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楚王望向程知远,而就在此时,程知远手不动,腰剑宝剑忽然自己出鞘!

    锵——!

    却不是洗血,不是嚣器,也不是白崭舞!

    而是斩蛟剑!

    那斩蛟剑飞舞,周遭诸臣面色皆变,此时剑气溢满殿堂,光华熠熠!外部甲士迅速涌入,而项烁此时站在程知远后面,脑子一热,锵的一声拔出剑来!

    “稍安勿躁!”

    项烁嗔目如虎,五尺剑在手,诸甲氏见其挡住前方,皆不再进步。

    倒是楚王沉得住气,他没有立刻招呼那些埋藏的刀斧手,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程知远。

    程知远动手,使一剑坠入那大鼎当中。

    鼎内汤水,骤然大沸!是谓之一剑入海,沧溟鼎沸!




第四百三十章 八字真言
    “气烁山光,沸嚣人世,若惊扰王上,在下当赔个不是!”

    程知远说是这么说,但他因为不苟言笑,所以看起来不仅仅是严肃,而是有些目中无人的样子,但斩蛟剑入鼎,那大鼎突然沸腾,楚王看着鼎中原本静谧的汤水,现在已经如怒龙般的翻滚起来,有一股气在其中搅合,打乱了一切。

    “使者是说,本王是这股乱气,还是使者自己......?亦或是....”

    楚王也不遮掩了,直接开口询问,程知远则是道:“杀人避祸,从古至今都是下下之策,真正的上策,不显于外,要么不动,要么动如山崩雷震,以大势平压,让人毫无还手之力!”

    “王上若是真想杀我,早在在下昨夜,其实就能动手,派遣大军压境,把驿馆团团围住,如此,在下即使是插翅也难逃去!”

    “然而弓惊鸟雀,箭在弦上,却迟迟不放,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既然王上难以决断,那在下便给王上献一个计策!”

    楚王伸手询问:“好,本王便听一听你的上策。”

    程知远:“很简单,王上不过是不想得罪秦王,亦不想开罪东皇,然而所谓上策,却不是两全其美之法。”

    楚王仔细斟酌,问道:“既为上策,如何不能两全其美?”

    程知远:“世间安得双全法?王上何其贪心也。”

    楚王面色一红,但很快又有些愤怒,他声音冷冷道:“双全之法没有,这样又算什么上策?”

    程知远道:“不过是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而已,但所得到的利益,却远远大于王上要杀在下的下策。”

    “王上谨记八字真言。”

    “出之,去之,纳之,取之。”

    楚王重复了一遍,感觉似乎要抓住什么,却又如水中观花,猴子捞月,于是他不得其解,他的身子微微前倾,询问道:“先生何以教我?”

    他对程知远的称呼,从使者变成了“先生”,看似不经意的转变,然而正是说明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反复,艰难的决定,此时只要有一个人给他点希望,那就如落水的人看到木板,虽然残破,但好歹不必再泡在水中了。

    程知远挥袖:“先说前两个,出之于外,去之于远,是所谓【出楚去秦】。”

    楚王的眼神盯着程知远,一眨不眨。

    程知远道:“还请王上把秦王孙被捉一事,如实告之秦王,而后再明明白白告诉秦王,王孙被捉,在楚地失,王上心中惊慌愧疚,故愿意自己入秦为质,与秦王会于武胜关!”

    “且已告知国内,搜寻王孙所在下落,一旦找回,立送秦国。”

    此言一出,朝堂大哗!

    有臣子站出来,大骂道:“胡言乱语!何其荒谬!”

    “自古以来,哪里有王者为质之事!我王乃帝高阳之苗裔,祝融氏之子孙,火凤之血脉,道祖之后人,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那人说话,咬牙切齿,乃是楚郎中成玽,是成氏(若敖余系)之中为数不多还在楚国做官的人。

    他年纪颇大,以往素来不会擅自发表看法,老成持重,但这一次,程知远所提的东西,让他怒不可遏!

    “那秦王嬴稷,祖上不过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仆役,我王乃是火神之后,岂能不顾尊卑,还要自愿入秦道歉……你这厮,当诛之,烹杀!以告先神列祖!”

    周围诸多臣子都是这种意思,一时之间群情激愤,而已经有人向中央逼迫,大有要把程知远推出朝堂的意思!

    “王上不记得怀王之事了吗!此人定是秦国间者,当杀之!杀之!”

    成玽痛哭流涕,死命请求,然而楚王一言不发,似乎在看程知远怎么应对。

    程知远眯起眼睛,突然一声大喝!

    水沸雷惊,兵气直贯日夜,那鼎中斩蛟剑忽然飞出,于是一声暴躁震世的蛟龙长啸,带着滚烫的热汤,哗啦一下,在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算数浇灌在他们的身上!

    “啊!”

    惨叫不绝于耳,那老郎中的脑袋上顶着个老鳖,烫的趴在地上打滚,程知远冷呵道:“我乃天子使臣!在与你王对话,是非对错,是王来决断,岂容得上你来插嘴!”

    “好没礼仪的郎中!”

    程知远拂袖,一通呵斥,那老郎中抬起头,哆嗦嘴巴,似乎要骂出声来,然而程知远声先夺人,上前一步,眼睛变成青白之色!

    龙威沛然,震慑精神,老郎中成玽被这一震,顿时精神失常,吓得面无血色!

    “看你年纪不大,天命已知,却在朝堂上擅自出声,秦王祖上乃养马的弼马温,你楚国祖宗虽贵,如今还不是要顾忌弼马温的颜面?”

    程知远道:“王虽贵,然臣废,庸臣废子,这里乃王者与天子之使谈论国事之地,岂容你这庸夫在此撒泼放肆!”

    成玽瞪眼,指着程知远:“虎狼子,你这厮……!”

    他话没说完,便被程知远一挥手打断!

    “既然如此,祖宗之威,与后人何干?你不能辅佐君王守住祖宗基业,是为无才!你不能辅佐君王开疆拓土,是为无功!你不能辅佐君王变法图强,是为无能!”

    “你这无才无功无能之人,王未曾言,你算何物,安敢在天子使臣前,不顾尊卑礼法,狺狺狂吠也!”

    程知远声如雷震,老郎中气的浑身发抖,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竟然是晕倒在朝堂之上了!

    “成公!”

    诸臣子神色剧变,一大堆人跑过来蹲地扶他,而老郎中成玽好不容易顺过气,半醒半蒙状态下,一声苍凉大吼:“气煞我也!”

    他大吼之后,鼻腔里唰拉一下喷出血来,又昏死过去。

    满朝震动,然而楚王却没有说话,只是道:“快快送成公下去歇息。”

    程知远收剑,倒持压在身后,对楚王道:“王上面前,在下失态了。”

    楚王冷漠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接着说,今日生死,全凭先生一张嘴。”

    程知远道:“稍安勿躁,王上静听。”

    “秦王虽然贪婪,但绝不会再迎一位楚怀王,以至天下声讨,上一次已然是失大义,此时楚王入秦,秦国若再次囚禁,必失大道,道义尽失,秦不得东出,故而秦王不会接受王上这个条件,反而会告诉王

    上,王孙被捉,秦国虽怒,但不至于让楚王亲自入秦,故而王上此时便要加上附加条件。”

    楚王:“何为附加条件?”

    程知远:“秦王不傻,上一次欺骗楚怀王,已经让他倍受指责,且为列国抵制,嘲笑,秦王不会把可能为友的楚王再杀一次,秦楚毕竟有八世的姻亲,他在此时,再捉王上,那是真正弄巧成拙,把整个楚国的士族,宗族,黔首,庶人,士兵,全都推给东皇。”

    “打一个人心不齐的楚国,比打一个被神道控制的神国,要容易的多了。”

    “不论秦王说什么,王上只需回复他,楚国愿意割让那淮西十六城!”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
    程知远竖起一根手指:“还附送一城,这座城池,不,关,就在楚都附近。”

    此话出,又是一阵哗然,无数人大怒,此时有司败(刑法官),大阍(太监首领),司徒,玉尹,工尹等齐齐出面,同声怒谏道:“此言大谬,荒唐至极!”

    玉尹昭雋哭泣道:“此子胡来,岂有此理!那淮西十五城,皆是十年前老氏族出力死拼夺回之地,秦国有此十五城,其中正有平靖关!此关失,秦国南下武胜关,直破楚地,便再无阻滞啊!”

    程知远道:“不错,送出去多的一座城,就是平靖关!”

    “我杀了你!”

    玉尹昭雋拔剑出来便扑向程知远!

    然而那剑没有落到程知远身上,后者已经抬手,把那剑直接捏住!

    程知远反手一推,剑刃倒转,直接刺穿了玉尹昭雋的左肩膀!

    他一下子跌坐在地,放声惨叫,又哭又狂,直是嚎叫道:“便是死了,岂可把祖宗的土地拱手送人啊!”

    “冥厄三关去其二,楚国危矣亡国之祸,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程知远大喝一声!

    “割地求和,楚国不是没做过,以前不是也做过么,怎么没看到你那时候要死要活的?”

    程知远冷冷说了一句:“楚怕秦,不就是因为上一次大战元气未复吗,结果呢?最后还是割地了。”

    “而且此次会面,王上是在武胜关前,说到底,还是秦王吃暗亏,两个结局,他若不率大军前来,那必然就是不来。”

    楚王点点头没有说话,他当太子时也曾两度为质,但这一次,他觉得还可以继续听下去。

    程知远道:“谢王上宽恕在喝骂朝堂之罪,而纳之,取之,是纳人口而取王权。”

    “割出去的淮西十六城,都是神道上次大战中收复的城池,地上神国已经初具规模,此时割让,诸神必然震怒,决不允许十六城交给秦国,而秦国需要这十六城作为南方跳板,一个不得宠爱的王孙换取图霸中原的十六城池,秦国自然极其满意!他们以此道伐中原,如此,神道与秦,势不两立。”

    “王上割城,东皇不让,那么王孙何在?”

    “秦军入十六城,必伐山破庙,打击东皇信仰,楚众神岂能让步?”

    “割出去的都是地上神国,而收回来的都是人道疆土,王上实力不降反增,东皇实力不增反降,这....谁高兴,谁苦恼?”

    “总而言之,所谓上策,便是借秦之力反逼神道!不是掳了秦王孙吗?那就借力打力,卖秦国面子,许以重利,倒逼神道退让,东皇为了不失信仰,必然交出秦王孙。”

    “天下没有固定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划算的买卖谁不愿做?”

    “秦国听闻楚国神道拒绝,反复,必然大怒来攻,且时间,必然提前。”

    “为何提前?因为如果慢了,这正大光明入楚的机会,可就飞了啊。”

    程知远双手束在身前:“昔年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欺骗楚怀王,怀王中计,先行断列国之交,结果呢?拼死拼活,换来六里地,怀王怒,击秦,被修养许久,体力充沛的秦军反击,从而大败,至此,割地赔钱,又失去合纵之位,亏输巨大。”

    “秦,可不会在自己的样板计策上出问题,他肯定是先拿地,再收人。”

    “所以,秦王孙估计刚到王上手中,还没捂热乎,秦国就生怕王孙送回,没有借口,恐怕会提前来伐,王上可以提前派人去迁移十六城人口,国人尽走,不损分毫,于是十六城中,还剩下的不过是神道与秦军罢了。”

    “龙虎相争,必有一伤。”

    楚王听到这里,眼睛已经越来越亮,同时心中久违的升起一股强烈意愿!

    在这次外交事件上,他竟然真的见到了天旦的曙光!

    程知远最后加了一把火,道:

    “而此时,便是最后一步,王上需要把秦王孙的天子使者身份,公之于众。”

    楚王急不可耐,速问道:“为何要公之于众,这不是依旧大大得罪了东皇么,于事无补,而且恐生变故啊!”

    程知远则道:“神道也有神道的纠葛,秦王孙乃稷下学子,又为天子使者,东皇太一虽强,但同时开罪天齐渊与昊天帝,想来也不会过于好受吧,我听闻,对于吴越大地,天齐渊可是垂涎三尺呢。”

    “天齐渊引东方神脉来伐,东皇必然回救,昊天帝传旨意,只需要一个旨意,赵国必然响应,因为上一次,楚国大司命去收了赵国英魂,带回神国培养,赵国已然怒不可遏,只是缺少证据,如今昊天帝下令,赵国拿住中央天帝的谕令,便有了动手机会,必然来伐,此时秦赵齐三国齐动,岂不是地裂天崩之势?”

    楚王眼神闪烁:“然而,这丢失的都是楚国疆土,被伐的,出力的,也都是楚国子民啊。”

    程知远道:“错!此战,乃正人道,伐神道之正义之战,非伐楚也!”

    “楚国会灭吗?当然不会,三国皆是为伐神而来,占据楚土不过是随手拿去,损失的是神道,而不是楚国,而神道为了不丢失信仰,必然拼力而战,毕竟那些失去的城池,都是地上神国的苗床啊.....”

    “秦会灭神的道统,赵为报仇而来,齐则是为了抢夺信仰,三国都有东皇不得不抗击的理由!”

    “要让秦国退兵,交城,要让赵国退兵,交司命,要让齐国退兵,交吴越。”

    “就看东皇陛下,舍不舍得交出去了!退后也是赔,进攻也是赔,但进攻,赔的反而少一些!”

    “王上若是不信,我且当即便可书信一封,送去齐,赵二国,二王听闻,必然应诺。”

    “楚不失国人,失去的不过是山野之民,无足道哉!国人乃国之本,本不损,则事可成,神道统治之地虽广阔无边,然而却处处漏风,禁不起折腾。”

    “而神道一旦稍有怯懦,必然心气已散,由此,王上可尽聚十六城国人,引其为新兵,一鼓作气,插手其中!届时,是攻秦还是灭神,全都听王上自己罢了!”

    话语到此,楚王拍案而起,大震道:
1...175176177178179...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