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后世十九剑宗解出的东西,不过是锦上添花,是为了让后人更好理解这些剑道,十九剑宗呕心沥血,才把剑部解出十九经文,号十九卷传世剑典。”

    荀况微笑,又转头看向程知远:“南搏身与你说的,是剑部其二的原本,并非注释。”

    程知远的眼睛微微睁大。

    荀况道:“你知道孔丘的一句话么,朝闻道,夕可死矣。”

    程知远忽是恍然大悟,无比惊讶。

    荀况微笑:“上苍天问,朝亡夕忘,任何人看这种卷经,都有不同的理解。”

    越王深深皱着眉头,看着荀况的眼神越发不对劲。

    “小忽悠。”

    勾践比荀况年长千百,故而骂他一句小忽悠是理所当然,荀况当然不会为这种事情而生气,因为天下人都知道越王嘴巴比较毒,口嗨成瘾,堪比张仪。

    所以越王也特别喜欢张仪。

    这大概就是臭味相投。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勾践在文学上,与荀况相比是一个大扑街的事实,显然,程知远看过了剑部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
    圣人的事情,那叫借阅,不能算窃。

    不过窃也有正面的事件,曾经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很有意思的诠释了这一点。

    西周公今天心里特别不舒服,总感觉有人盯着自己。

    他从早上起来,大约辰时开始,这种感觉就没有消停过。

    在象征性的觐见了天子之后,他将履行今天的职责,说实话,他现在就像是摄政一样,这种感觉本来应该让西周公很开心,但如今天下糜烂的局势却让他一筹莫展。

    屁大点地方也没有多少事情可给他批改,呈上来的卷宗不是陈芝麻就是烂谷子,西周公兴致并不高,于是开始看那些战报。

    大致都是在讲秦国又干翻了谁谁谁。

    挨打的基本上是三晋。

    其中韩国已经被打的头都飞了,眼看就要扑街嗝屁。

    西周公只能愤愤不平的骂两句,秦人乃西陲青玄之人,早已与南世格格不入,当年若不是参与乱事,又怎么会被流放到西边。

    后来因为养马有功,这才被封了国土,结果秦人骨子里还是喜欢搞事,看看如今天下局势,不都是秦人弄出来的么

    他这么想着,随后例行检查,去了天子书室。

    一道青风在宫门前,随着他的移动飘过,而他身上配剑的剑影,在上午的太阳下,诡异的,逐渐拉的老长。

    在洛阳城的极深处。

    洛阳城隍原本抬起的手又放了下去。

    他的目光深邃,且无比幽远。

    “看来不是为了盗窃而盗窃,堂堂稷下学宫大祭酒与天下剑宗第二,来洛阳就只是为了窃点经书”

    “大好的九鼎放在这里没人拿么,五部剑经,注释者本身也远远比不得你勾践……这偷给谁去”

    “嗯……那是……”

    洛阳城隍突然眼中得见一抹白色。

    他深深皱起眉头,心中似乎在做天人交战。

    这个是不能带出去的。

    随后他的意志开始使用法力。

    城隍心中念念。

    昊天上帝,统摄十方,请听我言。

    他身前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滚烫的白色文字。

    熠熠灼灼。

    城隍看了一眼,惊讶万分。

    随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直至那道青风与剑影离开洛阳。

    他低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冥冥中带着警告意味。

    “有借有还。”

    “借出去的是玉,还回来的,是壁,天子想要脱困,就必须要舍弃一些什么。”

    “向死而生,十三把剑,总能有一把见到生机。”

    ……

    太学西门。

    风雪依旧没有停歇。

    漫天的雪阻碍了行人们的前进,但却挡不住那道青风与剑影。

    荀子拿到了五卷剑经,只是他看到越王也带了一堆东西出来。

    “拿的多了,回头清点时候少了,那怎么办”

    荀子看着越王:“洛阳城隍看到我们了,却没有阻止的意思……有点意思。”

    越王失笑:“看到了就看到了,那老家伙没什么可怕的,衰弱的不行了。”

    当然说是这么说,事实上,如果城隍动手,两位圣人必然不可能无声无息而退,这对于荀子与越王的名誉都是重大打击。

    但城隍没有这样做。

    不管是出于什么道理。

    越王怀里的一堆卷宗,加上他手上拿着的,里面有一卷比较特殊,用的不是正常的竹简,而是白色的玉石。

    显然,也不是寻常的玉石,不然这么随便握着,早就已经断了。

    “那是……”

    荀况想到了些什么,有些哑然。

    羊脂白玉,世间只有和氏璧。

    能与和氏璧并称的天下至宝,只有随候珠。

    这片白玉的材质与和氏璧相似,必然是当年遗留的一点边角。

    也就是“玉印岩”上遗留的玉块。

    和氏璧是玉王之玉心,故而无比贵重,更为天下双至之一,所以,对于人间修行者的资质,最高者也多称和氏璧,意在于言“不可见,见必惊世”。

    比起咫尺青天,还要更高。

    “这个”

    越王察觉了荀子的目光,他说了一声,随后呵呵一笑。

    荀子:“周贞定王的十三玉剑,为和氏璧的边角料所铸……唯一不在黄厉原的天子信物。”

    越王有些自得:“这比起你们吹嘘的十九剑典如何!”

    荀子:“器有器道,经有经意,不可混为一谈,你拿了这个……八神若是知道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姬止接剑
    青风剑影随世而移。

    太学门口处,多了一位长吁短叹的老人。

    采桑的姑娘路过满是桑麻的田野,纵然在风雪之中,这些神异的灵植依旧郁郁苍苍。

    只是那位老人的白发,和外面的风雪,显得有些过于融入了。

    阿妍眨了眨眼,觉得今天的祭酒大人,实在是有些过于小女儿态了。

    没事也要叹气,那提剑的小哥哥不过是短暂离开几天而已,祭酒大人怕什么他不回来呢。

    他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是一个君子,君子都是守信用的。

    姬弈看到了阿妍,他没有心思和小姑娘打招呼,故而也就看不到小姑娘今天早上,刚刚从风雪里摘来的一片桑叶。

    在一堆桑叶中,有一片,显得格外的深邃。

    它压在没有人问津的桑麻之下,如果有人能够看到这片桑叶,便能从它的叶片上,看到一片浩瀚星空。

    阿妍去找了颜如玉,她喜欢和那个小姐姐交谈,即使她是个灵怪。

    她也不知道那株桑叶的神异。

    ........

    洛阳城中。

    西周公望着此时身前的空白处,整张脸都变成了惨白色。

    那原本是放置周贞定王的“十三白玉剑”的地方。

    那也是唯一一个不在黄厉之原的天子信物。

    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在追逐天子信物,纵然几乎从没有人得到过它们,但天子信物会认主的事情,却依旧被很多人说的凿凿确确。

    原因就是周贞定王的十三白玉剑。

    这是周天子中,著名的那位不尊天礼者的杰作。

    周威烈王,曾经派遣一位天下有数的剑宗,前往黄厉之原,当然结局是那位剑宗死掉了,但是剑宗虽死,与他同行的一个宗氏弟子却活了下来,并且拿到了十三白玉剑。

    那个人是晋国的王室,是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

    “姬止接剑”,这个事情是当时很多圣门弟子,乃至于诸侯子嗣都看到的事情,如果说姬止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大概就是他的血脉与周天子同出一源

    但这天下的诸侯,又有哪些个不是姬氏

    公子止取十三白玉剑的时候,他老爹晋幽公还在位,只不过已经成为了韩赵魏三卿的傀儡,公子止奉天子之命,恳请进入黄厉之原,已求天子信物,重复晋国。

    周威烈王答应了,但是他也没有想过,公子止真的能够出来,他本来是叫那位剑宗,必要时候可以把公子止给杀死。

    结果公子止没死,那个剑宗反而被十三白玉剑杀了。

    周威烈王后来有想过,把公子止召入洛阳,只要进入洛阳天子宫中,那么生死与否就再也由不得对方。

    周天子自囚于洛阳,这是周平王定下的枷锁,以前有一位打破这个枷锁出去的,周桓王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被一箭打的礼乐之征都溃散了。

    所以,天下的剑宗,像是越王也曾经有想过,礼乐之征,如今是不是只能在洛阳之内发动

    因为周平王的诅咒,所以后来历代天子都不得不困锁在洛阳,虽然他们依旧可以出去,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制衡他们的行动轨迹呢

    那就是“自废武功”。

    天子的可怕无外乎调动天礼天乐,礼乐之征一出则天下俯首,故而锁住礼乐之征,天子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天子而已。

    修行的再强,也不能动用礼乐。

    周贞定王和越王说的那番话,其实未尝没有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猜测,比较为天下剑宗所接受,故而周天子这个名义上的“天下第一”也就没有人尊敬他了。

    如今的天子,如果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
    稷下学宫的山门外,青风剑影纷至沓来。

    程知远负三剑背书箱,在二圣的引领下,终于来到了这座稷下学宫。

    数月前,自己与司马夝说,想要来这里看看。

    曾经遇到过的虞霜也说要来这里。

    天下知识都储存在此,三宫之中,稷下的经虽然没有太学繁多,但是稷下讲经的人,则是很多很多。

    但程知远不需要,一个也不需要。

    荀子与越王出现在他的两侧。

    二位圣人中,荀子也是再一次望见这座学宫。

    风雪之中,天地银装素裹。

    他忽然想起,在无数年前,他来到这座学宫时的情景。

    齐威王变法,与涂山氏,岐姜氏同谋划,后,稷下学宫横空出世,不过是短短数年,便一跃与鬼谷、西郊并称天下三大道理所在之地,而学宫的出现,也导致太学的人员连年愈减,五学合并为一,只称太学,不再冠以其他称呼。

    而纵横鬼谷,云梦宫也逐渐从不屑,到正视,再到最后的惊叹与苦涩。

    太学受到影响,难道云梦没有么

    当然是有的。

    兵家列阵,上将伐谋,这些东西,稷下学宫也教。

    兵门圣人因此也会出现在稷下学宫,这就导致去云梦宫的学子也少了很多。

    但云梦宫依旧是有人流的,因为天下越乱,云梦越是兴盛。

    而天下大乱,太学便自然无人问津。

    “要在乱世安身立命......不是靠华丽的辞藻,要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纵然是要当个说客,也必须知道怎么去抓住敌人的心思。”

    荀况的眼中出现追忆之色,他有些恍惚,似乎见到了当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自己。

    纵然已是圣人位,但面对这座学宫,还是不免生出敬仰之情。

    “程知远,我问你,天下之乱,乱在何方”

    荀况的目光悠远,越王在一侧,倒是提前回答:

    “礼崩乐坏,妖世浮图,一切源自于四千余年前的幽王之死。”

    荀况微笑不语。

    程知远道:“幽王死,天子衰,但在幽王之前,人心已变。”

    “我曾闻至圣孔子言过,诗经三百,一言已蔽之,曰为‘思无邪’。”

    “但世上却无一人可做到思无邪。”

    程知远:“人心思变,皆坐得天子,故养痈成患。”
1...125126127128129...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