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虽然只有七十几个人,虽然走的是大路,但也足有五六十米长,万师兄跑到队伍中间去了,一群大妈大爷说话声音比较大,他估计去当老师了。
我在最后,挎着箱子,如同部队的卫生员。当年我们在部队拉练的情景浮现出来,后勤班总是在最后,卫生员挎着个药箱,屁颠屁颠的,我们总笑话他。现在,我就像那个笑话。
这次组织者准备的物品中,有两样东西简直是绝了。在我的包里,有一把小砍刀,还有一卷背包带那样的长绳子。用途当然很明显,如果有人不能走了,或者受伤了。就砍两根木棒,然后用绳子一缠,就是一个简易担架。
我估计如果不是旅游部门出的点子,就是这主意,是个老兵出的,要不然,怎么想得这么细。
药品中,除了感冒发烧消炎止泻的常用药以外,还有几样也是很重要的:正红花油、万金油、云南白药,还有两样蛇药。虽然这是冬天,蛇都冬眠了,但是,云南如此温暖,万一有蛇不僵,草丛偷袭,那就派上用场了。
药品中最多的,当然是葡萄糖口服液了,还有其它一些东西。当然,部队卫生员有的东西,这箱子里都有。所以,这个箱子,比部队药箱要大一号,我体力好,背起来不累,但会稍微影响行动的自由度。
偶尔听得到前面队伍的嘻嘻哈哈,万师兄的声音也时断时续,整个队伍从最开始集体兴奋的时期,转向各自寻找快乐的阶段。我看了看时间与进度,大概已经走了两公里,用了半个小时,算是正常的,不突破计划。
这真是个以居士为主的团队,大约有十几个人,都背着黄布的包。这个团队里,最大的有六七十岁了,最小的,只有几岁,是跟父母一起来,看热闹的,孩子的母亲是个居士,所以参加了这个团体。
沿途的景点,也是提前安排好的,大约几公里就有一个,可见政府对此事计划之周密。这也是我们歇脚的时间。景点两边,自然有官方许可的小卖摊点,也是游客补充给养的地方。
游客到这些景点,可以吃点东西,照相以及闲坐一会,整个行程,相当休闲,又不乏味。
这条路,本来是公路,但这几天,是不允许车辆过来的,所以,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在我看来,只要没到鸡足山,两边的坡并不陡,走起来也不太费力,很有休闲春游的意思。
北方的春天来得迟,所以有踏青的欣喜。南方的春天总在这里,绿草仍在,山林依旧,泉石叮咚,可让队伍中的一些北方游客高兴坏了。
我们到的第一个景点休息时,没有人找我要药品,大家的体力都很好。这个景点下面几米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清水白石,很是可人。有几个游客跑下去,玩了一会水,我倒不担心他们的安全,这水又浅、沟又不深,我只是看着他们,怕他们把衣服鞋子搞湿了,提醒他们要站稳,免得滑到了水中。
其中有一个穿着透明冲锋衣的少女,格外引人注目。她一路上基本不与别人说话,她好像也没有特别的旅伴。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透明的冲锋衣,仿佛是塑料布做成的劣质品。我见过这种冲锋衣,是个著名的品牌,大多数人不识货,容易把它看成塑料衣服。其实,这衣服,贵的要卖一万多。透明黑边的衣服里,衬着里面红黑格子的毛衣,穿一件有点发白的牛仔裤,搭配得相当显眼。
这个景点休息时间大约半小时,继续往前走,弯路就多了起来,毕竟这是山区,有时,队伍前面拐了弯,我还在弯这边。好在中间有万师兄穿针引线,倒不会出问题。
过了一会,听到人群中有人叫唤,是弯前面的声音,凭经验,我感觉有事,正要往前赶,听到万师兄在前面喊我,我马上应了一声,知道有事情来了,赶快向他奔去。
中间一堆人围成了了圈,我分开人群,看到那个少女,躲在一个大妈的身上,满脸是汗,面色苍白。我问到:“怎么了”
那位大妈说到:“估计是低血糖吧,吃点饼干就行,但她好像有休克的样子。”
我赶紧问到:“你确定”
“我是护士,刚退休。哎,忘了问,你箱子里有葡萄糖吗”大妈这一问,我才松了一口气,这支队伍,总算有正规卫生员了。
“有有”我赶紧拿出两支葡萄糖来,递给她:“够不够”
“一支就行,算了,你两支都给我吧,你先把它敲开。”
这动作和熟练,迅速敲开了两支葡萄糖,递给了大妈。大妈给少女口服后,过了大约两三分钟,姑娘就醒了,当看到大家都围着她时,她反倒表现出不好意思来。而此时,小胡也来到我们身边了。
整个队伍不能停得太久,姑娘休息了十几分钟后表示,她可以走了,小胡赶紧给那护士大妈求助,希望她陪着这姑娘。我记得一个细节,姑娘看小胡时,相当不好意思,还问到:“我耽误大家了吧,组长”
“没有没有,时间充裕,大家就当多歇了次气。”小胡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此时,万老师拉了拉我的袖子,给了我一个眼神示意,我明白意思了。
事后,跟万老师说起这事时,当时我们俩的默契,是多么的重要,几乎改变了一个人。不,确切地说,两个人。
万老师故意大声说到:“胡师兄,你年轻,你负责照顾她,不能老把责任往医生身上推,前面引路掌握进度的事,让我来,我们角色互换一下。”
小胡迟疑到:“这怕不好吧”
我马上说到:“你不相信万师兄的能力”
小胡只好回答:“好吧,万师兄,那包就交给你了”
万师兄主动接过包,就往前面去了。其实,万师兄所谓导师导游的功能,其实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协调者,他在前面领路,当然胜任。
我离开前也对小胡说到:“我还是在最后,有事喊我。”
终于到了下一个景点了,大家休息了一下。我们三人按规矩碰了一下头,表示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此时,小胡说到:“万师兄,你要是觉得辛
第五百一十八章 小戴的孤独
“你们笑什么”小胡显然不理解,我们这两个老男人的奸笑,在他眼中,我们应该是正派的。
哪个男人,在涉及女人的事,真正正派得起来呢大部分男人之所以显示出正派的样子,要么是实力不允许,要么是诱惑不够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男人,娶了貌美如仙的女子,还在外面沾花惹草,觉得这男人有病。其实,这个病留存于雄性的基因。将自己的基因更广泛地传播,留下更多的后代,正是动物界的基本法则啊。
还有一个资料说,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大多属于过去历史上十六个帝王的后代。动物界雄性的胜利,就是配偶的数量及子孙的多寡。当人类进入社会层面后,社会的规则,才形成了道德等观念。本我与超我的妥协,才是复杂的自我。
当然,我们俩并不是对异性有非分之想,我们俩总体来说,至少在今天,算是正派的人。但那残存的,对男女之事的好奇与调侃,已经形成情绪上的习惯了。
从道德的层面,也不能被责备。因为,我们内心中,是真心希望小胡,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有一段自己真正的男女之情。哪怕他最后的人生是当一个出家人,他也有权利,曾经拥有一段真情,与男欢女爱有关的真情。
没有激情过的心灵不配奢谈高尚,没有欢娱过的身体不配讨论宁静。
当然,我们读过许多大德的故事,他们从小以来,从没有过激情与波澜,他们宿世的慧根让他们保持在青春期,都没有破戒,甚至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寺庙纯净的环境,受到高尚的宗教熏陶。
这种人是极少数的,乘愿再来的菩萨。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也学不来他们的作为。佛教既然要度大众,就得按大众的状况来,大众们出家的主要原因,是激情与现实逼迫后的产物,或者是思想上突然冒出的灵感。
思想上灵感冒出也有个前提,就是他在生活中经历了大量的思考与走神,如同我与万师兄一样。他是思考,我爱走神。
随后,我们喝茶时,小胡主动谈起了小戴的事情。有些事情,只要激发你的兴奋点,你就停不下来,这就是小胡现在的状态。
“一路上,主要是她说,我听。我想,当好一个听众,是疏解心理压抑的最好方式。”
小胡解释到:“我倒没有喜欢听人**的习惯,但是,她一旦跟我说话,就有点停不下来。”
万师兄当然不放过这种机会:“小伙子,以我的经验,她对你至少是信任的,或者有好感,你的机会来了。”
我再回把火:“万师兄别瞎说,小胡还不一定喜欢她呢。我们小胡天生英才,眼光高得很。”
“不不不,师兄们,别误会。即使我不是正规的心理医生,但我也有责任听她的故事。毕竟这也算做好事,对不对”
“是,你做好事,都做到别人心里去了。”万师兄越说越厉害了。
“不是不是”小胡越着急辩白,越说明,他对这小姑娘,有好印象。“我只是觉得,她一个人出来,心情这么差,听听,也没什么,对不对”
“你说得对小胡,万师兄不要起哄。我们小胡是正经人,不会欺骗纯情少女的。”我这话又像是玩笑,又像是正经说,反正小胡此时的表情,比较复杂。
“本来她就不太正常,对不对”小胡好像在解释他的动机。“你们看,人家参加这个活动的,要么是拖家带口,要么是结伴而行。更主要的,是有许多居士,本身就信佛。即使是旅游的,要么跟团要么有伴。一个小姑娘孤身一人到这里来,身体又不好,精神状态又差,如果我们不关心,容易出事,对不对”
“对对对,小胡,你关心是对的,我跟庄师兄都是这个意见,你做得不错。”万师兄也晓得见好就收,不能把小胡逼急了。
“所以,出门我就问了她,为什么一个人来,她的回答,吓了我一跳。”
什么意思这还有故事吗我有个预感,一个复杂的人生经历,就要展开了。
“她给我说: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还带着好友的心愿来的,她看到的,都要记下来,如果好友来到梦中,她会告诉她。”
这个回答就相当玄幻了,心愿、梦,这些词,不是一般的意义了。
“她的身世比较复杂,经历也复杂,可以这样说,她的焦虑,很可能向抑郁方向发展。”小胡说到这里时,我们赶紧向他寻问具体情况。
这样一个美好的姑娘,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悲剧。悲剧的本质,就是把美好的事情,撕碎给你看。
小胡先告诉我们,由于接触才一天,对她的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但大致上有个脉络。这个小戴,家庭比较特殊。她父亲原来在青海当军官,母亲在湖南老家中学教书,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家庭。
她父母也是老家同学,在结婚后,当然是聚少离多,但思念是真的,父亲探家时,全家人的幸福是真的。她虽然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父亲的宠爱,却一样没少。
她们所处的乡镇,教学质量比较差,所以,父亲本来准备早点转业回老家的愿望,也就因她而改变了。从初二起,她们全家都办了随军,当然只是户口和学籍转过去了,她与母亲还在湖南生活和学习。
我突然想到高考,于是问到:“是为了高考加分吗”
“当然,如果在湖南能够考上二本,同样的学习水平,在青海,就可以考上211了。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防止高考移民,她必须转到青海的高中学习三年,才能够以青海考生的名义参加高考。”
“这个政策我知
道”万师兄说到:“我们学校收的青海或者西藏的学生,有许多是援藏援疆干部的子女,但至少要两年或者三年以上的学籍。当然,部队是什么规定,我倒不太清楚,反正教育部是这样规定的。”
小胡接着就讲了小戴到青海读高中的事。到了青海读书,不可能跟父亲住在部队,就选择了住校。当然,她的成绩,虽然在湖南不算拨尖的,但在青海,算得上是尖子生了。
她在青海时,同宿舍有一个好朋友,也是部队子女,就是这次她所说要带来心愿的人。这个朋友与她,在感情上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同为内地人和部队子女,同样的经历,培养了深切的感情,比亲姐妹还要亲。
她们在青海,也接触过佛教,也到过塔尔寺礼拜,在那里,同学们还是社会上,深厚的佛教氛围,也让她受到了熏染。她们也知道鸡足山的意义了,也曾经约定,一起到鸡足山玩。她们当时最好的理想,就是到内地,并且结伴而行。
后来,高考过后,由于分数与学校的不同,她们分开了。那姑娘回福建上了大学,而小戴回湖南,读了湖南大学。
“小戴唯一跟我笑着说的是一件事。她说,她原来在青海生活三年后,已经有了高原红,皮肤也比较黑。回到湖南读了几年大学后,才变得白些。”
小胡一说完,万师兄马上说到:“据我的经验,一个姑娘跟你说她自己外貌的变化,小胡,至少她已经有点喜欢你了。”
“莫打岔,让小胡继续讲故事。”我赶紧阻止,万师兄老往感情上扯,至少现在,稍微早了些。
“她现在大四了,马上面临考研或者找工作的问题。我原来以为,这是困扰她的事情,结果根本不是。”小胡说到:“这四年,准确地说,三年半,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我也想,一般的打击,也遮蔽不了高原阳光曾经灿烂的心。
“首先是她父母的离婚,这是第一波攻击。”小胡说到这里,我有点不太理解:“按理说,他们有感情基础,还有这么好的女儿,怎么就离婚了呢”
我说这话时,想到的是自己的婚姻。因为我的外遇,更因为我与妍子没有孩子。还想到班长,他曾经的危机是因为贫困。这些情况,在她家根本就不存在,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离婚的理由。
“在小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是很爱自己父亲的。她父亲多年在部队当军官,养成了硬汉的特点,感情表达粗糙,但真实。但她母亲一个人在湖南,长期两地分居,靠思念与电话来沟通感情,就非常苍白了。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现实与期望,差距太远。”
小胡详细分析了这种情况,小胡的叙述不完全是小戴说的,中间加了许多他自己的理解。
“分居两地的爱人,有时对彼此的期待,是一种错觉。回家短暂相聚的欢乐,隐藏了两人平时积累的习惯差异。这种差异,在探家的短时间内看不出来。大家都有期盼,也许转业回来后,家庭会有一个和谐亲密的模式,双方对这种模式,各有想象。而现实,打破了这种想象,一切思念与想象的美好,彻底破碎。所以,离婚的表面原因,是她父亲转业回家。”
这倒是个悖论,我在部队生活过,也见过干部家属来队时,双方的亲热与兴奋。那种甜蜜的生活,也是我曾经期待的。
军人所代表的硬汉形象,嫂子们的美丽与柔情,组合出相聚时那美好的画面,在我最初的印象里,那就是爱情。
“在她大二的时候,父母离婚了。父亲在湖南当公务员,部队生活久了,也不太懂圆滑与事故,所以,虽然有级别,也没受到过重用,当然牢骚也多了些。青海当兵带给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喝酒,回到家喝酒后的牢骚让她母亲极度失望。自己的英雄回来了,结果在地方在社会上,他却
第五百一十九章 祝圣寺传奇
人皆有不忍之心,这是儒家对仁的起点,所作的最好诠释。如果把小胡对小戴的帮助,单纯看成男女之情,就显得我与万师兄的狭隘了。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不应该被奚落。嘲讽善行,是对道德甚至良心,最大的丑陋。为此,我们内心稍有自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