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这你就不懂了。”
对这些官场上的门道,杨嗣昌倒是精通,他冷哼一声:“这是那些庙堂之上的老大人们耍的花招,还不是怕招降失败?”
任命刘若宰为钦差使臣,倒也不是不可以,他是正五品的文官,级别完全够了。但问题是,这样的话,未免太过于正式,那刘若宰就是代表着大明朝,非常正式隆重的去招降林丹汗余部,若是成了还好,若是不成呢?
大明朝这么郑而重之的去了,结果被人家给直接拒绝,那朝廷岂不是要沦为笑柄?
而只是任命刘若宰为负责这项事务的全权大使,那么就不是非常的正式,一旦刘若宰去了,事儿没办成,那影响就会很多——任命钦差是一定要圣旨的,一旦圣旨颁下,通常又得写入邸报,那朝野便全都知道了。而现在只是发了几道公文,除了具体经手的官儿之外,知道的都没几个。
所以暗发公文,扭扭捏捏,朝廷在这件事儿上就很有些鬼鬼祟祟的意思了。
杨嗣昌怒气犹自未平,冷笑道:“有胆子做,没胆子承担后果!嘿嘿,当朝这衮衮诸公啊!”
他摇摇头,很是不屑。
一边杨墨听的直冒冷汗,自家老爷这些话,往了,那是抱怨同僚,但是往大了,那就是非议朝政,甚至还有非议皇上的意思!这可了不得!
“儿声!”
兰娘嗔怪的瞪了他一眼,轻声道。
杨嗣昌自知失言,冷哼一声,不话了。
他确实也有生气的理由。兵部和内阁一起发的这道公文,虽然已经尽力照顾了他的面子,但问题是里面那一句——全权处置,任何人不得干碍。意思很明显了,就算是你宣大总督,也不能干预刘若宰做这件事。
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
“老爷您也不用太过挂怀,这件事儿,咱们不得还有些好处。”
兰娘劝慰道:“你看呐,朝廷不让你管,那你就不管,正好省了劳心费力。而且这事儿若是不成,跟咱们半儿关系都没有。若是成了,他刘若宰毕竟是您的下属,他的功劳,难不成您还不能分润了?怎么都是赚便宜的,何必再去介怀?”
“这倒也是。”
杨嗣昌轻轻吁了口气,其实这些道道他岂能想不过来?只不过是给气的有些昏了头了,虽然兰娘宽解,却也是心中郁结着一股怨气。
“罢了,罢了。”
杨嗣昌摆摆手:“兰娘你拟一篇公文,加盖上我的大印。杨墨,待会儿你一块儿送出去。”杨墨赶紧应下。兰娘微微一笑,走到不远处几后面,盘腿坐下,抖开专用的纸张,手持一杆细细的狼毫,微一思忖,便是挥毫写就。轻轻吹干了墨迹,拿给杨嗣昌去看,杨嗣昌摆摆手:“嗨,何必再看,直接用印就是。你最知道我心意,写的东西比我自己写的都可意,哪里还用再看?”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八八 调整
“那是老爷抬举,妾身这儿墨水,哪里比得上老爷?”兰娘娇笑着用了印,递给一边的杨墨。
他们两个在这儿打情骂俏,杨墨早就浑身难受,接过之后赶紧退下。
……
公文过大同巡抚,而后从大同镇送往镇河堡,当日晚上就到达了刘若宰的案头。
把所有的公文都细细的看了一遍,刘若宰大喜之余,心下也有儿沉甸甸的。
喜有两。第一自然是为了自己的想法能够如此顺利的便是被朝廷认可,这明朝廷和圣上,对于自己的提议是非常认可的,若不然的话,绝不会这么快就作出决定。这就是,这一次招降林丹汗余部,已经是被圣上和朝廷衮衮诸公看在眼中,一旦做得漂亮,便是立下大功,青云直上不在话下。
二来则是,公文中任命自己全权处理关于招降的事务,任何人不得干碍,这就是相当于给了自己一把尚方宝剑,行起事来,就要顺利的多了。那些明里暗里的魑魅魍魉,也要因此而忌惮几分。
心里沉甸甸的则是——刘若宰也是官场老油条了,杨嗣昌能看出来的事情,他自然不会看不出来。
朝廷让兵部吏部和内阁发公文,而不是皇帝直接下发圣旨,这本来就代表着朝廷对于此事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一旦此事办砸了,那么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怕是大失所望同时又感觉丢了面子的皇帝,要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到自己头上吧!
到时候自己要面对的会是什么?
不过刘若宰从来不是一个不敢任事之人,朝廷给了这么大的权限,在他看来已经是难得的恩德,已经算是意外之喜。看样子,自己拜托的那几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
他深深的洗了口气,眼中露出一抹决绝。
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就要一路走下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招降林丹汗余部,对大明是极大的增强,对建奴是相当的削弱,为了这个目标,何惜一死?死又何憾?
刘若宰豁然起身,大步走出书房,朝着候在外面的老仆道:“传令下去,招董策、白添福二人前来。”
命令很快就传了下去。
此时已经是星夜深沉,镇河堡的四门早就关闭,北门却是轰然打开,两骑快马在夜色中疾驰而去。
……
刘若宰派出的信使出镇河堡的时候,董策正自把手下几个得力的官员都聚集在一起,召开会议。
磐石堡董府议事大厅之中,灯火通明。
大门紧紧的关着,现如今正是春初,天气还有些寒冷,大厅里生着两盆炭火,只不过大厅面积太大了些,这两盆炭火也着实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大厅里面还是有些寒意的,甚至一话都能瞧见白气。
但却没一个人嫌冷的,个个都是心中火热。
因为今天开会,主要要讲的,就是个人的权力划分。
涉及到权力问题,总归是让人心中急切,忽略掉其它东西的。
李贵石进周仲王羽等,包括苏大成刘大库,甚至就连张寒这等后来加入的,也全部在列。显然,这一次是要对所有人都进行一个调整。
董策坐在正位上,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心中微微一笑,脸上却并未表露出来。
在之前就感觉到现在的权力分工有些不合理,不过一直无暇调整,直到最近,方才有了一些闲暇,终于是理出了一个条陈来。
他想要做的,不仅仅是调整,更是定下官位的名称,级别,甚至是俸禄。
让所有人都产生一种:’我身在这个集体中,我有权力在手‘这种感觉。
白了,就是定下规矩!
董策看向李贵:“李贵。”
“属下在!”李贵起身,沉声应道。
董策缓缓道:“从即日起,磐石堡下设通判一人,李贵担当。废掉令史衙,另设立四房。其一为户房,负责赋税征收,户籍统计,百姓安顿等。其二为吏房,磐石堡下属之保长甲长,都由其指定。其三为刑房,负责缉拿盗贼,侦查不法,掌管监狱。其三为礼房,负责磐石堡百姓之教谕,设立官学,教导百姓。”
“以上四房,都由通判统管。李贵,本官准你自行招人。这四房,本官给你四个司房,四个书办,三十个杂役的名额,至于人,你自己看着招,不过到时候要给本官上一个条陈。各个司房和书吏的人选,你来上报,本官来定。”
李贵闻言大喜,赶紧应下。
按照董策如此划分,他的权力便是相当之大,几乎可以所有民事上的,都归他管了。虽这些事儿就是现在李贵正在做的,但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自己都有些心虚,而现下董策给定了下来,那就再也没人敢闲话,敢怀疑什么。
一般来,地方县治的六房乃是吏户礼兵刑工,对应朝廷六部的,不过董策这里,显然是少设立了两个。大伙儿听了,也都是心知肚明为何。
少了一个兵房,因为实在是没有设立的必要。磐石堡不是那等一般的县治,而是一座军堡,一座兵城,这里,士兵乃是主体,军队都是直接由董策管着,自成一个系统,还设立兵房作甚?另一个则是工房,这个不设立,是因为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工坊。而且工坊的规模很大,也是极为重要,设立工房管理的话,未免就降低了工坊的级别规格,这个,也是要自成一个体系的。
工坊体系,其地位并不是李贵掌握的民事体系要低。
董策还没完,他看着李贵,声音格外郑重道:“李贵,从今日起,你这个通判,暂定为八品,月俸白银十两。”
众人听了,到都没觉得有什么,反而满满的都是兴奋。李贵更是有些发懵,惊喜来得太快,以至于他都措手不及。等到回过身来,李贵激动地老泪纵横,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大人恩德,多谢大人恩德。”
自己这就成了八品官了?
老天爷啊,李家往上数十八辈儿,也不知道出没出过一个没品级的吏,自己这就成了官儿了?
张寒却是浑身一颤,深深的看了董策一眼,目光中闪烁难明。
他有儿摸不透董策的意思。其他人出身都是颇低,对朝廷的体系规制也不怎么了解,他们可能做实事一把好手但见识有限,张寒却是不同,董策方才一,他就觉得很有些不对。明朝的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无论地位多高,都是没有资格直接任命官员的——这里的官员,不是在吏部登记造册,属于大明朝廷编制的官员,而是私人官员。
你权力再大,地位再高,可以招募幕僚,但是他们始终只是你的幕僚,而不可能是朝廷的官员。
只有皇帝和朝廷才能任命官员,因为这天下是皇帝,因为天下是朝廷和皇帝共治。
但现在,董策分明是直接任命官员——属于他的,私人官员。因为李贵石进等人,都是有朝廷任命的官衔在身的,要么是总旗,要么是旗,不过都是武官,而且都是虚衔儿,显然和现在董策任命的官职是对不上的。张寒总算是把思路给理顺了:董策在自己成立一个体系,自己任命官员!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八*九 私设官吏
朝廷选官,何等大事,岂能儿戏,岂能你了算?
这往了,是不懂朝廷规制,往大了,那罪过……
张寒一阵惊疑不定,不知道董策在打什么主意。
“呵呵,起来,起来,这是作甚。”董策笑吟吟的起身把他拉起来,扫视众人,视线尤其是在张寒身上停了停,那似乎洞悉一切的目光,让素来镇定从容的张寒也是不由得心里一颤。
董策笑道:“你们跟随我许久,鞍前马后效力,总不能让你们受了委屈,不单单是李贵,所有人,一体都有。”
李贵又是千恩万谢几句,却是忽然想到一茬,有些为难的问道:“大人,方才您,着我自己选人……只是现在,堡中男丁,不是在工坊府库,就是在兵营,怕是凑不够人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本官自有计较,待会儿再。”
董策摆摆手道。
“是。”李贵退到一边,不再话。
董策又似笑非笑的看了张寒一眼:“张寒。”
“属下在。”张寒心中一凛,起身道。
“从今日起,王羽的畜牧养殖司,渔猎司,都交给你来管理。”董策道:“从今而后,你的差事便是:窑厂、畜牧养殖司、渔猎司,以及带着户房,重新统计户口。”
“你要增加人手,没问题,尽管讨要。这几个差事你怎么管,都没问题。本官不管别的,只要到今年五月麦收之时,畜牧养殖司的规模要扩大一倍,渔猎司的产出要扩大一倍,窑厂每日至少能烧制一万块砖!如何,可做得到?”
“是,属下定不负大人所托。”张寒沉声应道。心中虽有些疑惑,却并未问出来。
大伙儿听了,心里都是有些猜测。
为何要重新统计户口?还有方才的,人手从哪里来?
“设立牧副渔司,张寒为司正,月俸八两,从八品。”
这品级,就要比李贵的正八品低一格了,这也是董策可以所为,免得自己不在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是平级,再加上管辖的范围又没什么交集,那就搞得谁也管不了谁,没有一个能够主事的,反而是出乱子。
有了方才那一幕,现在张寒并不是如何的失态,只是心中还是很有些激动的。他并未把这个视作董策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闹剧,出于对这位大人的信心,他相信,哪怕是现在并非正式,日后也未必不能打。
“设立总装备处,下辖工坊,负责军中所有武器铠甲火铳……等器械打造,储存保养,供给。周伯为主事,月俸八两,正八品。”
董策看了周伯一眼,道:“待会儿留下了,本官这里有一张单子,一会儿与你细,怕是接下来这阵子,有你忙活的。”
“是!”
这总装备处的主事乃是正八品,和李贵平级,董策这般做,就很有几分深意了。李贵的地位,几乎是总民事官,所有民事上的事儿,都是他在管。而总装备处,只是军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总装备处的主官却能和民事主官平级。这意味着什么?
董策在向大伙儿释放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在我这里,军队才是老大,才是一切的重,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军队来转。
只要不是呆子傻子,多少从董策的话里是能听出一些端倪来的。
“设立总新兵处,下辖招兵司、作训司、杂务司,及新兵大营一座,负责遴选壮丁、招募新兵、训练整顿等。”
“当然,现在新兵大营还没影子,但放心,最迟四月之前,新兵大营一定能够建设完毕。至于建造,也不用你来操心,自有人去做。”董策向王羽道。
“设主事一人,下各司各自设司吏一人。王羽,总新兵处主事,正八品,月俸八两。本官允你四名司房,四名书吏,二十名杂役的名额,也是你自己去招,本官任命。”
“属下遵命。”
……
“军需处下辖司若干,分别是:军粮司、军医司、被服司、军械司、抚恤司、军马司、兽医司、营房司,采买司、食堂。
军需处设主事一人,下各司各自设司吏一人。
其主要职责乃是:军粮储存、运输以及定期发放;设立军医馆,治疗伤员,诊断军中病患,维持军中不被大规模传染病波及等等;接收军械,并维持保养,定期发放;战后抚恤之核实,评判,抚恤金之发放等;军马喂养维持;为军中牲口治病,战马为其中重中之重;营房修建,维修;对外采买各项物资;维持食堂运营等等。”
众人听了这一串儿,都是悚然一惊,这军需处的权限可够大的,军中的事务能有多少?这军需处几乎把大部分都给揽了去,除了行军打仗以外,几乎大部分的权限都归了军需处。只是不知道,谁能当上这个军需处的主事,那手里权力可是不。
董策扫视了一眼众人,缓缓道:“要做军需处主事的,是纪长运。”
下面顿时是起了一阵异样的骚动,大伙儿虽然没出什么来,但心里都有些不满。
军需处如此大的权力,如此宽泛的管辖范围,怎能交给一个外人?
没错儿,像是石进、李贵、周伯周仲这些从安乡墩开始就跟随董策的老人儿们,都是将纪长运视作外人,甚至连张寒和刘大库在他们眼中也大体算是外人。毕竟后来几位进入这个团体的时间短,跟他们是不能相比的。
只要一个集体上了规模,人多了,那么这种抱团儿组建团体的行为就不可避免。
再了,纪长运不光是外人,而且资历浅,也没什么威望,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服气。
“不服气是么?”
董策脸色一沉:“你们可知道,纪长运的哥哥是谁?”
不待众人回答,他便是道:“是纪长风!冀北道粮草通判,纪长风!”
“冀北道有多少兵马?管辖多少军堡?多少百姓?这么大的地盘儿,纪长风一手长官粮草军械银饷之供应,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什么乱子。纪长运从跟着他哥哥,也学了不少,固然是不如纪长风的,但依我看来,管好咱们一个磐石堡,那还是没问题的。我让纪长运先回去,跟着他哥哥学本事去了,加以培养,岂能不堪用?”
“不服气是吧?来,你们里头谁觉得自己能做得好的,站出来,只要你出来,本官就任命你为军需处主事!如何?”
一听董策这么,大伙儿都都有些心虚了。他们还真没做过这个,从来未曾经手的事,哪里敢保证一定能做好?万一出了岔子,瞧大人的意思,可是没好果子吃。
“这不就结了!”
董策道:“军需处编制,十名司房,二十名书吏,杂役二百。军需处主事,纪长运,正八品,月俸八两。”军需处下辖的这些司,都算是大司,事务多,活计重,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是以每个司都是配给了一个司房,两个书吏。至于杂役,则是不同了,比如兽医司,可能不需要杂役,书吏和司房就兼了。但有的司,比如军粮司,就需要大量的杂役来干活儿,不定得有几十号杂役。众人听得都是眼红不已,别的不,光手底下这么多人,就是何等样的威风?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九零 我不给你,你不能拿!
一个团体内部,出现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就须得上位者施展手腕来进行调节了。
董策是调节了,但是他也可以预见到,只怕纪长运回来之后,难免要是受到其它人的为难,要做事也未必很容易。
不过这是管不了的,只能看他自己的能力。
“府库设仓大使一人,仓副使一人。仓大使,苏大成,正八品,月俸十两。仓副使,刘大库,从八品,月俸八两。”
完这个,董策的目光落在了石进和周仲脸上。
其他人都过了,唯独漏下了他们俩。
“石进,磐石堡军操守官,正七品,月俸十五两。”
“周仲,磐石堡军副操守,从七品,月俸十三两。”
“以后本官不在只是,你二人便是军中主管,负责日常训练操演,行军打仗时候的具体指挥等等。石进为主,周仲为副,有什么事儿,你们两个商量着办,莫要辜负本官的期望。”
石进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站起,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他们两个心里也不出是什么滋味儿。权限先是被削弱了不少,以后就只管行军打仗和日常操练了,其它的都插不上手。但是紧接着,却又是得了一个正七品的官位,月俸银子这般高,也只能是喜忧参半了。
这正是董策管用的打一大棒给一甜枣的法子,这么做也是为了分散军中权力,省的石进两人把军中权力尽数抓在手中,长此以往,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到时候自己都指挥不动,那岂不是不妙。
如此,在座诸位除了霍青桐之外,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职司。至于霍青桐,大伙儿都知道她大致扮演的是个临时的角色,比如有个什么事儿,人手不够用了,大人便差她前去办事,办完了,差事也就卸下来,并不长久保留。
“你们这些主事,都直属本官,有什么事儿,直接前来言语就是。你们下属各司司房书吏的任命,以及军中军官之任命,都须得本官来决定,可明白了?”
“是,属下明白!”
众人齐声道。
这就是董策再给自己规定权限了——具体的事务我不干涉,但人事权和最终决定权,是一定要抓在手中的。
上位者无须事无巨细,只要抓住最关键的就行了。
这一次,很有一批民事官员转为了军事,因为董策感觉过去把民事这一块儿给分的太细了,放的人手太多。而与之正相反的,军事这边反而人手就要少很多,事务也很笼统,没有细分,只是石进周仲以及自己三个人笼统的管着。这样做平时还没什么事儿,一旦真要打仗了,必然就要出乱子。
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要一切以军队优先的,之前自己的做法,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董策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瞧着众人,忽然一笑:“大伙儿各自的差事,也都知道了,咱们都细分下去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待会儿可以留下来问我。在这儿,本官还有几句话要,与诸位听。”
众人耳朵都是竖了起来,眼睛看着董策。
董策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诸位的月俸,本官给你们定下的,不是十两就是八两,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两左右。实话实,这些钱,可不少了吧?诸位的情况,本官也都知道,有几个还是光棍儿一根,便是家中人口最多的,也不过是七八人而已。除了月俸之外,你们每位每个月还有三石粮食的供给,直接去府库里领就是了。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石,可够吃了吧?”
“这些银子,便是净剩,在咱们磐石堡这地儿,实话,你有钱也没处花去,就算是要买些日常的肉类,衣物,乃至于是首饰等等,怕是这些银子也足够支用了。”
“更别,住的宅子,也都是现成的,不需自己再去购置。”
“之前一年就那么几两银子,日子都能过下来,没道理现在就过不下去了。”
“这么多,根本就一句话:别贪墨!谁也不准贪墨!你缺钱了,直接来跟本官,没问题,可以提月俸,也可以在给你们的正常月俸之外,再给一份养廉银子,几十两上百两都不是不成!但是!千万别贪污!”
1...223224225226227...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