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八百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怀空

    林祈年抬起马鞭指着他问“你是宋横帐下的亲兵吧!”

    军汉不敢抬头,连忙答“是。”

    林祈年恼怒地骂了一句“等回去我再找宋横算账!”

    军汉一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主公要是把自家宋将军给惩罚了,宋将军还不把自己给抽个半死。

    “主公,这,这是属下的错,无关宋将军。”

    “是吗”林祈年指着他斥道“犯错了就要受罚,把这位老者身后背的石块背上,送到九曲关去!“

    亲兵们已经把老人扶起,细细检查,掐过人中之后,向林祈年禀报“老人只是过度劳累所致,并无伤筋动骨。”

    林祈年点了点头,当即命令麾下亲兵轮番背着老人行走,又命一名亲兵手持马鞭,监督那背石头的军汉。

    林祈年骑在马上冷声道“不让你尝尝背石的滋味,你也就不知道他人的辛苦,给我用马鞭看着他!后方但有一人超过他,就给我用鞭子抽。”

    军汉心中顿觉主公仁慈,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惩罚,想他身强体壮,手挽强弓,力举百斤轻而易举,岂是这些民夫能够超过的

    走头二里地他还能快步疾走,好似行有余力,但接着走下去,背上的条石就蹭得他皮肤火燎燎的痛,等走到五里地背痛腰酸,脚步也不听使唤了。接下来他走得每一步都好像艰难险阻,遥望九曲关还在远处,他却实在难以忍受。

    军汉终于支撑不住,开始走走停停,这才明白武夫的力气和干活的出力根本是两回事儿,壮丁们日复一日在这官道上行走搬运,已经磨砺出了耐力,肩背上被石块磨出的伤疤已经结成了硬痂。他就算力气再大,第一次干这活也受不了。

    林祈年的亲兵遵照命令,在军汉身上猛抽了几鞭子,痛得他苦叫连连。身后又有几名壮丁赶超了上来,鞭子抽打的声音也愈发响亮,等把条石送到九曲关,这位军汉早已经伤痕累累,躺倒在地上苦不堪言。

    内关的工地上,整个内关的地基已经构建出轮廓,需要大量条石进行填砌,地基内外也都建起了木支架。

    史江和宋横都在工地上,坦胸露背到处奔走,容晏这位王爷世子也变得蓬头垢面,跟工匠抱着图纸蹲在地基上,一边儿啃干粮一边商量施工方案。

    林祈年骑马立在地基前,史江和宋横两哥俩相互扶持着来见主公。两人均是面色憔悴,眼睛有血丝,把长衣解下绾在腰间,露出古铜色的臂膀。九曲曲门一带虽然不至于上冻,但也是春寒瑟瑟,两人身上的汗水却沿着胸膛往下淌。

    看到两人这幅模样,林祈年也不好意思责骂,只是咂了一下嘴巴说道“你们两个,还有容晏,都跟我到帐中来。”

    ……

    林祈年坐在主位上,容晏、史江、宋横分别坐在两侧。

    “我一路走来,见征调来的民夫中,有未束发的孩童,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史江,你跟我解释一下,这怎么回事”

    史江挠了挠发髻,低头负疚说道“史江无能,有负主公重托……可我也是没有办法,征召来的民夫,加上你送来的山匪,还有我们军中的兵卒,也不过两万多人。悬崖上的栈道,还有工事都要修建,周处机那边儿也抽不出人来。这么浩大大的工程,人力实在是捉襟见肘。”

    林祈年双手互握陷入沉思中,九曲内关想要在三年之内完工,非耗费大量人力不可,只是这多余的人力该去什么地方去找。

    “你们应该想节省人力的办法,比如说运送石料,青砖,没必要肩扛手抬。这曲门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多做些人力可推的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至于人力不足的事情,我亲自向太守大人修书一封,希望他能在凤西郡范围内广泛征丁,以解我们这边的燃眉之急。”

    史江宋横两人点了点头,觉得这方法,也就主公本人才能施行。




第九十五章 向太守征丁
    “从今天起,所有征召民夫中,十五岁以下的,五十岁以上的,全部送他们回家。”

    林祈年抬手直指宋横的面门“还有你宋横,我让你监督工程进度,没有让你的监工荼毒抽打百姓。这种事情要传出去,倒要别人骂我残暴不仁。”

    “主公,”宋横摊开手心叫屈“指挥两万多人干活,要是没有王法,没有惩戒,那要乱成什么样子。这些个百姓里面,老实干活的有,但偷奸耍滑的也不少,要是不拿鞭子抽着点儿,内关何时才能完工”

    “我说你怎么这么笨!”林祈年长立而起,背负双手一边走一边大声说“用鞭子恫吓惩罚,只会让壮丁消极怠工,你可以以奖代罚,譬如说,煮一锅肉菜,当天完成数量最多者,晚饭多加一勺肉。也不要用抽鞭子这种体罚手段,把人打坏了怎么干活你大概估量一个壮劳力一日工作量,然后计件监督,一天之内无法完成工作量的,可以略施惩罚,扣掉晚饭,或者直接加长他的工时,直到他完成为止。”

    宋横拽着胡须说道“这个,我可以试试,但是,这种惩罚,跟打鞭子没啥区别吧。”

    “当然有区别,要比打鞭子好听得多。”

    林祈年朝两人摆了摆手“你们下去吧,安心监督工程,到现在为止,进度还算不错。”

    主公指责了半天,总算给了一句夸奖,两人心下稍稍安定了许多。

    两人走出大帐,林祈年扭头去看容晏憔悴瘦了一圈的脸颊,歉意微笑地说道“容晏,辛苦你了。”

    容晏显得很无所谓“这能比咱们在山上练武苦吗刚刚差点忘了,你真的要给凤西太守李顺章写信你不过一个小小的五品关隘总镇,竟然要堂堂太守给你征丁李太守非气得破口大骂不可。”

    林祈年坦然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成不成总要试试,他破口大骂算什么,有能耐把我这九曲关总镇给拿掉。”

    帐中正好有笔墨,林祈年口述,由容晏代笔,用下级向上级恳求的口气写了一封长信。

    林祈年传令把陈六玄找来,让他亲自把信送到凤西,并且附上五百两银子的赠礼,算是他这个边关总镇给太守大人的孝敬。

    陈六玄送信刚走,朝廷的信使后头赶到,送来了江太师的嘉奖信函。林祈年拆开信封,抖出纸张一看,嘴角溢出冷笑。

    这所谓的嘉奖信只是口头赞许了林祈年的剿匪之功,并没有什么实物,官爵上的奖励。而且江阉的口气中,还隐隐透露出对他的不满,说什么‘剿匪未能竟全功,余増桑,弓小婉等贼尚存,恐为后患。’

    林祈年把纸张扔在了地上,心中暗想果然是亲疏有别,嫡系和外人的区别从这儿就隔出来了。那陈光耀在凤西剿匪小半年,接连惨败毫无建树,江阉不但没有责罚,还不断供给铠甲利器兵员。到了自己这儿,军饷迟迟不拨,武器铠甲更是需要自己筹备,最终还发来一个褒贬掺半的嘉奖令。

    以前所谓的封官嘉奖不过是为了把自己稳在九曲关,从现在就要开始打压了。

    或者说江阉猜出了自己以养寇来挟制朝廷的意图那样的话,余増桑和弓小婉就危险了。自己一撤走,陈光耀的左毅卫就会不遗余力地打击剩下的这两股山匪。

    容晏想了想,从旁说道“江阉云华台门下客卿三千,其中不乏足智多谋之辈,第一客卿穆尚更是高深莫测,你的举动他们应当能猜出来。”

    林祈年用手指拧着眉头,沉吟道“余增桑和弓小婉是我好不容易在凤西扎下的两颗钉子,绝不能让他们拔除。弓小婉这边儿还好说,我们可以暗中派出一些人扮作山匪加入。但是余增桑所在的徐县,路途太过遥远,不好襄助。”

    他背负双手在帐中盘桓了几圈,突然抬头说道“有了。”

    林祈年立刻坐在书桌前,握起毛笔在纸张上歪歪扭扭地书写:

    “余兄闻言,近日内凤西左毅卫将举兵徐县,吾有一策,可保兄立于不败之地,切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容晏上前提起纸张,吹干墨汁看了看,不由得莞尔笑道“这算什么妙计,不就是避战畏敌,躲猫猫吗”

    林祈年将纸张轻轻折叠塞进信封中,用口水封口,才拍手说“你懂什么,徐县山峦叠嶂,植被茂密。此策对余增桑来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绝妙方略。”

    容晏不免有些狐疑“在仪山上学兵法的时候,师父好像没教这个吧,难不成又是给你开了小灶”

    林祈年愣了一下,厚着脸皮说“这是我自己灵感发挥,琢磨出来的。”

    容晏也没有跟他深究,转身去关前修筑城墙,林祈年唤来帐外等候的亲兵,将书信递给两人,叮嘱一定要把书信交到余增桑手中。

    ……

    陈六玄骑快马来到凤西城,先把马安顿到凤西驿站,自己提着银箱,怀揣着信封到太守府上送信。

    太守府经历过重新修建,但也门庭森严,陈六玄止步在门房,被管事留下喝茶,自然有跑腿的小厮把信送到太守大人手中。陈六玄不忘给小厮塞钱,要他把带来的银箱子孝敬给太守大人。

    小厮提着银箱到了正堂,将九曲关总镇的信呈上去,又把银箱子放在桌上显眼的地方,才悄悄地退了下去。

    李太守的幕僚也在正堂中,两人正在谈论朝中近来局势。李顺章将信件随手拆开,一边和幕僚交谈一边看信,丝毫都不耽误事儿。直到太守大人脸色陡然发青,幕僚才乖巧地闭上了嘴。

    “好个九曲关总镇林!他莫非是得了失心疯了!竟想在我这凤西郡城中抓丁!听闻此人胆大妄为,现在看来简直是狂妄!”

    李顺章把信纸扔在地上,犹在气愤不绝,恨不得写一封奏疏上去,让圣公看看此人的妄为!他把凤西当做自己的家的后花园了吗!

    幕僚等李太守的气息稍稳,才拱手劝道

    “郡守大人,请恕我直言,此事不可怒,要多思。如今凤西虽暂时安定,但仍暗藏乱象,这乱象源于何处,难道大人不清楚吗”

    李顺章敛去了怒火,神思也清晰了起来,手拍着藤椅的扶手喟叹“太师昔日决断何等圣明,可偏偏在凤西决策上出了昏招,起用一个来历不明之人,放任他逐渐坐大。”



第九十六章 九曲固若金汤
    幕僚双眼洞明,恍若隔岸观火,虽然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分析极为独到。

    “我的看法偏偏与大人不同,要说失策并非源于用人。当初陈兵叩关入周,整个凤西沦陷。如果属下所猜不错,这是太师借外敌来清除朝廷宿敌的借刀杀人之计。可太师不知是残酷无情,还是根本没有想过。他清除的不过是十几名窦党旧贵大将,却要搭上几十万凤西百姓!九曲关久经战阵的万余将士!凤西城上三万多左毅卫饶勇!越丰仓的百万石存粮,凤西平原上被铁蹄践踏的稻田。一年多来凤西各县十室九空,盗匪横行!”

    “这一年多来陈光耀剿匪屡屡受挫,是他无能吗非也!昔日的左毅卫何等精锐,皆为百战老兵,你再看陈光耀领的是一帮什么人!各卫裁汰出来的老弱,囚徒、贩夫组成的乌合之众。那林祈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九曲关总镇,但他眼光却足够毒辣,能看出朝廷的孱弱,孱弱到连凤西都无法兼顾,孱弱到一个拥兵万余的边关总镇都需要去拉拢妥协,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太守李顺章和这位幕僚的关系颇为亲厚,听到他的这番扼腕激昂陈词,连忙走出中堂门外左右看了一下,关紧中门溜回到他身边劝道“子政老弟,你刚刚这番话,在我府里想怎么说都可以,但千万别到外面说,万一被有心之人听到,不但引火烧身,而且祸及家人。”

    姚子政双目沧然地望着前方,昔日的种种雄心和今日的不得志,都随着刚才那番话飘向了藻井,随后他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大人,你放心,子政再也不是昨日那个年少轻狂的子政,碰那么多次壁,也该碰醒了。如今我心灰意冷,只愿在大人麾下出谋划策,了此残生。“

    李顺章扶着他的肩膀,宽慰道“子政,我知你少年时便胸怀大志,只不过是时运不济,况且你还年轻,说不准还有出头之日。”

    “大人,迟了。”姚子政喃喃地说道“不止是子政迟了,连大周国都迟了,如若我大周五年内没有变局,仍像现在这样党争不绝,权臣无能,亡国之日不远矣。”

    李太守最不愿意听幕僚姚子政这种忧国忧民、危言耸听的论调,连忙转换了话题“子政老弟,你倒说说看,这林祈年要我在凤西城征丁,是不是欺人太甚,我若是遂了他意,岂不是要惹同僚耻笑”

    “大人,你忘了,江太师遣你来凤西任太守,便是要让你协调多方势力。时无英雄,可使庶子成名,此人是不是庶子还两说。但根据传闻来看,林祈年睚眦必报,你就算不愿意助他,也不要轻易得罪。”

    李顺章站起身,把陈六玄送来的银箱打开,将沉甸甸的银锭掂在手中,笑着说道“你说的对,不能轻易得罪,但也不能答应。子政,你替我起草一封信回给他,就说凤西城内整殇修复,无法征召民丁,他若是想征召的话,就请自到凤西各县征丁。至于各县的县令答不答应,会不会激起民愤,那就不干我的事了。”

    李太守攥着银子咯咯笑了一阵,姚子政皱起眉头,但仍旧顺从地摊开纸张,按照李顺章的意思拟出书信。李顺章接过之后,折叠装进信封中唤来小厮问“九曲关派来送信的人走了没有”

    “没呢,大人,正在门房中等消息。”

    李顺章把信递过去“把这信交给他,让他带回九曲关去。”

    陈六玄得了李太守的信,快马加鞭赶回九曲关,交到了林祈年手中。

    林祈年正与容晏在工地上巡视,接过陈六玄送来的信打开一看,用二指禅敲着纸张笑了“成了。”

    容晏好奇地接过来,看过之后说道“他也没答应你在凤西征丁。”

    林祈年怡然自得“我本就没有指望能在凤西郡城范围内征调民夫,只不过把要求提过分一些,好给他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当即对容晏下令“容晏,你总揽督建九曲关内关的工程,史江和宋横分别监管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陈六玄,你跟我召集人手在凤西各县进行征丁,九曲内关要在三年之内建成,至少需要五万人。”

    ……

    大周元嘉七年,三月春,林祈年紧锣密鼓在凤西各县开始征丁,两个月之内共征召壮丁三万人,这对陈军入侵后尚未恢复的凤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凤西百姓怨声载道。

    同年,为了供应数万修关壮丁的粮食,林祈年扩大了屯田的范围,在安曲县开辟荒田三千顷,并且侵占了一部分官田。他一面吸引百姓参与屯田,又调拨一部分壮丁进行耕作播种。

    征丁引起了各县反弹,岱县县令向朝廷上疏,状告林祈年不惜民力,强行征丁。越河县令谷云仓为了抵制征丁,亲手执剑带领衙役到守在越河县城门口,与林祈年的征兵队剑拔驽张。

    林祈年坐镇在鹿鸣山大营,每日看着列队衣衫褴褛的百姓被列队押往九曲关,这种状况让他处在矛盾与纠结中,且说他一面极力维持九曲军在凤西百姓中的形象,又一面强力征召壮丁修关,把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民心,又全部败了出去。

    九曲关内关工程历时三年,城墙高达五丈,城宽四十六丈,依靠九曲地区的两座悬崖绝壁而建,城关中的面积仅次于安曲县城。有瓮城和砖石建成的兵营,可容纳兵员两万人。不仅如此,内外关的建设完全借用了九曲关的地形优势。将外关构筑作封闭式城关,通过两侧山体悬崖与内关相连,长达十里的九曲悬崖上构筑了栈道和工事。
1...575859606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