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喏!”十多名亲卫连忙出列应道,而后与压着六人的士卒一起,架着六人就往外拖。
忠义营一共才二十个百户,一下杀掉三成,众人虽然知道王彦要振军威,也知六人难逃一劫,但潜意识里却不认为王彦会真的杀六人,
最多也就是挨上一顿军棍,再撤掉查办,一撸到底罢了。
可看现在的架势,王彦分明是铁了心,要杀六人,众军之中不禁一阵肃然。
虽然连念两条军规,可六人心中其实也并不相信,王彦真会一下杀掉六人,毕竟他们不是小卒,而是六名百户,手下有六百兵丁,营中也有交厚之人,冒然除之,极有可能引发哗变,所以六人才敢与王彦争锋相对,拒不认罪。
现在被武士架着往外拖,六人才反应过来,王彦真敢下狠手,一时间立马就慌了神,破口大骂道:“王士衡,汝清除异己,不得好死!”
王彦充耳不闻,武士们将六人拖到校场外,一刀便将骂得最凶的胡茂财砍死。
“千户!救吾
第35章虏南侵,两面受敌
四月的天气,正是多变的时节,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间又进入一片连绵不绝的春雨迷蒙。
沿着长江的官道上,一辆辆遮着油布的粮车,装有麦杆和干草的大车,辎重车,还有巨大的平底船,沿着长江摇摇摆摆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动。
天空中细雨霏霏,此时正是江南大地多雨的季节,官道两旁的田畦和水沟都积满了雨水,远方的密林和山峦一片朦胧。
这时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军队正踏着泥泞,冒着细雨,伴着吆喝和诅咒,杂着皮鞭的劈啪声和车轴的吱嘎声,向西方挺进,声势惊人。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士卒,任凭雨水从身上滑落,依然跟随着号子,踏着整齐的步伐,默默前行,显得异常精锐。
突然官道上传却来了一阵骚动,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从东面飞驰而来。
马蹄踏过泥潭,溅起大片的污水,几名士兵躲避不及,身上脸上都溅满了污泥,但是士兵们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低着头继续踩着泥泞前行。
骑兵们簇拥着一名着甲将军,从步卒身边疾驰而过,直到超越前行的队伍,才勒住缰绳,急停下来。
战马一声嘶鸣,前蹄悬空,百余精骑瞬间静止,显得异常精锐。
“李千户,此去池州,还要多久”王彦脸上满是雨水,他与众多军官急停下来,手拿马鞭指着西方问道。
王彦亲信多是北地之人,对于江南之地,不胜了解,探路侦查的任务便落在了猎户出身的李泰祯身上。“尚有一百余里,道路难行,三日之内,应能到达。”
“太慢了!清军逼近徐、泗,左贼又破安庆,进逼池州,吾等必须早日到达,先助靖南侯破左贼,再返回江北迎战清军。”闻言王彦不禁微微皱眉,而后一挥马鞭,再次冒雨前行。
在泗州重整军纪后,当日王彦便带军南下。
王彦本想花几日重新整编忠义营,但随着左良玉陷九江,江督袁继咸寻死不成,被掳入舟中的消息传来,他只得一边行军,一边整编忠义营。
被杀的六名百户,全部由老营的兄弟顶上,王威与李泰祯对调,他又将邢夫人的调拨器械全部装备下去。
步军一千一百多人,留四百长枪手,一百刀盾手外,剩下的全部操持火器,骑兵则人人配弓箭,长刀,小盾,长枪。
大军边走边练,就从行军的队列练起,不觉间便走到了江边,王彦连忙又派遣人马征调船只,购买粮草,一番下来又花去白银三千两。五万两开拔费,便只剩下二万两。
就在王彦准备就绪,将要逆流而上时,却又有消息传来,言左良玉拿下九江三日后,暴毙而亡。
左良玉拥兵八十万,虽说真正的战兵也就二十万左右,但也足以让弘光朝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他死在九江,无论是弘光朝,还是王彦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忠义营因此也就放慢了西进的速度,但只隔一天,左良玉之子左梦庚被推举为左军留后,继续领兵东下的消息,又将弘光朝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王彦只得敦促忠义营,尽快西进支援池州,但是祸不单行,军队刚到芜湖境内,河南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过商丘直逼泗州一线,山东的清军由固山额真准塔率领,南下徐州的消息又传递过来。
王彦一时间如遭雷击,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南京城中,弘光朝臣,这时不得不吃下“联虏平寇”的苦果,因为不敢派重兵北上山东,河南,战略空间尽失。
在左部叛军进逼池州,清兵大举南下的危急关头,皇帝已经完全陷于被动,只得下诏:“上游急,则赴上游,敌急,则御敌。”
皇帝,马辅,阮大铖都明白,无论集中兵力对付任何一方,南京都有了陷落的危险。
对此,王彦也深以为然,他梦中出现无数次的噩梦,清兵南下江南,真的就这样出现,但此时忠义营已经身处长江之南,返回江北已经不太可能,他便只能期望,高元照与刘泽清两镇人马能多扛一段时间,而他则先随靖南侯黄得功击破左贼,再随大军北返,与清军一战。
情急之下,王彦催动忠义营冒雨前行,终于在四月十日赶至池州城外。
池州位于长江之南,东接铜陵,南临黄山,与安庆隔江相望,左军攻陷安庆后,池州便城了南京上游,最重要的防线。
这时八十万左军,沿着长江在池州之西扎下营寨,绵延数十里,而池州城内也集结了近十万明军,与之决战。
左军兵船众多,王彦无法沿江西进,便将物资和钱一枫留在铜陵,人马绕开江面上的左军,绕道进入池州之南的山林地带。
这时在离池州城不远处的南面小山上,站立着数人,为首的便是王彦,而他的身后则站着王威,李泰祯,刘顺等一众军官,小山之后则藏着两千忠义营人马。
池州城内有十万明军,王彦觉得他两千人马就算进城,对于防守也没有多少作用,倒不如发挥他手上一千骑兵的作用,说不定能寻得异想不到的战功。
小山离池州城不远,可以将方圆几里内的情况,尽收眼底。
&nbs
第36章战池州,重兵云集
弘光朝面临着清兵与左军的两面夹击,左军同样如此,他们的背后又有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所以如果不能击破池州,他们将座困安庆直至败亡。
池州之战,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左军,都是身死存亡之战,左梦庚为了能打败池州明军,可谓精锐尽出。
左军连续攻打池州三日,池州的护城河也早已在之前的进攻中被左军填平,但左军虽然拼命攻打,却一直无法攻破城池。
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尾随左军占据了九江,左军被池州明军以及九江顺军夹击在安庆周围百里之地,犹如笼中困兽,想要争得一线机会,就必须奋力去争。
这一次,叛军总结前几天的失败,不在派遣炮灰出战,而是一下派出最为精锐的二十万众,欲一举破城。
山上王彦等人看着左军越来越近,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随之传入众人耳中,震撼无比。
“哄~哄~哄~”
二十多万叛军,分成五十多个方阵,向池州城移动。
步军方阵中,甲士们一手操刀,一手持盾,每前行一步就敲击一次盾牌,声音响天动地,长枪手跟着敲击声,踏着步子紧随于后,而最后的则是大片的步弓手和火统兵。
这样的步军,每阵五千多人,足有三十个方阵,他们行进在大军之前,踏起的尘埃,遮天蔽日。
步军方阵之后,则是推着撞成车,扛着云梯的辅兵,以及拉着红衣大炮的辎重兵。
左梦庚等叛军将领,在亲兵的拱卫下行在中间,两边则是大量长枪手和少量的骑兵。
王彦见叛军中,长枪如林,旌旗如云,心里不由得一阵担心,池州是否能经受得住叛军的冲击。
“轰隆!”“轰隆!”
一阵阵烟尘和巨响从城上响起,却是池州城上的红衣大炮率先开火。
同王彦在青州时窘迫不同,池州城内集结了黄得功、刘良左两镇兵马,还加上池州总兵方国安的大军,可谓兵精马壮。
池州城除了集结十万明军之外,器械也十分充足,红衣大炮,佛朗机炮,飞礞炮不下百门,各种火器无数。
左军行至池州两里的距离之内,已经进入炮击的范围,不过明军虽然开炮,却并不能给左军多少杀伤。
红衣大炮虽说能打出将近两里,但有效射程其实只有一里,而且炮弹多为实心弹,除非正好砸中,不然很难造成杀伤。
王彦看着左部叛军就这样冒着炮火,继续向池州城推进,偶尔被砸死的叛军,根本无法影响到整个军阵。
离城一里半时,叛军的中军约一万余人在一座小山坡上停下,后军三万余众,以及两侧的一千多骑兵,也被留了下来。
只有前军的步军方阵同推着撞城车,扛着云梯的辅兵,以及炮队继续向前推进。
距离成一里时,整个叛军大阵全部停下,叛军炮队被拉到一个小土包上,开始架设火炮。
叛军是大明五镇中人马最多的一镇,长期镇守湖广之地,与张献忠的大西军,李自成的大顺军数次交手,虽说败多胜少,但装备却不差于任何一只明军,所以池州城内有的东西,叛军也都有。
“轰隆!”“轰隆!”
叛军要攻城,所以带来的是三十门发射实心弹的红衣大炮,随着炮队架设完毕,叛军开始与城上火炮对轰,不时将城墙蹦掉一角,也不时被城上炮弹击中,炮毁人亡。
这时一枚实心弹砸在墙朵上,顿时便将城墙崩掉一块,碎石飞溅,数名明军连忙将一位老将围了起来。“侯爷危险!速速随末将下城去吧!”
那老将内穿蟒袍,外罩山文甲,腰间龙泉剑,虽是须发皆白,却威风凛凛,他一手轻抚去溅到身上的碎石,威严的道:“不必!左梦庚小儿,伤不到本候!”
老将正是靖南侯黄得功,他手按佩剑,看着城下叛军,又接着吩咐道:“叛军即将攻城,尔等不必待在此处,速去指挥众军,迎头痛击叛军。”
“喏!末将等人领命!”一众明军将领抱拳应道,身上铠甲跟着动作,哗啦直响。
待将领们离去,一众亲卫又连忙举盾持刀,将黄得功,死死护在中间。
“咚~咚~咚~”
一阵战鼓声响起,却是小山坡上,左梦庚终于传达出了将令。
古时候,两军对垒,比的是战阵,一拥而上
,那不是战争,而是打群架。
军队强调的是集体作战,不是匹夫之勇,这也是为什么受过训练的官军,常常能几千人追着几万流贼杀的原因。
几十万大军的战斗,更是离不开中军主帅的指挥,大军作战,闻鼓而进,鸣金收兵,大军的调度全靠鼓声、号角、和旌旗的挥舞。
王彦藏在山上观察,听到叛军的战鼓和号角之声,而后见旌旗舞动,片刻后停于一里外的左军步阵便一阵变动。
一部分扛着云梯,推着撞城车的辅兵前出,同十个步军方阵,近五万多人,重新向池州城推进。
“放!”
随着叛军的推进,城墙上的其它火炮也顿时发作,佛郎机炮,飞礞炮打出的炮弹,在叛军阵中炸开,顿时便炸死近百人,毒烟随之飘起,引得叛军节奏一乱。
弗朗机炮事先配备了四
第37章寻时机,力挽狂澜
几十万人的大战,满山遍野的叛军扑向池州城,让王彦看得热血沸腾。
左梦庚再次派出五万人马攻城,但王彦看来,叛军想要攻破池州,仅凭这样的添油战法,显然不成。
大炮还在轰击,不少城城墙已经被砸出不小的缺口,但一切都还在池州守军的承受范围之内。
随着生力军的加入,叛军再次蚁附登城,使得城上战斗便得更加惨烈,黄得功只得从其他城墙上调兵支援,重新稳住了城防。
池州城犹如海岸边坚挺的巨石,任凭叛军如何冲击,始终巍然不动,固若金汤。
开战将近一个时辰,左军已经丢下近万尸体,
正面强攻让左军损失惨重,小山上的左梦庚不得不改变策略。
这时王彦只看得小山上令旗挥舞,鼓声大作,叛军的前军便分为两队,每队两万五千人,带着云梯和撞成车,向前推进,不是攻城,而是绕过西门,去攻打池州的南门和东门。
在长江上游弋的叛军战船,也在这时炮击池州的北面城墙,一搜搜兵船在江上穿梭,不知藏有多少兵马。
正面强攻不成,叛军凭借兵力的优势,改成四面围攻,虚虚实实,每一面的兵力都不可小窥,使得城上压力大增。
战事的发展,使得黄得功无法在从其他城门抽调兵马,原本从容应对叛军攻击的西城守军,不由得慢慢陷入苦战。
大战进行到两个时辰时,左军伤亡已经接近两万人,而守军也被拼掉一万余众,双方陷入焦灼之态。
王彦目视着整个战场,他知道打到这个时候,双方士卒都已经十分疲惫,剩下的就只有全凭,谁的意志更为坚定。
相比于守城的明军,王彦相信承受巨大伤亡的叛军必然会先行崩溃,从而败下阵来,忠义营也正好在那时顺势掩杀,使之不能从容退却。
王彦以为战局将不会在有任何改变之时,一阵巨大的声响,却突然传来。
“轰隆隆~”
那声音惊天动地,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王彦闻之,心神一震,不由得有些惊恐的寻声望去,只见北面的一段城墙,忽然被满天尘土掩盖,却是叛军的红衣大炮,轰塌了一段将近六丈宽的城墙。
坍塌的城墙,瞬间压死大片的叛军和守城的明军,惨叫哀嚎之声,响彻天地,原本坚实的城防,瞬间就漏出一个致命的破绽。
城楼上的黄得功见此,脸色顿时一阵惨白。
“杀啊!”
“城破啦!跟吾杀啊!”
整个战场被那巨大的声响,震得为之一愣,但当众人反应过来后,立马便迎来攻城叛军的巨大欢呼,大队的叛军随着将领,双眼血红的往缺口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