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不过,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牧场,只有少数临河的土地才能开发成为农田,并且因为气候的原因,收获不会太高。
而就在朱棣安排好这些事,准备回应天府的时候,驻扎在北明山的郑亨派兵传讯,鞑靼阿鲁台经过万里追杀,在北海北部将马哈木一行擒获。
阿鲁台的派使者送来了马哈木和傀儡大汗答里巴的人头,这也代表,瓦剌人的势力这次一下子就被大明打的四分五裂。
马哈木本部遭遇重创,左王太平和右王把秃孛罗也根本没有了造反的能力。
可惜的是,不管是朱棣,还是朱瞻基都不知道马哈木的大儿子脱欢被阿鲁台收做奴隶。他们也不知道,脱欢的儿子也先将在以后会成为大明最大的敌人。
朱棣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朱瞻基也是只记得也先的名字,根本不知道他是脱欢的儿子。
得到这个喜讯,朱棣大喜过望。虽然这次北征将瓦剌人给打残废了,但是几个首领都跑了,让这场胜利就显得有些成色不足。
如今的大汗答里巴和国师马哈木的人头被送了过来,那让这场胜利也就显得更加辉煌了。
为此,朱棣推迟了返回应天府的时间。又等了五天,使团才在报讯的传令兵后面跟了上来,抵达北平。
这两个首级被硝制了以后,将会带回应天府,在太庙祭祀。
阿鲁台这次不等朱棣的命令,就跑掉了,朱棣一开始很为恼火。现在他送上了马哈木的人头,也让朱棣心情好了一些。
但是他的心里也有一些担忧,怕阿鲁台又接手了马哈木的势力后,势力大增。
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后的几十年,阿鲁台一直是草原最大的势力,朱棣后面三次围剿他,都被他逃掉。
不过现在,不管是朱瞻基还是朱棣,都不会在乎他了。
北明山铜山的发现,就让大明在草原的中心地区能获得足够的利益,这批利益足以满足上百万人的胃口,还能给大明带来急需的贵重金属。
现在,哪怕是朱棣想要撤军,恐怕那些军队也不会同意,谁会舍得这么大一块利益啊!
而这么多的军队驻扎在那里之后,等于直接卡住了鞑靼人和瓦剌人的脖子,他们还想再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自由发展是没有机会了。
朱瞻基的商业计划在朱棣看过以后,简直是有些惊为天人了。
大明的商业管理模式,还是原始的,粗略的,主要依靠人政而不是制度。遇到一个能干的领导者,就能发展的很快,遇到一个窝囊的领导者,可能就会干的一塌糊涂。
而且,如今的政策还有很明显的人亡政息的模式,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通用的制度。
但是朱瞻基在前世的时候能够发展的那么大,虽然有财力和人
缘垄断的因素,但是主要依靠的就是先进的管理制度。
朱瞻基身为领导人,自然对这一套模式精通无比。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复杂的外部环境,只要能让人人遵从这套管理模式,有军队这个暴力集团在,就不怕有人不听话。
不过,通过军队来管理,也就难免会让军队的人在这里面做些手脚。
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各方能够完成朝廷布置的任务,自然要给他们留一部分利益空间。
朱瞻基的这套计划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些疏漏,但是在管理层次上,建立了以工部为首的矿工利益集团,以军队为首的管理利益集团,以太监和户部为首的监督集团。
三个集团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同时,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人事方面的调整。
&nb
第六十七章 回京
九月初十从北平出发,一路风雨兼程,终于在十月初六这一天,朱棣的座船又回到了应天府阅江楼旁边的码头。
京师百姓,并留守的文武大臣在码头迎接了朱棣一行。
当朱棣从座船上下来,领头的朱高炽和文武大臣,包括视线里欢庆的百姓,全部都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礼参拜。
这个时候,不要说朱瞻基了,就是随行的文武大臣也没有一个敢跟在朱棣的身边,让他独自享受这最正式的欢迎。
等众人起身,朱瞻基他们才依次下船,加入了欢庆的队伍中。
朱瞻基迎面走向了朱高炽,还没有走到他的面前,就双膝跪拜,向他磕了三个头。“孩儿不孝,一别经年,未能在父王面前尽孝。”
朱高炽笑的嘴都合不拢了,双手扶着他的双臂起身。“我儿威名远扬四海,为大明效力,才是大孝。”
朱瞻基当然不会让他来扶自己起来,他自己现在虚弱的都要被人来扶,只能是搀扶着他。
看到朱瞻基已经比自己高了半个头,朱高炽笑道:“行伍从军,的确是锻炼人,基儿高了,也壮了。”
此时仪式众多,人员繁杂,他们父子俩并没有说几句话,就被太监们安排到了不同的位置。
朱棣将乘龙辇,一路招摇回宫,在万民面前,他当然要做足姿态,把太子朱高炽也叫上了车,与他共同享受万民欢呼。
朱瞻基虽然备受宠爱,但是这个时候也没有资格往旁边凑。
在朱棣的龙辇之后,还有宗人府,文武大臣的车驾。朱瞻基的车驾前面,都是国家重臣的车驾,与朱棣的龙辇之间,隔了大约三十辆车。
车队一直走了大约四个小时,才从码头抵达了皇城正南的承天门。
在这里,所有人下车,从承天门步行进入,沿着御道,经庙街门进入太庙,进行大祀。
从大约中午时分下船,一直到天黑,整个祭祀才结束,这个时候,皇宫内部已经是灯火通明。
文武大臣从承天门出皇城,而朱棣则带着朱高炽和朱瞻基沿着午门进入了宫城。
至于昭懿贵妃和春夏秋冬四女她们,是没有资格参与太庙祭祀的,所以早就从别的路线安排回了后宫。
朱棣早就疲惫不堪,不过是一直在硬撑着,祭祀完毕,就再也撑不下去了,让人准备了几副步辇,坐了上去。
他的步辇是十六人抬,朱高炽的是十二人抬,而朱瞻基的就只有八个人抬了。
朱瞻基这个时候当然要表现一下,亲自扶了朱棣坐好,才笑道:“皇爷爷一路疲惫,今日孙儿就不叨扰你了,明日再去跟皇爷爷请安。”
朱棣笑道:“一别十月,你母亲必定心忧,你在宫中好好陪她。”
朱瞻基故意逗道:“遵旨!”
朱棣忍不住笑了起来,拿手指了指他,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笑骂了一句:“小猴子!”
朱瞻基嘿嘿笑了起来:“爷爷忘记了,我是属虎的,是小老虎。”
送走了朱棣的步辇,朱瞻基这才又扶着几乎要断气模样的朱高炽上了步辇,自己却没有坐步辇,而是跟在了他身边跟他闲聊。
朱高炽身为太子,哪怕就是不喜欢打打杀杀,但是也对战争有必然的关注。他问起了朱瞻基在战场上的一些细节,虽然以前在私信里面说过,但是朱瞻基也不厌其烦,跟他好好炫耀了一番。
过端门,经午门,朱棣的步辇从这里进入了右顺门,而朱瞻基和朱高炽的仪仗则从这里分开,进入左顺门,经过文渊阁,抵达了文华门。
太子妃张氏率领着朱高炽的一帮小老婆们,还有一帮孩子们已经等在了门口。
朱瞻基拜见母妃,其他人又向朱瞻基参拜,在门口闹哄了好一会儿,众人才进了文华殿。
朱瞻基注意到孙娴躲在人群的后面,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一丝忧郁。
虽然正式的旨意还没有下,但是太监们已经开始组建选妃团,要给太孙选妃这件事也就传遍了全国。
位高权重的太监们对加入选妃团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那些平日不得志的太监们,无不以加入使团为荣。
这不是招收普通的宫女,而选妃,天下人无不因此欢呼雀跃,特别是家中有适龄女孩子的,更想借着这个机会攀上高枝。
大明皇室为了防止后宫乱政,大部分后妃都是来自民间平民,最多也只是中产阶级。
但是如果被选中之后,后妃一家就鲤鱼跃龙门,最低也要封一个伯的爵位。
所以,大明的普通家庭无不以此为通天捷径,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选上,肯定会自愿拿出大笔金钱贿赂。
能够加入使团,这就是一个大肥差,甚至比宣读晋升的圣旨,获得的外快还要多。
太孙选妃既然已经提上了日程,那么孙娴自然会担心。她虽然十一岁开始就被当做皇后来培养,但是没有领到金册,这件事就还有变数。
朱瞻基跟她笑了笑,轻轻点了点头,她就变的开心了起来,唇角微微一翘。
年方十岁就能被公认为一地的绝色佳丽,朱瞻基的外婆,老娘,包括爷爷都能看中,十一岁就被养在皇宫里,当皇后备选,这都足以证明她的美貌。
而且她一直被有意引导和训练,仪态妆容包括性格也都被培养的很好,即使安排她当皇后,也挑不出半点不好。
朱瞻基纵使见多识广,久经沙场,这个时候也忍不住心中轻轻一荡。
&n
第六十八章 回宫
从偏殿出来,孙娴低着头,踩着小碎步,紧紧跟在朱瞻基的身后。每次偷偷看一眼前面高大的背影,她就立刻心如鹿撞,脸颊发烧。
从十一岁开始,她就知道自己这一辈子的荣辱和哀乐,都系于这个男人。
十岁之前的记忆如今在她的脑海里已经淡去,有时候在梦里,她连自己爹娘的样子都已经忘记了。
她的生活里面就只有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后,如何讨得这个男人的欢心。
她了解他的所有喜好,喜欢吃什么菜,穿什么样式的衣服,喜欢练武,对她也像一个妹妹一样关爱。
不论他对自己好不好,她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唯一靠山,生活永远是以他为主。
她不懂得那些情啊爱啊,她只知道,把他当做自己的天就够了。
小时候还不觉得,但是自从开始发育了之后,知道了男女有别,每次看见他,她就忍不住有些心慌。
走在前面的朱瞻基看到了守在文华殿外面的李亮他们,站住了身子。
孙娴却没有防备,径直撞向了朱瞻基的后背,孙娴忍不住一声低呼,伸手抵住了他结实的后背。
丢死人了。
朱瞻基回过头,看着粉脸含羞的孙娴,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在宫中住的还好不好用度有没有人克扣”
孙娴站定了身子,摇了摇头说道:“一切都好。殿下四海归心,宫中內监,宫女不敢轻待了妾身。”
朱瞻基看了看她有些紧张地绷住了小脸,刚满十六岁的年纪,在后世也最多上高中,但是现在,家族的荣耀系于一身,变的比后世的学生们要成熟的多了。
伸手捏了一把她的小脸,朱瞻基笑道:“无需紧张,我们以后是要成夫妻的,天天这样绷着自个,累不累啊!”
大庭广众之下被朱瞻基动手动脚,孙娴大羞,拿袖子挡住脸说道:“殿下请给妾身留两分颜面,传出去对妾身声誉有损,对殿下威名也有影响。”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们是未婚夫妻,何必在意他人之言。及笄之后,你失了天真,也变的古板起来了。”
孙娴怕朱瞻基恼了她,伸手用小指勾了一下朱瞻基的手指,轻声说道:“宫中人多嘴杂,妾身不敢有一丝疏忽,还望殿下不要怪罪妾身。”
朱瞻基当然不会真的恼了她,也知道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苛刻。男人出外逍遥快活是风流,少女跟非亲属男性说几句闲话都不行。
她若行止有亏,哪怕朱瞻基再喜欢她,皇后这个位置她也不要想了。
所以朱瞻基反过来安慰她说道:“你端庄贤淑,我怎么舍得责怪。这次出征,从济南府回来的时候,我也见到了你爹娘。选妃在即,我也告知了他们,明年二月,他们就会从家乡来京。”
孙娴抬头看着他,犹如小鹿一般怯怯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担忧。“殿下以后还会像以前一样待我吗”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只会比以前更疼爱你,你不必担忧,我已经跟皇爷爷说了,这次选妃,不会有人越了你去。”
“果真如此”
朱瞻基逼近她的小脸,闻着她身上的馨香笑道:“下次再敢怀疑我的话,就家法伺候。”
孙娴啊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太监和宫女,见他们都低着头,假装没有听见他们的话,这才有些安心。
得到了朱瞻基的承诺,她也放下心来,轻声说道:“殿下又不正经了,等成了婚,妾身愿意领家法。”
话一说完,她自己也羞不可抑,行了一个仕女礼说道:“时候不早了,妾身明日再带嘉兴她们去兴庆宫与殿下契阔。”
看着她有些仓皇而逃的背影,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
所谓家法伺候当然就是打屁屁。只是这个游戏在她还小的时候玩过几次,等她来了月事,发育了之后,就畏之如虎。
现在得到了承诺,她也算是放肆了一回。
等她带着一帮小太监,小宫女进了本仁殿的廊道,朱瞻基这才又回头吩咐李亮。“不用摆驾了,回宫。”
兴庆宫与十个月前离开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朱瞻基离开十个月,这次回来,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以大礼跪拜参见。
朱瞻基心情愉悦,亲手扶起了因为自己的连累导致只能待在兴庆宫的金阔。“一别十月,金太监受累了。”
金阔颤声说道:“为殿下效力是老奴本分,不敢当殿下夸奖。”
朱瞻基笑道:“从宁波市舶司镇守太监到印绶监大太监,虽然是升官了,但是你才四十岁,就只能待在兴庆宫,想必也是受不了。不过皇爷爷已经同意了我的海外发展计划,再等一年多,待我
纵横四海之际,你可愿为我执马”
金阔立即双膝跪拜,跪伏在地说道:“能为殿下效力,老奴万死不辞。”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与郑和关系不错,也熟知內监各地的营生。所以这段时间,你就坐镇兴庆宫,帮我把全国各地的产出统计一番。这次我要亲自出海,要把贸易做到大明海船能抵达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