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先生计较,真天人也!”
第四百三十二章 庚子与程子(上)
楚王下台,此时神情激动无比,他呼唤侍者,此时也不做作,对周遭道:“都退去,解掉斧钺!”
“来人,给先生赐座!”
帷幕之后的人影悉数退散,项烁在程知远身后,全程旁听,几乎是把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咋舌不已!
这就是一张嘴说遍天下,但是程知远所说的可比当年张仪说楚怀王高明多了,张仪当年第一次说楚,用的其实是骗术,六百里商於之地啊,天下膏腴之土所在之一,更是西方屏障,楚国垂涎三尺,此时张仪来说,直接许诺,把楚怀王骗的是一愣一愣,连屈原的告诫都听不进去了。
贪婪使人蒙蔽见识,但程知远这番陈说利害,甚至是以“大势”,堂堂正正压人,云中君派人掳走秦王孙,正好借力打力!
“此乃驱虎吞狼,以逸待劳之计!”
项烁思考了一下,很快就眼睛锃亮,而此时楚王派遣人重新熬制的羹汤已经端上来,配合另外三条最新腌制的腊肉,加上一份雀尾鱼,足以说明楚王的诚恳。
这也是事先准备好的,所谓大鼎架起来,那就看说客能不能打动君王,打动不了自然就被烹杀了,打动的了,那么自然就有好酒好菜端上来,君王还会很高兴的和他同饮同食,以表示尊敬。
虚情假意的客套,此时不太合适,程知远这次给自己树立的人设就是一个极其“张狂”的人,故而在那些菜肴端上来的时候,便已径直入座,只与楚王交谈,其他人等,一概无视。
而那些臣子不少气的面色发情,他们站在两侧,中央大殿上,程知远单独一席,就这样大大方方的坐在这里,筷子夹起鲜嫩的鱼肉,送入嘴中咀嚼起来。
“正好上一次陈龙右偷偷入秦,那处的楚人基本上已经被抓捕起来,或许不少已经命丧三重泉下,不过剑宗调动,楚王肯定已经知道了,这都许多日......武胜关谈判,有此事在前,其实楚王便更安全了三分。”
“政治就是一场交换筹码的艺术,当一方没有筹码可以交换的时候,那就是下场的时间了,这个天下,不欢迎没有筹码的人。”
程知远心中计较,他可没有说强楚的意思,或者说,楚强不强,和他关系并不大,这一次主要是东皇太一给自己的下马威,这让程知远很不痛快。
既然你仗着地头蛇的优势,让我不痛快,那我就要割你点肉下来。
这是报复,而且是明目张胆利用王室,贵族,神明三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导致其中出现巨大裂痕,三方不齐心,神道被打压,东皇太一这次必然要出点血才能罢休了。
不过这时候,王殿外忽然又有一道声音高声传来!
“此法虽妙,但依旧稍有不足,在下有一言,可补程夫子之不足,使此事两全其美!”
那年轻人昂首阔步,迈入王殿,楚王在上,注视来者,而边上有两甲士上前把他拦住。
年轻人拜下,自我介绍道:“在下乃是屈献下大夫家中门客,庚氏如昼。”
庚桑楚在屈献门下时,用的依旧是庚氏,但是名字自称为如昼,这是把自己比作了仲尼,犹如太阳一般耀眼,而庚桑楚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从他最开始聚集各家各派的人士,甚至把墨家的南方巨子都吸纳进入他的组织,就足以说明他那组织的恐怖性。
庚氏出自上古帝尧的时代,第二个来源是姬庾过,庾通为庚。
他自称是上古帝尧时代,第一支脉的庚氏,故而也没有人怀疑,没有人怀疑到“庚桑楚”这个名字上。
毕竟仙人世间只有五十二个,没有几个人会觉得自己恰好就遇到一个仙家,这种几率实在是太低,人间姓庚的那么多,怎么就偏偏怀疑他?
自然不可能。
而庚氏,其实很有意思,关于第一支脉庚氏的职业.....
楚王听闻,似乎是想起来了,对他道:“你是前五日,屈献与我说的,欲与我相见的那个门客?”
他说到这里,眼神闪烁起来,忽然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当时屈献旁敲侧击,说自己有个门客,欲拯楚王于水火危急之中,欲见楚王言明神道之祸患,献以计策,当时楚王还不知道什么事情,便很不在意,因为从他继位至如今,已经很多人都献了抑神的政策,然而都是收效甚微。
一个门客,有什么大本事,就敢夸下海口,说要拯救自己于水火危难之中?
敢情这东皇太一是泥巴捏的,谁都能扑上来扇他两耳光子?
那这天帝当的可真是憋屈,自己咋不知道他怎么弱呢?
可把你牛逼坏了,要不要叉腰走两步?
楚王心中胡思乱想,便很不以为然,但见还是要见的,叽歪两句说不定就能得到什么灵感启发,于是随便约定了一个时间,却没想到没过两天就发生了掳掠秦王孙的事件。
诶呀,楚王现在想起来了,不由得心想,屈献这个门客怕不是铁嘴乌鸦,好事不讲尽讲坏的,还一语成谶,要不要拉出去杀了祭天?
楚王神色阴晴不定,然而此时,程知远忽然转头,他盯着这个年轻人,从他的身上,清晰的感觉到了“仙气”!
别家仙人登朝堂!
庚氏的仙人?
“庚桑楚!”
程知远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名字,当然,当初大获,方竖等剑客去阻拦程知远的车驾,并没有提及他们的“主人”是谁,庚桑楚这个人物也就不为程知远所知。
但是这不代表程知远不懂这个名字。
《庄子》虽然只剩下三十三篇,但很巧,庚桑楚篇并没有遗失,所以内容都是齐全的,上古仙人庚桑楚,这家伙是根正苗红的,和广成子一类的古仙。
虽然在书中,他自称并不是仙家。
想到这里,程知远忽然心中一动。
广成子.....遗失的篇章中,应该也有这位上古大仙?
“书里的传说和现实的人物不能对应,毕竟仙人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
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与程子(中)
程知远站起身来,只手拂袖背在身后:“庚先生?庚氏,有意思啊,在下是程氏,你我两人,祖上倒是极有渊源的。”
“上古帝尧时代,掌管粮仓的人叫做庚,掌管运粮的人,叫做程,这个一直延续到了商代末年。”
庚桑楚笑道:“正是因为极有渊源,故而我才特意前来,帮助程夫子补全这个计划,你是运转粮草的官员,而我,则是掌管粮仓的主簿。”
他上前一步,同时道:“程夫子入楚,正是楚国幸事,幸得夫子来此,否则楚国,此番危难深重。”
话说到此,不少臣子都面色茫然,有人更是皱眉,尤其是玉尹,他神色凄惶,又愤怒,又似痛恨:“一个纵横家,也能被称为夫子二字?”
“你这门客,屈献麾下,原来也都是蝇营狗苟之流,阿谀奉承之辈!”
他怒斥庚桑楚,并且又似乎有驱逐他的意思,边上臣子便有起哄的,人多势众,而此时,庚桑楚不紧不慢,只是道:“汝等通读礼乐,熟晓诗书,更知天下名士,却怎么认不得这位程夫子呢!”
“是我楚国地处偏僻,实在是不通中原消息?还是各位根本没有把上一次三宫开卷的事情放在心上?”
“上一次三宫开卷,我楚国入学士子,有几人也?”
庚桑楚大笑:“偏居一隅,藐视中土,然而礼乐诗歌,能助尔等强国强军否?!”
“中土不要的东西,我楚国却要捡起来,如获至宝一般,这是中原的计,各位却还沉迷其中,仍不自知!”
他一通开腔,声音洪亮:“三宫开卷,一题困天下士人;稷下十日,穷尽天地之数!中原大地,赤县神州,凡三宫卷宗可抵之处,凡有士子游学之土,何人不知程夫子之名?”
“何人不知,连山重出,震惊天下之事!”
他这番话铿锵有力,诸臣眼神惊讶,三宫开卷,那难倒天下人的试题,原来就是这个年轻纵横家所做的?
而稷下十日,他们确实是不太清楚,如庚桑楚所言,稷下学宫通过考试的楚国士子,还真的不多,主要是因为楚人士子不太愿意去考,自视甚高的缘故,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楚将曾经杀过齐王,齐人恨楚,远胜于秦。
这样看起来,秦人与楚人,在齐国,反而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只是区别在于,攻击秦人的,多数是列国士子,如清均这类魏国人,而攻击楚人的,都是齐国本地人。
楚国人也看得很开,一所破烂大学而已,不上就不上了,你不想收老子,老子还不乐意去呢,谁和秦国一样,没有礼乐,没有德学,故而还要眼巴巴的不远万里跑过去。老子自己关上门自己玩,不带我玩拉倒。
不过稷下十日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连山重出”!
“那真是连山易?!”
卷宗流于楚地时,也被有些大夫拿去看过,如阳陵君庄辛等人都已说过,那卷宗中使用的数字阵列,似乎是《连山易》!
但是谁能肯定?
权威如庄辛也不敢肯定,毕竟他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连山易之学并非是文字之变,而是数字之变,不与世间诸易混同。
所以此时,庚桑楚言之凿凿,声音震震,便立刻就有人站出来,发声质疑。
庚桑楚大笑:“程夫子在此,何不直接问他?”
程知远眯了眯眼睛:“《连山易》还能作假?自然是真的。”
这下,就连楚王都眼睛放光,世间看过连山易的,恐怕只有西周公,但是那老头子根本不在意这种易学书籍,因为在他看来治国无用,争权也无用,而且还看不懂。
说实在话,整个周代数学最好的是元圣周公旦,其次恐怕就是墨子与荀子了。
而楚国虽然很多人也看不懂,但是.....
但是这个东西代表一种逼格啊!
有没有和会不会,这是两个概念!我有你没有,我就牛皮。
当然是开个玩笑,楚国人看不懂,但程知远懂啊!这是一个知识至上的时代,你能看懂人家都看不懂的东西,人家就都要对你竖起大拇指,并且称呼你一声“世之良才”!
这东西是名声啊,君王请人,都是要看这个名声的。
此时熙熙攘攘,不少人对程知远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他们甚至用一种很惊讶与羡慕的语气在交谈,而一直反对程知远的玉尹,则是脸涨成了猪肝色。
玉尹嘴唇发抖,此时强行驳斥道:“无用之学,要来何用!你说礼乐不能强国,那数学莫非就能?不过是简单的计算仓禀粮食之法而已,有什么可学的!”
庚桑楚还没说话,程知远倒是先开腔了:“一石之粮可计,耗费一个时辰,十石之粮可计,耗费十二个时辰,百石之粮尤可计,耗费数十天,然天下之粮如何计较?”
“敢问玉尹,你如果是掌粮官,如何计算你楚国如今各城的粮食?按照上报的数额逐步递加吗?”
玉尹没有说话,只是脸色很难看,犹是不服。
程知远一摆手,似乎很不耐烦:“我今日来,不是来教你算术的,故而也没有必要和你细细分说,只是,若懂得算术之道,天下之粮,不过数日便可计较出结果,收入,纳入,消耗,储备,这些哪一个不需要计算?”
“单单一个粮食你都弄不好,还当什么官?”
他这通话声音并不大,但却掷地有力,玉尹咬牙,却说不出反对的言辞,如果辩解说自己不是掌粮官,不懂这些,那不是自己送脸上去给打么?
那估计自己的前途就断了,这可是当着楚王面啊,官员不能说自己不行。
庚桑楚此时对程知远见礼道:“不愧是上古程氏后裔,专门负责运转粮食,这算学之经,在下听闻已久,只是抽不开身,一直无缘得见程夫子,难以请教。”
程知远看他:“庚先生来此,不是为了在朝堂上,请教算学之道的吧!”
庚桑楚叹息,点了点头,与程知远擦肩而过,面对楚王,再拜见,而后朗声道:
“禀告我王,在下前来,已经听完程夫子所言对神之策,深以为然,但其中还有三点疏漏...”
“请我王静听!”
第四百三十四章 庚子与程子
“淮西十六城割让,看似毫无破绽,然而若是东皇不进反退,识破了程夫子接下来的部署,那当真舍得割肉,我楚国便是弄巧成拙,当真失去了西方屏障,从此秦国想什么时候攻打武胜关,便可什么时候攻打武胜关,此为疏漏之一。”
“若要补全,便要让东皇不得不进,断他退路,不给于丝毫回转余地,神道信仰凌驾于国运之上,故而要补全这第一条疏漏之点,那便要把国运从神道之中,摘出来。”
“神运与国运,本为一体,要重新二分,如此这般,才能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
庚桑楚侃侃而谈:“云中君肯定舍不得,他来做主,必然是如程夫子所料行事,但是东皇陛下,可是难说啊,天帝之智,不论怎么样都不可小看,故而要慎之又慎,要一击得手,让他没有翻身余地!”
程知远倒是有兴趣:“庚先生请讲,如何摘除国运?”
庚桑楚点了点头,认真对楚王道:“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匿它的躯体,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栖身。”
“楚国现在如同一个臃肿的巨人,身上的累赘太多,又不愿意舍弃,一个虚浮的胖子,一个吹羊皮球强行支撑起来的国度,如何能真正翻身为主?”
“我王当真是不知道吗,楚国如今一路走向下坡路,其实并不是因为王者向神道的妥协,为何开国之初,道祖可以与东皇平起平坐,为何他的后人却不行了呢?”
“帝高阳之苗裔,岂能向神道低头,向神道俯首称臣?颛顼帝若是复生,看到楚国这般状态,必然悲愤,当初颛顼帝带领人族第一次击败白帝,这才使得白帝西行,远走秦川,不敢再东望半步,如今我楚国乃颛顼正统后人,坐拥万里江山,却活的唯唯诺诺,诸臣醉生梦死,君王亦是得过且过!”
诸臣子听闻扯到他们的身上,顿时愤慨起来,有人震声呵斥:“庚如昼!我等朝堂为臣,岂是你一小小门客能评判的.....”
“好了吧!”
庚桑楚一挥袖子,打断了那臣子的言语:“尸位素餐,朽木烂泥之辈,不能振兴国家,反而在不断消耗楚国的国力,今日各位被骂的已经够惨了,却还要舔着脸上来找打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