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虞霜的嘴角微微咧开:“就像是天门与幽门,南华与奈何,天生鬼杀,但有时候,白玉京未必是乐土,黄泉海也未必就是地狱。”
...........
冬日的风往往伴随着大雪,数九寒天,很少有人愿意出去。
但迫于生计,路上的行人虽然稀疏,但并非没有。
南搏身望了望远方,按照他的记忆,这里应该快到洛阳的西郊了,太学是他想要去的地方,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并且因为上一次汾水决堤,导致黄河水流暴涨,所以他被耽搁了许多时间,不得不绕远路行进。
后来他才听说,汾水决堤,是因为有一只妖神出现,他借助大水屠了榆次城。
而徐无鬼出现的事情则不为庶人百姓所知道,各国能够知道仙人动手的,基本上都是高层人员,当然,程知远打退了妖神,这个事情还是值得描述一下的,毕竟想要掩盖也不行,这么大的事情,说压就压,也不现实。
你总得给这个妖神找个对手,赵国圣人没有把这个胜利果实加在自己脑袋上的**,其他各国哪怕传谣,也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第三百一十九章 稷下之请
程知远在藏书殿的门外看到了荀况。
那片青风暮雪聚集起来,转眼之间就成了一个模样俊朗的中年先生。
他站起来,不知道对方的来意。
荀况看着程知远,显得极为意外。
“是你。”
他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那股气息,那是仙人的气,与人间格格不入,万千红尘弥漫在他的身边,但那些尘埃却不能沾染他的衣袍半点。
那颗七窍玲珑心,在荀况的眼中,格外明亮。
他不是蔺相如,蔺相如在程知远身前,尚难以看出这颗心来;他不是姬弈,祭酒大人需要观察很久才能发现真相。
他是荀况,是这片天地中,仅有的几位,可以被称呼为“子”的圣人。
诸子百家,诸子在前,百家在后,百家之中又有六十圣门。
他的法力与见识,境界,修为,都远远在同境界的其他圣人之上。
或许也只有这天下的剑宗第二,越王勾践能让荀况忌惮些许,毕竟那些用剑的人,都是不长脑子的愣头青。
剑者的招数层出不穷,而且周代练剑成风,包括荀况自己,都会使一两手御风剑气。
正是因为他也对剑有所理解。
所以才会对勾践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忌惮,纵然越王还不够资格称“子”。
荀况找对了目标,他知道,今年太学的卷宗试题,就出自于此子之手。
太年轻了,当然,如果是凡人来说,这般年纪,能够做出那种题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以智慧著称的涂山氏,也不可能在这么年轻,就掌握了《连山》。
但如果是仙人的话,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世间的天才有很多,但仙人只有五十二位。
见到一位年轻的,富有朝气,并且还保留着情感的仙人,实属是人生中的大幸了。
荀况也见过仙家,但大多数已经漠视了人间的存在,七窍玲珑心的诅咒过于无解,仙人降世便有无穷智慧,但同样,也背负着旁人难以知道的可怕枷锁。
七情如果失去了,那天下间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所以仙人们开始求道,似乎那是唯一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活着”的证明。
那么,道又是什么
荀况今日来到这里,也可以说是来求道的。
程知远未曾听见之前外面的对话,他的境界不如祭酒大人,而且藏书殿比起祭酒大人住的地方来说,靠着西门口也更加的远一点。
“你或许不知道我是谁。”
荀况微笑着:“我是荀况,是稷下学宫的大祭酒。”
程知远呆愣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荀况见到他这副样子,不免莞尔一笑。
仙人,少年仙家,还是有情,来的更好看一些。
毕竟长得,也不似凡尘中人么,这世间众生都在尘埃里,少有人能得这副出尘意。
“今年,是你作的《连山》之题”
荀况发问,程知远点头:“是,是我。”
荀况点头:“好,作的很好,半个天下的学子现在都被你困住了。”
程知远眨了眨眼,如果可以笑的话,那现在必然是很开心的。
荀况开口,切入正题。
“我想请你,去稷下学宫讲学。”
程知远大惊失色。
颜如玉在后面,同样花容失色。
而管理藏书殿的那个小精灵,则是躲藏起来,在暗中瞪着眼睛,叽叽咕咕,简直有些不可置信。
程知远作《连山》之题确实不假。
天下士宗都被困住,也足以得意。
但要说去稷下学宫讲学....这未免有些泼天的夸捧,那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了。
程知远顿时摇头拒绝。
“绝不敢承此大事,在下学识微末,怎敢在稷下献丑,若是有一丝失误,岂不沦为天下笑柄”
程知远回绝此事,并且过分的谦虚着。
 
第三百二十章 二问剑经
姬弈是担心程知远离开的,因为程知远最开始就是要去稷下学宫,虽然进入太学是一个意外,但时至如今,人已经在这里三四个月,总不能你稷下学宫一来拉人,便给你拱手奉上吧
太学也不是泥巴捏的,凭什么要当你稷下学宫的舔狗
但姬弈担心的是程知远,这世上很少有人能够抵挡稷下学宫的邀请,尤其是大祭酒亲自前来,这种大有面子的事情,恐怕天下的士宗里面有一半人都做过这种美梦。
姬弈以前也做过,但现在这个美梦成了现实,他却变得很不开心了。
并且十分害怕。
他现在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让程知远去出题了。
为了争一时的面子,说不定就要把太学翻身的机会,拱手让给稷下学宫了。
但姬弈也没有其他招数,他只能跳脚,骂两句,如果程知远真的走了,他只能孤零零的站在这里,看着对方的离开。
太学没有什么可以挽留他的地方,若说是教导学识,天下人都认为太学的教育是腐朽无用的。
唯一能够让世人称赞的,也只有这里的藏经了。
稷下学宫藏经五千六百,太学则是七千余。
并且这是遗失之后的数字。
但仅仅凭借这些不会说话的卷宗,就能留下一位仙人么
姬弈不能保证,自然也不敢这样说,他只能瞪着荀况,这段时间,老人倒是没有想过,他居然会先后连续对两位圣人怒目相视。
荀况转身,是对姬弈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看来,我还是要从你这里下手啊。”
荀况笑了笑,姬弈心中又是咯噔一声,严阵以待。
“我只是借一下,借,有借,就有还。”
荀况对他道:“于这孩子,我是请,于你,我要借,请是请他的人,借,是借他的行,但要从你这里得到允,如此人与行皆有,方可为进。”
姬弈对他十分警惕:“大祭酒!这有借当然有还,但有些时候,一借或许也不还了!”
那怕不是刘备借荆州了,虽然姬弈并不知道这个词,因为刘大耳这时候他老爹的爷爷都没出生,不过相似的事情历史上倒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借个城,借点兵,借着借着,最后借没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有借无还下次倒依旧还能再来呢!
荀况不免失笑。
“必然是会还得,言必信,行必果。”
姬弈听了却是同样失笑:“大祭酒是说自己不为圣人,反而是次一等的士宗吗”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荀况道:“世间之人,皆有言我为小人者,然而小人中亦有固执之辈,我若真是小人,也理应是这一种的。”
“会还的。”
姬弈哼哼了两声,他还是不放心,不过怕的也不仅仅是荀况不还人,还怕程知远半路跑了。
荀况微笑:“你我定下个期限,先定,我再重新去请。”
程知远在一边默不作声,暂时没有插嘴。
姬弈看了看程知远,发现他没有表示,似乎还是和方才一样的拒绝意思,祭酒大人眉头微皱,有点拿捏不定,但荀况在前,也不可让他多等候。
“便...十天!”
姬弈心道十天已经够多了,便是稷下学宫再有什么神力,也不至于十天就把人拐跑不见吧
荀况笑了笑:“好,十天吧。”
这话讲出来,姬弈立刻产生了严重的后悔情绪。
刚刚应该把时间定的更少,这下好了,显然十天还超出了荀况的心里预估,不然他怎么一口答应下来了!
不过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十天也确实不算太长,姬弈心中盘算,此时又开口:“不过还要和大祭酒大人定点规矩!”
荀况仍旧微笑,他似乎没有半点坏脾气,难以相信,他曾经说过人性本恶这种话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子的书室
颂者,美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程知远在太学见到了《剑部其一》。
未曾想到,剑部其二是在稷下学宫。
“剑部十九,太学只得其一,故而出题也只看得见其一,号称剑部十九,事实上不过只有一个名目而已,多了半卷书录便可妄称于诸宫,实在是爱慕虚名大过知识。”
门槛前,越王出现了,他开口便是毫不留情的讥笑,每次出场自带引怪光环,嘲讽技能几乎点满,而姬弈,太学的祭酒大人往往都是被这个嘲讽技能第一个拉过去的小怪。
“闻,剑部十九经,书有世间难见的失落剑理”
程知远向荀况询问,而越王则是插嘴,直接道:“剑部十九经,没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给做的注释,当时周宣王天王向天下寻人,也不过就找了十九个残废,最高的一个不过是天下剑宗第三,这些东西,没什么好看的。”
天下第三....是个残废。
在旁人看来这是大不敬与狂妄,但是在越王口中说出来,便是荀况也没有办法反驳,只能微笑颔首。
天下第二看不起天下第三,似乎是理所当然
这天下第三也不知与天下第二差了几个段位。
如果天下第三和第二只差一点的话,世间就不会有琅邪剑的威名流传三千年。
勾践在剑道方面,除了礼乐之征与说剑人外,看不起其他任何剑士。
“剑部其一是千秋先生做的注释,他不过是天下第八,在我后面连灰都吃不着,你要想学这种剑道......”
勾践嗤笑了一声:“仙人的脸就被你丢尽了。”
荀况倒是笑了一下:“不耻下问,方位正道。”
勾践的脸立刻就黑了:“哼!”
这话说的似乎有两重意义。
谁都知道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的事情。
耻,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败者是没有办法谈论荣耀与耻辱的,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去要求需要荣誉而不是耻辱。
这恰恰是君王应该做的。
不是君子应该做的。
君子决不能染上耻之一字,但君王可以。
君子是君一人,君王则君天下。君子为自己而活,君王则为治下的百姓而活。
如果一个君王做成了君子,那么他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王道与君子,从不能共存。
当然,历史长河中,神异的人物何其之多,原本历史中,唯一堪称完美无缺,既是君子也是君王的,也就只有那位大魔导师了。
荀况对勾践道:“《四始经》中的《颂篇》,可不仅仅是对于剑道的浅显理解,那些注释确实是不入你的法眼,但不要忘了,颂篇,乃是从穆天子,甚至更前时代积累的东西,直至宣天王时期才被编篡成册。”
“而剑部,最早是穆天子所整理收集的,里面所记录的剑道之变,是当世世间根本难以见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