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翻越秦岭的五桨战舰花了大约三个时辰才划到了石门关大坝。借着星光和水面上的灯火,战舰划来的速度极快,但临近大坝二十里处,为了避让系泊于此的战舰,全舰只能减速。除了舟师之将赵婴,没人知道坝区有多少战舰,战舰经过时,也没有人敢细数战舰的数目。

    战舰靠岸,舟吏捧着王命急赴赵婴所在的寝帐,很快幕府便响起了鼓声。

    “奉王命,我军即刻速攻荆人!”大幕内赵婴全身甲胄。出战的命令正是他请求的。

    “末将敬受命!”他宣布王命,在场将率兴奋地大喊起来。

    “善!此战荆人必败,我军必胜!”根本不需要什么军议,军议已经反复讨论过无数次了。赵婴满意诸将的士气,他又道:“定昏未过,举火速命故道邑拉起沉舟,平旦前欋手、甲士必要登舟,我军顺水直下。”

    “末将敬受命!”诸将又是一阵大喊,声浪似要冲破幕府。

    聚将之后诸将乘着小舟回营,这时石门关两侧的高山上已经燃起了大火。故道邑就在前方十数里外,山上大火燃起不久,邑内已经安睡的蒙恬立即被人叫醒。

     




第四十一章 克剂
    ?

    半夜时分沔水暴涨,明明设在高处的营垒也被大水冲毁。士卒有没有损失损失了多少夜里虽有月光,可沔水黑沉沉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士卒暂时安置在山上,尽量与另外两个师汇合,同时通知驻守于鸳鹜山的息师和新蔡师,告之他们秦人可能在天亮时攻来。

    “大司命庇佑。”山腰处的陆蟜看着山下黑沉沉的沔水,虔诚地祈祷了一句。军司马、卒长、誉士还有身边的士卒也念着着大司命之名祈祷起来。逯杲默不作声,全旅睡到半夜被水给冲了,这不是他的失职,可他还是觉得狼狈。怎么就没想到秦人以水相攻呢

    “火……”爬上山顶,北面三十里故道邑不知何时燃起数堆大火,火光照亮了阙楼和城墙。

    “秦人欲如何”下蔡之将蔡至也站在山上,蔡师的营垒也被大水冲了,他刚刚赶到这里。

    “秦人自是攻我。”除了蔡至,站在此处的还有期思之将妫确。两师一旅,师旅的将率已经聚在了一起,士卒有些还在水里摸索抢救军资、火炮,有些已经安顿在山上。

    “秦人……”逯杲看着三十里外的火光疑惑。他疑惑,旁人则想知道他这个智囊的判断,蔡至问道:“假君以为如何”

    “若是攻我,埋锅造饭便是,何必生此大火。”逯杲说道,“或是传讯于雍城。”

    “传讯于雍城”一干人顺着逯杲的思路去想,下蔡司马蔡怀猜测道:“难道这是告之雍城秦人,速速增兵击我”

    期思司马宋及也道:“此应是秦人生火传讯,却不知所传何讯蒙恬大军十数万众,兵力远多于我,何必等援兵再行击我”

    在有飞讯之前,军中白日以狼烟传讯,夜晚以火光传讯。此时看到故道邑燃起大火,诸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传讯,完全忘记了朱方港外,一直延绵到番禺港的灯塔。

    石门关距离故道邑大约十八里,故道邑距离楚军营垒大约三十里,楚军营垒距离天池大泽不及一百五十里。故道邑以下有数处峡谷,这些峡谷只能在白天通过,为了尽可能多的节省时间,石门关堤坝一毁,秦军战舟没有天亮就顺水南下。

    诸人看着火光时,最先四艘开道的三桨战舟已驶过故道邑,三桨战舟后方是赵婴的五桨旗舰克剂号,克剂号身后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艨艟巨影,这些巨影驶近故道,让岸边的秦卒猛然惊骇。

    “战舟我军战舟!”齐褐一夜未睡,听闻帐外士卒的惊呼,自己也速速出帐。此时克剂号正落下石碇,四十五米长的舟身超过楚军所有舟楫,六米高的干舷加上甲板上展开的巨型方帆,这样的庞然大物浮在沔水上令人望而生畏。

    “这是、这是……”齐褐嗓子发干,想问又不知该问些什么。

    时入平旦,再过一会天就要亮了,蒙恬已经起床出帐,亲自在水畔相迎。齐褐的结巴让他发笑,他大声道:“这是大秦的舟师。”

    “大秦的…舟师……”齐褐发怔之后不敢置信,接着又振奋:“荆人有舟师,使我军畏水如虎,而今我军也有舟师,荆人必败无疑。”

    亲眼看到己军的艨艟巨舰,在场的将卒和齐褐一样很自然地产生出这样的想法。荆人很可怕,然而荆人到底什么可怕士卒一定会说是巫器。巫器无坚不摧,死在巫器之下的同袍不知凡几;

    如果是将率,将率一定会说是钜铁和矛阵。钜铁铸造兵甲,矛阵集矛而战,攻则难挡、守者难破,逼得秦军弃铜用铁,也逼得秦军改用酋矛,更要命的是身着两重钜甲的荆人很难被杀死。敌人怎么打也打不死,两军对阵,这是非常伤士气的事情;

    可如果是国尉府谋士,或是大将军幕府内的谋士,他们只会说是战舟。战舟不是武器,而是道路,行军速度、输运效率倍于陆路的道路。荆人因为有战舟控制了水道,一昼夜可疾行六、七百里;秦军行于陆路,一昼夜极限也就是一百二十里,并且减员极多。

    行军如此,输运更不待说。一艘大舫可运粟米近千石,一辆四轮马车路况再好,也就装一百石。大舫如果欋手足够,一昼夜可行三、四百里;马车就不同了,四轮马车不换马一昼夜最多一百里。而且每日一百里,挽马很快会庾死。

    武器不是最重要的,能在任意一处迅速集结兵力、输送军资(实则就是保持该处兵力)才是最重要的,而达成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战舟。此前荆人有三桨战舟,秦军没有,现在秦军也有了,秦军的战舟比荆人战舟更长、更大。

    齐褐并不太清楚战舟代表着什么,但在他的印象中,这十几年来秦军处处被楚军压制,丢城失地,军心民心惶惶,他这个中尉之将半夜梦醒也免不了要思考:如果秦国真的亡了,自己该怎么办

    “王曰:克剂荆师,复略边城。我有如此战舟,荆人必然大败。”赵婴、杨端和等人登岸,听到齐褐的感叹,杨端和接过了话头。“荆人于极西学造舟之术,我大秦亦可于极西学造舟之术,又有很难。”

    &nb



第四十二章 加疾!加疾!加疾!
    从日落到日出,讯鸽从起飞到归巢,十个小时足已从秦岭飞到郢都。天刚刚亮,加疾的讯文便从郢都发到襄阳,每日例行的晨议上,淖狡读出这段讯文,在场诸人目瞪口呆。

    “绝无可能!”大司马府最熟悉战舟的是输运司司尹鄂焯,他猛然站起身来。“秦人便是造了战舟,仅仅三月也不可能多造!且此讯当为假。”

    “必有可能!”郦且看法与鄂焯完全相反,“大翼战舟不过六千工日,五桨大翼不过一万工日,秦人若知造舟之术,三月内必造千艘不止。”

    “千艘不止!”在场诸人之前的目瞪口呆,现在则是不敢置信。

    “少府有数万工匠,秦国有几十万隶臣妾,秦使甘罗返秦三月有余,百日造出千艘战舟有何不可”郦且记得建造战舟所需的工日,算上甘罗返回咸阳的日子,最多百人就可造出一艘战舟,一千艘战舟也不过十万人。这还只是算的白天,没算晚上。

    “沔水上游已成大湖,此乃连通扞水沔水之用也。”郦且继续道。“此前军中数言今年沔水水浅,便是此缘故。秦人战舟若从渭水航入沔水,便是为从沔水顺流直下……”

    楚秦两军可能会发生水战,作战司一直没有想清楚水战会发生在哪,现在郦且知道了。水战不会发生在鸳鹜山以北,只会发生在一个地方:沮邑西北的天池大泽。

    “急告成通!秦人战舟将顺流直入大泽,务要提前设备。”郦且自说自话,猛然大喊起来。

    “来人!”仅仅听闻‘大泽’二字,淖狡也紧张起来,除了布置在鸳鹜山的四师一旅,西线主力、全军辎重全都飘在天池大泽上,秦人战舟如果真的进攻这里,后果不可想象。

    “速传令……”淖狡憋着气,等着飞讯官前来的他只说了三个字便接不上气。他停顿了一下,吸上一口气才道:“传令成通:秦人已有五桨大翼,其数或有千艘。战舟必将顺沔水直入大泽,务要即刻设备。不习水战之赵、魏、巴诸师,军中火炮、马匹、辎重、军资等舟楫,当速退至沮邑登岸,以防不测。

    秦人战舟若众,楚越诸师亦当退守沮邑南郑……

    上邽道亦需速速止步,据可退之险以守,未得讯文之前,不得往东攻伐……”

    除了陈仓道,还有上邽道,只有武关道是暂时安全的。淖狡心中焦急,但孰轻孰重还是拿捏的很准。讯文中他不但要求不习水战的诸师撤退,如果秦人战舟太多,也要求楚越诸师撤退。陈仓道沔水沿线撤退,褒斜道鸳鹜山沿线也要撤退,上邽道方向同样撤退。

    并未与在座各司司尹商议,单独草拟讯文的淖狡只是环视诸人一眼,最后又看了看郦且,立即沉声道:“速发至成通幕府。加疾!加疾!加疾!”

    府尹亲言加疾、加疾、加疾,飞讯官大奔而去,人未跑进飞讯站嘴上已在高喊:“加疾!加疾!加疾!”

    加疾讯文不少见,可这样三个加疾的讯文一年也难见一回。一时间正在传输的讯文全部停止,最高级别的讯员立即译码传输,在这之前更是勒令前方各飞讯站停止传讯。从襄阳到沮邑一千六百里、五十四个飞讯杆全部停摆等待。等第一个字的译码从襄阳发出,整条线的飞讯杆才逐次逐次动作起来。

    熟能生巧,哪怕南郑附近此时正值秋雨绵绵,雨幕里传讯不便,也不过是用了半个多时辰,近两百字的讯文就传到了沮邑。沮邑此时也在下雨,飞讯站只好速速抄录讯文,派出一艘大翼将加疾讯文送至大泽上的成通幕府。

    飞讯传输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这则讯文从郢都发往襄阳,襄阳朝议后穿越雨幕再发至沮邑,天已经亮了一个时辰了。旗舰上的成通看完讯文便急召谋士和临武君庞暖,在他等待庞暖登舟的这段时间,大司马府各尹商议后的第二份加疾讯文再至。

    “秦人为何会有战舟”庞暖看完两份讯文非常疑惑。“还有近千艘之巨!即便秦人真有千艘战舟,又如何顺流而下而今沔水水浅,我军又于故道邑之南、沔水之侧设置火炮前方还有越师……”

    “禀大将军,今日忽而水涨也。”庞暖说到水浅,幕府的地利立即禀告水文有异。

    “水涨几何”成通露出吃惊的神色,又问:“为何不报”

    “尚不知水涨几何,然最少一尺。”地利没有得到确切的水涨尺寸不好说话,只能做出最粗浅的判断。

    天池大泽长近百里,宽度少则几里多则十几里,这样的地方水涨一尺实在惊人。庞暖却有些不以为意,他想起了邯郸,每年九月末十月初的,邯郸都是秋雨绵绵,上游下雨沔水涨水,没什么奇怪的。“将军当知,水涨乃因秋雨至也,南郑这几日便是阴雨连绵,此乃常情。我以为大司马府多虑!”

    “小臣却以为不可不虑。”眼下旗舰上只有幕府众人,成通的腹心是父亲的县丞成墨。“小臣知府尹绝非孟浪之人,郦司尹也是算无遗策。三疾讯文接连而至,此事岂能不虑请大将军速令各师南撤。”



第四十三章 回讯
    ?

    秦人舟师顺水而下,纵使上游泄洪也绝非易事,这正是赵政一直都不同意卫缭发动此战的原因。故道邑以下,灵官峡开始沔水便曲折迂回,峡谷、河滩、高崖数不胜数。

    夏日水满都要小心翼翼,秋日水浅更是千难万难。灵官峡以下到鱼关(即虞关)这百里险要航道,南下的舟师一旦被楚军发现,不需要什么火炮,峡谷狭窄处几艘沉舟便能阻塞航道。要是后方也被阻塞,那就真像庞暖设想的那样关门打狗了。

    当然也不是说舟师不能通过,不说天池大泽还存在,也不说秦国吞并巴蜀近百年出入巴蜀都是沔水水道,就是明末清军入川,也是通过鱼关上游的沔水(此时沔水已被称为嘉陵江)征发输运粮秣的。

    舟师不是不能顺着沔水驶入大泽,关键是要快!

    一场快了未必胜利、慢了一定失败的会战,赵政本能的拒绝,但是此时秦国已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败了亡国,不败也是亡国,逼得赵政冒险一赌。楚国没有亡国的危机,战败才有亡国的危机,故而淖狡的第一反应是命令前线各师立即后撤。这是保险的做法,然而立足于长远,最少鱼关是要守的。

    灵官峡起,鱼关止,这一段是沔水上游最险要的地段,因为天池大泽的存在,沔水水位处在高位,此段可以通行,鱼关以下的沔水航道更是豁然开朗。放开鱼关任由秦军舟师进入天池大泽,等于是放任秦军进入汉中盆地,这是极其危险的处置。

    鱼关之所以叫做鱼关,那是因为此处水从石缝里迸流而过,水可过鱼不可过。鱼关北面不远便是李白‘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岭,也是南宋吴玠抗拒金兵死守不退的仙人关。

    西汉后天池大泽不复存在,沔水水位大跌,嘉陵镇到鱼关二十里水道已不能行船,南下只能弃陆上岸:先是登沔水右岸翻越青泥岭,再渡仙人关至左岸下到鱼关,因此此处被称为蜀口。

    东汉刘秀西征秦陇后‘得陇望蜀’,公孙述把守此地致其迟迟不能入蜀;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四次是途径青泥岭向关中进发;曹操西征汉中,‘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持险不服’,在此抗击魏军一月有余……

    青泥岭是陆路,在沔水右岸,最高的巾子山海拔一千八百多米,路多泥泞;仙人关是水路,沔水沿着深邃狭窄的峡谷流淌,高峻险绝,森木蔽日,最早被称为鬼门关,后见峭壁之上仙人天然生成,眉目须鬓飘然若动,又改称为仙人关。

    幕府谋士建议抢守鱼关,正是看中鱼关陆路、水路皆可驻防。庞暖建议关门打狗,并非没有可能,楚军四师一旅只要能在越师的协助下驻守灵官峡,此计未必不成。只是诸人全没有想到,秦军舟师已经南下,驻守在灵官峡上游的两师一旅营垒半夜被大水冲毁。

    因为南郑等地早上有雨,越往北靠近秦岭雨下得越大,因此这两条至关重要的讯息不能通过飞讯及时传至大司马府,只能用信鸽发至郢都,等郢都将鸽讯转入襄阳时,时间已是下午了。

    “禀府尹,南郑诸地大雨,飞讯不通。”襄阳城内,通讯司的司尹子南桑又一次向淖狡禀报飞讯不通。这不是他第一次禀告,早上两份讯文发出后,南郑方向的飞讯便不通了。

    “可曾命快马传讯”淖狡并不意外飞讯不通,秦岭以南的雨季恰好来临,各地都秋雨绵绵。

    “已命快马传讯。”子南桑道,知道讯文重要性的他又道:“然……”

    襄阳到沮邑一千六百里,三百里快马就要跑一整天。等秦军南下的消息传到成通手中时,最早也要第二天上午。

    “庞暖之计……”大司马府内还是早上朝议的座次,没有任何人离开。襄阳不能传讯给成通,但成通传讯受阻可以和鸳鹜山那样用讯鸽传讯,庞暖的关门之计比鸳鹜山晚两个时辰传至襄阳。

    “成通之计过险!”郦且神色严峻,他完全不同意庞暖的计策。“鸳鹜山讯文称秦人舟师天明时分便南下,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天明时秦人距鱼关一百二十里,成通驻扎之处距鱼关一百里,然秦人先行!”

    “先行未必先至,山涧以下水道狭窄险峻。”鲁阳君事情尽量往好处想,他不相信庞暖之计不成。“且秦人欋手舟吏皆是新人,不如我军利于行舟。”

    “秦人乃顺流直下,我军乃逆水而上。”郦且长叹一句。“秦人久行此道,峡谷、险滩皆熟,欋手新又如何战舟欋手必要令行禁止,鲁阳君以为秦律为假否”

    郦且素来严肃,他的反问让鲁阳君想笑,可又笑不出来,秦律当然不是假的,尤其是军律。如果秦人舟师抢先抵达鱼关,那无数战舟就会出现在大泽之上;如果楚军比秦人先抵达鱼关,秦人舟师则会被阻塞在鱼关以北。关键是




第四十四章 反动
    未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军虽然数败秦军,可秦军却越战越强。战争之外,他隐隐感觉到了战争背后的天命。存在即合理,如果秦制不合理,它为什么会存在秦国为什么能壮大
1...494495496497498...5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