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金阔才四十岁,现在被朱棣困在了兴庆宫,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太监来说,现在还不到养老的时候。
能够有机会再出去,金阔当然是千肯万肯。
另一边,薛尚宫带着一百多个宫女也跪伏在地,朱瞻基大声说道:“我出军北征,诸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兴庆宫上下,以二两为线,人人有赏。”
第六十九章 兄弟
朱瞻基又问:“你有什么要求吗”
薛尚宫楞了一下,有些奇怪地看着朱瞻基。“殿下什么意思”
朱瞻基道:“难道你就愿意一辈子孤老终生,一辈子连男人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薛尚宫大惊失色,连忙拜伏说道:“殿下请勿再言,你是想让奴婢死无葬身之地吗”
朱瞻基站起身来,走到她的面前温柔笑道:“从我五岁你就伺候我,既然你选择在宫中安度余生,我自然也能保你安全。你与我关系与他人自有不同,我是不忍见你就这样在宫中默默老去,死去。”
她的身子颤抖了起来。这样低着头,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衣服的轮廓勾画除了一个娇美的轮廓。
“殿下,求你不要再说,奴婢从来不曾想过以色侍人。何况奴婢也自知貌不惊人,与其以色服侍殿下,还不如一直做个殿下的贴心人。”
朱瞻基掂着她的下巴让她抬起头来,笑道:“我不会逼你,只是有些可惜而已。这样吧,我给你一点时间,你也好好想想。就是做了我的身边人,也能当我的贴心人。”
在她的脸上摸了一把,朱瞻基才放开了她。“起来吧,安排秋月和冬雪来我房里伺候。”
“是!”平日里一贯云淡风轻的薛尚宫跌跌撞撞跑了出去。好像朱瞻基他是个魔王一般,让他心里有些不爽。
虽然宫里的女人可以任由他为所欲为,但是他还是喜欢讲究个你情我愿,那样才有趣味。
她要是不愿意,也就随她吧,反正他只要想要,就会有无数的女人想要爬到他的床上来。
第二天,朱瞻基在东宫老老实实待了一整天,哪里都没有去。当一个好儿子,好哥哥,至于好老公,他这辈子是别想了。
生于皇宫,哪怕年纪小,从小见识多了尔虞我诈和虚情假意,加上乳母,宫女,小太监之间的竞争,他们都不会是真正的傻白甜。
他们也都知道朱瞻基深得皇上和太子宠爱,加上朱瞻基的年纪比他们要大上不少,所以一个个还是很尊敬的。
不管是真心也罢,虚情也好,朱瞻基最起码在面子上,一个个都平等对待,不厚此薄彼。
只有这个便宜母亲,十几年来对他一直关怀备至,他就是个石头也被感动了,对她自然也是发自内心的亲近。
而朱棣却没有朱瞻基这么幸福,昨天刚回京,今天一大早,就开始了早朝。
他虽然没有朱元璋的精力十足,但是也算是个敬业的皇帝。刚回到京城,一天也不休息,就召开常朝。
常朝又称日朝,是每天都举行一次的,但是基本只有副部长以上级别的人才有资格参加。
在常朝上基本不会讨论政事,皇帝与少数大臣在其他地方召开一个简短例会,然后就散会。其他大臣只能在前殿,甚至是朝天门等一会儿,然后就去上班。
到了中午时分,又会举行一次午朝,具体解决今天的一些政务,会议时间也很短。
而电视上经常出现的上朝,则是每个月初一十五举行的朔望朝。
洪武时定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也被称作大朝会。这个时候,其实是不处理政务的,主要以接见外宾,接受朝贺为主。
官员升迁,汇报工作,如果是皇帝亲近的人,皇帝会专门散朝后接见一下。不亲近的人,也就是等到大朝会,在朝堂上一批批地汇报工作。
所以说,真正在朝会上,需要处理的事务并不是很多。当一件事被拿到朝会上来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已经处理好了,要么就是等皇帝裁决。
如今的明朝才经历了三个皇帝,都身强力壮,所以许多规矩都还没有改变,也跟后人所了解的上朝不太一样,跟清朝的朝会更是差别甚远。
清朝的朝会一般天没亮就要去上朝,然后一直拖延几个小时,各部官员才会会到自己的部门处理政务。
明朝初期则不是这样,早上上朝不会超过一个小时,然后官员们吃早餐,上班。中间遇到什么难以决策的事,都会集中在午朝汇报。
而一些急事,大事,才会在中间传到皇帝这里处理,到中午的时候还会开一个碰头会议。
大臣们一般上班要上到下午三四点,而皇帝,午朝之后就没事了,属于是私人时间。
中午吃饭的时候,朱瞻基原本还想等朱棣一起来吃饭,却被李谦通知,散朝以后,朱棣就又躺下休息了。
他毕竟年纪大了,这次奔波小一年,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
朱高炽倒是回来了,今日精神也不错。只是他并没有留在宫中吃饭,说是詹世府的黄淮幼子成亲,要去祝贺。
听到黄淮这个有点熟悉的名字,朱瞻基记忆深处里的一点模
糊印象又浮现在心头。
他突然想起了朱棣第二次北征,凯旋而归的时候,朱高炽却迎驾晚了。
朱棣大怒,一下子把詹世府和礼部官员关了一大批,而这个黄淮也被关了十年,一直到朱高炽登基,黄淮才被放出来。
只不过,这个记忆太模糊了,他甚至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只是他有些奇怪,原本的历史上朱高炽迎驾耽搁了时间,为什么这一次却没有耽搁时间呢
这次北征,解决了草原的心头大患,他对一直赖在京城的汉王也有些厌烦了。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把这个搞笑的汉王放在眼里,但是有这样一个癞蛤蟆一直添堵,恶心人,也该到了敲打一番的时候了。
明年冬季,最迟后年夏天,他就要跟郑和一起出海。
第七十章 工匠
沿着武英门外的林荫道一路西行,都可以遇到手抱奏折的大臣们在武英门外等候觐见。
朱瞻基还没有参政,那些大臣们见到朱瞻基,一个个都是躬身行礼,却没人开口搭话。
无故搭讪太孙,就会被认为包藏祸心,这可是大罪。
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皇子皇孙被大臣蛊惑,另一方面也是老朱家对继承人的防范。
朱高炽还是在监国时期,就因为私下接见了汇报工作的解缙。在历史上解缙因此被杀,朱高煦也因此天天吵着要把太子废了。
权力的斗争面前,可没有什么父子亲情。朱棣虽然因为朱瞻基是孙子,有意扶持。但是这些都是因为朱瞻基跟他的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故意扶持孙子来跟儿子作对,进行权力制约。
所以朱高炽也好,朱瞻基也罢,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只能按照朱棣的规矩来。
他给的,你才能要,他没有给的,你不能想。
也因此,朱瞻基才强忍着自己想要掌权的心,不跟这些文臣接触。
目前的文臣方面,除了担任过他老师的解缙和胡广,也就只有一个半隐退的姚广孝,朱瞻基偶尔会联络一下。
经过了武英殿,就是大御厨,这里的御厨是宫中最大的,人员全部集中起来,能做超过万人的伙食。
有时候朱棣宴请群臣,主要就依靠这里的御厨来做饭。
御厨过去,就是西华门,这个门主要就是太监们在用,因为这个门外,就是大明最先进的工厂和最大的仓库。
从西华门出来就不是宫城了,而是皇城,一条直路通往皇城的外城门西安门。
在这条大路的北边,跟皇宫平行的区域,是内府诸库。这里的面积大约有皇宫的一半大小,几百个不同的仓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地进贡的特产,皇族的私房钱,皇帝要赏赐的各种丝绸,布料等等。
而在这条大路的南侧,这片面积超过五十万平米的区域,则是大明最大的血汗工厂。
在这片区域里面分布着內监的八个局分别是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还有一个是司苑局,除了司苑局以外,其他的七个局在这里都有不少于一家作坊。
另外,宫女系统也有四个司在这里有自己的工厂作坊,这一片区域有超过三万个太监和宫女在这里劳作。
这里的太监与宫中的太监属于是一个系统,但是宫女却不一样。
因为这里的宫女是没有资格入宫的,在这里干上几年,都还会返回家乡重新嫁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比宫中的宫女要自由一些。但是,她们也不得不忍受各种剥削,只有老老实实干活,才有可能安全回去。
朱瞻基没有取消这里的想法,因为这里的工厂和作坊,也代表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技术。
整个大明,也就只有工部的作坊能够比这里更加先进,但是在纺织业,恐怕连工部的作坊也比不上內监的作坊。
朱瞻基的大驾光临也让这里的管事太监和宫女一个个郑重无比,虽然没有鼓乐迎宾,一个个却也像后世领导视察一般,洒水扫地,到处清理的干干净净。
皇宫里面树多,这里除了房子却一棵树也没有。每一个仓库的外边都被引入了活水,形成了一个个沟渠,以此来防止火灾。
朱瞻基让王彦这个太监总管打发了其他人,只留下了兵仗局的管事太监,还有几个特许可以接触地球仪的可信的太监。
进入了兵仗局,这里本来就是內监专门用来打造兵器和仪仗用品的地方,包括內监的军旗,都是在这里绣制。
这里的安全防范本来就比较严格,而靠近皇城根的一个小院子,更是被包围的水泄不通。
兵仗局的管事太监孟超来还自诩道:“太孙殿下请放心,地球仪从搬进来的第一天开始,里面的工匠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外面的人也不能进去。除了少数几个可以信赖的人,根本没有人能内外串通,泄露机密。”
朱瞻基淡然地点了点头说道:“里面的人都是有功之臣,你调查一下,是否有人收了他们的安家银子,在我查出来之前,还给他们。”
他脸上的笑容一滞,还没有说话,就见到远处几个太监领着纪纲和庄敬他们走了过来。
看见这两个杀神,孟超来连忙说道:“我立即查办此事,若有此事,定不轻饶。”
这帮工匠相当于被囚禁在这个院子里,又接触了这样的秘密,恐怕内心早就以为自己要被灭口了。
 
;虽然朱瞻基拿出来的赏银不少,他们恐怕更会以为这是安家费。想要通过贿赂活命很难,但是想要贿赂一下监管的太监,给家里传个话,恐怕许多太监都会愿意干。
这种事避免不了,朱瞻基也不想深究。要是真的查起来,恐怕没有一个人身上是干净的。
他之所以不跟这些弓箭解释,也是想用这十个月的时间给他们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知道这个秘密的重要性。
然后再释放了他们,他们就不敢随便泄露这些秘密了,而且还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瞥了孟超来一眼,却没有接他的话,看向了走过来的纪纲。
或许是心情轻松了,纪纲比过
第七十一章 反转
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男人闻言又要下拜,被朱瞻基叫住。“站着回话。”
这个男人才躬身作揖说道:“回禀殿下,此乃微臣所制。”
此人面相衰减,头发花白,这十个月的心理折磨,已经让他快要崩溃了。眼见朱瞻基喜欢他制作的地球仪,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不过朱瞻基不说话,他也不敢多说一句。
朱瞻基说道:“你的手艺远超他人,是我大明需要的人才。既然自称微臣,也应是工部官吏,报上名来。”
此人激动地说道:“微臣乃工部虞衡清吏司副使马致才,祖籍苏州,永乐三年因擅长祖传玉雕工艺被征用,永乐六年升副使至今。”
虞衡清吏司副使,这的确是一个芝麻官,因为这个职位是大明官吏最小的一级,从九品。
虽然这个职位已经不再算吏,能被称作官了,但是在朱瞻基面前,这个职位不值一提。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精通玉雕,这雕刻地球仪对你来说的确没有难度。不过能将如此国之重器复原的如此精细,也很难得了。副使这个职位,不足以表彰尔等功劳,此事我记在心里,回头给你记上一功。”
他们就是再迟钝,这个时候也都明白了过来,这次他们不仅不会死,还立下大功了。这十个月的担心受怕,这一刻变成了惊喜。
两个年级稍大的还好,那个三十左右的壮年,听到这个消息,竟然激动地昏了过去。
朱瞻基并没有见怪,任何人经历这样的大悲大喜,都会有些受不了,只是让人将他移到了屋外救治。
将已经雕刻好的地球仪都检查了一遍,凡是那位马致才雕刻的地球仪,无一不是最佳的,也被朱瞻基挑了出来。
他吩咐金阔和孟超来说道:“此地所有地球仪全部用布包住,然后送入宫中,待皇祖父分配。讲那个小一点的地球仪,送进兴庆宫。”
金阔是最求之不得地球仪的秘密能早日公开。因为这个秘密,他丢了宁波市舶司镇守太监的职位,只能在宫中养老,而这个秘密公开,他才真正脱离险境。
安排好了这些杂事,他才又回头跟马致才三人说道:“你三人此次立下大功,本应重赏,只是孤尚未亲政,所以你们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朝廷嘉赏。李亮……”
“奴婢在。”
“马致才赏银一百两,其余二人赏银六十两,另十人每人赏银三十两。”
赏银是今日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的,听到朱瞻基的吩咐,一帮小太监立即将赏银发放到个人的手中。
众人纷纷跪拜谢恩,这个时候,他们最激动的不是得到赏银,而是不必被灭口了。
朱瞻基受了他们的大礼,这才又说道:“尔等所为,关系到国之机密,不得外泄。出宫之后,关于此间事物一概不准提起,否则我不治你们的罪,也有锦衣卫来治你们。”
三人立即又跪伏在地说道:“我等蒙受皇恩,绝不敢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