真正的实力却是不堪一击。对各方将领来说,国民党的内部渗透很讨厌,这会严重印象他们的指挥权。
“呵呵,难道我泱泱中华还容不下一支小小的国民党武装?再说了。国民党厉害,那也只是在舆论领域,我们也有民族独立党,现在的民族独立党,已经拥有了全国影响力,而且随着我们统一全国,民族独立党作为执政党,影响力将会更大。那些在野党派,让他们参政议政就可以了,只要安抚得当,或许还会成为政府执政的助力。而且随着民族独立党全国影响力的加大,国民党只会越来越被限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小。像这种有自己信仰的党派,越是打压反而越容易成为隐患,正所谓堵不如疏。只要将他们限制在特定的领域,他们又能够成什么气候!”冯庸笑了笑说道。
对于国民党,冯庸的关注远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国民党在中国经营多年,影响很大。党军这样完全由国民党掌握的军队更是让他有种隐患的感觉。这让他想起原本时空国民党和红党的争斗。那个时候,国民党已经取得了全大权,而红党只是被称为红匪的地方小武装。但是红党之人大都是拥有坚定的信仰,并不断传播给其他人,最终一步步发展壮大,推翻国民党,成为全国的统治者。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支有着坚定信仰的党派的可怕。来自后世信息爆炸时代的冯庸,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有自己打算。国民党这样的党派,所求不过是在政府中有所作为,实现他们信仰抱负,而他冯庸只要牢牢的掌控军权,中国的一切还是他说了算,就算国民党控制了政府,也依然要听从他冯庸的意见。
就是因为有这个底气,冯庸才敢如此大度的接收国民党武装。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五百三十二章 风云汇聚北洋灭(五)
上海外滩。
一支庞大的外海舰队正在长江三角洲耀武扬威。那飘扬的膏药旗格外刺眼,原本车水马龙的上海码头变得冷冷清清。国防军士兵突然攻占上海让各方商人人心惶惶,天知道北方那个疯狂的少帅还会做出什么事情。在这个乱世,只有谨慎小心才能够活下去。不管是农民还是商人都懂得趋吉避凶,钱可以少赚些,要尽量的避免麻烦。
日本的联合舰队在接到中国海军运载陆军攻占上海之后,就以极快的速度接近上海,并实际上封锁了长江出海口。挑衅的意识非常明确。但是让日本联合舰队意外的是,中国的海军龟缩在长江水道中不出来,联合舰队也没有接到军部发动攻击的命令。对日本海军来说,体型庞大的战列舰难以在长江水道上运转开,这就导致日本海军只能看着长江水道干瞪眼。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赤龙号上,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下源太郎一脸的阴沉。他们已经在海上漂泊好几天了,但是军部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命令传来,也不让他撤退。对于海军来说,长时间在海上航行并没有什么,但是现在不同,他们堵在了中国海军的后路上,以中国政府的一贯强势,很有可能对帝国海军动武。虽然中国的海军战斗力和联合舰队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但这里毕竟是中国的地盘,这样长时间劳师远征,对联合舰队来说也是个负担。
“大将阁下,还没有军部的命令吗?”联合舰队参谋长山屋他人中将问道。
山下源太郎摇摇头,眉宇间有着难以排挤的焦躁。
“帝国是不是太重视支那的海军了。中国舰队的实力也就勉强和帝国的一支分舰队吨位差不多。但是在舰船的性能方面却要差远了。这样一支老弱的舰队,帝国有什么好顾忌的,直接灭掉就是了。”山屋他人中将沉声说道。
“现在帝国的内部命令并不统一,天皇和军部的斗争很激烈。没有天皇的授命,军部也难以准确果决的做出决定。”山下源太郎叹了口气说道。
日本加入协约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向着西方战场倾斜。而且,随着西方战场的僵持,日本这个东方军事大国的地位越来越重,日本天皇有意在西方增加实力,以加强日本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是军部对于在西方宣扬国威没有天大的兴趣。军部从成立那一刻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带领日本称霸远东。因此,围绕西方战争,军部和天皇的矛盾很大。军部之所以如此热心的插手中国事务,除了不想国防军做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将天皇的目光从西方引回远东。山县有朋这样的老狐狸可不会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浪费日本帝国好不容易积攒的力量为西方效力。但是天皇的势力远超军部想象的强大,尤其是大正天皇借助上次日本陆军战败的契机,从山县有朋手中收回了不少的权力,这就让大正天皇再也不是那个被他们这些明治宿老架空的傀儡。山县有朋行动也不敢太过扫了天皇的面子。但是如果北洋开口向日本求援,那帝国就拥有的充足理由插手中国事务。而且只要从北洋哪里获得充足的好处,天皇也没有理由反对。正是因为这样,联合舰队才会屁颠屁颠的跑到上海外海上等待北洋政府求援。同时日本的使者也在不断的拜访北洋高层,希望可以促进北洋向日本求援。给日本插手的理由。
北洋高层有不少心动的,连北洋总理王士珍都觉得借助日本的力量击退国防军,北洋就有了存在下去的机会。但是冯国璋的态度非常坚决,北洋大佬几次面见他都没有让他改变想法。即使随着国防军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北洋败局已经明显到任何人都看出来的程度。
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北洋高层在国防军步步紧逼的压力下,终于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希望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阻拦国防军的攻击。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希望北洋投诚国防军,原本在北洋中,投诚是没有丝毫市场的,但是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那份劝降电报却让北洋上下不少人心动。冯少帅魄力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答应的事情,总不会太过食言。
冯国璋冷眼旁观。始终没有明确的表态,北洋宿老门就更加人心惶惶。原本繁华的南京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安定,行人稀少,商业凋敝,一副破败的景象。这一切都加剧了北洋内部的分裂。
长江江面。国防军海军缓缓靠岸,后面护航的商船上开始有士兵下船,一支部队快速的靠岸,在这期间,北洋军没有攻击,也无力阻止。
两个时辰后,一支身穿迷彩装,身上背着鼓鼓背包的国防军士兵在岸边列队完毕。这支部队足有两万人,在国防军中不算大编制的师。但是这支部队的气势极为凝重,虽然没有多少杀伐之气,但是两万人的大军静悄悄的站立,无形中一种精锐部队的气势油然而生。
这支部队正是党卫军第一师,第一师师长正是在对日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刘塔。现在的刘塔已经是党卫军的少将师长。党卫军和国防军有些不同,这点不同不只是党卫军士兵基本上都是从国防军中挑选的精锐,还有就是党卫军军官的军衔比国防军中同等职务的要高一级。对于这一点,没人会说什么,毕竟党卫军是少帅的亲卫军。
党卫军本来是想要借助暴涨的长江水直接打到北洋的总部南京。奈何北洋也不傻,麾下的长江舰队在江阴到镇江一线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想要彻底梳理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刘塔不相等,也等不下去。因此,党卫军选择在江阴下船,从陆路直接打过去。
党卫军第一个攻击目标正是常州。常州作为卫戍南京的城市,城中集结了一个师的部队。在接到国防军下船之后,这个师不敢耽搁,立刻向北洋总督府汇报,同时出兵抵挡。
让各方惊讶的是,仅仅一个照面,这个北洋师就被党卫军击溃,党卫军士兵表现出来的悍不畏死的气势和武装到牙齿的武器装备直接就将北洋军打垮了。
党卫军几乎没有耗费太大的精力就拿下常州。如此战果对北洋的震动非常大。冯国璋也终于开始重视这支冒进的国防军部队。
出于谨慎,冯国璋从南京卫戍部队中抽调了五万人,然后联合镇江的驻军,共得六万人,想要围剿这支冒进的国防军部队。
但是让北洋军震惊的是,党卫军攻占常州之后,并未停留,直接穿城而过,连俘虏都没有理会,只是将一些能够使用的武器装备和财物带走。等到北洋军反应过来,派出侦察兵的时候,整个常州一片大乱,很多人趁火打劫,原本的兵祸被放大了好几倍。最终,几位当地的宿老联合起来终于暂时稳定了常州的情况。只是这个时候,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党卫军第一师已经消失无踪。
原本北洋认为这支部队会直接攻击镇江,毕竟镇江是南京外围最重要的城市,也是现在长江舰队的驻地,如果国防军攻占了镇江,就可以直面北洋总部南京,而且国防军的海军也可以放心的前进,保证党卫军的后勤供应。
这种想法原本是没错的,但是党卫军和国防军毕竟不用,尤其党卫军第一师又是党卫军的基础部队,整支部队内部对冯少帅的崇拜已经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这支部队就相当于冯少帅最虔诚的信徒,只要是冯少帅的命令,就算是死都会无条件的执行。准确的说,这些人都是被冯少帅洗脑的人,即是冯庸亲卫队,又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尖刀。
党卫军表现出的诡异让北洋上下大惊失色。南京卫戍司令萧耀南紧张的不行,将整个南京如同铁通一样保卫起来,并将侦查范围放到南京周围二十公里。萧耀南敏锐的感觉出了这支部队的不凡。现在南京守备部队并不多,刚刚又调出去了五万人,现在他的麾下兵力也不到六万人。虽然这些兵力仍然远远多于党卫军,但萧耀南依然不敢怠慢,太多事实证明,只要和国防军有关系的事情,都不会太简单。
萧耀南有着比北洋其他将领更谨慎细腻的心思,他的这种谨慎在这种时候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清晨,北洋的斥候就发现了党卫军额踪迹。这让萧耀南大为庆幸,同时心中对这支部队充满了忌惮。一天一夜行军近两百里,如此恐怖的部队,如果他们不是早有准备,恐怕真的要吃个大亏。萧耀南一面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命令转移到镇江的部队回援,并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汇报给北洋总督府。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五百三十三章 风云汇聚北洋灭(六)
1917年7月1日。徐蚌战场上,国防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经过持续不断的消耗,吴佩孚手中兵力已经不足十万人,地域也从淮海地区被压缩到安徽蚌埠地区。国防军已经从四面将其合围,北洋后勤供应也被切断,吴佩孚已经插翅难逃。
江苏战场,曹锟处境也非常危险,尤其是淮安城丢失后,北洋军失去了大量的辎重,更让曹锟实力大减。国防军凶猛的攻势,使得曹锟一退再退。防线已经被国防军压缩了上百公里。现在第四集团军距离长江已经不足百里。
在徐蚌战场取得绝对胜利之后,冯庸致电蒋百里,要求其减弱攻势,将吴佩孚死死的困在蚌埠地区。对于名动天下的玉帅吴佩孚,冯庸是仰慕已久,像吴佩孚这样的英明统帅,这样被消灭太多可惜。更何况现在战场上大局已定,北洋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也是国防军收取战争果实的时候后了。而对冯庸来说胜利果实不只是地盘,还有北洋中有能力的优秀将领。北洋虽然体制僵化,但内部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这些在原本历史上产生更大影响力人就这么销声匿迹对冯庸来说是一种损失。冯庸的野心很大,而且眼光早已经从国内看向国际,否则也不会如此大度的包容一切。在冯庸的心中始终坚信,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
南京城外,北洋军的阵地被接连不断的突破。党卫军士兵悍不畏死,只要北洋军露出一点破绽,就会被疯狂的党卫军撕裂防线,导致战线大范围的崩溃。
萧耀南感到焦头烂额,如果不是党卫军没有携带重型火炮,再加上人数偏少,现在南京城恐怕早已经被攻下了。就算是这样,半天攻防战,北洋军竟然损兵达到了三万人。要知道,整支党卫军也不过只有两万人出头。
现在的南京城人心惶惶,北洋总督府的秩序一片大乱。对于北洋这样独立的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正所谓末路之下,人心思动。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北洋一块走向灭亡。
当天下午,南京保卫战的枪声已经从遥远的郊区到了城下,尤其是党卫军派出敢死队炸塌城墙之后,南京城内终于达到了恐慌的地步。
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一些北洋官员秘密串联起来,最终竟然发动了兵变,控制了北洋总督府,包括北洋总督冯国璋在内的北洋高层全部落入这些兵变官员的手中。这些官员掌握总督府之后,第一时间以北洋总督府的名义发出全国通电,要求所有北洋军放弃抵抗,并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一切条件。
这份电报一出,全国震动。所有人都知道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
消息传出,所有战场全部停了下来。这则消息太过惊人,所有人都观望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当冯国璋被软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北洋军都骚动起来。很多北洋将领都发电斥责这些官员吃里扒外,以下犯上。甚至有脾气火爆的北洋军官声言要率军回援南京。
这些将领虽然意见各不相同,但是很大一部分军官都选择了沉默。北洋军和国防军的差异没人比亲身接触过的他们更加了解,正是因为了解,他们才会选择沉默。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死。
冯国璋被软禁,北洋将领的主心骨就放在了曹锟的身上。当消息传开后,几乎有半数的北洋将领致电曹锟,希望他能够出来主持大局。其中几乎包括了北洋九成军官。
面对这种登高一呼的局面,曹锟罕见的沉默了。正是因为了解形势,他才感到难以抉择。曹锟一心想要当人上人,这个目的本来已经快要实现了。整个北洋系统都已经将他当做了下一代的领袖。但是北京政府的崛起让这一切破灭了。现在他面临两个艰难的选择:第一就是登高一呼,整个北洋所有的力量都整合大他麾下,然后和国防军队抗到底,以现在的局势,恐怕就是他曹锟出面,整合北洋所有的力量,北洋也维持不了多久了。第二就是放弃这个机会,赞同南京政府的通电。最好的结果是他们这些高层大佬会到大城市做寓公。这一切如何选择,就是曹锟这样老狐狸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