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鱼宴上
钟声渐起,大戏开幕,楚王的传唤准确的抵达了驿馆,而让他有些狐疑不已的是,所谓的天子使者,居然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完全没有一点警惕的感觉。
而且,自己的使者回复到,天子的使臣要自己转述给大王,他等待此时已经很久,关于之前其余天子使者被鬼神掳掠的情况,他必然要与大王好好分说一番。
楚王听完之后都呆了。
这人是傻子?
对方来的这么光棍,反而让他有些不舒服了。
勾直饵鲜,钓鱼也不是这么容易就上钩的吧,还是说对方真的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也没有看清楚此时的局面,而是真的以为,自己会好声好气对待天子的使者?
甚至他或许,还准备登临朝堂,对自己大加呵斥?
“当年昭文君也不会这么傻....不会这么狂妄,这是诗歌礼乐读傻了么?”
话说昭文君如今还活着...不对,应该说,他是如今的东周公。
当年昭文君还与诸王都能说上话,与秦惠文王,赵武灵王同时代,当年,他代替天子周旋于列国之间,长袖善舞,为周王朝保存了最后的尊严,而如今他也老了,权利都被西周公取去,基本上也争不过对方,可谓是英雄迟暮,可悲可叹。
楚王摸着下巴,心中想着,既然这家伙这么愚蠢,那就不要说是自己过于阴险。
他也想过自己的这次动手会造成什么后果,列国征战,虽然都不屑于理睬天子,但是天子的存在,是所有诸侯王争斗时,仅存的一点点仁义道德了,也是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即使是秦王与齐王曾经尝试僭越,最后也都被以大义的名分,遭到列国逼迫,去了帝号,而如今,自己如果真的杀了一位天子使者,用来换取秦王孙的话.....
秦王孙与天子使者,孰重孰轻?
从礼仪上来看,自然是天子使者的分量重,然而如今,礼崩乐坏...礼仪之千钧自然不如政治之草芥,楚国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神门逼迫自己完全效忠,而秦王孙必须要送回去,否则就是两头不讨好。
说实在的,楚王心中很怕,他总觉得,神门的举动过于诡异,他们即使是真的想要把楚地变为陆地神国,那至少也需要王者的统领,羊群需要牧羊人,他们就不怕把自己逼迫太狠,最后也来个反神运动?
楚王咬牙,捏拳,然而最后捏紧的拳头还是松开了。
不是神门肆无忌惮,而是自己有求于人。
一旦神门撒手不管,楚国的国力必然大损,从气运到人口,在战争中死去的英魂不会前往三重泉,必然全都积累在神门当中。
楚王的牙齿打起颤来。
八千年的楚啊,从有楚地开始,东皇太一下降,与楚国初代君王鬻熊合作,由此开启人神共治的南方天地,神人主天,道人主地,故而楚国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
鬻熊,乃楚国之祖,亦为“道祖”!
道人之祖!
但在道祖鬻熊逝去之后,东皇太一完全操纵了楚国的国家制度,同时历代的楚王也必须接受东皇太一的册封,君权神授之下,楚国的王基本上相当于这位南方天帝在人间的代言人,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王权。
神门在八千年内,聚集了多少英魂?东皇麾下的神徒军,到底又有多少?
根本不能计算。
楚王接受侍者的更衣,同时心中思考,忽然打了一个冷颤。
他如坠冰窑,恐惧不已。
东皇太一莫非是故意的,已经逐步准备抹去自己这个“王”在楚国的影响?
所以他才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因为他根本无所顾忌,自己投靠就是作傀儡,不投靠他迟早也要把自己弄下去,早来晚来,不过是和平过渡与流血政变两类情况,但是结果对于东皇太一来说,都是一样的。
楚王来到了大殿,焚香以迎天子使者。
腊肉已经备好,而一口格外巨大的“鼎”,早已被搬到王殿上,鼎内的水已经煮的沸腾,白色的烟气不断向上升起,如天上翻卷的浩瀚云霄。
————
项烁挎剑,随同程知远来到地方,而迎接他们的,是屈氏的一位中年人。
“屈叔父!”
项烁上前,向他行礼,屈献点了点头,对程知远作揖。
“先生,这番来前,可吃了朝食吗?”
屈献摸着小胡子,但神色却并不是怡然自得,反而很是严肃。
程知远道:“朝食未吃。”
屈献点了点头:“梼杌鼎已备好,水光已沸,我王正在翘首以盼先生的到来。”
“先生,现在回去,还来得及。”
屈献盯着程知远,边上项烁大吃一惊,直是道:“叔父!王殿上何来梼杌鼎!这是做什么呢!”
他赶忙把程知远一拉,惊恐低声道:“不可去!不可去矣!梼杌鼎从来不拿出来接待任何人,古之凶兽,岂是待客之礼,此乃凶礼啊!上一次见过梼杌鼎的,乃是张仪!”
“我王是准备将你杀了之后,烹之以献上皇!岂有此理,我王今日,何至于如此昏聩,此鼎出,天下皆知楚王欲烹杀天子使者,这是僭越之心昭然若揭,将遭六国口诛笔伐啊!”
“谁,谁给他出的这个主意?!”
程知远叹道:“大丈夫不当五鼎食,便当五鼎烹,看来楚王今日是把所有威胁手段都用上了,三句话不合,就要我性命,也罢,昔年张子见梼杌鼎,能忽悠楚怀王,今日我也忽悠得。”
“不过区区这一鼎,还是配不上我啊。”
他对项烁道:“我这番去,后背便交给项兄弟了。”
项烁气得不轻:“你这混账人物,若不是我大兄满口答应,我便要一剑把你在这里砍死,省的上台,说不得还要连累我项氏了!”
“我大兄真的是昏了头,他怎么敢在你身上押注!”
程知远道:“楚国爱才,昔年陈轸说楚王数次,暗中阻挠,楚王从不计较,昔年屈子数骂楚怀王,乃至于怀王当庭痛苦,怒不可遏,后来还不是给他升官加爵?”
“你项氏不过是陪天子使者,引荐入楚王殿堂,出了事情,与你项氏又有何干系啊?”
“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呢。”
程知远的目光望向王殿,他在台阶下,此时按住了身上的剑。
楚王殿可没有秦王宫那么麻烦,还要解剑,楚国贵族,佩剑上殿,那是常态。
程知远入殿之后,楚国的大殿富丽堂皇,华丽无比,楚王端坐上首,而两侧的庭臣们,似乎距离中央稍微远了些,故而显得中间有些空荡。
“天子使者,程知远,奉天子制,送卷宗入楚,呈言三宫合并之事。”
程知远把卷宗递出去,边上有上大夫过来取走,转给楚王。
楚王盯着程知远,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他正欲开口,此时程知远忽然先一步讲话了。
“还请王上先恕在下无礼,只是这大殿光明,鼎中佳肴,其味极浓,不巧在下朝食未进,此时是头晕眼花,闻得味道,那腹中馋虫便被勾引,受不了此等折磨,敢问王上,这鼎中烹的是何美味,竟然温香至此?”
楚王的眼睛眯了眯:“是鱼,鲫鱼,鲤鱼,鲈鱼,加上已经煮好的河鼋羹,引为鱼之汤。”
程知远道:“三鱼一鳖,世之极鲜也,河鼋之美,齐以兰梅,芬芳甘旨,未咽先滋.......王上手下彭师,选材极佳....”
“然汤谷之煮,若要尽出献媚,则水不能过沸,亦不能急躁,需要一点一点的,慢慢烹饪,火势当缓缓由小转大....这汤的味道虽然闻起来极鲜,但喝起来,恐怕还是有点不足......”
楚王的眼睛动了下,他似乎是无意的低头,敲了下案桌:“天子使者远道而来,腹中饥饿难耐,准许你喝一蛊。”
“至于哪里不足.....还请使者仔仔细细与本王说清楚,本王也好回去,重重斥责彭师......”
————
屈献望着两人离开的背影,他转过身,此时不远处,他的一位门客走来,向他见礼。
“庚先生,您说要借助这次天子使者与秦王孙之事,给我王献策,彻底摆脱云中君的控制,可有几分把握?”
那年轻人过来,笑道:“昨日三分,天旦时五分,现在是七分。”
“不过等那位天子使者入朝堂之后,把握便有十分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汤鼎之沸
庚桑楚曾经说过,他会和程知远见面,并且是在楚国的朝堂之上,如今他的身份已然揭晓,在屈氏的家族之中,他是下大夫屈献的门客。
当然,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身份,屈献知道庚桑楚是什么人,庚桑楚托身在他的门内,不过是为了隐藏身份,而且更好,更轻易的摸透楚国如今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状况。
神与人共治的楚国,与其他列国都不相同,齐国是以学问治理,是三权分立,学术界,王族,神道,三者的关系看似脆弱,却又牢不可破,三角关系是极稳定的一种状态,所以齐国整个国家的态势,起码在当世齐王的治理下,是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的。
但是齐国的最大弊端在于军队制度。
而其余,赵国不信鬼神,他们依靠星宿的力量作战,这一点继承自宗周,与周武王曾经的举措不谋而合,故而赵武灵王时期废除原本晋国的鬼神信仰,从而加大星宿的崇拜,为此拜托墨家打造了刻满“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强大国器“浑天仪”。
而秦国比起赵国做的更为决绝,连祖先天帝都被关押起来,重用商鞅的法律,绝不与鬼神沾染半点勾连,当然列国很多人并不知道白帝已被镇压,他们只是以为白帝的权柄被削弱,秦王大权在握,与宣太后等四贵分离了白帝的力量。
至于燕国,地区偏僻,相信道术多于鬼神术,魏国有晋国遗留的大体遗产,所以基本上秉持了晋国时期的政治状态,崇尚兵军政体的同时,半接纳鬼神,起码不排斥,而韩国因为申不害变法的缘故,与鬼神再无瓜葛。
而楚国与列国皆不相同,完全接纳鬼神的同时,甚至把鬼神放置在自己的头上,所以说,统治了楚国八千年的东皇太一,由此,其实是诸天帝之中,最为强大的那个。
在狐祁山的时候,山神姑娘因为妖力侵蚀的缘故,向虫神求救,然而虫神也没有办法,甚至只能建议她去寻找楚国的山鬼女萝,由这一点蛛丝马迹,从而管中窥豹,不难看出,楚国的神道力量极其可怕。
“我这是在做要命的事情。”
屈献对庚桑楚叮嘱,同时紧紧拉着他的手:“先生啊先生,你今日上朝堂,如果不成功,屈氏危矣,我王怕是也护不住屈氏了。”
“云中君早已视屈氏为眼中钉,肉中刺,只是我们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灵均(屈原)之前针对诸神发动的关押行动,最后失败,其原因在于怀王被劫,奸佞子兰把握朝堂大权,倒向神门以获取权利,灵均被弹劾,随后秦攻楚......”
庚桑楚道:“秦破楚十五城,斩五万人。”
屈献沉默了一会,继续道:
“灵均被免职之后,怀王客死秦国,今王继位,好不容易我等说服了我王,眼看形式一片大好,却不知为何被秦国知道了消息,借机发难,强行攻楚,白起于伊阙大破韩国,欲与楚会战,我王心智被蒙蔽,神道主义抬头,使他犹豫踌躇不前.....”
“直至司马错攻楚,楚都告破,灵均听闻此事,心灰意冷,最终在楚都告破的时候,我派人前去见他,却只遇到一位渔父.....”
“那渔父戴着斗笠,看不清脸,对我派去的人转述灵均的遗言,他说我王已经不会在反抗神门了,他必然投入神门怀抱,屈氏从此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屈献沉默了数个呼吸,才对庚桑楚哽咽道:“屈氏宗族,一切一切,全部仰仗先生,与东皇太一为敌,身为楚人,故土难以割舍,但也决不能坐看神道统治楚地!”
“驱逐鬼神,复我礼乐!”
庚桑楚拜见:“必然竭尽全力,尽在下之所能!”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屈献的理由自然是半真半假,屈氏宗族确实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但起码现在,即使是屈氏挑明了反抗的大旗,东皇太一也不会立刻发难。
屈氏会得以保存。
屈献心中思量,不经意间望向远方。
不知道屈尉,他是否已经熟悉了鬼神的力量?有庄幸带队前去驻守庐山,里面的剑宗不会主动挑事,这是一份闲职,也是一份美差事,能更快的帮助屈尉熟悉自己身体力的鬼神力。
屈氏确实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要么这次庚桑楚真能打出绝世操作,把神人之辩重新压回天平上,要么就是屈氏完全投靠神道,彻底沦为神道走狗!
屈献正了正头顶冠冕,目送庚桑楚持简入殿,神情悲戚,绝不是作假,同时他低声喃喃自语道:
“不知道我这楚大夫的礼冠,还能戴几天呢?神侍的神冠,样式是真的不符合我的口味啊。”
言辞之中,隐藏不为人知的苦闷。
————
“心急饮不上热汤,火旺盛还需要时间,水沸腾又需要时间。”
“依照在下拙见,这鼎三鱼汤,烹饪的时间短了点,彭师操作时,想必心情焦躁,颇为不安,故而心神不静,火候的掌握便出了差池。”
楚王的目光微不可察的动了动,这口鼎中的鱼是他早上差人临时取来的,而亲自下手去煮熬的,则是楚王自己。
根本就没有彭师插手,楚王的计较打的很好,如果程知远真被烹杀,那么告诉神门,是他亲自下手熬的鱼汤,把程知远烹杀,更能显示自己的忠诚,而如果自己没有烹杀他,那么楚王亲手熬汤以接待天子使者,传扬出去可成美谈,尽显大国风范。
不过此时,天子使者的话中意思,他已经听懂了。
“是说本王此时候要烹杀他,还是太急了?可本王不能不急啊,秦王孙的人头以及你的命,孰重孰轻,不单单关乎到你的生死,也关乎着本王的抉择,关乎到楚国的未来....”
楚王没有开口,而程知远的声音,把他从心底的计较,逐渐拉回现实。
“不过在下有一法,可以使此汤鼎再熟一分,以全此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