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诸城震恐,国人奔逃,地无禾苗,民无储蓄,积年财富,一月尽空,钱粮皆殁,人心惶恐,无以为安,便会向那人道七十四城逃命而去!”
“这些乱民,王上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会为王前驱,成为王上无坚不摧的可怕坚矛!”
庚桑楚道:“而且,信奉鬼神的民众中,还有一部分贵族,他们出逃,钱粮必定带足,若是遇到乱民袭击,命都不保,此时我王的军队,恰好巡逻至某处,贵族若要保命,便要交钱....”
他说着,又看向极其惶恐的诸多臣子:“各位大人自然不要害怕,都是郢都本地贵族,只要不靠东皇,这次事件与各位大人也都没有关系。”
“当然,我王这次,恐怕又要迁都了,因为郢都不能再留,这里是神道本宗,是必须舍弃的地方!”
楚王神色阴晴不定:“迁去哪里?”
庚桑楚笑道:“就去陈国故土!那是伏羲氏之都宛,是神农氏之土陈!乃天下之中!我王居陈地,俯瞰四方,收拢七十四城国人,此时楚土虽小,但却比以往更强!
第四百三十七章 逼其动,离其心
“而二百城处,因为百姓争相逃亡,香火断绝,剩余神道狂热者,不懂耕作,故而城池看似依旧有人,却已经是座座死城。神道的信仰与人道不同,人道靠国人之力,不在乎山野之民,但神道的强大,却不仅仅是依靠国人。”
“数千万的人口逃难,必定影响到山野之民,我楚国边疆,扬越,百越,那些野神老早就觊觎楚国香火,在此时国家爆发动乱之刻,必然发难!”
庚桑楚的话没有说完,却突然对程知远问道:“夫子可有补充?”
程知远不太懂他的意思,这明显没说完,却要让自己说,显然庚桑楚是在试探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程知远变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我是赞同的。”
“这计策的狠毒之处,在于神道构筑的信仰体系的崩塌,粮食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等到两王会于武胜关时,楚国内部的神道也到了动乱爆发的极限,而此时诸国派兵来攻.....”
“齐伐吴越之地,赵攻信阳之边,秦军待动,而东皇陛下必然派兵回援,而此时便会逼他把秦王孙送回,但秦国因为贪婪,必然要先行动手,所以淮西十六城,此时却成了信仰最坚固的地方。”
庚桑楚大笑:“不愧是天下鼎鼎的程夫子!正是如此!在我看来,夫子的计策虽然已经是咄咄逼人,但还是稍显温和,而我,便要把那十六城,逼成东皇太一最后的神道净土!”
“他若不想失却此十六城池,必然要与秦军决战,因为秦军也想要这十六城!”
庚桑楚感慨:“平靖关在内,淮西十六城,乃秦国问鼎中原之关键,要么一口气全部打下,要么便不要在此时攻伐,但这楚国动乱,神道实力暴跌,人道疆土收缩,这么好的机会,乃天赐的良机,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这送到嘴边的肥肉,秦王又岂有不吃的道理!”
庚桑楚做了个点筷子的动作:“这美肉鲜嫩,我都用筷子给你递到了嘴巴边上,又没有毒,你若是不吃,是嫌弃这肉不够香么?”
“当然是一口吞掉!”
楚国的神道如同一张大网,而庚桑楚在网的某一处点上了火,这火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网的各处,那些原本通顺的脉络,此时却会成为焚身的通道!
庚桑楚负手:“这是第一步的补充,而第二个疏漏点,正是与这第一条遥相呼应,淮西十六城国人,对我楚国的归属感虽高于秦,但并没有高出太多,正好结合此次事件,言神道暴乱,与国人冲突,如此十六城人必然恐惧神道,而秦军在前,神道在后,国人退无可退,此时我王派人再去迁移国人,犹如夜幕点灯,国人必欣然相从,争先恐后而去!”
“而国人尽去,神庙荒废,但依旧完好,只需要再迁神徒就可重新运作,相比之下,国内二百城神庙尽破,东皇太一不得不与秦军战于淮西,哪怕这十六城神庙之中,一人也无!”
“此为第二步的补充!我等不要等他来,而要逼他去!”
“而第三步.....”
庚桑楚作揖,朗声而笑:“便是不单单的夫子要书信给赵,齐二王,我王也要书信一份,送给天齐渊!”
“请我王于书信中明言,若天齐神能牵制吴越诸地,这两片楚土,愿意改换门庭,去东皇神像,立云海八神!”
“如此一来,天齐渊必全力南下,吴越许诺,楚国东方门户大开,若为天齐渊所得,则齐国对楚如扼住咽喉一般,故齐国也必然全力出兵!”
“至于赵国,如夫子所言,不必担心,之前韩,魏,齐,联手伐燕,赵国未曾参与,国力充沛,且上一次赵人英魂被掳掠,赵王怀恨在心,一旦接到昊天帝谕令,自然来伐!”
庚桑楚敞开胸怀:“故任他等几路来,我等只消一路去!”
“便是守住七十四城,以逸待劳!”
“而至于那份书信送达之地,我王就说天齐渊乃不测之地,不知该向何处所去,信使不认得路,又恐齐人阻拦,半道身死,故而递呈去泰山梁父处.....泰山乃仲尼论道荣声期所在之地,亦为古七十二王封禅地.....”
庚桑楚这句话很有意思,不是明着的挑拨离间,而是暗中埋下种子,自己这里什么话都没有说,而且言明了,天齐渊找不到,世间最著名的地方就是泰山,故而也只能送到泰山。
但这里面隐含了什么意思?
哈,泰山梁父的等级,就如同东君与之东皇,在东皇存在的时候,东君基本上都当个隐形人,而泰山梁父的知名度,他的名声之巨大,甚至已经超过了天齐神。
次神超越主神,而且言明了仲尼的事情,至于那七十二王封禅,其实是没有的事情,是儒家自己思考,从各个典籍中搜罗过来编制成的“人造考据”。
这种考据平常时期说说就算了,泰山神也很高兴,但是在眼下这个时间点.....
泰山古来便为东方大岳,仲尼登泰山而小天下,而上古山海时代,泰山主金虹氏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如今梁父主泰山,他真的愿意屈居于天齐渊之下?
梁父无反意,天齐有疑心。
而楚国这边,可是什么都没有说啊。
庚桑楚在求救同时,不忘记再来一手离间计,虽然短时间看不到成效,但是裂痕已经出现,身为人主,包括神主,最忌讳的就是二把手僭越。
楚王沉默了很久,他似乎是耗尽了力气似的,他的手臂放在案桌上,过了数个呼吸,才重重一叹。
“传令给项武担!”
他忽然下了这么一个命令,顿时有侍者上前聆听。
“让他调兵,把在场诸公府邸好生保护,不准许有人出入其中,至于诸公,还请在王宫偏殿歇息。”
“本王准尔等在王殿内用食。”
他这一声令下,诸臣惶恐,但也有人看得开,他们知道,刚开始,庚桑楚大声把这种计策在朝堂上说出来,比起程知远的还要更狠,为了实现,那么必须要保证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说出去才行!
这是软禁!
第四百三十八章 往古混沌氏
程知远出了王殿,庚桑楚快步随出。
“夫子心软,用不得绝粮毒计,而在下这毒计,却正要夫子之计引为前奏,如此方能无碍施展,夫子名震天下,在下早知夫子定有大计谋,古言云,以正合,以奇胜....”
庚桑楚上前拱手:“可惜,当初我手下人去请夫子,却被夫子斩杀,也是他们无礼在前,不知道如何尊重大贤,夫子杀死他们,也是他们的幸运,我为他们感到哀伤,但更为他们感到欢喜。”
程知远顿时惊讶:“你....原来上一次.....”
他神情一下变得不悦且警惕。
庚桑楚道:“是我,大获,方竖,都是我的麾下,他们太过于认同我,以至于小觑天下人。”
程知远眯起眼睛:“是小觑天下人,不是剑宗也敢在我面前拔剑?那么庚仙人,您又有什么高见,要请我过去一叙呢?”
庚桑楚认真道:“还请夫子与我去外面一谈。”
程知远不咸不淡:“你得在路上尽快想好措辞才是。”
话是这么说,程知远却是心中震跳,庚桑楚虽然没有外露出强大的气势,但之前程知远已经计较过,这个家伙估计离十二重楼也差不远了。
自己和他单独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事情。
十三白玉剑滑在衣袖之中,蓄势待发,而腰上酣睡的小黄蛇的尾巴,也被程知远背在身后的手牢牢掐住。
必要时肯定要做一场,程知远对这帮家伙的人品毫无信心。
二人离去,不多时便乘车马来到驿馆,庚桑楚随程知远上去,落座之后,主动道:“四千七百年前,三川干涸,岐山坍倒,因为天下失道,如今又到了三川涸,岐山倒的时候,礼崩乐坏,道德沦丧......“
“我首先要问夫子一事,夫子当年在黄厉原,可曾见过幽王烽火么?”
庚桑楚道:“周幽王的火焰,是天子信物之一,作为上一次唯一一位带出了天子信物的人,夫子有夫子自己的高明之处,而根据活着回来的圣门弟子们所转述,幽王的烽火确实是出现了,他们最开始,就是为了幽王烽火而互相争斗。”
“周幽王的火焰乃是世间至凶的天子信物,他的不甘,他的怨恨,他的凶厉......”
程知远没有出声,只是坐在哪里,似乎在神游天外一样。
但庚桑楚并不在意:“故,为了防止幽王之火,重新点燃这片已经摇摇欲坠的世界,在下想要请夫子,借穆王之蛇一用。”
“穆王之蛇,能寻到所有的天子信物,它的嘶鸣声就是当年传遍玄池的鼓声,亦作为穆王的三柄剑而存在,它能号令其他的天子信物,使其尊奉于它的召唤。”
庚桑楚指着远方:“不久前,庐山大震,青火降世,其规模是古来从未曾有过的巨大,这预示着礼崩乐坏已经进入到最后的一段时间,天礼已经将要瓦解,天下无道的时代,又要来了。”
“尧舜之恶政,夏禹之逆天行,商汤周武之暴,周幽王之无道,每一次变革都是在天下失道之时所发生的。”
程知远制止了他:“你说幽王无道,我是认同的,你说商汤周武是造反,我也认可,你说尧舜是恶政,我倒也理解,毕竟尧时出十日,舜曾流丹朱,但是大禹行事,你说...逆天?”
“尧舜为恶,商汤周武乃小人,我都相信,唯独大禹,我不信。”
庚桑楚放下手,静静的看着他:“大禹逆天,不为天道喜,大河决堤,本就该淹没天下,把人间重塑,当时尧舜之世已经把世间搞得乌烟瘴气,然而大禹却硬生生给这片该死的人世续命,他如何不是行的逆天之事?”
程知远:“禹王治水,功在千秋,利在万世,按你所说,其他凡人,就应该束手待毙,等着水患把自己淹死?”
“何其可笑,那你不如一剑把自己杀了,离开这污浊之世,岂不美哉?”
庚桑楚摇头:“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的命极其重要,世间正确的道路,只有我才知道,无道之世之后,将由元始天道统领世间,那是一个大同盛世,那是一个自然之世,不会再有恶政,不会再有强加于人身的束缚。”
“夫子,您知道,为什么五十二仙人,第一位是‘逍遥游’吗?”
他感慨道:“北冥有鱼,然而北冥在哪里?谁曾经见过?我们都置身在人间,不曾见到那位真正逍遥无为的人物,五十二仙人中,最古老的算是广成子吧,但他也只是隐藏在崆峒山上,不曾下到人间,尽量避免污浊,而不能全免。”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自身,那就应该改变世界。”
程知远愣了下,随后道:“你这志向当真远大,恰好,我也有一份改变世界的答卷.....”
庚桑楚眼睛一亮:“愿闻其详!”
程知远却是一个后仰:“但我不告诉你。”
庚桑楚一愣,随后失笑:“是,夫子之言,必然惊世骇俗,非常人所能理解,亦或许与在下之道相去千万里,既然道不同,便不相为谋,不谈论才是最好的,用结果说话。”
“夫子的道,我一直是很喜欢的,当年夫子与徐无鬼战于大河,滔滔黄浪之上,徐无鬼失败,被斩入黄河深处,他的道极度自私,比起杨朱更为可怕,他是恶之根源,是灾厄之始,天下的病症不在于天下,而是体现在他的身上,而他,却浑然无所知。”
“他应当被消灭,不论是哪一种体制,都不容许他这种祸乱天下的恶仙存在!”
程知远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庚桑楚的性格,从这短短几句话中就能明白了,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从根本上和徐无鬼那种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确实是相对的,而且水火不容。
但他的想法,比起徐无鬼的注重自身来说,更为可怕,也更不容易实现。
“你告诉我,元始天道是什么东西?”
程知远询问他,而庚桑楚解释道:“元始者,天地初开之一气也,是万物之本,是一切之根,元始天道,古时下降,化为混沌氏......”
“混沌氏,状如天盘,万物光华聚于一处,犹如人之一目,窥伺世间.....”
庚桑楚在讲述,然而同时,程知远的心里,却响起了往世雷书的声音!
【“混沌氏,阴阳两间人物俱无矣,是曰混沌,往世来世俱灭矣,是为混沌......”】
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间世之死
混沌氏是往世雷书的来源之一,亦与.....
“混沌氏下降,便是‘人间世’。”
庚桑楚认真与程知远分说:“五十二仙人中,人间世就是混沌氏的化身,他能吸引元始天道的降临,然而人间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他神情慨叹:“我曾经跨过千山万水,但那些留有人间世足迹的地方,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那是四千余年前留下来的。”
“人间世被谋杀了,而且仙典没有回归原位,如此也就没有下一代人间世的诞生,这是一桩悬案,四千余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但人心之恶,从此事便可见端倪,五十二仙人每一位都是不同的,我们明明有着能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是世间众生对于我们,却只有满满的恶意。”
“人间世之死,推测与混沌氏之气有关系,必然是有人想要从中得到什么,这才刻意设下计策,杀死了人间世,并且导致五十二仙人中,有一个位置似乎空悬了起来。”
庚桑楚的语气中透露着浓浓的失望:“人间过于污秽,故而我之前与夫子言,这片浑浊世间,不应该有人前去救它,当年尧之时,天有十日,地有万妖,民不聊生,人沦为血食,若不是大羿强行逆天,杀大风,诛凿齿,斩九婴,射十日,则尧之世不能延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