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噗砰’交兵时卫卒无一例外的被夷矛捅中,他们手里两丈长的酋矛也捅中了矛卒,可惜青铜矛头只能在钜甲上发出一声砰响,根本就捅不进去。

    杀!弃矛抽刀的矛卒一旦靠前,卫卒又被杀得七零八落,即便后排戈手上前也无用,那铜戈竟然被宝刀一斩而断。战斗很快分出胜负,最后剩下的五六十名卫卒人人带伤,被矛卒团团包围。

    寡人赵政再无年轻人的气盛,他走下戎车要去亲看那些矛卒。

    大王!明白他意思的赵高大惊,他赶忙拦住:大王若想一观,召数人近前便是。

    然。赵政闻声停步,几个满身是血的矛卒满脸惊愕的奔了过来,头上的铁胄也未除下。

    禀告大王:酋矛虽中其身,然不入也!屏护的卫卒外,镳公赵善等人亲自上前检查矛卒。刚才他们看到卫卒捅中矛卒,但没有一名矛卒因此倒地,原因当然是在钜甲身上。此时摸去,中矛之处确有凹陷,甲片却完好无损。

    禀告大王,钜刃长逾五尺,斩戈斩柲皆断也!赵善抽出矛卒那把犹带鲜血的宝刀,无奈叹息。

    卫卿,赵善看向卫缭,见他仍然赤身负荆,于是下车亲将他身上绑着的荆条解下,紧握着他的手和声道:上卿之意,寡人知矣。

    臣卫缭眼泪喷涌而出,他挣脱赵政的手大拜:臣有负大王,臣死罪也。

    卿无罪,卿有功。赵政再次将他从地上扶起。卿可知荆人钜甲钜刃之卒几何?

    项燕之军,军阵着甲者九行;荆王之军,着甲者六行,共有六七万人。钜刃更多,半数荆卒皆有钜刃。卫缭带着哭音。除此,荆王还有一支铁骑,战马披皮甲,骑士着钜甲,冲阵时手挟夷矛,矛断后抽刃砍杀,便是义渠人也非敌手,辛梧大将军正为其所杀。

    故大将军言,‘此时荆人铁骑尚少,步卒亦非全是夷矛,若再予其喘息,下次再战更难胜之’。大将军请大王勿攻赵,应发五十万大军先灭荆,不然,荆国必成秦患!




第二十章 秦患2
    五十大军伐楚是蒙武的请求,秦国虽有八十万军队,但真正能出征进行长期战争的,也就只有四五十万。之所以要这么多,不是没考虑魏国,正是因为考虑了才需要这么多人。

    不然,魏王绝不会同意五十大军从自己的国地上过境,最后二十万魏军也不会随秦军出征。且这二十万魏军一旦消耗殆尽,魏国国内基本上就没兵了。魏国没有可战之军,那灭完楚国回程可以顺道灭了魏国韩国。如此,天下大国就仅剩赵国和齐国。

    这样的大计划从卫缭嘴里说出,哪怕是赵政听完心神也有些摇曳。灭六国而一天下,他并非没有想过,从先君昭襄王灭亡东周将九鼎迁于咸阳起,秦人就有了一统天下的志向。只是,他刚刚亲政不过两年,两年就灭楚魏韩三国,实在是太仓促了。

    敢问上卿,若秦军再败,若何?镳公究竟是老将,不问胜只言败。四十万大军,一个陈城便攻了半年,还未拔下。陈城之后还有项城,项城之后又有漾陵巨阳胡邑,敢问上卿拔下这些城池需多少时日?荆人舟师犀利,我秦国舟师本不能争锋,荆国水系纵横池泽连片,若荆人以舟师截我粮道,又若何?

    即便拔下寿郢,荆国亦可退守江东,江东之后还有越地越地之后尚有南海。荆王今日已驱逐秦使,与我大秦断交,拔下寿郢他可会牵羊请降?弗降也。其势必与我大秦周旋到底,我秦军那时定时跋胡疐尾。赵军攻我若何?灭荆之前,韩魏叛我若何?齐国攻我若何?

    镳公提出的那些问题让人深思,卫缭不答反问道:若不伐荆国任其休息,他日荆军必全是身着钜甲腰悬钜刃手持夷矛之卒。

    然如我大军伐荆,荆王不降,他何不将钜铁之术矛阵之法交予齐国交予赵国交予燕国。于是我秦军不仅与荆人之矛阵战,还要与赵人之矛阵战还要与齐国之矛阵战还要与燕国之矛阵战。灭荆并非灭敌,灭荆乃是助敌。

    镳公越说越生气,他最后揖向赵政:大王,蒙武之策,下下之下者也。为今之计当与荆人休战。矛阵之强,强在钜甲钜刃,无此两物弗强也。国尉府速速命人从荆国寻钜铁之术,秦军不可再用皮甲铜兵,当换钜铁兵甲。

    谬也。韩人兵甲亦利,弓矢也强,其军如何?卫缭依旧不甘。军之强,非在兵甲,而在士伍。荆人军中行誉士之制,士伍不惧死,故而军强。而军强非在士卒,而在庶民,荆国欲行重文教之政,男女八岁皆入学。十年之后,荆国人人通文墨知兵法。

    荆王即位不过三年,三年即有钜铁之术投石之器大翼之舟,十年当如何?荆王曾言,欲驾舟于海,取东洲之三谷,寻西洲之骏马得南洲之金石。

    东洲之三谷,此谷山地亦可种,产出倍于粟米;西洲之良马高近八尺,重逾千斤。得此马可耕于田可战于野;南洲之金石

    昔日熊荆在兰台宫所言之语起先被人当成笑话,李园等人有意对外传播,好让人看低熊荆。卫缭在楚国的时候去过兰台宫,听说了这些话。只是这些话已经没人敢笑了,奇迹一旦发生,那更大的奇迹就无人质疑。

    现在,他将昔日熊荆的豪言壮语说给赵政等人听,还未说完包括赵政在内都笑了,赵政说道:我闻天下仅九州而已,何来东洲西洲?马七尺为龙,西洲之马高近八尺,莫非天帝之马?

    大王误矣。卫缭长叹。大王未见荆人矛阵之前,亦不知矛阵可连破秦卒。大王未见东洲西洲,未见八尺之马,岂能说世上无此马?荆王曾言,天下九州仅中洲东面之一隅。若非如此,周穆王如何会西王母?如非如此,大王所佩之白玉,又从何而来?

    赵政被问得一怔。如果说周穆王会西王母是文人在胡编乱造,那自己腰间佩戴的白玉又从何而来呢?中国并非没有玉石,只是王宫所用玉石皆非中国所产。

    玉石乃昆仑所出,昆仑者,大河之源,天之极也。赵善也不认同五十万大军灭楚之议,开始出言反对——古人(汉使)考察后认为黄河源出昆仑,而昆仑在极西之地。实际上黄河之源并不在他们所认为的那个方向,而是在昆仑之东南。因此,后世昆仑山不得不南移一千多公里,而先秦的昆仑山只能叫做阿尔泰山。

    见赵老将军与鬼谷出身的自己辩地理,卫缭忍不住笑。他道:昆仑之西,尚有月氏,月氏之西,亦有邦国。月氏商贾就在咸阳,赵将军何不一问?

    月氏商贾不但在咸阳出现,也在邯郸出现,此前东周未灭,他们更是云集洛阳。南方的犀角宝珠也就算了,上等的昆仑美玉,明月之珠全由这些人贩卖。而秦国乃至天下七国产出的丝绸一年数万匹数万匹全由他们运走,谁相信昆仑之西没有邦国。

    赵善无语。卫缭也不追究,他再揖向赵政:敬告大王,臣闻荆王已造两艘海舟,海舟若成,当可出海寻东洲三谷,西洲骏马南洲金石。若得其中一样,患无穷也。

    大王,若任由赵国灭燕,赵国得地,患更无穷。镳公再道。他忽然想起一事,急道:那燕国大子丹曾言于臣,说燕国亦有炼钜之术,命其献之,我秦国也能有钜甲。

    此事确否?两场战斗赵政看得仔细,镳公等人分析也很仔细。矛阵的依仗还是钜铁,若无钜铁,第二阵时前排矛卒已经被卫卒捅死。

    确也。镳公道。然大子丹说,燕国炼钜之术不如荆国。

    既是不如,又有何用?赵政再次失望,他一生中从未觉得哪种技术如此重要。

    虽不如亦可用矣。大王,镳公捧起刚刚被宝刀一斩两段的铜戈,燕国大子丹曾献宝剑于臣,臣将宝剑与荆国宝刀对击,刃坏也,故臣不敢献。然,刃坏亦是剑,而铜戈一击而断,如此士卒持何物杀敌?臣以为,若无荆人钜铁之术,便先用燕国炼钜之术。

    大王,荆王即位不过三年,荆国便有宝刀钜甲,姑息之,他日荆国又会有何物?镳公之言赵政显然是听进去了,卫缭见此大急。来咸阳的路上他越想越觉得楚国可怕。三年,楚王即位仅仅三年,楚军兵甲战法便焕然一新,十年后又会如何?他真不敢想象。

    阿欠阿欠郢都大司马府,熊荆莫名其妙连打好几个喷嚏,弄得正在介绍函谷关作战的郦且不由停了下来,其他人也转头看了过来。熊荆解释道:不佞无恙。这天气忽暖忽冷而已。你接着说,若大翼冲不过去有如何?

    从水路绕后奇袭函谷关,听起来不错,但郦且一听就变了脸色,连连说不可。熊荆后世只听说过三门峡,知道哪里是个大坝,却不知建大坝之前哪里有什么。

    ‘三门,即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唯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内,罕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这是《陕州志上的记载。《水注经则说:‘水流浚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郦且十几年前游历过秦国,去的时候这一段无法行舟,待回来的时候他特意顺舟而下,算是见识了神鬼人三门。当时舟楫驶过三门几十里,他才敢喘一口大气。楚国舟师强悍,可再强悍也是相对于人,要和天地斗,那真是自寻死路。

    禀大王,大翼要么过此天险,要么便撞中水中大石尽碎,士卒皆亡。郦且有些激动,他决不同意这样的冒险。桃林之东,大河急转东流,至三门处突收至两百余步,三门处更窄,不及一百五十步。此一百五十步又一分为三,舟楫仅能于人门通行。

    人门入口不过二十余步,出口约五十多步。然此处水流湍急,水声震耳,呼之不能闻声,雾气弥漫,目之不能视物。此死地也!项伯求战心切,拔下崤函确能让秦人胆寒六国振奋,然令舟师赴此死地,臣以为不智也。

    大王,我越卒不惧死,请令越卒赴此死地。舟师将领欧拓马上开口。即便大翼尽碎,我越卒善水,亦当无事。

    大王,楚卒也不惧死,何须越卒?红牼瞪了欧拓一眼。三门确是天线,然我军逆水而上,舟速抵消水速,航速慢也。既慢,凶险当大减。所不知者,还是此处水速几何?

    大翼战舟逆水而上,关键的不是险要,关键的是航速。如果逆水而上的速度不能大于此处的水流速度,那是怎么也上不去的。

    知彼司已遣人至秦国,其将顺水而下,以测水速。勿畀我道。

    若此处水速小于八节,我军当可逆水而上。红牼道。



第二十一章 入宫
    崤函谷道长逾十五里,车不方轨马不并行,松柏参天,白日天昏。两端皆有关城,设备极密。六十二年前,齐韩魏三国攻秦,数十万之众费三年之功方破函谷;十一年前,信陵君率五国之大军大败秦军,然不敢入关。故曰:舟师绕至关后攻拔,无四万甲士难破函谷。

    关东舟楫欲入三门,水急焉,需奴人沿岸以绳纤之。此绳非麻绳,麻绳断也,此绳需蜀地老竹之竹篾杂编,方可纤舟而上。至三门,奴人无路也,又需凿石壁建栈道,遂得路纤舟。如此,舟楫过三门仍半数尽墨。

    越卒不惧死也,我知。楚卒不惧死也,我亦知。然四万甲士至函谷之西,请死四万甲士于三门天险!

    郦且说着说着几乎要流下泪来,他又拜道:三门之南岸者,崤山也。当年秦穆公欲出函谷而伐郑,蹇叔百里奚谏之,弗听。军出之日,蹇叔送子而哭之:‘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四万甲士死三门,若秦人得悉此谋,余下四万甲士则死崤之二陵。以八万甲士夺函谷而使五国合纵攻秦,无智也。信陵君乃魏国公子,又曾救赵,赵王无昏,秦军又伐魏,故能合纵。比之信陵君,今项伯不如也;比之赵孝成王,今赵王不如也;比之魏安釐王,今魏王不如也。仅我楚国一国之力,如何合纵?仅我楚国甲士赴死,如何破秦?

    郦且最初就反对函谷关作战,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反对的如此彻底。他说完就请罪告退了,只留下一屋子被他说得心里发凉的人。

    三门峡是天下,崤函谷道也是天险。军队如果杀进去了,一旦后方关城没有守住,或则东面关城没有夺下,那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战司草拟的作战计划是五千甲士从东面关城进攻,这不过是佯攻,主力三万五千人从西关城进攻。三万五千人中,两万人阻截西面来救援的秦军,剩余一万五千人破关杀入关内。因为资料缺失,整个计划总共只有两百三十七个字。

    卿等何意?捏着薄薄的作战计划,熊荆只能问在座之人。

    子期过慎。弋菟是个不怕死的。大翼战舟岂是奴人牵引之舟?大翼三浆,前后进退皆在己,又有轮舵,转向随意。舟坏不是卒亡,一旦前舟可过,后舟自是鱼贯而入。何至于输卒四万必死四万?我弗信!

    臣亦弗信。红牼与欧拓几乎同声。红牼道:请大王准臣遣死士驾十艘大翼一试,若不成,当不成;若成,应发兵函谷,以成合纵。

    大王,赵国或可合纵,魏国负责军校的鲁阳君也被要求与会。大战不止,军校原本确定的春季招生根本就没有招生,只能拖到六七月大战之后。

    若可将魏俘交还魏国,魏王必与我合纵。昭黍趁机道,这话一出口就惹来一堆白眼。

    齐国不定?熊荆只考虑齐国。拉动齐国才是合纵的关键,魏国在陈郢损失近二十万人,国内可战之军不过二十万,力量可能还不如韩国。

    齐国昭黍无奈地摇头,道:不定也。

    赵国虽有意攻秦,若秦国许其攻燕,不知赵王欲如何。勿畀我小声说了一句。且传闻赵王因秦军攻邺而寝疾。

    赵王寝疾?!熊荆吃惊,看向他的目光有责怪的意思。

    此乃传闻,尚未有确实之消息。勿畀我解释道。秦国东郡横断南北,魏国又与楚国交战,赵国的消息只能从齐国得来,耗费时日颇多。

    赵王已立大子?熊荆皱眉深思赵国的局势。韩魏已经衰弱到任秦国鱼肉御使,便宜岳父齐王又是个胆小鬼,要合纵只能靠赵国。

    禀大王,赵王已立大子迁,然为立大子迁,赵王废前大子嘉。王后乃一倡女,姿色艳丽,又善歌舞,赵王咳咳勿畀我咳嗽一记,脸上是一副男人都懂的神情。废大子赵嘉并无恶名,大子迁因是倡女所生,赵人皆恶之,他日赵王薨落,赵国必有一番

    咳咳又有人咳嗽,是鲁阳君。勿畀我最后那句话其实很犯忌,因为楚国也是两王子争位,斗的还很厉害,阳文君他们现在还关在大牢。

    无事。熊荆眉毛一挑,脸上笑出来。王位强者居之,诸王子中不佞最强。

    没人敢说话,暂为令尹的昭黍眼皮都不敢抬,就好象没有听到这句话一样。熊荆也不深究,他看向昭黍道:县邑公族之尹何日至郢都?

    禀大王,彼等已至下蔡,又携甲士,不敢入郢也。昭黍答道。

    不敢入郢?下蔡就在郢都斜对面,两座城市不过是隔着淮水。熊荆闻言先是错愕,然后便想笑。他们胆子既然这么小,当初为何不勤王?

    大王昭黍满是为难之色,在大司马府讨论政务,让大家听笑话并不好。他起身请熊荆出了大司马府,待到对面的令尹府才道:众人惧大王也。

    不佞以先祖之名保证不惩。你让他们来。熊荆吩咐道。不佞将于燕朝设宴以飨。

    大王要设宴以飨臣等?下蔡县尹府。县公蔡文是四朝老臣,年纪比宋玉大,所以老掉了很多牙,说话漏风。他昏黄的眸子看了看昭黍,又看了看宋玉,仍有些狐疑。

    敢问令尹,大王召臣等入郢所为何事?寝县县公沈尹义问道。郢都相召,他不敢不来,来了又怕大王问罪,所以缩在下蔡隔着淮水打听。

    和他一样,其他几十个县公邑尹都担心治罪,生怕一入郢都再也出不来了——吴起被杀后,即位的楚肃王先是表示吴起该杀杀得好,紧接着颁布王命,说要重赏射杀吴起之人。王命自然不会有假,于是七十二名贵族前去领赏,皆被死,唯阳城君少数几人听门客之言逃脱。

    从此楚王与贵族之间难有信任,现在熊荆急召他们入郢,谁都带着几百名护卫,但带了几百护卫也还担心,就怕被熊荆这个未龀之王一锅炖了。

    乃为誉士之事。昭黍不得不透一点消息。大王欲封誉士于县邑,然彼等县邑世袭久矣,封不封封几何,皆要与你等商议,不去者,县邑尽封誉士。
1...167168169170171...5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