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在北宋年间,虽然火药已经被应用在了军事当中,但由于火硝的纯度不够,所配出的黑火药威力有限,所以火器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但是李氏工坊所试制出来的火药其所用硝石来自于西域,由于纯度较高,火药的威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些李岘并不想浪费口舌解释,一切等实战后就自然会有结果。
李察哥目前坐镇在西凉府,从仁多泉不时有跑回来报信求援军卒更是让他感到有点心烦意乱,甚至是狂燥。
他是当今夏国皇帝李乾顺的兄弟,不过在幼年时都生活在母后梁氏一族的阴影之下。兄长李乾顺确实有雄才大略,先是利用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清除了梁氏一族,结束了西夏数十年间外戚专权的局面,其后慢慢地架空了阿吴和仁多保忠,乾顺
38、文明的起点
刘法这老货询问李岘的火药配方,李岘告诉他一样出自《武经总要》,问题是西域而来的高纯度硝石数量有限,他现在也没办法搞出很多这种威力很大的火药出来。
不过,他倒是告诉老刘在青海湖以西的盐湖里也许能找到一些高纯度的盐硝来。但是老刘在听到青海湖以西有大型的盐湖后,两眼放光,其后就一直在不停询问这些盐湖的情况,竟然把盐硝的事都抛到了脑后。
看样子这老货是想钱想疯了,准备做私盐贩子。
就在刘法攻克仁多泉城之前,到陇右视军的童贯在兰州转了一圈就返回了东京。
童太尉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与新兴的大金国结盟,准备引狼入室。
那种马后炮似的事后诸葛亮咱们不用评说,能够吸引当今天家赵佶和童贯等人不顾一切选择与金国人结盟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大宋国建国以来就存在的巨大心病——燕云十六州。
失去了燕云的大宋国领土是不完整的,因为没有了北部边境的屏障,大宋国重来就没有一点安全感。从华北平原到黄淮流域,一马平川,根本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契丹铁骑的攻击。几十年前的檀渊之盟至今仍令大宋国上下记忆犹新,感到痛澈心脾。
西夏之只癣疥之疾,而辽人却是心腹大患。
这时候没有人能意识到女真人会比辽人勇悍和残暴百倍。
所以童公公就扔下西夏和战事跑回东京去准备他的“征辽大业”去了。
入秋后天气也渐渐冷了下来,今年应该不会在发生大的战事了。
李岘在仁多泉城被攻破十多天后就辞别了刘法,前往西宁州和积石军却堪察牧场,临走前当然与刘法商量好将大部分俘虏由他送于会州。李岘需要让俘虏来挖煤,剩下有一部分刘法也需要用他们来换钱——那些被俘的西夏贵族自然会有人出面用金钱或者其它物品把他们赎买回去。
但普通的西夏士兵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李岘准备有空闲的时候给这些西夏降卒们灌输一些阶级斗争的意识。
但这种事还会产生一些后续的连锁反应。
在另一个时空,刘法在攻破仁多泉城之后因为大军伤亡惨重,下令屠城。
将近万人的仁多泉城,鸡犬不留!
刘法屠城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西夏各军对他的仇恨值都高到了爆棚,特别是控制着西凉府一带的仁多家族恨不能生啖其肉。因为仁多泉城的西夏军卒大都来自于仁多部,这也是为什么在统安城之战中刘法为什么大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原来他这仇恨值拉的,让西夏人再见到刘法之后,根本不用鼓动,就一个个红着眼睛急吼吼地去找他拼命。
这是在替李察哥鼓舞士气呢!
本来李察哥不全力救援仁多泉城就有些有意削弱仁多部实力的意味在里面。这仁多部对于嵬名家族早就已经是离心离德,根本不听调遣,只是在表面上还没有反叛而已。现在,西夏人的仇恨值可没那么高了,仁多家族也正忙着和刘法做生意——花钱赎回自己家族那些被俘的子弟。
当然这种事情原本历史很差的李岘是根本弄不清楚的,他一个很小的举动,就已经让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但这种事早晚都会发生的,作为穿越者不带偏历史绝对称的上是失败。
怎么来看待西夏,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毫无疑问,西夏人最终都融入了中华民族,在元代党项这个民族就彻底消亡了。不过很有意思的是,除了李元昊,西夏的历任皇帝都在推进党项人的汉化,反倒是梁家的两个皇后,作为汉人反而为了政治需要或是取悦党项贵族,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西夏的去汉化进程。
这真是一种讽刺。
但站在汉民族的立场上,党项终归是异族,彻底征服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后世有很多学者认为辽国的衰弱是因为他们的汉化程度太高了,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大辽国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民族集合体,但是占人口比例很少的契丹人却作为贵族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政权,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也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立即分崩离析。
就象是后世的元朝或是清朝。
李岘现在没心情也没功夫理会童太尉在东京正策划的大事,铁匠头李和这货在炼焦时给他积攒下来了十几大铁桶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煤焦油,怎么处理如此复杂
39、铁厂
李和很兴奋地告诉李岘现在清水县冶坊堡的铁工坊每月已经能够出产五千斤生铁,不料家主却是一脸的平淡,根本不以为意,这让他感到很受伤。
废话,后世哪个钢铁厂每个月不生产几十甚至几百万吨钢铁,你拿着月产二点五吨的数字还好意思来我面前显摆
现在整个大宋国每年的钢铁产量大约在七、八千吨左右。后世也不知是哪个“专家”胡扯出了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数据,让一群无脑党们跟着后面起哄,似乎大宋朝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全世界无敌!
你家一年一百多万吨的钢铁产量还能把铸铁当半两钱花
一贯铁钱是四公斤,一吨是250贯,这每年三亿多贯的收入,大宋国人民都不用干活了,朝廷光靠铸钱就能把财政收入提高三、四倍。
可惜的是现在大宋国的现状是有许多农民是连锄头都买不起。
会州积攒的西夏俘虏实在是有些太多了,这里的煤炭销量有限,李岘准备把大部分人都送去汉中的兴州(略阳)开矿。有钱能使鬼推磨,况且现在大宋国还鼓励民间开矿,唯一的缺点是铁监的税有些高。李岘在六月时已经办好了开矿的文书,随即铁匠头秦民就领着人在这一带开始了寻矿的工作。
到了九月底,购买几处矿点山林土地的地契手续都已经办妥。
这个年代的汉中,还没有经历过南宋初年和明清两代的大移民,人烟稀少,荒地都有很多,况且是那些无法种植的荒山林地。
兴州济众监现在每年能产铁六十多万斤,也就是三百多吨,这在国内的铁监当中也算是位居中游,收益还算是不错。
汉中地处偏僻,利州路大部分地方也都是穷乡僻壤,与发达的成都府路根本没法相比。
所以利州路没有经略使,只设有一个转运使,负责将川中粮草调运西北之事,级别要比经略安抚使低一格。现利州转运使是曹谌,他倒是开国大将鲁国公曹彬的后代,也算是名门之后,可惜并不是主支子弟,家道早就中落。一直到曹湛在东京考中进士,这才又重新得到鲁国公府的大力支持。
大宋国的开国勋戚们到现在家里能成器的子弟少之又少,大都是些坐吃山空的纨绔,日渐没落,能出来这么一位进士,也算是个奇葩。
兴州知州和济众监知监本以为李岘只是开挖一两座小的矿坑,却没想到他这回居然带兵押了将近七千名西夏俘虏过来,一下子都吓坏了。
李贵一马当先在前面开路,一身的锁子甲,身后还披着大红的斗蓬,手里提前着一杆眉尖刀,马鞍一侧还挂着角弓、箭囊,看上去威风凛凛。两营一千名的军卒押送着将近七千名俘虏,浩浩荡荡就沿着嘉陵江坐船在兴州码头上岸,如此大队的人马呼啦啦地从城外经过,引得人人侧目,想低调一点都不成。
汉中的山路走起来十分困难,一众人马并没有歇息,从兴州城外绕城而过,直奔兴元府方向而去。
见到此状,兴州知州杨觉站在城头,顿时抹了一把冷汗,对济众监知监张杭说道:“去问着呢李安国这是想干什么,他弄了这么一大群西夏人回来,弄出乱子来怎么办不行,这事还得上报给曹都使,让他来处理吧。”
接到兴州的报告后的转运使曹谌也有些懵。
这李岘开煤铁矿一事就是曹谌主张办的,利州路穷啊,到处都是山,除了济众监和兴元府的茶马司能赚到些钱外,就根本没有什么其它进项。在李岘许诺最少每年上缴众济监不少于三十万斤铁之后,曹谌当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现在这李安国会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啊!
曹谌思来想去,这事还不能阻止,每年最少三、四万贯的税收,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但是这安全也得有个保障,那可是七千多党项战俘,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凶狠蛮人呐!
&
40、西域国师
刘法也不知为什么跑到了兴州在李岘新开的矿山上巡视了一番,当看到鱼洞子铁矿和白云沟煤矿大院里堆积如山的煤铁也吓了一跳。
“这些都是最近挖出来的”他居然俯下身去捡起一块铁矿石仔细地验看着。
李岘摇头:“这矿山在去年就买下来的,从五月就开始开采了,只不过当时人少,所以才从大帅手里把这些俘虏要了来。”
“每个羌奴一天能干多少活”
“每人一天的定额是一百六十斤矿石,否则没饭吃。”
刘法看着他:“我听说你对待这些羌奴还不错。”
“这没办法,人吃不饱饭哪有力气干活。”
“你可知道有多少人现在为你擦p股,朝中有不少人在上折子,说你在豢养这些羌奴,当作死士,有不轨之心,把我和童太尉,还有刘仲武都牵扯了进来。你这回搞出的动静真不小,早知道不把这些羌奴给你就好了。”刘法摇了摇头说。
“我天天拿着鞭子在督促这些羌奴劳作,你相信他们会听我的”
“这事和你还真没有多少关系,只是那些文人们拿来当作借口罢了。这回西军风头太盛,那班文臣们需要打压咱们一番,这次若不是有童太尉在上在顶着,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已经把你弄到刑部大牢里去了。”
李岘吓了一跳:“不会吧,不是说刑不上大夫么”
刘法瞪了他一眼:“谋反的帽子一扣,谁还管你这个”
“卧槽,这不是胡说八道么!”
“那帮文人们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本事你是没见过,他们想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刘法哼了一声:“你知道当年王韶王襄敏公开拓熙河,上奏说请在洮河谷地开荒,能得良田万顷。谁知朝廷派窦舜卿下来核实,这家伙居然睁着眼睛说瞎话,上报说是只发现了一顷荒地,你想想这洮河两岸谷地好几百里,特么的那是只有一顷荒地么。你别说这事朝廷还真信,王襄敏公因此被贬知洪州,最后就给气死了。”
李岘睁大了眼睛,有些发懵,这洮河谷地两岸只有一顷多荒田
刘法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了吧!就是因为王襄敏公是王文公的人。”王文公就是王安石,原来这王韶最后也是死于党争。
李岘突然展颜一笑:“王襄敏公有些没想开,那些文臣们可能是见他功劳太大,准备给他些好处呢。”
刘法怒道:“你胡说些什么,那些文臣们怎么可能给王韶好处!”
李岘笑道:“你看,他们说这洮河谷地就只有一顷地,我若是王襄敏公当时就掏五百文出来把这洮河两岸谷地整个都买下来,岂不马上就成了大财主,这中间人家给了那么大的好处,可惜王襄敏公不会要。”
刘法听了顿时大笑:“也就是你这无赖的家伙能想出这种办法,人家王襄敏公可是正人君子。你还别说,用这法子对付那帮不要脸的人应该很有效,哪天咱也试试。”
李现看着刘法:“大帅这次专程过来就是为了这事”
刘法又看了一眼手里的铁矿石,这才扔了,转过身来对李岘说道:“某这是奉旨面圣,当今官家要见咱一面。这次是去汴梁,顺便绕过来看看有什么赚钱的门路。你知道咱们西军穷惯了的,今年几场大仗下来,死的人不少,看着那些孤儿寡母的咱心里也不舒坦。听说你小子在这方面最厉害,可得帮老夫想想办法。”
李岘翻了翻白眼:“你自己守着个金山,找我来干什么”
刘法一楞:“哪有什么金山”
李岘说道:“西宁州西边,是不是有个大海子”
“是啊”
“那海子里有盐。”
“那有啥用,你原来说的,我找人试过了,那海子里的苦水是能熬出来青盐,问题是花费太高,再运回来,赚不了多少。”刘法摇了摇头。
“那大海子西边,再翻过几座山去,有好几处方圆上百里的上好盐池,用镐头刨出来就是盐块。”这老家伙,原来找错了地方,竟然想到在青海湖晒盐。
“可是真的!有多少”
“我敢骗您老人家么,据说是够整个大宋国吃上千儿八百年的,找不到我赔你。”李岘本来想说够用好几千年的,又怕把他吓着。
刘法眼珠
41、道法琉璃?
天渐渐冷了下来,李岘回到会州时,漫山遍野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李家书院的孩子们并没有见识到奇妙的点石成金仙术,但是两个月来先在李家各处工坊里学习,还是见识到了许多奇妙的生产技术。比如肥皀、炼铁和炼钢、水力纺机和织机,还有一种很神奇的琉璃。
李岘也懒得把那些很不成功半透明的东西叫玻璃了。
中国在汉代都有用水晶的琉璃制品了,而且瓷器的烧制难度比玻璃还高,但是为什么一直就没能够研制出玻璃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这些琉璃产地都缺少碳酸盐,也就是纯碱。中国内地一直都缺少碱矿,甚至百姓在蒸炊饼(馒头)时不得不使用草碱,也就是草木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钾。
而烧制玻璃所需要的原料中石英和生石灰都是常见的东西,唯有天然的纯碱只有草原干旱地带才有出产,可惜的是产碱地方的草原民族哪里会烧制琉璃这种高技术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隔了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
李岘也不知道这玻璃各种原料的配方,只是告诉工匠们要在里面加上纯碱,至于具体的比例,那就烧着试呗。
于是李家的琉璃窑外多了一堆堆白色、绿色、茶色和淡红色颜色各异的玻璃制品,这些东西的唯一缺憾就是不太透明,不过整体品质比大宋国那些瓷窑和琉璃窑烧出来的东西还是要好得多。
李岘原本不打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换钱的,可是最近手头确实是有些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