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能够做官的读书人都是些聪明绝顶的家伙,不然也不会在大宋国里几百万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把心思用在了当官、揣摸上意和捞钱上面,不太关注一些“奇银技巧”而已。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在会钻研一些这方面的学问,象是沈括、苏颂这些人,只不过是数量很少而已。
当有人放出风去说进李家道学宫能够学到发财的法术之后,有许多人还是很热心的,除了那些立志当官的读书人。
李岘确实无法满足这些人当官的愿望,但却能够满足大多数人渴望发财的梦想。
从李家传出的织布技术和琉璃炼制技术正沿着黄河向东京府传播,而在南路则沿着嘉陵江向成都府一线传播。
另外就是颇受胡人欢迎的红茶,听说也是李家整出来的。
现在蜀地的官僚和茶商都找上门来想成为李家第一批的合作者。
唯有炼钢技术,李岘却不肯轻易向外泄露,少府监倒是派了一些官员到兴州的铁工坊里学习,但李家的工匠却绝不会将配料的比例给他们说的。这些人拿到了李家向铁水中添加石灰的秘诀,使大宋国产铁最多的磁、相、邢三州的钢铁质量提升了一些,但品质和产量还远远落后于李家的工坊。
主要是李家的炼铁炉需要依水筑炉,没人肯花费如此巨大的价钱进行搬迁。
孙老道的小院子里,正架着一具长方型的铁制烧烤箱,箱子里烧透了的炭火已经变得通红,李岘正在转动着架在上面穿着条整鱼的柳条棍,还不时地撒些佐料。
孙不友直勾勾地看着李岘的一举一动,喉节不时地做着吞咽动作,口中不时地在催促道:“好了没有”
“急什么,这烤鱼最后要把烤好的羊肉串放在上面,让羊油渗进鱼肉里才更有滋味。想吃美味,没有足够的耐心这怎么能成”李岘一边说着,一边把一旁用小火加热的已经烤好的羊肉串放到鱼身上,随着羊油融化,在炭火上发出滋啦的声响,一滴滴的油脂在不停地落在鱼身上,那烤鱼表面慢慢变得松脆,色泽也显得更加诱人。
又过了几分钟,李岘夹了几块火炭放到石桌上的小铁架箱内,这才把刚烤好的沮河鲤鱼和肉串摆放到小火箱上。孙不友已经急不可耐,伸手先拿了一串烤羊肉在手里。
“看你的样子似乎很久都没吃过肉了”
李岘一边拿出一小坛烧酒,拍开泥封,一边对孙老道说道。
孙老道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在嘴里含混着说道:“也没有,十几天前你还专门给我送过一只羊来着,只不过让那几个徒儿两天内就给吃光了。”
 
56、火药
无痕老和尚专门从岷州来拜见李岘,身后还带来了几个他的徒弟。
李岘见到他之后笑道:“大师日子过得可好”
“躬耕于垄亩,自食其力,老衲在这多谢施主的照顾啦。”无痕双手合什。
“哦,对了,兴元府济云寺的大和尚说找你,去了没有”李岘部道。
无痕低眉垂目:“那酒肉和尚厉害得很,老衲年老体衰,现在可不是他的对手。”
“看样子还不太服气,你年青时不怕他是不是”李岘继续说道。
无痕低着头并没答话。
“你找我来有什么事”李岘问道。
老和尚招了招手,几个小和尚跪到了李岘面前,齐声说道:“拜见家主。”
“这几个孩子也长大了,跟着老衲可没什么出息,所以还请家主收留,好让他们日后能有个前程。”无痕不动声色地说道。
“我什么时候成你们的家主啦”李岘看着无痕。
“我们吃着你的,又种着你家的地,当然要奉你为家主。”无痕这老和尚看样子是准备赖上李岘了,似乎说得还理直气壮。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如果自家没有田地,不找一个主家投靠就没有任何安全感。
李岘看到面前一个黑瘦的小和尚,突然想起了什么:“嗯,你叫梁起超是吧,呃,十来岁就能空手和獒犬对着干,确实很厉害!”
那小和尚在地下磕了个头:“小的梁超,多谢家主救命之恩。”
“你们都起来吧,你咋不叫梁起超啦。”李岘感到有些遗憾。
梁超从地下站起身来:“师父说家主不喜欢原来那名字,所以就减了个字。”
李岘望着无痕:“大师这察颜观色的本领可是要不得。”
无痕老脸微赭:“这都是原来讨饭的功夫,以后用着的地方可是越来越少啦。”
“好吧,这些孩子就先跟在我身边吧。”李岘算是答应了下来,“康泰,把他们带到亲兵营里,换身衣服,以后这些人就是你的手下了!”他唤过来一个少年亲兵吩咐道,然后转向无痕:“和尚可吃肉否”
无痕摇着头:“不吃!”
李岘哈哈一笑:“我这有几样菜疏,你拿些种子回去种上,否则长期不吃肉身体可顶不住,难怪你打不过智嗔那厮!”
李岘培养人才的途径,现在一个是道学宫,一个就是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少年亲军。相对而言,这些亲军学得东西可能还要多一些,因为他随时都能够亲自指点一下,反而是道学宫里的弟子,自己让课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工坊里的师傅学习或是依靠自己摸索。
道学宫今年又招收了三百多名弟子,但李岘由于一直在南方,直到现在也才只给这些新弟子们上过几天的课。自己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所以自从入冬后就一直呆在白云观的庄园里,以便能够每天都给这些弟子们讲上一个时辰的课程。
第一期的少年们已经能够很熟练地掌握几种制备硫酸的技术了,但是要想把稀硫酸制成浓硫酸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现在采用的是蒸馏方式。
硫磺或是硫酸亚铁、胆矾(亚硫酸铝)在煅烧之后形成的是二氧化硫,还需要通风加热再次氧化后才能形成三氧化硫,之后与水雾结合形成硫酸。但这样制出的硫酸浓度最多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而使用硫酸制备硝酸和盐酸时,浓硫酸的浓度需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57、都作院
李岘一直呆在兴州,第一是要督促施工进度,其二就是为了躲着西军里的这帮老家伙。
这些老货们都是穷鬼,而且还一个比一个无赖。
可是刘法和刘仲武这俩老货只需要传来一纸军令,他就得乖乖地去清水县找他们报到。谁让自己在人家手下混子呢。
李岘在路上故意磨蹭着走了五天,想着这些老家伙们军务繁忙,总会有几个耐不住性子走掉吧。却没想到等他到了冶铁堡,这些人不但一个没少,反倒还多了两个——连何灌和辛兴宗两个也都跑了过来。
当李岘在庄园里听到消息赶到冶铁堡的铁工坊里时,自家铁工坊里的五个水锤机都被西军里的几个老货占据了。在李家的几个匠头的指点下,正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刘法正站在一副水锤边上,指使着自己的亲军大将翟进在锻造一副骑兵板甲,而赵隆则在手里拎着把铁锤,在一旁的铁砧上仔细地敲打着一副钢盔。铸钢的头盔再经过仔细的锻打之后,外观显得很漂亮,主要是比铜盔结实得多。
而何灌则正在水锤下卖力地打造着一副钢质弓胎。
弹簧钢这东西在大宋国绝对是稀罕玩意,让以善射闻名的何老头见猎心喜,顿时按捺不住,干脆自己动手。用弹簧钢为芯作为骨料,再用牛角剖成薄片把钢片夹裹其中,这样多层叠合在一起的弓臂弹性大增,其强度和威力远胜木胎或是竹胎弓。
复合弓的制作方法早就有之,但却一直没有特别合适强度的骨料,其威力难以提高。
现在,这弹簧钢片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外就是钢锥形的箭头,这种被称之为穿甲锥的箭头必须用上好的精钢才能打造出来,才能具有很强的穿甲能力,否则就很容易碎裂,而普通的灌钢只能用来打造三角箭头。穿甲锥的制造技术早就有,可惜的是高强度的精钢难得。
而苗履和王禀两人则在仔细研究着怎么来打造陌刀。作为唐代制式武器的陌刀这东西一刀能够斩断马头,即使用来装备步卒也是对付骑兵冲阵的利器。在前唐时期,草原骑兵为什么不敢冲击结阵的唐军步军,就是慑于陌刀的威力。
只有辛兴宗没有动手,他根本抢不过这些老货,只得站在一处铁案前,仔细研究着一副刚从刘锜手里抢来的钢制板甲。这种仿造欧洲中世纪时期骑士式样的锻造板甲,虽然十分笨重,但若是装备到重步兵或是重骑兵身上,其防御力要比现有的锁子甲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这里面唯有已经准备调任东京的刘仲武十分安静地躺在一张长椅上,仔细一看原来是被众人灌得酒多了,正在呼呼大睡。
李岘看到这种场面,脸都绿了,敢情你们这帮家伙一点都不见外,拿这里当自个家了!这可都是用的我家的东西!另外就是自家的这些工匠们的忠诚度也是实在堪忧,在这帮老货们一顿吓唬之下,就连压箱底的手艺也交待了出来。
当然,也无法埋怨这些匠头们,在这年头工匠们身份低微,这里面随便抻出一个来,拿着刀子砍了这些匠人的脑袋李岘都没地方说理去。
刘法见到李岘进来,把手里的钢板一扔,光着膀子就飞奔过来,一把抓住他的左手:“安国,你来的正好,我要一千副这种钢铠!”他指着刘锜身上的板甲,大声喊道。
声音震耳欲聋,真没想到他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能喊。
就这一嗓子,把那正在干活的一帮老家伙全都给吸引了过来,就连睡着了的刘仲武也跳了起来。
你当我是什么冤大头是吧!
李岘很坚决地摇头拒绝道:“打造兵器是少府监和将作监的事,私造兵器是朝廷大忌,各位难道是想害死我么!”
只见刘法这个老无赖根本不为所动,把手一挥,只见翟进身边一名穿着军服的家伙立刻跑到李岘面前,只见他双手抱拳,单膝着地,纳头便拜道:“熙河路都作院巡检许林参见指挥使大人!”
李岘脸上的肌肉在抽抽着,他侧过身子,根本不受那军官的拜见:“你拜错人了,某家是秦凤路的将主,啥时候成了熙河军的人了!”他知道刘法这老货是在算计自己,把他的将作营扔给自己,而他如果受了这一拜,不仅要替刘法这厮养起几百个工匠,还要替他军中打造兵器、盔甲。
“这事你不用推,我已经报请朝廷批准,熙河军都作院由你代管,连兵部的任职文书和印信老夫都受累替你带来了。”刘法说着话,他手下的亲兵也端着个放着公文和铜印的盘子,放在了他身边的桌子上。
“陕西路四个都作院,哪有什么熙河都作院”李岘怒道,刘法这老货忒特么不地道,竟然来了个先斩后奏,他忘了这些老货们任命个营指挥使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在自己军中,就是调换某一将的指挥使也都是一句话的事。谁说大宋没军阀,这些老货们都是,只不过是后方钱粮供应一直被捏在文官们的手里。
朝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不停地把这些西军的老家伙们调来换去,不时地给挪挪地方,就是不想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这都作院是将作监下属的制造军械工坊,全国总共有不到五十个,这西北永兴军路有四个都作院
58、少府监
春天到了,民以食为天,春耕是整个天下都最为看重的事情。
李岘也不例外,会川城的秦凤路第三将有六千多人,食物的补贴也要指望自己的生产,主要是自己去年招募到了八千多户河北流民,今年的开荒任务也很繁重。
这些新募的庄户主要被安置在了李岘在岷州、熙州、洮州、河州和西宁州新开的一些庄园里。这些庄园原本由于人力不足,都是些牧场,他准备把这些地方也都变成农牧结合的庄园生产模式。
这也边州汉民的数量很少,对于招募汉民开垦一事,各州的地方官都是持大力支持的态度。毕竟随着汉民人数的增加,地方上的反倒更为稳定,不容易生事。更何况陇右的边州主官,大部分还出自西军。
由于安置了数万新厢军过来,今年陇右和河湟地区垦荒时人力不足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在定西城驻扎的王禀有些郁闷的是李岘告诉他春汛马上就要来了,在春天根本不适合筑坝,让他的满腔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不过李岘告诉他在定西城一带的河里造一些水车,想要灌溉几千亩地倒是没什么问题。
由于使用了许多钢质配件,李家庄园所制造出的水车比目前大宋各地的水车都要耐用得多,而且还要大了不少,这样能把河水引到更高的地方进行灌溉。巩州马监的水坝在关川河两岸的河坡上修建了两条大的引水渠,使得关川河两岸大部分的河谷荒地都能得到了灌溉,这让王禀对于修筑水坝的期望就更高了。
李家倒是没有什么技术保密的陋习,水车摆在河里让人任意观看和研究,陇右的许多大户也发现了李家在水车上使用铁工机件的秘密,李家铁工坊的铁制零件买得很红火,也有许多人在买回去之后开始在自家的作坊里进行仿制。
在大宋国当然不可能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但李岘却也从来不反对别人来仿制自家的机械,甚至还派出工匠进行指导。当然,邀请这些工匠进行指导的费用可不低,差不多每人的佣金相当于雇佣二十个普通工匠的工钱,这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有技术呢。
会川城的军田是沿着祖厉河两岸开垦的,而李家庄园则和巩州马场连在了一起,差不多把从定西城到会川城之间关川河两岸的谷地全都包括了进去。
陇右的其他富人们差不多都开始学习李家的庄园生产模式,甚至还有一部分蕃官也掺和了进来,只不过是他们的庄园规模远不如李岘做得大而已。
这造成了本来就地广人稀的陇右现在是更缺少劳力,于是很多人家就把目光瞄向了内地和蜀中那些失去土地的佃户人家。许诺下的好处当然比内地的地主们要丰厚得多,地租最多只收两成,而且还会白送每家几亩水田。
反正陇右的荒地又不值钱,学习了李岘的法办之后,能把许多过去的旱地改造成水田。
一些田地连在一起的大户人家也开始联合起来,大家集资,准备请李岘来帮他们修筑水坝,因为李家修筑水坝用了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建成的大坝和用整块山石凿成的一般,这种“神迹”是别人学不来的。
李岘数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明显的成效,科技和机械正在逐渐地深入人心,原本贫瘠的陇右正在变得富庶。随着大批流民的涌入,陇右乃至河湟地区的汉民人口比另一时空中同一时期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
到了三月中旬,兴州沮河口的兴州铁工坊大坝终于初步竣工,投入了使用,大坝两侧引水涵洞口的四座双层的水闸放下,开始拦河蓄水,铁厂也很快就要正式开工了。
李岘为此又专门跑去了兴州。
十五米高的拦河大坝能够让山谷里的水库积蓄十万多立方的水,这对于目前的铁厂而言已经足够用了。
拦河修坝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个能够一举名扬天下的大好机会,所以秦凤路经略种师道,熙河路经略刘法、利州路转运使曹谌、兴元府知府陈遘、兴州知州杨觉、秦州知州孙竢、济众监知监沈深等一大帮人都赶到了兴州观礼。
曹谌对于刘法和种师道两人的到来是颇有微辞的,我利州路做的好事,你们俩老货跑过来干什么这是想摘果子呢还是蹭热度实际上他还真是错怪了这两人了,刘、种两人联袂而来,只是为了参观考察一下沮口的铁工坊构造和建设,正赶上沮河大坝水库蓄水典礼只是恰逢其会而已,也正好顺便抢了曹谌的风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