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大伯埋怨道:潮囝,都这时候,你还有这闲情。

    林延潮自信地笑着道:大伯,你不必担心,我正愁着没得收拾谢总甲,眼下他既自己送上门来,那就是自寻死路!

    当天晚上,林高著急急从急递铺赶回家里。

    洪山村的林家里,点上油灯。灯火微红,照着林高著,大伯,三叔,林延潮的面孔。

    林高著对着油灯,一口一口的抽着水烟,熏得满屋子都是烟味。

    三叔先道:爹,我看谢总甲这一次栽定了。

    众人都是奇怪,一贯没什么主意的三叔,这次怎么如此有信心?

    三叔笑道:你们听我说来,朝廷不有律法,户婚田土这事﹐不许告官﹐要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不经由里老理断的﹐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断六十。这谢老虎找知县老爷申冤,我们就告他没找两个村老人理断,就找上了衙门,让他先吃六十板子吗?哈哈!

    三叔自以为庙算成功,一人笑着,一旁却无人附和。

    三叔停了下来问道:我问得不对吗?

    林高著将口里的烟,一吐敲着桌子道:老三,你这是什么主意?谢老虎就是里长,他家的户婚田土之事,不在此列,可以直接告官,不算越诉之列的。

    大伯也嘲讽三叔道:谢老虎自己是总甲,这里面的道道,他还不明白?

    三叔一脸委屈地道:大哥,我还不是为了家里打算吗?你这么说你有什么好主意?

    大伯道:爹,三弟,不就是五亩嫁妆田,那也是原来他们谢家,给她就是,我也不稀罕。此事我们私下和了,让他们撤了状子,闹大了不好看。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能让乡邻们说我不顾念往日的夫妻情谊。

    老大,瞧你这样子,没半点出息,断了就断了,有什么好想的,大丈夫何患无妻,我随便给你找一个都比大娘的强。林高著板着脸斥道。

    爹说得是,大嫂那样子,我是一点也没觉得爹,那一天做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三叔也在一旁搀和。

    听老爹和三叔这么说,大伯也是垂下了头。林延潮也看得大伯自大娘离家后,面上不在意,整个人也是憔悴了许多。

    十五年的恩情,不是说断就断的,大伯难过地道,延寿这一个月都在找娘,我都没有说辞了,爹在家里,我自个上谢家道歉去,若是大娘肯回来,我们也就算了,打落的门牙肚里吞了。

    不行!三叔坚决反对,我可不想再认这嫂子!

    林高著叹道:家和万事兴,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你媳妇这样,若是回来,又为难潮囝,浅浅怎么办?眼下就是我们肯,他谢家也不见得愿意啊。

    那就把五亩地给她,我就当没这个老婆,延寿没这个娘。大伯咬咬牙道。

    三叔听了立马道:大哥,这话不对,这五亩地我这几年费了多少心血,粪肥就不知浇了几车,我简直拿了当自己儿子看待,交出去你舍得,我不舍得。他若要这五亩田,行,谢家将我们当初给他们家的彩礼钱退回来,大家两清。

    大伯听了顿时脾气爆发了,指着三叔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样才行?

    大哥,你别生气啊!三叔尴尬一笑不接话了。

    林高著拿起水烟,看向林延潮道,潮囝这事你怎么看?

    大伯先道:爹,潮囝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此事别让他搀和了。

    三叔在旁道:老大,潮囝虽是小孩子,但你别忘了,这一次我们家是如何逃过杂役,还不是潮囝得到了督学老爷的赏识。

    林浅浅在一旁道:是啊,大伯,我觉得潮哥病后以后,人比以前厉害了许多。说完林浅浅给林延潮递了一个很有信心的眼神。

    大伯听了道:成,成,潮囝你有什么看法,就说说。

    林延潮道:爷爷,大伯,三叔,若是谢老虎想和我们私下和了,就不会没知会我们一声,自己向衙门递了状纸了。谢老虎这样做,是要将事情闹大,存心要打这官司,不仅仅要夺回那五亩田,还要让我们家身败名裂。你说他当里长这么多年,衙门里路数肯定是门儿清,说不定还有小吏给他撑腰呢?

    那我们就更不能打这官司了!大伯苦着脸道。

    大伯,这谢老虎既是以为自己稳操胜券,难道还会放过我们,与我们私下和调吗?就算我们将五亩奁田都还给他们谢家也是无济于事,主动说和,不仅反而被乡亲们看扁了,谢老虎还会再宰我们一刀。

    林延潮这么说众人都是露出深思的神色,觉得林延潮说得大有道理。

    林高著问道:潮囝,你说怎么办?

    林延潮道:爷爷,咱们林家的人,平素不惹事,但事情临头了,也绝不怕事!

    林高著站起身来道:说得好,事到临头,我林高著这辈子也没怕过谁,他谢老虎既然要斗,我就陪他斗!好了,早点睡吧,养足精神去县衙与谢老虎打官司!

    爹,我见了衙门的八字墙腿就软,帮不上忙,这几日地里活多,能不能不去?三叔垂下头低声道。

    没出息!林高著不由骂了一句。

    爷爷,三叔忙地里活,就让他去忙,明日我代三叔去吧!若是官司打不赢,我就去提学道衙门,请督学老爷住持公道!

    林高著看来林延潮一眼点点头道:好!

    去县衙之日,林浅浅起了个大早,用水鸭母熬了汤,下了太平面,放了鸭蛋。林高著,大伯,林延潮三个人都是吃了个大饱。

    因为要见官,林高著和大伯都是穿戴十分正式,而林延潮只是穿着一件旧裳,林浅浅道:潮哥,你怎么穿这件在社学时的旧衣啊?林延潮笑了笑没有说话。

    林高著看了一眼,东方升起的日头,对大伯,林延潮道:走,我们进省城!

    :有书友说二十四章不见了,重新更新一下,起点太bug了。




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
    洪塘乡永安里,往西到省城西门,莫约十里出头的路程。

    闽水至洪塘乡分流出乌龙江和洪江两条支流,从永安里至县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泛滥,巡抚,镇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桥,先是浮桥,后是石桥。北宋咸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桥,称洪一桥,宋绍兴七年建造洪二桥。但洪二桥已于明成化十一年被洪水冲毁。

    仅余下洪一桥,因地近洪山,也称作洪山桥。过了洪山桥就是官道,也是入闽官道衫关道的终点。

    桥旁有一集镇,称为洪山集镇,埠头上停着建宁延平两府来的货船。

    埠头上税课局的关口,挎着腰刀的巡栏维持着秩序,穿着短褂的商贩,伸出无数双攥着铜钱的手,在那排队捐税,巡检司的弓兵拄着枪,无精打采地站在那,也懒得盘查了,只是偶尔才呵斥一番不守规矩的百姓。

    走过了渡口,过了古庙西禅寺,又行了一段路,省城的西门渐渐清晰起来。

    官道边的接官亭旁,停了五六顶轿子,还有一溜的骡子,驾马,套车远远的排在后头,不说伫立的官兵,仅是轿夫马夫就有上百人。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种补子的图案聚在一起,好似进了百鸟园般。

    他们拱着手候着在那,不时伸长了脖子,朝官道西面眺望,不知候着哪位大员驾临。看那些官吏此起彼伏打哈欠的样子,看样子他们比自己还早起。林延潮多量了几眼,几名官兵就吹胡子瞪眼,虚抽马鞭,吓得大伯立即将林延潮的头强行扭了过去。

    省城在嘉靖三十八年时为了防倭重修过,重新包砖,外增了敌台,挖了堑濠,城周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门前最雄伟的还是一排排进士牌坊,这是侯官,也是府城的骄傲。

    乘着日头还不毒辣,百姓们赶着进城,城门口巡检,官兵盘查行人,弄得大半进城的百姓都只能堵在城门口。

    在林延潮眼中城墙在越来越高,官道也是越来越拥堵,三人只能放慢脚步。

    道路两旁头上插着蛇簪,裤管弯得一边高一边低的疍家娘,双手高举着鱼筐,沿街兜售。菜贩子们则是挑着担子,背着箩筐,只想挑城去,这样一担就能多卖个几十文钱,但他们得事先指望课税局少盘剥一些。

    各色牙子吆喝着各种调子,吆喝生意,在他们背后跪着好几排面黄肌瘦,衣裳不整的男男女女,每个人蓬乱的头发上都插着草标。

    麻衣上满是跳蚤的乞丐托着碗大步从牙子面前挤过,遇到穿着富贵点的人家,就蹭过去乞讨,若是不给就脏他们衣裳。

    与百姓越贫瘠,城下越畸形地繁华,越靠近城门,官道两旁人眼越多,屋檐几乎垂到眼前,民居鳞次,鱼盐成市。一高一低的叫卖声,始终就没有在耳边停过,两边的摊贩都将摊子摆到路肩,五丈宽的官道只剩下一半。

    省城的繁华,倒是刷新了林延潮闽中贫瘠的印象,但是想想也是释然。

    省城是什么地方,机关办事衙门的囤积之地。

    关关自己说得上的衙门,这城内就有巡抚衙门,布政使司,镇守中官,总兵府,分巡福宁道,分巡武平道,按察院,都转运盐使司,总兵府,此外还不算上府台衙门,闽县,侯官县两座县衙门。关关这些衙门里的官吏,随员,差役,亲属估计着就要上万人了吧。

    大人,行行好吧!让我们进城去,不然我们一家都要饿死了!

    城门口几千名遭了洪灾的流民,想要冲进城去乞食,结果被官兵们乱棒打出了。

    这次闽水泛滥,饿死了多少百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闽水上游每日飘下多少浮尸?

    见到这一幕,林延潮不由拳头攥紧,却被林高著拉过,低声道了一句:莫要多看!

    被林高著这一声,林延潮一醒,自己不过是个孩童罢了,无力改变些什么,何况眼下他还有一场官司要打。

    省城共有七个城门,少天子驻跸的京城两个,城门处有瓮城重关。抬起头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楼子,雄伟耸立。

    排队搜身过了城门洞后,林延潮来到省城城内。城内城外另又是一番风景。省城重地,官府自是要粉饰太平。

    城西西湖上的舟舫,丝竹悦耳,透着靡靡之风,城门楼旁是供奉许真君的万寿宫,香火鼎盛!

    城内大小道路委巷纵横,店铺宅院以千百计,内河引自洪塘江,经城西西湖,由西门旁的西水关入城,城中河数十曲,萦回于民居前后。

    河道两旁遍栽榕树,柳树。从西门两侧水关进入的敞口船,顺着内河直接划入了城内。翠绿如绸的榕树下,撑篙的船娘,穿戴着鲜艳的衣裳,从眼前划船而过。

    林延潮记得在翻看秀才老爹的藏书里,曾有一句描写北宋时省城繁华的诗句,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

    大伯在侯官县衙帮闲,对城里也是门儿清。他向第一次进城的林延潮比划道:西门前这条横贯东西的大路叫西门大街。沿着西门大街一直往东走,过了定远桥,这是去布政司衙门,府台衙门,都转运盐使司的路。咱们要去的侯官县衙,在城南通贤坊,乌石山脚下。

    你放心,到了侯官衙门,就是我的地盘了,到时候我罩着你。

    大伯大言不惭,立即遭来林高著的训斥:你几斤几两,你爹我还不知道。就你那几个狐朋狗友的,能帮得上什么忙?

    爹,教训的是,教训的是。

    还不快带路。

    侯官县衙衙前街一茶寮内,一名腿脚利索的男子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谢总甲道:林家父子三人进城了,正凑着县衙来呢。

    谢总甲将茶碗放下问道:是林高著,他家老大,老三?

    老三没来,是个小孩。

    我知道了。谢总甲想起林延潮,轻轻哼一声,心底倒有几分不详的预感,于是向同桌一名蓄着八字胡的男子道:葛状师,那林家大人我都不怕,就是一个在社学念书的孩童,不知从哪里看得几条朝廷律令,居然说得有点门道,这官司烦请帮我上上心。

    那葛状师斜瞅了一眼谢总甲一眼道:一介孩童怕得什么,我葛某给知县老爷作刑名师爷时,他还未出生,在省城里五十两的状子也不配我动一下嘴,一百两的状子也别想我动一下笔,你五亩嫁妆地加在一起值个几两银子?

    谢总甲被这一番话说得满脸通红,他在乡里高高在上惯了,但到了省城连一个状师都不把他放在眼底。

    不过对方地道的苏州口音,加上透出给知县当过幕宾的深厚背景,谢总甲也只敢在心底大骂,仍是低声下气地道:还请葛状师看着黄书办的面子上,帮我这一次。

    知道就好,我不是卖黄书办的面子,而是看在徐典使的份上,状子我已给你写了,凭着这状子官司就赢了七成,其余三成你随即应变吧。葛状师开口道。

    这也行?谢总甲心底大骂,但还是千恩万谢地掏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葛状师将茶碗一端,竟是官场上端茶送客。

    一个讼棍也敢在老子面前摆谱,谢总甲心底大骂,转身要走。

    慢着!难道还要我给你结了茶钱,乡下人真没见过世面!

    从西门行至县衙所在的官贤坊,费了小半个时辰。

    待林延潮行至衙前街,街首立着一匾,抬起头上面写着八闽兼邑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据林延潮所知,这四个字,是与一坊之隔,与侯官共处一城的闽县县衙坊前,那写着‘十闽首邑’的牌坊打对台,以示不甘于其后,一争排名的决心。至于府台衙门前,则是不吹不黑立的是‘八闽首郡’的牌子。

    县衙紧靠侯官县县学,坐北朝南,八字大门南面而开,正合有理没钱莫进来的规矩。

    衙门前一条长街,就是衙门街。自古衙门街前好风景,这自不用多说。

    眼下息讼期已过了两个月,按道理不是衙门告状高峰期的时候,但衙前街仍是人潮汹涌,县衙大门旁的旌善亭,申明亭,都是挤满了人,这样子都是来打官司的苦主和被告。

    若是酸儒见了这一幕,难免要感叹,什么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孔子都说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儒家认为无讼是社会理想状态,讼告越少,越说明民风淳朴,百姓易治。治理地方的官员,也容易得到个政治清明的考评。

    相反地方讼告多,则认为当地民风浇薄,换句话说,就是刁民太多。

    从这点上看,闽地不是官员们喜欢呆的地方。地方志上,民贫者众,喜讼轻生;其俗俭啬,喜讼好巫这样的话比比皆是。

    今日正是衙门的放告日,知县当堂坐衙,放告牌这才放出,民众们就涌到了牌前。

    一人苦主纠起被告的衣领骂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若是不还今日就叫你大牢坐穿。

    还有人在推推搡搡,一个女子大哭着道:相公,你相信我,我和张相公是清白的。
1...1516171819...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