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唐绝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蔚微蓝

    李隆基顺着太平公主所指的方向一瞥,随即便意识到了什么,大步流星疾速而去,一手猛然往帘后一掏:“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偷听姑母与我的谈话!”

    李隆基的力气突入起来又大的要命,萧江沅还未来得及躲,便被他带了出去,一阵踉跄,摔到了地上。莲花银簪霎时脱手,叮当一声落在她身前不远处,泛着点点窗外折射进来的日光,分外刺眼。

    “当真是偷听么,不是三郎特意派来的证人,或者上皇收买的眼线,亦或是……”太平公主盯着莲花银簪双眼一眯,“自作主张的杀手”

    李隆基见到萧江沅的那一刻简直暴怒。他好不容易取得了姑母的信任,眼看胜利在望,她却出现了,还是以这种瓜田李下的姿态。他本想先将姑母搪塞过去,日后待他大权在握,一个宦官的生死自然做得了主,可谁知萧江沅竟然又给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他已对太平公主全盘托出,就算对太平公主之野心也已知晓,但只要她转身出去,将此事告诉阿耶,他对阿耶说再多太平公主的不好,也不过是反击之言,不足为信。

    她就那般不信自己,那般想致姑母于死地么,不惜以这种方式逼迫自己!

    李隆基不甘,他想向萧江沅证明自己,更不愿努力终究成空。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他没有回答太平公主的话,只径直走到萧江沅面前,拾起莲花银簪便往她胸口一刺!

    这回轮到太平公主讶然了。

    她……竟然轻而易举地就离间了他俩原本以为是不可能的事,眼下成真,她只觉得一切恍如在梦中,万分的不真实。可此事绝非事先便能预料,要杀萧鸦奴是自己向李三郎要求的,他以这种行为向自己表达诚意亦是自己所愿,萧鸦奴紧锁的眉头是真的,她胸前流出的鲜血也是真的。

    其实太平公主知道,李隆




【第40章·踏破铁鞋无觅处】1
    天子臣子各怀心事,太上皇也不例外。

    面对三郎和妹妹突然缓和许多的关系,李旦明明知道这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心里却始终不是滋味。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这也是他成为太上皇之后第一次觉得,自己真的要功成身退了。

    这不是他一直企盼的么离开烦扰复杂的政治斗争,过最恬淡悠闲的日子,可当一切即将实现,他却又觉几分寂寞和不安了。失去权力意味着毫无保障傍身,虽是太上皇,也要看天子脸色过日子——不论是自己本心也好,还是群臣监督之下也好,李隆基倒是不敢给阿耶脸色瞧,自然要好生奉养,若阿耶开心,彩衣娱亲也愿意的,只是李旦不肯相信罢了。

    看人脸色对于李旦来说并不陌生,他也并非在意所谓父亲的面子,他连天子的权位都能拱手他人,其他的身外之物就更不在乎了。若说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便是长子李宪了。

    眼下看来,他们兄弟还很和睦,若能一直这样下去,李旦就不担心了。他对长子十分放心,至于三郎……

    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并不掺假,李旦活了这么多年,又是看着儿子们长大,自然明白。只是人心易变,来日如何,谁都无法预料,他也只能在能力范围内,为长子多做些什么了。

    听闻萧江沅急病出宫休养,李旦难得当机立断,便要着人将萧江沅秘密处死!

    李旦一直就不喜欢萧江沅,他觉得她心机太深,又颇通权术,还是杀伐决断的阿娘带出来的,她留在三郎身边,于三郎或许是福,于长子就不一定了。他曾经认定,只要是三郎兄弟之间出现问题,就是萧江沅挑唆的结果,他现在也这样认为。?萧江沅不过一个小小宦官,蝼蚁一般,让她死便死了,只是多少要顾及三郎的感受和颜面,趁着其急病处死最顺理成章不过,还不惹三郎怀疑。

    只是,李旦派人在宫里打听了一天,也未能知晓萧江沅究竟在哪里养病。一个宦官养病而已,竟如此神秘,绝不寻常,莫非……是三郎派她出宫,去做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李旦越想越心绪不宁,薛王太妃问了他好几遍话,他都像没听见一般,只摆了摆手,便直奔明德殿去。

    听阿耶前来探望,李隆基很是惊讶。急忙起身迎接,刚拱手便被阿耶扶了起来:“你我父子,无需多礼。”

    “是。”李隆基笑道,见阿耶入殿之后,只看自己周身和环视殿内,他便觉有些不对,“阿耶今日来,可是三郎最近监国,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周全”

    李旦确定萧江沅确实不在李隆基身边,心下一沉,面上却轻描淡写得很:“国事上,三郎十分勤奋,虽不够老道,但还算周全。”

    待李隆基请自己坐下,有宦官上前倒茶,李旦仿佛刚刚想起来一般,问道:“怎的,阿沅不在”

    往日这样的活计,都是萧江沅亲身侍奉。李旦这话问得倒不突兀,李隆基也稳住心神,没让自己太过敏感:“她近日突发重病,已让她出宫休养了。”

    “看她年纪不大,正是身强体壮之时,究竟是什么重病,这么急又这般严重”

    李隆基本以为没有人会关注萧江沅一个宦官的死活,就算关注,外臣若非关系极近,为了避嫌也该绝口不提,但这不代表他不会为了此事做好相关准备,只不过对付外臣的敷衍,并不适用于此时此刻的阿耶。他也确实没想到,阿耶会忽然这么在意起来,还特意跑过来问。

    对于向来恬淡闲散的阿耶来说,此事应相当重要了。仅凭萧江沅是他身边最亲近的宦官,还入不了阿耶的眼,萧江沅只是一个引子,必然还有其他的事有所牵连。

    李隆基心下想着,反应极快,他叹了口气:“谁知道呢,医官也好,医师也罢,谁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又判断不了是否会传染,只好先送到宫外秘密隔离起来。她出宫的时候,已是神志不清,水米不进了。”

    这个答案不仅出乎李旦意料,还滴



【第40章·踏破铁鞋无觅处】2
    李旦骤然出了一身冷汗,又想到三郎登基不到一个月就筹备政变对付妹妹,更觉长子日后堪忧,这明德殿便坐不住了。

    见阿耶默默无言,神色几番变化,只敷衍地点了点头,便托词离开,李隆基既不多问也不挽留,只用自己最无害的笑容迎上父亲的目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送到了宫门。待李旦走后,他的笑容才敛去些许,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的不安很快得到了验证——李旦次日便把本已无限延时的皇帝巡边日期,定在了这一年的八月。

    这是要更换新帝冠冕堂皇的先兆,在上皇改变初衷的半年之后,再度确立。朝堂风向自此更清晰了,原本中立的朝臣们也多多少少有了些偏移,所有人看向皇帝的目光里,都夹杂了些许复杂的感情,有叹息,有怜悯。此一番,天子真当绝境了。

    这一日是先天二年六月初五。

    太平公主这边,最高兴的莫过于崔湜:“公主,天子眼下既无谋臣又无兵马,还剩不到两个月,已然无法反败为胜。这大局,终是定了。”

    太平公主已什么都不想说。她的心情过于复杂,先前虽已与李三郎谈妥,但心中总有不甘,如今上皇心思变化,她又有了机会,当然做不到视若无睹。可她也不愿失信于李三郎,失信于大唐,且上皇心思向来多变,她也并不觉得现下就稳妥。

    ——上皇突然有此行为,在李三郎看来,会不会以为是她跟上皇说了什么?“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有任何轻举妄动。”太平公主郑重地向众位幕僚告诫道,“天子毕竟是君,此看似国事,也可能只是天家父子家事,我等臣子不宜插手。反正到了八月,一切自有分晓。”

    她既不帮着上皇反咬李三郎一口,也不帮着李三郎对付上皇,她自认这已是仁至义尽。

    上皇、天子与她三方势力,天子最弱,其次为上皇,最强大的是她。正因如此,有权利选择合作方的,才只能是她。谁赢了,谁才有资格跟她合作。这对于她来说,

    三郎,只有闯过了这一关,你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我才能心甘情愿臣服于你。

    六月初六,李旦召幼子李业入宫。

    李旦要保护长子李宪,就必须要让他完全置身事外。而在这五个儿子之中,又聪明又让李旦最信得过的,莫过于这个幼子了。他让李业利用京中杂而广的人脉帮忙查查,萧江沅究竟在哪儿,看看她的情况是否如三郎所说的一般无二,若三郎所言属实,他大可再将皇帝巡边一事延期,或者干脆取消,若三郎所言有假,他便要真的重新考虑帝位一事了。

    而无论结果如何,萧江沅杀无赦!

    见自己的说法好像吓到了幼子,李旦心下一软,拍了拍呆立的李业的肩:“五郎心善,阿耶也是不得已,萧江沅不除,我心难安,而你三哥之心,我也看不分明,只希望一切都是我胡思乱想,如此五郎也好做些。”

    李业明白阿耶心意已决,那些询问和劝阻的话便吞下了肚子。他微皱着眉头,想着阿耶对阿沅之死的再三叮嘱,虽点着头,却垂着眼帘,躲闪着阿耶的目光。他从未觉得皇宫如此让人透不过气,便很快就离开了。

    回到五王宅,他才觉得松了口气。他抬眸定定地看着自家府邸的大门,虽有几分愧疚,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当晚,三封信就从五王宅传出,分别往长安本地王琚、东都张说和荆州崔日用三处快马而去,内容皆是:镇国公主毒害圣人未遂,恐有不臣之举,情况危急,还望襄助!

    若非已经宵禁,王琚甫一看完信,便要登门五王宅了。他强迫自己尽快安抚下激动又兴奋的心情,又细细地将信上笔迹确认了一番,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之前想干脆起事,将太平公主全然扳倒,还担心圣人不同意,没想到上皇转眼就给了圣人同意的理由。他还没来得及找圣人道出心中所想,便又来了这一大助力。

    显然依附圣人之人,都跟他想法一致,如此又添了薛王等兄弟的加持,圣人便更没有理由不同意了。只要圣人答应,以他天子之尊师出有名,破釜沉舟,绝处逢生,一旦事成,从龙者居功至伟,自然前途无可限量。

    &nbs



【第41章·舍情取权动刀戈】1
    天子和上皇终于要正式争夺权力了,崔日用本以为天子一定野心勃勃意气风发,却不想见面时,李隆基竟还有几分犹豫不决。崔日用有些着急,他本是之前唐隆政变时,临阵倒戈效忠于李隆基的,本来像他这样的人,主君一般不会给予太多的信任,但他在李隆基这里,从未有“外人”的感觉,便一直都想找机会报效李隆基。眼下机会来了,他这主君怎的犹豫了

    想到几年来十分善变的上皇,崔日用不禁暗叹:天子不愧为上皇的亲生儿子,可现在当机立断犹有不及,哪还有时间优柔寡断他拱手便道:“启圣人,吾等集结,是何心思,圣人心知肚明。此行不得已,但若不为,大唐根基动摇,圣人之位不稳。圣人巡边之期在即,吾等早已箭在弦上,只等圣人一声令下,便一触即发。”

    李隆基见人差不多齐了,才意味深长地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诸位之心呢只是此事若为,动静必然不小,我身为人子,难免担心惊动了上皇,让上皇不安。”

    殿内李范与李业在李隆基左下首坐着,闻言纷纷点头。李业道:“我助圣人,乃是为国,上皇日后知道,也会理解我,不会陷我兄弟于不孝,但若此番行动伤及上皇安危,我等兄弟是决然不肯的。”

    “薛王说得哪里话,吾等臣子怎敢有此不臣之心”王毛仲立即道,“只是说句不敬的话,此番说白了,为的便是夺权,而权力在上皇的手里,只要行动,难免有所惊动。”

    见李隆基浅笑在唇,横了王毛仲一眼,虽有所不甘,却并不制止的模样,崔日用顿时明白了一二——有些话,既不能从身为人子的天子之口说出来,也不能由主君挑明。

    天子上皇手中夺权,不论其本身有多污浊和残酷,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必须是干净而无奈的。“良策”必然是臣子幕僚提出的,天子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也就是说,圣人心里已经有法子了,只是不愿亲口说出来。崔日用细细想了一番,试探着猜道:“不一定非要如王将军所言一般露骨。圣人乃上皇之子,当然不能与上皇正面交锋。上皇为何不肯放权,必然是担心圣人年轻,镇不住权势滔天的姑母——镇国公主啊。”?李隆基悠长地舒了口气。其实,他倒不完全是崔日用想的那样虚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甘经过了那番努力,最终还是走上了萧江沅最初开辟的道路上而已。

    这并不代表萧江沅就是正确的。她当时的考虑远不够周详,姑母是臣,上皇是君,扳倒了一个臣子,只要上皇对李隆基还心存不安,他还会想办法扶植别的臣子站起来,继续平衡对抗,而上皇始终是上皇。李隆基只要占着儿子的名分,就到处掣肘。所以,若要对付太平公主,就一定不能放过李旦。

    ——与其说是针对太平公主,不如说是针对李旦,顺便把太平公主这个绊脚石解决了。

    眼下形势所迫,李隆基不得不放弃自己与姑母的约定,舍弃姑母,但这都是明修栈道,上皇才应该是政变夺权的真正目标。李隆基还得在萧江沅原定的骨架之上,添上许多血肉,这政变才能成形,而这,萧江沅全不知晓。

    这也是李隆基最气萧江沅的地方,自作主张已是为臣者大忌,事情还办不利索,让主君替臣子善后,倘若他没那么喜欢她,她早就已经死了,怎么会等到现在

    崔日用见自己说对了,便放大了胆子,继续道:“镇国公主图谋不轨早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圣人与她早晚必有一争。当年圣人还是太子,若要对付镇国公主,还要费上一些心思,如今圣人已是天子,若下一道制书讨伐镇国公主,普天之下,谁敢不从”

    事情自然没有崔日用说得这般简单,只是这段话既然说出口了,李隆基又没否定,明面上的政变方向便是定了。

    崔日用越说越自信:“臣知圣人仁孝,但天子之孝与寻常百姓之孝大有不同,寻常百姓只需让父母平安顺遂,得享天伦之乐便可,天子则一定要让国家安定,才可谓孝。若圣人迟迟不下决断,等到哪日镇国公主抢先一步,悔之晚矣!臣请圣人先定兵马,再全歼逆党,这样便不会惊动到上皇了。”

    &nb



【第41章·舍情取权动刀戈】2
    李业眉心浅浅一蹙:“王侍郎有什么事,不妨先同我讲,若是我无法回答,你再到五王宅来。”

    王琚没想到李业会这么答复,一时语结道:“这……”

    李业唇角一扬:“王侍郎有难言之隐,难道见到我那位贵客,便可开口,我便不行”

    “王某不敢,大王说笑了。”王琚想了想,终是道,“那便请大王代王某问询一下,那位贵客可曾想过来日”

    此番若能与她联合,他总有机会能成为国之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相辅相成,她也能站稳脚跟,不再为天子可有可无。

    却听李业道:“她的来日,她自有主张,我都管不了,自然也无需王侍郎费心。”

    王琚能看得出来,李业并非故意刁难他,也就是说,李业说的是事实。可她险些就成了天子的弃子,此番行动又将她剔除得一干二净,若此次事成,对于她来说,日后可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居功至伟了,她不与外臣联合,还能有什么主张

    身边李业已翩然离去,王琚怎么也想不通透,只得用心从政变入手了。?先天二年,七月初二。

    崔湜虽是太平公主的幕僚,但其弟弟崔涤效忠的则是李隆基。这在乱世比较常见,毕竟清河崔氏是大族,各个阵营都有自家的人,无论哪个阵营获胜,对家族的影响都不会太大。崔涤与他长兄崔湜不同,是个开朗爱笑爱说话的人,官职又尚低,所以李隆基虽信任他,但政变这种严密的事,便没有跟他说,只通过他将崔湜找了来。

    崔涤对于李隆基的境遇很是担心,便很热切地帮了他这个忙,硬是将崔湜拖了来。

    在这种敏感的时刻,崔湜本不想来,但拗不过幼弟,也对李隆基寻他的原因有些好奇,最终便来了,却不想李隆基开口便是要让他更换阵营,改投天子麾下。

    崔湜:“……”
1...5455565758...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