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叛军原本因为时间的消磨,以及巨大伤亡,而慢慢低迷的士气,瞬间恢复,一个个欢呼着,呐喊着向明军攻来。
见此,只闻得“噌!”的一声响,黄得功一把拔出腰间宝剑,急声大呼道:“亲卫营,随本候下城,堵住缺口,将叛贼打出去。”
突然出现的缺口,让城上守军士气大泄千里,黄得功知道若让叛军入城,守军定然崩溃,因而当机立断,亲自操刀上阵,领着手下一千亲兵,下了城楼,直奔缺口而去。
“叮叮当当!”一阵兵器交击声响起,黄得功领着亲卫,便与涌来的叛军撞击在一起。
血肉飞溅,两军在紧有六丈宽的缺口处杀做一团,如此狭窄的区域内,双方挤下了数千人马,几乎每一刀,每一枪都能带走一条性命。
王彦看着城墙被轰塌,叛军涌向缺口,心里顿时大急,一旁的王威等人亦是如此,“完了,城要破了,将军杀出去吧!”
王彦也知道,如果不能堵住缺口,池州必破,但他知道就算这时带着忠义营冲出去,也无法影响战局,他眯着眼注视着缺口,见一队明军与叛军撞在一起,咬牙道:“再等等,现在还不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王威等人闻之,只得焦急的注视着战场,期望明军能将缺口的叛军挡下来。
小山上,左梦庚看到城墙崩塌,心里顿时大喜,四面围攻依然无法破城的郁闷,在这一刻一扫而空,他抽出千里镜,眺望缺口,见无数左军杀向缺口,不过却被一支精锐明军挡住。
“传令后军,给本帅冲杀过去,一举破城!”连日攻打,好不容易得了现在的机会,若大军退下,缺口必然被守军修复,左梦庚绝不能坐失良机,要将最后的兵力,全部压上。“破城后,纵兵十日!”
鼓点指挥着叛军压阵的三万大军,向洪水般,决堤而出,汹涌的向缺口处扑去。
黄得功在亲卫的护卫下,同叛军血战,刚刚稳住阵型不久,一股新加入的叛军又将他的部下冲的七零八落。
左军在西门投入的兵力一下达到十三万之众,随着三万养精蓄锐的后军冲入战场,早已激战近两个时辰的明军,顿时被杀得节节败退。
“侯爷!这里太危险了,速速随末将退下去吧!”黄得功老当益壮,挥刀乱战,但毕竟上了年纪,无法与悍卒争锋,不时被逼的险象环生,亲卫们见此,提心吊胆,连忙
第38章斩帅旗,左部溃败
左军骑兵凭借地利,占据于小坡之上,猛然冲下,速度奇快。
左梦庚原本想凭借这一优势,得到的强大的骑兵冲击力,击垮迎面杀来的忠义营骑兵,可谁想王彦跟本不与他争锋,直接绕开。
左军的骑兵从高处冲下,根本无法减速,在从王彦和李泰祯率领的两队骑兵之间穿过之后,迎面便撞上了赶上来的忠义营步军,顿时便在鸟统声中倒下近百骑。
左军的骑兵千户冲在最前面,可他侥幸的在第一轮排枪下活了下来,但他整个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忠义营中的第一排鸟统手已经退下,第二排鸟统手抬枪上前。
看着那燃烧着,闪烁着火星的火绳,左军的骑兵千户顿时一阵胆寒,此时他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冒着排枪的轰击猛冲过去,击溃眼前的步军,要么赶紧转向,调转马头,绕开步军。
两个选择,都有一定风险。
直接冲击,万一不能击垮忠义营的步军,反被缠住,那他再想重整阵型去救中军时,可能左梦庚已经被王彦的骑兵击溃。
如果选择转向,那在转向的过程中,整个骑兵将等于横向着摆在步军火统之前,任其轰击,若是死伤惨重,剩下的骑兵同样无法对抗王彦的忠义营骑兵。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左军骑兵从高坡上冲下,速度奇快无比,那千户心中一犹豫,左军骑兵再想转向,却已来不及。
骑兵千户见此,心里一阵后悔,只得咬牙向步军猛冲过去。
“砰~砰~砰~”
火统声再次响起,那骑兵千户没了上次的好运,顿时便被打成了筛子。第二轮排枪又打死了一百多名左军骑兵。
第二队退,第三队上!
“砰~砰~砰~”
又是一片弹幕迎面打来,再次收走一百多骑。
左军还未与忠义营接战,便损失了将近四百名骑兵。
付出近四成的伤亡后,他们终于冲到忠义营的步军之前,但迎接他们的却不是胜利,而是一杆杆锋利的长枪。
在王威的指挥下,忠义营的步卒,围成圆阵,长枪手握住长枪蹲着,枪杆斜插在地上,将鸟统手围在中间,使得左军的骑兵根本无从下手。
在遥远的西方,多年后一位伟大的皇帝,就是因为手中的数万轻骑兵,丧失在这种阵型之下,从而致使一场关键的战役失败,最后被赶下皇位,流放在荒岛之上。
如果左军骑兵是人马皆披坚甲的重骑,那定然将王威的步阵撞得稀烂,只可惜他们皆是轻甲,根本无法撞破枪林,手中战刀又够不到阵内的步卒,顿时便成了鸟统手的活靶子。
千户被打死,剩下的骑兵又冲不破步阵。
在不断响起的统声中,瞬间又被带走近百条性命,剩下的左部骑兵顿时崩溃,他们慌忙的退出攻击,在一片统声中,再次丢下近百尸体,往小山退去。
小山坡上的左梦庚看着冲下山去的骑兵,片刻间就折了一半,早已吓得脸色煞白。
这时王彦的骑兵已经冲到山下,左梦庚的亲卫多是刀盾手,没有多少弓手和统手进行压制。
好在骑兵爬坡不行,等到与左军步军撞在一起,也失去了冲击的能力,但王彦的人数优势摆在那里,左梦庚的五百亲卫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寄以厚望的骑兵被杀败,忠义营的步卒也将很快爬上山来,左梦庚再也顾不得是否造成大军混乱,急忙下令调后军回援。
战鼓声和号角声响起,攻城的左军顿时一滞,还没加入多久的三万后军又缓缓退了下来,往回跑着向小山杀去。
左军士气不禁为之一泄,看着发身在身后的战斗,他们心中开始担心起来,不过帅旗还在,金声未起,左军士兵便只得继续攻城。
不过与之前的攻势相比,此时显然已经没了刚才的锐气,原本已经快要攻进缺口的左军,又被明军慢慢推了出来。
小山与池州相距不过一里半,回援的左军长枪兵,半刻钟便能杀到小山之下,王彦见此心中有些焦急。
“斩杀左贼者,赏白银千两!”上山不利骑战,王彦大吼一声,便翻身下马同左军战做一团。
忠义营的骑兵看他如此,亦是纷纷舍弃马匹,操刀持枪的冲杀上来。
“兄弟们顶住,不要后退,援兵马上就到!”左梦庚同样知道,只要他帅旗不倒,坚持到后军回援,今日便还有机会重整旗鼓,踏破池州,但如果坚持不住,那少不了一场大败,说不定性命都要留在这里。
这时左军败下阵来的骑兵,同王威的步军也先后加入战团,小山上左军与忠义营交织在一起,阵型完全被彻底打乱,形成混战。
但是两军的目标却是一致,都是要往帅旗方向猛攻,只不过一个是要去砍断帅旗,一个却是要去支援左梦庚。
整个小山上,中间是左军帅旗和左梦庚的五百亲卫,外一层则是一千下马步战的忠义营骑兵,再外一层又是败阵后,从新回来支援的左军骑兵,而最外面又有王威的步军,再远一点,则还有正拼命往回赶的左军后军。
大军在小山上一环套一环,显得异常混乱,但王彦与左梦庚都十分清楚的知道战局的关键。
&nb
第39章庆功宴,貌合神离
从池州往西三十里,遍地都是左军散落的旗帜和兵器,王彦带着骑兵一路追杀,踏破左军大营,黄得功大军随后掩杀而至,左军无力在南岸支撑,左梦庚只得放弃南岸的败军,渡江返回安庆。
经此一败,左梦庚精锐损失近半,南岸物资尽弃,再也无力东犯,只能坐困安庆与明军隔江相对。
王彦杀至江边,看着江上来往穿梭的左军兵舰,也只能望江兴叹。他对于没能斩杀左梦庚,一举解决大明西线的威胁,而感到无比遗憾。
这时王彦在江边,草草的包扎了脸上恐怖的伤口,便引着骑兵与王威的步军汇合。
古语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左军大败,但忠义营两千二百四人,也损失了一百多人,其中步军损失十人,骑兵却在小山上战死一百多人。
王彦得知那么多兄弟战死,且多是他从山东带出的老兄弟,心里不禁一阵黯然神伤。
他让王威处理后事,将死去的兄弟登记在册,然后再上报兵部,等将来他收复河山,再寻兄弟们的家人抚恤。
李泰祯则带着弟兄们清理战场,记录战功,清点物资。
小山一战,左军一千骑兵几乎全部折在忠义营之手,所以除了被打死或者跑掉的战马,他们又得到了五百多匹战马。
这时天已经将黑,王彦便让大军就以死马为食,先在小山上安顿下来。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一堆堆篝火,点缀着夜的黑暗,忠义营的士卒们靠在一起,围着油滋滋的烤肉,谈论着今日的大战。
老卒暂时忘却了死去的兄弟,吹嘘的他的勇猛,步营中的步卒,也因为今日出色的战绩,而显得异常激动。
这一战忠义营一个斩杀左军两千多人,还砍断左军帅旗,扭转战局,可谓立下了大功,自然少不了一场封赏。
王彦正考虑着该如何奖励手下人马时,去城内索要军帐等扎营物资的李泰祯正好回来,还带来的城中使者。
王彦见之,原来是一场大胜后,黄得功与刘良佐在城中大摆宴席,邀他前去赴会。
当下王彦便将扎营之事交与王威,然后跟随军使,匆匆赶往城中。
宴会设在池州总兵方国安府中,王彦赶到时,诸人已经酒过三巡,气氛融洽。
堂内摆下三桌,坐满了人,王彦却一人都不认识,便只有先站在一旁。
“可是斩断左贼帅旗的王将军到呢”黄得功今日取胜,心中甚是高兴,便喝得多了些,以到微醺之态,他见卫士领着一年轻将领进来,放下酒杯问道。
“末将泗州守备王彦,拜见侯爷。”王彦闻之,连忙行礼,而后又对着众多上官道:“拜见众位大人。”
这时黄得功已经离席走到王彦身前,见他一表人才,脸上涔着血迹的绷带又平添几分英气,心里不禁欢喜:“真良将也!”
说完黄得功便亲持王彦之手,将他拉到身边坐下,而后又为其介绍堂内诸人,王彦则一一见礼,才知广昌伯刘良佐,池州总兵方国安皆在堂内。
黄得功的对王彦的态度,明显带有提携招揽之一,堂内一众诸将见此,不禁脸色一变。
今日一战,池州险些陷落,若不是王彦突然杀出,黄得功说不定已经一死以谢陛下,所以王彦不仅是今日首功之人,亦是他黄得功的恩人。
黄得功今日目睹城外之战,对于王彦把握时机的能力十分赞赏,而其手下忠义营的战力也让他十分满意。
“王将军之才,做一守备着实可惜,不如来本候军中,本候定然向朝廷,为汝请封总兵之职。”黄得功带
第40章指挥使,王彦升官
左梦庚丢掉南岸大营,退回江北的安庆,南岸几十万大军的物资,几乎尽陷于黄的功之手。
几十万败军留下兵器甲胄,更是数不胜数,还有被俘虏的四万多左军精锐,这都是财富和资源,任何一镇获得,都将实力倍增。
现在刘良佐提出要分配这些物资,立马便让堂上气氛一变,诸将齐刷刷的向黄得功这一桌看来。
王彦对于手中的战马,其实看的并不重。
骑兵难养,耗费盛多,营中一千骑兵,已经让他倍感压力,而且再多五百匹战马,也不能让忠义营全营皆骑,所以王彦很愿意用战马,来换取其它的利益,但黄得功是主帅,而且掌握绝大多数的战利品,他不发话,王彦自然不可能开口表态。
这时黄得功脸色一阵变化,他并不愿意将到手的物资分予众人,但刘良佐一镇有四万兵马在池州城中,万一生了龌龊,却又得不偿失。
当下他心里不禁一阵权衡,最后还是决定妥协为妙。
“广昌伯所言甚是,此战所得物资,是该安功劳分配,如此才能体现本侯大公无私,赏罚分明。”黄得功满脸豪气,而后却话音一转接着道:“即是安功分配,那何为功,又有多少功,就须有个标准,依本侯看,就按着各部斩首,俘敌之数来算,诸位以为如何”
今日一战,主要集中在西城,论斩杀左军首级,自然无人能比得过黄得功的大军,而且追击过程中,西城的明军也占据优势。
如此算来,刘良佐的部众,根本没有多少战功。
闻黄得功之言,刘良佐脸色不禁一变,正要开口再争一番,黄得功却一挥手,制止他开口,而后对着王彦说道:“王将军所部得到的战马,须得交予本侯!当然对于汝等击溃左梦庚的亲卫,砍倒帅旗之事,本侯给汝等再计一大功。”
这一战,王彦的忠义营扭转战局,可谓大功一件,如果他不反对,其他将领自然无话可说。
王彦知道,这是黄得功让他表态,但如此必然会得罪刘良佐,他心中不禁一阵权衡。
王彦与刘良佐并未有什么交集,而且对方主动提出要分他手中战马,那他自然也不用考虑刘良佐的想法,而且黄得功答应为他再记一功,能用战马换取黄得功手中的物资,又何乐而不为呢。“侯爷是主帅,末将自然听从侯爷吩咐,明日便将战马赶入城中。”
刘良佐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听闻王彦应下,顿时便怒目而视,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再说,毕竟他还不敢于黄得功翻脸。
他现在是能分一点是一点,万一惹恼了黄得功,最后一点也不分他,那便得不偿失了。
“如此甚好!”王彦的表现让黄得功甚是满意,当下许诺道:“本侯会保举王将军为参将,忠义营的编制本侯给汝补全,从俘虏中挑选三千精壮,凑够一营人马,本侯再请奏朝廷,加汝忠义营指挥使之衔!”
“末将谢过侯爷提拔!”王彦没想到他的示好,能换来如此回报,顿时离席行礼谢道。
“王将军不必客气,这都是汝应得地。”黄得功扶起单膝跪地的王彦笑道:“明日汝可先挑选部众,顺便将今日斩首上报本侯,其它物资奖赏,待军中统计后,再发放予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