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第四百一十三章:徐州那面明旗
    许多天阎应元不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或者说他已经不愿意去记那个数字了。

    眼前的城早已经不是城了,但是阎应元任然在每一个太阳升起的白日里固执地在残破的城墙地基上重新修葺城墙。

    眼前的房也早已经不是房了,唯一还没垮塌的是空空的粮仓和有一些微微存货的武器库。仅剩不多的几个工匠每天还在修补各种损坏的武器。

    远处的河和地早已经分不清了,从大水倒灌进徐州城之后,徐州就成了一座水上城市了。所有的地道都成了废墟,要不是水还没有退却,估计整个城市会出现大面积坍塌。

    之前做过很多预案,可是当黄河真的决口之后,徐州还是应对不了。金兵是退了,可是留在徐州城里的守军却撤不了了。

    “阎将军,咱们没有柴火了。是不是把旗杆劈了烧”终于,连贮藏的石炭都已经烧光了,整个徐州城就剩下那根竖立的高高的旗杆。

    “你敢粮食可以吃生的,旗杆绝对不能烧。”陈明遇都不用阎应元发话,早就知道阎应元会如何做。

    “可是那麦粒都已经潮得发霉了,如果不煮熟吃了会死人的。”

    “咱们还剩多少人”阎应元阴沉的脸已经看不出别的颜色了,只有一片死灰。

    “还剩五百三十二个。大伙说砍了四根城门口的旗杆可以让所有人吃一顿熟麦饭”

    “砍吧!”阎应元没有犹豫,在他的心中,只要还有一个人,任务就是守住徐州城。

    阎应元勒紧了自己的裤带,因为他也饿的不行了,老头的腰瘦得比小姑娘得还细。旗杆倒了,但是旗子不能倒。他慢慢把旗子挂在一面还没倒塌的墙上,还仔细地捋得平平整整的。

    “将军,最近两天水位好像在下降。”冯厚敦划着一个很小的筏子远远地站在城外朝阎应元喊。

    “河里的水还在流吗”阎应元心里一惊,难道明军败了阎应元不敢去想这场大水带给淮泗大地的灾难该有多大,大明的军队又如何能抵抗金兵的百万大军。

    “嗯,属下仔细看过了,河水从前天晚上开始已经不在流了,水下降的很快。”冯厚敦继续说:“上游的缺口肯定被堵住了。”

    最初朱由检的设想是黄河决口之后只会淹没一部分的区域,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小冰河让下游许多河道结冰了。然后黄河的洪水进入淮泗之后变得平缓,推不动这些冰块,最后形成大面积的泽区。

    阎应元听到上游缺口被堵住,心里一沉。他知道上游是控制在金兵手上的,这要是金兵主动堵的,徐州还能坚守几天

    “快,多派几个人去宿州看看,看看有没有我军的溃兵。一定要把他们都收拢过来帮我们守城。”阎应元第一想到的不是弃城,而是尽量找人再来帮忙守城。

    这个夜晚徐州城里是漆黑的,守军根本就没有生火的物资了,哪怕是一片木板都找不到。

    阎应元就缩在几块转头磊成的小窝里躺着,守军住的都是这样的小窝。如果现在有外人来看这些小窝,其实它们更像是一座座转头磊成的坟墓。

    活死人墓。

    这就是阎应元带着徐州守军现在的状态。

    阎应元在这里熬了一夜,始终睡不着,也可能是白天吃的那点发霉的麦子确实发霉的太多。

    “将军,将军。”天亮了,阎应元朦朦胧胧地睡着了,睡梦中听到有人在唤他。

    “什么事金兵来了吗”阎应元迅速惊醒,立刻摸到身边的剑,呛得一声拔了出来。

    “南面来了许多木筏,不知道是什么人。”陈明遇显得有些紧张。

    “快,让号手吹警戒号。”阎应元迅速开始披挂,他已经有点承受不起这身盔甲了。

    军号响起,在这片废墟中呈现出的不是繁忙,而是迅捷。一片忽上忽下的黑影中,守军敏捷地找到了自己需要坚守的岗位。

    阎应元,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在练兵,练战术,找防御点。如果不是提前训练过,徐州的守军不可能这么迅速。

    阎应元守在一堵矮墙后面,拿出一支火铳慢慢地清理药膛。枪已经好久没有使用过了,但是还是被保管的很好,一层层的油纸剥开之后还散发着味。

    &n



第四百一十四章:胜利的消息
    豪格才刚到邯郸就被就地看管起来,然后快速一路押解回京城了。在没有彻底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京城团队和朱由检的想法居然出奇一致,双方都选择暂时掩盖真相。

    而实际上真相也确实是太雷人了。

    后金想能瞒一时是一时,而大明是希望这个消息得有朱由检亲自在南京宣布。

    江淮之战中所有的俘虏还集中在淮南和合州一带,而明军主力正在朝河南大部进攻,北伐军团在堵住黄河决口之后准备东进朝山东进军。

    南阳的守军仓惶北逃,整个黄河南部的金兵和后金官员都在一窝蜂似地北蹿,留下的人都急急忙忙地髡发。

    南京。

    朱由检在所有人和所有消息之前赶回了南京,除了方近南等少数人,南京城没有人知道江北已经打胜了。

    返回南京的朱由检第一次上朝的情况不太乐观,至少听从圣旨从杭州返回南京的官员并不多。相反,江南士绅像是要看笑话一样觉得明军根本打不赢江淮大战。

    就连郑家军的郑鸿逵都明确表态要迎接太子去福建组建新的军事力量抵御金兵。

    在刘宗周和钱谦益等人看来,朱由检压根打不赢这场仗,下圣旨让官员回南京不过是想把这些人bn到江北毫无胜算的战场之上。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如果朱由检能打赢,何至于连将军山的学生都派上了战场。都已经打了几个月了,听说整个淮泗被淹了一大半,皇上连他最宝贝的理工学院也派出去了,还有什么希望。

    对于在五天时间,江北真的连一丝消息都没有传到江南这件事,朱由检感觉里面肯定不只是方近南在做。

    江南能得到的消息是方岳贡运到江北的粮草越来越多邢红艳的工厂加班加点在供应前线,似乎永远也不够。

    如果连郑鸿逵都走向了太子的怀抱,这里面郑成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值得玩味。不过,朱由检现在不想去探究郑家内部的事,他只看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好。

    可是就在昨天,皇帝朱由检居然真的在五天内回到南京城了,而且随时带着一身杀气的亲卫营和拥有几万老兵的第十三军。

    “圣喻:堵胤锡任河南巡抚宋应升任安徽巡抚”

    “哗”朝会立刻开始慢慢喧哗了。

    河南巡抚皇帝竟然把重要官员任命为河南地方官了,这说明大明已经实际控制河南了。

    王承恩手中的圣旨读不下去了,因为大殿里讨论的声音实在太大了。

    “皇上,您就别憋坏老臣了,我们这心早就悬不住了。”袁继咸站出来说。

    “袁爱卿想知道什么”朱由检憋不住,实在想笑。

    “臣等想知道江北战事如何了”方岳贡扛不住,前方天天跟他要粮草,他都快扛不住了。他心里太清楚了,他现在每天供应到江北的粮草足以供应几百万人的。

    “我大明将士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在五天前”朱由检喝了一口茶停了半天,众人的心已经吊在嗓子眼上了。

    “一举全歼了百万金兵。”朱由检以最快的速度一口气说完,然后插着腰很不顾形象地仰着头傲视前方。

    “祖宗保佑啊!”方岳贡立刻跪在地上,紧着底下跪成一片。众大臣没有山呼万岁,而是丑态百出。

    整个大殿炸开了锅,底下有人哭泣有人仰天长啸。就连王承恩的身子都歪在柱子上,哪怕他已经听过一次战果了。

    赢了,大胜。

    许久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消息,此刻听起来是多么震撼。

    朱由检在朝堂宣布江北大胜一刻钟之后,整个皇城钟声大起,百官朝贺,山呼万岁的声音才开始



第四百一十五章:王承恩要放过太子
    “朕将挥师百万北伐,可行否”朱由检直面方岳贡,同时也在问自己。

    如果只考虑剧情的爽点,朱由检大可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不可。”方岳贡似一瓢冷水般的回答直接击碎了朱由检马上北伐的梦。

    这是什么时代这是一个亩产一两百斤的时代,这是一个粮食主产区早已经满目疮痍的时代,这是一个千里无人烟的时代。

    “皇上,整个江淮今年将颗粒无收。蜀中才稳定一季,江汉平原的田地才回复开发一年。北方平原已经被后金刚刚强征过。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北伐,面对的不仅是战争,还有千万百姓的口粮问题”

    都不用方岳贡再说,朱由检瞬间就明白了,方岳贡其实想说的还是大明内部的n问题。如果江南的n不解决,北伐之后又如何坐等让刘宗周这些人壮大吗

    不要说派兵把他们抓起来通通枪毙这样幼稚的话了。他们又不是汉奸,他们只是面对金兵之后的逃跑者而已。

    如果朱由检此时不理会江南的n问题,就算他北伐成功了,不过是又回到了以前崇祯初年的状态。

    看看在这一仗中有多少江南人主动支援这一场战争吧除了朱由检自己的这点嫡系,其他人几乎漠不关心,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那点一亩三分地。更何况还有一群公然搞两个朝廷的人存在。

    这些人在朱由检足够强大的时候只会继续藏得更深,最终会像之前的做法一样,去影响朱由检的身边人,也会再上演一次太子南逃的事件出来。

    “皇上,这是李过将军的军情奏报,这是李岩将军的军情奏报”

    朱由检和方岳贡的对话还没结束,方近南那边的紧急军情就送过来了,江北战事已了,军情通道顺畅,各种情况就及时反馈到了南京。

    接过奏折匆匆看完,朱由检的眉毛紧锁,果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方爱卿,你先退下吧。关于北伐的事,朕先考虑考虑。”朱由检感觉特别累,比在江北打仗的时候还累。

    “王承恩,你看看这个。”朱由检把奏报递给王承恩说。

    “不看,这是你操心的事。”王承恩直接摆手。

    “你就不好奇这里写的是什么”朱由检问。

    “还能比三年前还惨”王承恩挑起眉毛不屑一顾地说:“我现在觉得之前把事情交给你们年轻人做的决定有多正确,我活的很快活。”

    好吧!朱由检知道这王承恩现在是彻底不想管朝政的闲事,他觉得朱由检干的挺好。

    “老奴就想劝皇上一句:太子不能废!”

    朱由检正想王承恩的好呢就被这老头一句话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老奴不管皇上有多难,但是这大明江山是皇上留下的。太子是皇上亲立的,所以绝不可废。”

    如果换个人在这,听王承恩一番话会莫名其妙。可是这句朱由检绝对听懂了,王承恩还真是忠心护主的典范。

    “你这是在给我出难题。”朱由检很愤怒。

    “皇上错了。这是大明对皇上的底限。”王承恩把朱由检说的哑口无言。

    朱由检看看自己的躯体,他没理由去反驳王承恩的话,就这份表象来看他还真的和大明分割不开。

    “金兵一撤,河南的大批百姓又跑回了大别山吴三桂那个贼子,居然撵走了关中的旗兵,他自己占领了武关,他要在关中自立为王。

    王承恩,你知道吴三桂拿什么在要挟我吗他手里捏着三皇子朱慈炯,已经在四川要挟过我一次了,要不是为了朱家子孙,我早干死他了。

    可是你现在却要威胁我放过太子他在背叛朕啊!”

    朱由检真的很愤怒,虽然他心里也未必就真的想对太子做什么,但是王承恩的要求也确实有点过了。

    “太子是背叛了你,可是他没有背叛大明。”王承恩辩解。

    &n



第四百一十六章:流氓有文化
    十三军行动特别快,这不是王承恩去对熊家说了什么,这是朱由检下的命令。

    当熊丽静在南京城对全城百姓宣扬大明军威的时候,十三军的大部就已经开拔了,目标直指杭州,而且还是全军骡马。

    朱由检可以跟王承恩谈朱慈烺,但是绝对不可能给刘宗周那伙子人反应的时间。

    杭州。

    太子最近过得很痛苦,一边听说着各种江北的小道消息,比如黄河决口了,滁州失守了,扬州大军直接去凤阳和明军进行决战了。

    又一边不断地被刘宗周灌输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生死不明,正是需要他站出来为天下做主的时候。

    太子是一个年轻人,他有年轻人的n,他其实也很想手持利剑去江北杀他一个痛快。可是每一次他都被刘宗周、钱谦益和史祥云三个人给劝住了。

    就这样恍恍惚惚地过了半个月,任由刘宗周等人四处奔走,到处联络地方驻军,然后组织了一直两万人组成的所谓“官军”,号称要保卫大明朝。

    然而天前,南京城传来消息,皇帝亲下圣旨,说五日后将在南京亲临朝政。

    当时杭州城内就炸锅了:皇帝还活着。

    说实话,朱由检给的五天时间很宽裕,至少够这些官员们从杭州赶到南京的。

    然后整个杭州的官员们都在庆祝,大家集体庆幸自己这伙人没有拥太子登基。如果太子登基了,那当然是反叛,没有登基就可以反过来说是在维护国本。

    看,东林党永远可以找到正当理由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然后替自己开脱。至于朱由检限定的时间,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认为那是个事。

    皇帝虽然没死,可是江北的战事并没有结束啊。不光战事未了,而且南京的确切消息说明,户部还在加大粮草供应,说明战事越打越惨烈。

    这个时候他们这群人谁会屁颠儿屁颠儿跑去南京作为江南最大儒的刘宗周,本质就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内心是个大鸵鸟的伪君子。

    “太子妃,我们去跟老师说说,动身回南京可好”朱慈烺身边已经没有自己人了,自从刘宗周当了他的老师之后,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换成了刘宗周的人。
1...9192939495...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