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元召一边自言自语地低声嘟囔着,一边皱着眉头把牢房角落里有些发霉味的铺盖抖开,本来他以为在这里呆一晚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现在心里又大大的后悔了。这怎么睡觉啊?会不会有跳蚤也说不定呢!
其实相对来说,诏狱内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毕竟是“高级罪犯”们待的地方,还有可以睡觉的所在。那些普通的牢狱哪里有这些啊!即便是这大冷的天里,也不过是在冰冷的地面上铺些干草完事儿。戴罪之身还想要舒服?那是痴心妄想。
关押在这里的什么人都有,灯火昏黄而微弱,到处有着刺鼻的气味,黑暗中不时传出痛苦的呻吟、唉声叹气、捶打墙壁、狱卒的呵斥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声音,让人感觉到不似是在人间。
元召无可奈何的自嘲一笑,正要将就着休息一晚。忽听有脚步响起,一帮人来到自己的牢门前,随后有人粗声粗气的大声向他呵斥了几句。就着光亮转头去看时,十几个狱卒打扮的家伙正在那里恶狠狠的看着他呢。
“哎!说你呢!小子,大爷问你,犯了什么事儿进来的啊?老实点说,否则有的苦头吃!”
还没等朱老实说话呢,跟随的几个狱卒早就过来,上下打量了元召几眼,也斜着眼睛抢先发问。这样的狗腿角色,在何时何地都有大把的存在。
一般的犯人刚进到这里面,除了悲天抢地面如死灰,就是不停喊冤涕泪长流,很少有能够保持平静的。而刚开始就要给一个下马威,也是这些狱卒们的惯例。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眼前的这家伙表现得有些奇怪。
“是问我啊呵呵!犯得事太大,说出来怕吓着你们,晚上做噩梦怎么办唉!还是算了,记住夜里不要在这边走来走去的啊,免得打扰到我睡觉。好啦,没什么事都退下吧!”
元召本来不想搭理他们,可是想了想,又实在觉得无聊,就随口说了几句。然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该干嘛干嘛去了。
牢房里有片刻的安静,几个狱卒互相看看,又看了看他们的主官朱老实,好大一会儿才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出毛病。卧槽!这谁呀说话口气这么大!这人八成是个疯子吧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长安诏狱自建成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在这里面这么说话呢。就是当朝丞相、各诸侯王进到这里来,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说错一句话,得罪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他们命运的狱卒,招惹来意想不到的灾祸呢!
“嘢嗬!这是哪里来的野小子,敢在诏狱口出狂言!说吧,你是谁家的王子王孙?还是哪个勋贵家的孩子?进到这里来,恐怕你的家里人还不知道吧小子,你可知道,就因为你刚才的这一句不知天高地厚,说不定就给你的家里招惹来抄家灭族的大祸啊!如果识趣点,大爷们还有可能大人大量既往不咎,权当没有听见。如若不然……哼哼!”
朱老实瞪起一双三角眼儿,满脸横肉,用肥胖的大手握着腰刀,拍了拍粗木牢门上的铜制锁具,寂静的牢房通道里哗啦啦作响,面露凶相。狱卒们也在旁边随声附和,大声恐吓。
他们心中都有些认定,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定就是平日里跨马长安的纨绔少
年,不知道惹下什么事被抓到了这里来,说不定就是哪一方势力要对付他家族的预兆,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而这个可怜的家伙还什么都不知道,以为在这里还和在自己家里一样呢颐指气使的,不知死到临头,真是可怜啊!不过,这样的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却是最有油水可榨的。
却见那长相普通的少年显得有些惫懒,仿佛没有听见他们的问话,眼睛眨了几下,然后用手指了指身后。
&nb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见天日
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大汉律法的重新制定和真正完善,始于景皇帝末期而成于武帝中期。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居功甚伟。那就是当时的大汉廷尉赵禹。
赵禹,以汉景帝朝由太尉转而为丞相的周亚夫属吏出身,得到周亚夫的赏识,从丞相府的一个小吏逐渐一步步的攀升,一直做到大汉廷尉的位置上,最后又当了御史大夫。可以说他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传奇啊!
这位刀笔吏出身的法律专家,可以说是对先秦法家精髓钻研的非常透彻的人物,因此才能够做到九卿之首的廷尉后,大刀阔斧的对于此前朝廷疏阔不明的法律条文进行了细致的重新分类制定。力求做到严苛而不滥用,量刑准确而不迂腐守旧,可谓是这一方面的权威了。
元召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在二十年前朝堂上的风云人物,自己还有机会见到他,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当对方自报家门,确认无误后,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透过牢房木栅栏间的微弱光亮,元召看着自己的这位新邻居,面容枯槁,白发如同衰败的杂草,长时间的牢狱岁月,摧毁了他的身体,驼背的厉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行就将木的糟老头子,会是大汉帝国当年的赫赫名臣。
元召并没有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名声的。在诏狱之中过了这么久还能活着的人,自然有其不为人所知的力量。
赵禹手扶着隔断两人的粗门栅栏,用浑浊的目光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元召一遍,似乎要从中看出什么秘密似得。良久之后,他终于微微地摇了摇头,用带着不确定的语气自言自语的说道。
“外表也只是个普通的少年人罢了……难道是我老眼昏花,已经看不透这世间的本相?唉!”
元召听到他自言自语,心中有些好笑又惊奇。这真是意想不到啊!世间人早就以为赵禹死去多年,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被关在诏狱中,而且一关就是这么多年。从权力的巅峰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这巨大的落差,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着活下来的。
“老先生原来尚健在!我很早的时候就听到过你的名声了,今天能够亲眼见到本人,确实深感荣幸。”
元召拱了拱手,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赵禹的眉头微微一动,然后嘴边露出笑意,似乎对元召称呼他为老先生很是满意。
“哦?很早就听到我的名字,你确定?元侯今年也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吧……哈哈!你可不要信口开河以言语敷衍老头子啊!”
老家伙眼里精光一闪,然后又迅速消失。不过早已被元召尽收眼底,暗自一笑提醒自己,别看对面此人似乎已经老朽不堪,但在这幅皮囊下,却必定有着灵敏无比的洞察力。这些著名的人物,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老先生的名声流传在世间已久矣!有一位大人物说得好,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说的就是老先生这样的人嘛。呵呵!”
“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元侯,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句话,这是哪位大人物说的?可否告知?”
赵禹皱着眉头想了想,却实在想不起世间有这句话流传。他疑惑地盯着元召,难道是自己在这儿关的太久,变得孤陋寡闻了?
“啊、哦……那个江湖传说嘛,当然就是说的江湖上的事了。老先生曾经是朝廷重臣,位列三公,又怎么会关注这些事呢所以没听说过,也很正常哦!”
元召暗自撇了撇嘴,没想到这老头子这么较真儿,一句话还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大人物说的,不过是随口一掏,上哪儿去告诉他呢!
赵禹他这样说,似乎是有些释然,点了点头:“原来是些江湖事……元侯,那些江湖游侠之类,要认真说来,老夫也并不是全然不知。想当年,七国之乱平定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曾经参与叛乱的游侠儿被抓捕归案,老夫当时主管廷尉府,对待这些以武犯禁的家伙从来不会手软,一声令下,杀得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说起这些,似乎是回忆起当年威风凛凛的情形,早已经被世人遗忘的这位前朝重臣眼中放出光芒,虽然身形已经不复当年的挺拔,但仍旧是努力的挺直了身子,似乎那种凛然不可冒犯的气势仍旧留存在他的体内。
元召神色平静的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对待真正有本事的专业人才,他素来就存了一份尊重。不管对方从事的是怎样的职业,都是值得去认真对待的。
赵禹自顾自的回忆了一番“光辉岁月”,说了一阵之后,似乎感觉到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停下来,见元召身子连动都没有动,一直站在那里听,不由得用手捋了捋杂乱的胡须,神情有些满意。
“唉!不说这些了,没什么意思。人间再大的功业都会被时间埋没的,又何况这些呢!”
元召见这老头刚才还有些兴奋,马上神情又萧瑟下去,却似乎是一个老小孩的模样,心中倒是对他有些感兴趣起来。他想了想,开口询问。
“老先生,我听得世间人传说,你后来归隐田园不知所踪,怎么会……身在诏狱之中呢”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赫赫威名 从来江湖传奇
大汉诏狱长朱铭绝对没有料想到,今天夜里,那个在长安这几年最著名的传奇人物,会被投入到诏狱中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将会掌握其生死。
朱铭是在被殴打的狱卒们气急败坏来报告的时候,知晓某些重要信息的。当时他正赴宴归来,本来喝得醉醺醺的,看到他的那位表兄弟朱老实带着今晚值守的部分狱卒,每个人都顶着一张被打成猪头的脸,跑到他的面前来,添油加醋的诉说了刚刚关进狱中那个人的嚣张和凶残。
朱铭一听之下,勃然大怒,再看到属下们的狼狈样子,二话不说,马上命令召集人手,各执明晃晃的兵刃,就要亲自率领着去狱中进行镇压。这还了得,敢在诏狱之中恃强行凶,这样的事不要说是没有见过,就连听都没有听过啊!
然而就在他聚集了大批手下,刚要出发的时候,有人送来了秘密的指令。朱铭看过之后,心中惊疑不定。他这才知道,原来今晚送到狱中的人,就是刚刚从塞上草原打败匈奴人后班师回朝的长乐侯元召。
朱铭别看行事残酷,可是一点儿都不傻,相反,此人心中非常精明。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就嗅出了其中的不同寻常。谁能想到,傍晚的时候在酒席宴上他和所有人还在大声谈论的长乐侯,转眼间身陷囹圄,被关进诏狱中来了呢!
对于这样的人物,他其实并不想去招惹。不过,看了看手中接到的指令,他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还是不敢违背的。毕竟,廷尉大人亲自部署的事,就算是明知道是火坑,也要闭着眼睛去跳一下的。
把诏狱中的重犯关押到外狱,和那些江湖匪类关在一起,这本来是不合规矩的。但既然廷尉大人给他交了底,还是命令他这样做,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就是故意的。在皇帝还没有明确要怎样治罪与元召之前,把他放到对他恨之入骨的那些江湖人物手中,会有怎样的波澜横生,不用动脑子,也可以想得到。
虽然明知道这样不合规矩,朱铭还是决定按照指令这样去做。他并没有把元召的身份告诉任何人,面对着狱卒们的气愤填膺,他阴测测的一笑,先让朱老实和这些受伤的人去简单的上药包扎一下,然后告诉他们,对付这样的穷凶极恶之徒,不用亲自动手,自然有人会代替好好的收拾他。
听到诏狱长这样说,狱卒们马上就心领神会,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样的事以前经常干,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于是,刀剑收起,杀气暂息。朱铭亲自带人来到关押元召的地方,做出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只是神情冷漠地说要给他换一个地方。本来以为还要费一番周折,却没想到那元召连问都没问,直接就跟在他们后面走了。
虽然感觉到他的平静有些反常,这让朱铭心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预感。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后悔的可能,也只能硬着头皮,按照上司的命令行事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借着光亮,数次偷偷的打量对方,很显然,只从外表看的话,元召只是个普通人。被一群狱卒簇拥着走在通道中,昏黄闪烁的灯光下,他的脸色木然,看不出一点儿特别的地方。
朱铭的心中有些踏实起来,是啊,猛虎就算再厉害,那也得借助于山林风势,一旦被捉到笼子里,也不过就是待宰的羔羊而已。在自己的地盘儿上,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
长安诏狱与外狱之间,其实就只不过隔了一道高墙而已。可别小看了这一道墙,一墙之隔,却分离出来了两个身份的世界,这不得不说是世间高低生动的写照。
并不太远的距离,转瞬即到,狱卒们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神情,打开牢门,推推搡搡的把元召带进来,然后继续往前走,阴暗的牢房通道里,发出刺鼻的气味,两边一扇扇的牢门后面,关押着奇形怪状的罪犯,他们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有哭有笑有哀嚎还有低呼。在诏狱那边,条件已经是极为恶劣了,可是到了这里,两相对比,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胆子小些的人,在这里走上一趟,都要被吓掉半条命。不过这些狱卒们显然已经是习惯了,对那些两边伸出来的不断挣扎喊冤的手视而不见,一边走着一边大声的训斥几句,脾气暴躁些的,就用手中的橡木棍乱打一气,也不管打的重不重,反正关在这里的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
一扇牢门被打开,里面虽然同样的阴暗,借着外面的余光却可以看得清楚些,这是一间相对来说略微宽敞些的牢房,里面的地上或躺或坐有七八个犯人。
朱铭招手示意,一个狱卒从身后走过来,点亮了手中拿着的两根火把,然后把它们插在一边墙上,整个空间一下子亮了许多。
第四百一十八章 风过云卷 微行时不留踪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后悔药可卖的话,那么对于此时的诏狱长朱铭来说,即便是让他把从前这些年里利用职务之便搜刮来的所有钱财都交出来,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毕竟和身家性命相比,那些身外之物,一文不值。
朱铭从不到二十岁来到这个囚禁犯人的地方,混到现在四十多岁,对于长安诏狱和外狱这两处地方,可谓是了如指掌,没有人比他再熟悉。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陛下会屈尊来到这个地方过,就是从高祖皇帝算起,这八十多年来,这样的事从未有过。
可是今天夜里,也不知道他是踩了狗屎运还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天刚入更时分,在大批西凤卫暗卫高手们的严密保护下,九五至尊龙行微服,就来到了长安诏狱。
当然朱铭并没有看清皇帝的面目,皇帝陛下也没有向他表明身份的必要,像他这样的小人物,还不够这个资格到得跟前。让他知道是谁来了,只要西凤卫统领凤彦之站到他的眼前,这就足够了。
朱诏狱长战战兢兢的按照西凤卫大统领的低声吩咐屏退了无关人员,把自己的手下们都撵的远远的,然后大气儿也不敢喘的低着头,用眼角余光看着在护卫们中间的那个身影龙行虎步从眼前经过,他的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皇帝陛下破天荒的来到这儿,究竟是有何贵干
不过他的惊疑并没有等待很长时间,凤彦之直接了当的就说明了皇帝微行的目的:“今日入狱的长乐侯元召何在?”
朱铭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妙,惊慌之下刚想说还不知道此事,可是抬头一对上西凤卫大统领那双如同夜鹰一样的眼睛,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如果说想要在别人面前蒙混过关还有可能,在这个人面前打马虎眼,还是算了吧。
“啊,长乐侯被关进诏狱,卑职也是刚刚才接到属下们的报告,正要赶过去狱中巡视一番……大统领且稍等,卑职马上命人去狱中带他过来。”
朱铭脑筋急转,一边恭敬地说着,一边用焦急的眼神示意手下人赶快去狱中看看,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必了,赶快去头前带路吧,陛下要亲自去诏狱内看看。”
凤彦之见皇帝刘彻脚步不停,继续朝前走,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对朱铭挥了挥手,让他带路,直接去往关押元召的地方。
朱铭暗暗叫苦,也不知道这皇帝为什么心血来潮大半夜的不好好睡觉,跑到这地方来看犯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不过事已至此,一时间无法可想,只得连忙让手下们以最快的速度去牢里布置一下,他在前面引路,心里在快速的想着万一事有不协有什么推脱责任的办法。
皇帝陛下当然不是心血来潮没事儿到处往牢里乱跑,他只不过是受不了自己女儿那副梨花带雨的样子,一时心软,答应下她赦免元召无罪的请求后,又转念一想,那小子出征三月有余,立下开疆扩土的大功,而今归来家都没有回去,就被自己丢进大狱,确实是有些太不通人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