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秦军南下,最前方是七、八百艘战舟,舟队延绵六十多里,其后是输运士卒的舟楫。因为少府只造战舟,这些输运之舟大半是南郑退回秦岭的官舟与民舟,少数是关中各地偷偷征集来的舟楫,数量大约千余艘,最多只能载十万人,舟队长径也有六十多里。

    鸳鹜山下沔水笔直,前方又有足够长度和宽度的水道容许淤塞,是以战舟通过的速度极快,六、七十里的行军长径,一个半时辰不到就都全过去了。这时候楚军还在艰难的拖曳火炮,距沔水还有数里。

    运兵舟楫航速缓慢,两个时辰也才过去一半;且舟楫又小,开炮只要打中,小舟立沉,大舫之类不沉也是重伤,前行一段就要靠岸修补。击沉一艘没什么,击沉的多了水道就要淤塞,因此上午起两军就在争夺沔水岸边的高地。

    秦军要把楚军赶回鸳鹜山以东,若是不能最少也要将楚军赶离沔水沿岸;楚军固守现有阵地,竭力阻止秦军舟楫南下——七、八百艘战舟如果全是废卒,那只能在水面上对友军形成威胁;输运舟楫上是四肢健全的秦卒,这些人南下对沮邑、对南郑将是致命的危险,必要阻止。

    旦明时分,秦人舟师顺水南下,楚军与秦军交兵;早食过后接近晏时,楚军在沔水左岸架设火炮,炮击顺水南下的秦军输卒之舟;隅中时分,加入炮击的火炮越来越多,秦军沉舟数十,沔水交通彻底断绝。

    小迁时分,秦军以绳索山藤坠




第五十二章 昏沉
    雨一直下,淅淅沥沥的让人心焦,熊荆恨不得明日就赶到宛城。可马力是有限的,雨越下越大时,他不得不在商邑稍作休息。

    商邑以前他没觉得什么,但与芈玹争论商於之地归属、秦楚两国谁先对不起谁之后,他渐渐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个地方。旁人不知他心中所想,见他愁容更甚,庄无地不由劝道:“天降大雨我军不得进,李信也不得进,望大王毋忧。”

    “寡人无事。”熊荆只是不太舒服商邑,并非忧心战情。提起战情他反倒打起些精神:“若是天晴,也要任由李信南下,然后再……”

    熊荆竖起手掌在空中劈砍了一下。赵政杀自己一个措手不及,来而不往非礼也,自己也要杀赵政一个措手不及,着眼点就在李信。倒不是李信好对付,而是按照这样顺时针的调遣(商於顺时针调至方城,方城顺时针调至南郑),能打的也就只有李信。

    “李信数败于我,当不好相与。”鄂乐是鄂师之将,与李信交手不是第一次了。

    “不好相与也要与。”熊荆道。他说起撤离蓝田谷时的一个侯报:“那日侦骑禀告,圉奋正在关中,李信身边并无骑军。既无骑军,有何不好相与”

    襄阳之战后,楚军对秦军骑兵开始忌惮;大泽之战后,楚军对秦军舟师开始忌惮。一听说李信身边没有骑军,庄无地、鄂乐、淖信没说什么。妫景、弃疾踵几个人有点挤眉弄眼。

    “虽无骑军,”鄂乐沉吟了一下,“我军劳师而至,且可战者不过六师……”

    “六师又如何”在楚地作战而不是在关中,熊荆并不担忧兵少。“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李信不过二十万人,我军六师,毋忘项师所属骑卒将全归于寡人麾下,全军骑卒逾万,四万人节如发机,未必不能大破李信。”

    怎么打李信熊荆还不清楚,因为他还不知道李信所部的情况,但是大败李信是不难的。这就是他前日考虑的要尽快打一场胜仗稳定人心,赵政已经抽调秦军精锐进入关中,那么李信与王翦必有一处虚弱,也许是两处都虚弱也说不定。

    “报——!”夜里也响起了军报声,这是大司马府发来的加疾快讯,方城内并未下雨。

    “我军大胜!”熊荆闻言几乎要跳起来,一副不敢相信模样。

    “敬告大王,然也。”庄无地大声道,他手里拿着令骑传来的疾讯。这是昨日一早沮邑传向郢都、郢都黄昏传到襄阳,襄阳今日一早又传到析邑,析邑快马传来的。“秦人大败,越师北逐之,其百余战舟皆退入沔水,不敢入大泽一步……”

    “伤亡几何!”熊荆站起来又坐了下去。如果是陆地,控制战场的一方可以抢救伤患,但这是水战,根本没有伤患,是否控制战场无关紧要。

    “未言也。”庄无地三个字又让熊荆跳了起来。

    “未言为何不言!”熊荆喝道。“成通幕府里的参谋不知战报需禀告死伤吗!”

    庄无地眼睛看着讯报,一抬又看着熊荆,然后又看着讯报,最后无奈道:“大王……,成通已卒。”

    “啊……”诸人惊呼。此前大家还喜气洋洋,因为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大泽以下沮邑、苴地、南郑都还控制在己军手中,听到成通已卒,所有人的脸色顿时不好。

    “军中何人执掌讯报何人所发”鄂乐逾礼问了一句。

    “军中此时暂由驺悦执掌,讯报也是其所发。”庄无地道。“其言、其言战舟不过数十……”

    “数十!”诸人又一次被震撼。讯报说是大胜,确实是大胜,秦人近千艘战舟现在只剩下百余舟,可是己方不包含巴师在内,四百多艘战舟现在只剩下数十艘。

    熊荆脑袋昏昏沉沉,他在意的并不是胜负,而是士卒人数。除去鸳鹜山那四个半师,成通麾下加起来有十四万人,现在战舟只剩下数十。越人用的是一百七十人的大翼,五十艘大翼只有八、九千人,百艘也只有一万七千人,如果这不算全军覆没,什么才算全军覆没!

    “大王,”庄无地看到熊荆面色急转,他安慰道:“只是战舟数十艘,非说我军士卒只剩万余。臣以为,大泽既在我手,落水之卒可以救援,此当是有卒无舟。”

    “与秦人相战是在夜间,如何……”熊荆猛一拂袖,似乎要把庄无地的安慰扫之门外。现实面前,他不想谁来安慰,他能接受全军覆没的结果。只是,他只是头脑昏沉、心脏抽搐罢了。

    “退下吧。”熊荆拂袖后竭力镇定,他觉得自己需要静一静。

    “大、大王……”庄无地结结巴巴,他还有一份讯报没有读。见熊荆点头,他连忙道:“此乃鸳鹜山息师之讯,成思言前夜诸师决议死守沔水左岸,阻截秦人南下。”

    身在鸳鹜山的楚军钉死在沔水左岸,秦军后续部队不能南下,估计这才是越师能北逐秦人的原因之一。包括庄无地在内,诸将死灰的脸渐渐泛起了



第五十三章 危矣
    石尪又提起了红牼舰队,那支舰队装满香料,只要进入地中海就能卖到不少钱。可惜的是,无勾长驶入地中海的是无视季风的飞剪,红牼舰队却是依靠季风航行的饕餮级。红牼很久很久都无讯了,熊荆也不知道舰队到了哪里。

    “红牼无讯,便是有讯明年也无返。”他没好气的道。“今年海舟所得不够这三年用的都是债金,你这……”

    “这三年用的确是债金,可债金也有不足之时。”战争不过进行了三年,石尪却感觉好像过了十年,每一天他都在火上煎烤。“不足之处便要王廷贴补,而今大商巨贾又阴兑金银,抛售铜币,物价要落,必要有足够金银不可。”

    “无有金银,只有刀剑。”熊荆压抑着怒火,佩剑拔出来横放在了几案上。

    “刀剑亦可,刀剑亦可。”石尪把案上的宝剑接了过去,竟然要把宝剑带走。熊荆见此也不阻拦,只问道:“白宜等人何言”

    “白宜言需请大王宝剑一用,不然,人心趋利,兑金不止。”石尪捧着宝剑,将它交给身旁仆臣。

    “善。”熊荆赞了一句,只要大商巨贾不挤兑,铜币价格是不会暴跌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不能任由一些人把盘子打翻。“告之白宜,诸国与商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秦人虽有战舟,然秦人战舟大而不灵,近千艘战舟为我四百艘战舟所败。”

    “白宜等人不惧秦人战舟,而惧……”既然之前已经提到了避迁海上,石尪也就把话说开了。“我军可战之卒少也,若是他日再无可战之卒,何以战大王欲避迁于海,如何避迁于海避迁于海秦人一统天下,铜币、国债皆废,商贾之金岂非化为乌有”

    “臣、臣请告退。”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也是王廷的命脉,英国首相之下第一大臣就是财政大臣。曾阴很识趣,知道自己的身份太低,不足以旁听此事,立即请求告退。熊荆对他也未挽留,他确实不该知道自己与石尪的对话。

    “避迁于海,只为他日天下大乱时再返。”熊荆坐了下来,喝了口茶才说话。

    “大王之意,乃我楚国将亡”石尪露出吃惊的神色。明明是压着秦人打,是秦国将亡,钜铁府的兵甲各县邑都退订了不少,说是战争明后年便要结束,谁想几个月过去,楚国就要亡了。

    “或亡亦或不亡。”熊荆的信心没有庄无地等人说的那么充足,不太信秦国真会缺粮而亡。“然各国之祀必然不绝,一旦天下有变,便可再返天下,彼时秦军不堪一击。”

    “非我楚国避迁,赵魏齐三国也要避迁”石尪定下的心神又有些吃惊。

    “诸国……”是楚国独自避迁,还是和各国一起避迁,这是个问题。熊荆只能道:“持有四国国债之商贾可以避迁。”

    “这、这,国债已达五十万金,持四国债券之人十万不止”石尪连连摇头。

    “十万又如何”熊荆道。“既然彼等出钱,便当助其避迁,只是彼等当订造海舟,以防舟楫不足。且此事也还要等大司马府谋划,确定避迁之地,才知输运人数。

    秦人尽占天下,然天下之外还有土地城邑,此时我军可战之卒不足,他日可战之卒足矣。此时秦人同心戮力,天下未在赵政手中,彼时天下一旦在手,为求社稷万世……”

    所有一切都变了,将来的事情会不会像熊荆所知道的那样发生,他心里完全没底。秦人连通了大夏、塞琉古、埃及,这是汉武帝时才做到的事。

    多桨战舟传入天下,天下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少府可能已经会制造火药,发展下去,秦军很快会有一支虎蹲炮炮兵,达到发熕、佛郎机传入明朝前的装备水平。秦军还有铁甲骑兵,虽然没有好马。但十几年、几十年后,汗血马培育出来,骑兵未必会输于楚军。这些变化、尤其是技术上的变化让熊荆无法判断未来。

    熊荆说着说着愣神不知该如何判断未来,石尪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道:“此事臣以为当言迁之再战,唯有再战,商贾方可安心。大王、大王也要与诸人迁之于海,不然,彼等难以安心。”

    “也要”熊荆从没有打算自己也离开,闻言一时呆了。

    “然。”石尪道:“大王在,商贾知大王为人,心安也;大王不在,商贾信乎,楚人信乎”

    “楚国人丁数百万之巨,寡人岂能弃之而去”熊荆说出自己不能离开的理由。“彼等不尽迁,楚军怎能退走”

    “大王不在,又有何人相信楚人可返天下”石尪反问道。“楚军甲士二十万,全家不过百余万,百余万可迁否”

    “不知。”百万级别的迁徙熊荆从未想过。石尪的问题中,他发现自己考虑上似乎存有一些错误。既然选择避迁于海,为何不能先迁于江东,以彭城、寿郢、襄阳、汉中为防守顶点南宋抗击蒙古人数十年,自己也可以敖上数十年。

    放心不下楚人,那就将此线以北所有楚人全部迁走。楚国舟楫上次赵人南下已经能一次输运几十万人,这两年新造了万艘大舫,



第五十四章 七盘岭
    从蓝田一路急驰到此,比顺丹水而下的郢师还要早到达宛城,熊荆已经很疲惫了。听闻秦人将从陆路攻入南郑盆地,他脑子混成一团,心头也莫名火起。想责怪郦且又不好责怪,因为雨季飞讯不通;想埋怨逯杲也是不能,此人不担任任何职务,只是一个帮闲。

    秦军攻至南郑,不说巴蜀、不说南郑城,熊荆最痛惜的是息师那四师一旅,加上炮卒和工卒,三万多人被秦军隔绝在楚地之外。还有斗于雉那两师一万五千人,他们远在陇西,秦军兵入南郑,他们只能从巴蜀返楚。可息师最多坚守十多日,当他们粮尽弃守沔水重新连通,秦人舟楫南下,估计这一万五千人绕道巴蜀也回不了家。

    “七盘岭便无人驻守”庄无地也在一旁。褒斜道几乎全是栈道,尤以褒谷口西面的七盘岭最为险要。东汉火烧水浇开通石门隧道前,出入褒谷必须翻越褒水西面的七盘岭。

    “褒城是谁的封邑”庄无地一语提醒,熊荆想起了褒城。翻越七盘岭出褒谷,褒水西侧就是褒城。褒城扼控着褒水,谁封在褒城谁就负责七盘岭。

    “是成夔。”整个南郑盆地都是若敖氏的,褒城是不是县,是邑。“成夔救过大王,因而封于褒城,但未有封君之号,七盘岭由成氏驻守。”

    “成夔卒否”熊荆想起了这个神射手,暗自叹息了一声。

    “不知。”战争只关心胜负,很少关心某个人的死亡。郦且道:“若秦人明后日至七盘岭,此时诸氏之师已至,南郑当无忧。若是……”

    秦人从陆路南下是息师发过来的讯报,这只是猜测,隔着偌大的鸳鹜山,息师也不知道秦人是不是真往南郑去了。郦且收到讯报后再看地图吓了一跳,息师的猜测在他看来确切无疑。

    褒斜道也好,蓝田谷道也好,这些道路虽有栈道,但是栈道是为了方便行车,远古之时没有栈道,先民是徒步从这些山谷翻越秦岭的。在郦且看来,秦人一定会沿着新开辟的道路转入褒斜道,再顺着褒斜道南下翻越七盘岭,攻入褒城和南郑。

    南郑此时正处于兵力空虚的时期,淬不及防肯定要大乱,说不定南郑真就被秦人拔下了。他脑子里甚至想好了秦人攻拔南郑的最佳人选:叛将景骅。他带着旧郢、方城的秦军士卒,凭借一口地道的楚音从褒斜道南下,即便手上没有符节印信,也能半骗半夺,通过栈道关防。

    “大翼炮舰如何”南郑在千里之外,熊荆连吸几口气后,定住了心神。

    “造舟场已造两艘,仍在试验未曾定型。舟吏也尚未明了如何作战,条令难成。”郦且解释道。

    “不必繁复。”熊荆强调道。“速速改装!速速前往大泽!若不能、若不能……”

    上一次楚军从沮邑攻到灵官峡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即便有炮舰,秦人如果不敌,也会在上游峡谷沉舟阻塞,水路救援息师是不可能的,只能从陆路。陆路大翼炮舰就没必要了,可如果秦军烧毁褒谷口到鸳鹜山的栈道,己方也要十几天时间才能攻至鸳鹜山。

    “必要设法解救彼等。”感觉到没办法救援息师等师的熊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郦且身上。

    “唯。”郦且郑重答应。熊荆能想到的他自然也能想到。他有点后悔没有等到宛城南下的项师,当天就急命景龟率领诸氏五师溯水前往南郑沮邑救援。五师不过三万多人,一些还是旧郢士卒,要是秦军数万精卒从褒谷口杀出,他们会不会阵溃

    宛城之中,熊荆与郦且、勿畀我商议军情。褒谷道上,与郦且想象的一样,率领秦军前军迅速南下的正是叛将景骅。息师等师宁愿深陷重围也要死守沔水不放,卫缭思考一夜,只能命令秦军弃舟由陆,从楚军新辟之道转入褒斜道,再从褒斜道出褒谷,直入南郑盆地。

    新辟之道山坳众多,虽然楚军焚烧了桥梁,在要隘设关驻防,这数万秦军还是穿了过去,只是他们每人只携待了五日干粮,没有任何辎重,最多是一些马匹驮载的可拆卸式弩炮,这种弩炮只能轰开木质城门,里面的千斤石门无法轰开。

    秋雨绵绵,靠着一口地道楚音、拿着拾获的蔡师符节,景骅通畅无阻的南下,而当看到七盘岭上秋风秋雨里的成字军旗,他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如何”一路无惊无险,负责此战的白林看到景骅止步不前,丝毫没有之前的从容,当即问了一句。景骅是楚人,他最懂楚军。

    “无恙。”景骅笑了笑,然而笑容有些牵强。“下臣只是担心荆人有诈。”

    “有诈”白林穿着楚军的衣甲,从陆离镜中打量前方的七盘岭。七盘岭在褒水西岸,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块巨石从山脚起,一直生长到山顶,层棱兀出,状如鸡冠,所以这里又叫**头关。在山脚石门隧道没有凿通之前,出谷需直上七盘岭。
1...497498499500501...5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