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几名荷兰人围着一门短管小炮,一人填装完火药,另外一人则将铁砂和碎石装进炮膛,然后几人合力抬起,下压炮口,火炮喷发,顿时打出一个扇形的碎石和铁砂雨。

    明军近前的部队,被荷兰人的散弹和火抢击中,顿时痛苦的倒地。

    用盾牌护着要害的明军,被散弹正面击中,被盾牌护住的部分没事,可脸上和手上却被铁砂打出密密麻麻的小坑,鲜血淋漓,哀嚎倒地。

    士卒受伤的模样,让人不寒而立。

    荷兰人的子弹、火炮喷出的散弹,构成了一道密集的大网,明军将士们就在这张大网里向前冲锋。

    随着距离越近,明军伤亡越大,千户官看见前排士卒不断倒地,忽然一声大吼,“冲!”

    一声令下,旗帜摇动,保存体力慢慢爬坡的明军士卒,忽然加快了速度。

    周毅果指挥着属下,很快冲到炮台前,他与火器组的士卒,当即单膝跪地,抬铳向墙上射击,四名抬着长梯的士卒,将长梯竖起,直接横过壕沟,搭在一处垮塌一半的石墙上。

    梯子刚搭上,一队荷兰人便蹲在缺口,打出一轮排枪,四名明军两人被打的跌入沟内,另两人则身体筛糠一样的仰倒。

    周毅果见此,忙抬铳射向缺口,也打死三名荷兰人,但后面的荷兰人立刻顶上,又将他身边两名铳兵击倒,他铁盔上也中了一弹。

    见荷兰人火力堵住了缺口,周毅果回头顿时一声怒吼,“火器组压制,杀手组投掷震天雷!”

    闻声一个队正,领着十二名火枪手,立刻组成一个三排射击的阵型,两名明军从腰间挂着的布兜内,取出两个拳头大小的震天雷,另一手拿着火折子将引线点燃,飞奔向缺口。

    他们一人奋力一投,然后立刻卧倒,另一人刚准备投出,身上中了一弹,力气一泄,震天雷投入了沟中。

    两枚震天雷同时爆炸,一枚将缺口处的六名荷兰人炸翻,一枚在壕沟内爆炸,把己方的长梯炸断,沟内石墙垮塌后堆积的碎石,被炸得飞起,下起一片石雨。

    周毅果摆了摆头,抖掉尘土,看见缺口的荷兰人一空,当即喝道,“上!”

    四名明军忙抗起一架长梯,架在缺口处,明军士卒忙踩着长梯,往烟尘中冲,最先几名士兵刚刚登上石墙,锋利的西洋剑

    就迎面刺来,前面两名士兵被刺中,惨叫着跌下壕沟。

    旁边明军立刻挺着铳刺就刺,将铳杆前的一尺长的铳刺,从荷兰胸甲的侧面缝隙处,全部刺入荷夷的身体。

    此时明军其他局的士卒,也先后抵达各处石墙,长梯横过壕沟,寻着被红夷炮击毁的石墙,开始进攻。

    明军毕竟是荷兰人的几倍,士卒像蚂蚁一般遍布,不过荷兰人一有他们的优势,西方的板甲,确实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极致。

    明军的战刀很难破甲,还不如铳刺,寻着缝隙往里扎。

     




第1250章 陷入绝望
    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莫斯契尔,派遣人马增援炮台,但是未想三座炮台,先后都被明军攻下,增援的荷兰士兵才爬上山腰,便遇见士气高昂的明军从上面冲下。

    荷兰终是没能夺回炮台,反而被明军击败,丢了近百人,匆匆坐船逃回主堡。

    这一战下来,三座炮台被明军拿下,荷兰人伤亡一千六百多人,东印度公司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从开战以来,荷兰已经损失了三千六百人,这几乎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和南亚所有人员的四成了。

    这可以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自建立起来,遭受最大的损失,公司从未经受过这样的挫败,他们将面临最严重的挑战,而更加危险的情况是,明军占领三座炮台之后,正调转炮口轰击港内的荷兰战舰,荷兰的舰队不再安全。

    此时,在主堡内的一间会议室内,评议会的议员们已经吵成了一团。

    房间里聚集的东印度公司的评议员们,大概有二十多人,他们在一间中间摆放着长桌的屋子里,争激烈的争论着。

    这时荷兰舰队司令考乌,站起来对众人大声说道:“绅士们,总督阁下,炮台全部失守,我认为舰队必须全部突围,前往巴达维亚。”

    “阁下,那马六甲怎么办如果没有舰队保护海路通畅,城堡就会被明人彻底围困,迟早要落入明人的手中,而一旦明人占据马六甲,控制航道,公司占据巴达维亚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等着明人炮击舰队,看着战舰全部被击毁吗这样你们能守住堡垒吗”

    “议员们,我想我们已经失败了,公司应该全部撤往印度,我们不是明人的敌手,他们的人多得像海里的水一样,公司根本斗不过他们!”

    莫斯契尔听着众人的争吵,忽然敲了敲桌面,“肃静,肃静!”

    在场的议员们,有坚持要守卫马六甲的,也有说要放弃撤往印度的,争论不休。

    东印度公司之所以叫公司,是因为他在荷兰本土发行股票,而股东的意愿,就是手中股票价值的增长,所以公司天生具有扩张的基因,而作为总裁,莫斯契尔的任务就是公司资产的增长。

    马六甲对于东印度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时代主要的贸易,就是与印度和中国贸易,失去马六甲,东印度公司的股价肯定大跌,作为负责人,他们无法向股东交代。

    对于总裁莫斯契尔而言,马六甲是绝对不能放弃的,但是舰队也不能覆灭。

    房间内的议员们,安静下来,莫斯契尔站起来说道:“议员们,我赞成考乌阁下的主张,公司在马六甲已经没有力量击败明人,必须让舰队冲出港湾,去外面寻找援军,然后再回来解救我们!”

    他顿了下,接着说道,“我将率领一千五百名士兵,坚守堡垒,考乌带着两千士兵率领舰队立开港口回巴达维亚,然后去苏禄国与西班牙人汇合,集中力量击败吕宋国的海军,然后再邀请西班牙人切断明军的海上运输,最后来解救我们。”

    此时,在炮台上和山坡上,明军却忙着清理战场。

    在炮台的石墙边上,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尸体,书吏蹲下用笔登记下战死士卒的身份后,取下腰牌,尸体便被士卒抬下山去安葬。

    这一战,于佑明的奉节营,损失近七百人,比荷兰人的伤亡还多一些。

    虽然明军做了许多准备,明军又是荷兰人的数倍,但是毕竟是仰攻山头,加上荷兰人战力不弱,所以损失依然很大。

    这场攻坚战明军至少战死两千人,伤者也有数千,可以说是一场苦战。

    攻下山头后,张毅果与他的部下就待在炮台上,他正坐在一旁让医官包扎伤口,士卒们则在号子声中,合力将重炮的方向调转,瞄准港口内的荷兰船只。

    此时,于佑明领着几人,在甲部千户的陪同下登上了炮台,甲部第首先攻破石墙,千户官正不停的说着,似乎是在给他介绍进攻的过程。

    于佑明身后,乙丙两部的千户按刀跟在后面,他们脸上不是太高兴,显然看不得甲部千户的得意样儿。

    炮台上的士卒,见于佑明上来,忙纷纷起身行礼,千户官见了张毅果,顿时笑着对于佑明道:“指挥使,就是他,甲千乙司的张毅果,他的旗率先突破石墙。这小子还亲手砍了荷兰指挥官的脑袋。”

    对于自己的部下,千户官不吝啬他的赞叹。于佑明闻语,看了张毅果一眼,上下打量着,见他有伤还站得笔直,也十分满意,笑道:“好好养伤,等这一战打完,本将给你请功。”

    于佑明如今也快三十了,嘴上一撇胡子,显得英气实足。

    张毅果听了连忙行礼道谢,他家是湖广的商贾,三代人才攒了些钱财,但在家乡的地位却不高,就想培养个人才出来,提升家族

    的地位。

    朝廷说四民皆石柱,身份平等,但是在民间区别还是很大。不过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赚取大量银钱之后,必然不会只满足于银钱,他们肯定会想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矛盾会逐渐爆发出来,而商认的地位将会在斗争和妥协中逐渐转变。

    监国新政中,有一条分户制度,按着资产和纳税来分户别,交税多可评为上户,就是为了满足商户日益增长的权力期望。

    张毅果家兄弟四人,长兄继承父业,另两个去县学,他则选择了从军,没想到两个兄弟的功名还没边际,他却先在军中出头了。

    这次论功行赏,他至少能做个六品百户,等他从



第1252章 科尔沁东征
    科尔沁草原,蒙古大汗的王帐内,吴克善疲惫地按着太阳穴。眼下蒙古面临的局面,让他有点焦头烂额。

    林丹汗覆灭后,北元其实已经彻底灭亡,不过他这次依然号称蒙古大汗。

    大清灭亡后,吴克善的妹妹布木布泰带着顺治来投靠他,他原本是想打起顺治这面旗帜,收拢大清的残余势力,继续号召蒙古诸部。

    当年大元退回草原,还一直与明朝对持,他想大清也可以。

    这样一来,他或许能够掌握大权,与明朝抗衡,保正东蒙古的安全,抵抗明朝的报复。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顺治这块牌子,已然没啥用处。

    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不管你是什么来路,什么大清正统,他们相信的只是拳头和利益。

    大元当年是,有不少人马从中原退了出来,可大清的军队已然覆灭殆尽,连关外的老巢都被明军抄了,想像北元一样是不太可能了,蒙古诸部也不会买顺治的帐。

    吴克善见此,便索性不提顺治,直接向东蒙古、南蒙古、北蒙古诸部发出邀请,让诸部汇集科尔沁共商大事。

    作为大清入关的主要帮凶,科尔沁蒙古不得不急,他们得罪明朝太狠,要灭他们的明人太多了。

    虽说科尔沁蒙古因为与大清国关系密切,这些年得了许多好处,实力在蒙古诸部中,算是比较强的,但是吴克善发出的邀请,得到的回应,却差强人意。

    漠北诸部几乎一个没来,漠南蒙古也只到了六成,大多是些最早与大清合作,攻过明朝的部落。

    为了对抗明朝的报复,这些部落在科尔沁会盟,吴克善成为了这个松散联盟的首领,称蒙古大汗。

    既然成了大汗,应该有些底气和安全感才是,可事实完全相反,吴克善却更加心慌了。

    没称汗时,他只是担心明朝的报复,称汗之后,便不是担心,他几乎可以断定明朝是不会放过他,必然会攻击科尔沁蒙古了。

    现在明朝的势力,已经跃过长城,整个辽河平原也在明军的掌控之中,蒙古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吴克善有野心,不过他的能力却并非特别出众,自从称汗,决定对抗明朝以来,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提出来。

    这时他感到一阵头疼,整个人仰头靠在虎皮座椅上,将眼睛闭了起来。

    忽然,一阵冷风灌入大帐,吹得他一个哆嗦,睁开眼睛一看,却是他妹妹,大清皇太后布木布泰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肉汤进来。

    布木布泰是个很智慧的女人,她曾经为科尔沁蒙古,特别是为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家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她回到科尔沁之后,却很低调,没有摆什么大清太后的架子,而是当起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蒙古大汗的妹妹。

    “哥哥怎么呢”布木布泰将热汤放在桌案前。

    吴克善后背离开椅子,手揉了揉太阳穴,“还不是为了时局而操心。我料定明朝得到我称汗的消息后,王彦那厮必然大怒,肯定会发兵打我,而蒙古诸部又不统一,人心不齐,有些人已经被下破了胆,这样一盘散沙,本汗怎么与明朝相抗”

    布木布泰却笑道:“不是让哥哥联络金国吗他们正需要盟友,应该很乐意支持哥哥的。至于那些被吓破胆的,也真是鼠目寸光,以为现在不站在我们一边,明朝就能放过他们吗真是蠢的可以。”

    吴克善对于他的这个妹妹还是很欣赏的,毕竟是做过太后的人,目光深远,几乎成了他的智囊。

    正是布木布泰的建议,吴克善才在称汗之后,马上派遣儿子弼尔塔哈尔前往金国面见豪格。

    金国正需要盟友,立刻就表示双方同盟,并无偿赠予了弼尔塔哈尔五千条鸟铳以及一些弹药,让他带回科尔沁,支援蒙古抗明。

    “虽然同金国结成了同盟,但是金国毕竟是金国,蒙古毕竟是蒙古,终是两家,总不能将希望全压在金国身上。”吴克善叹气道:“我料想明朝得知我称汗,必然震怒,开春之后,估计就会发兵进攻科尔沁,而蒙古诸部只是表面尊我为汗,我怕明军真来时,那些人全会吓得不敢过来支援。”

    大清的灭亡,对于蒙古的打击很大,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心。

    虽然现在勉强凑在一起,但是当明军碾压过来时,恐怕这个临时凑起来壮胆的松散联盟,会立刻瓦解。

    吴克善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布木布泰稍微思索,便道:“与其等着明朝来攻击科尔沁,哥哥和不领着诸部先去攻打明朝,咱们只要胜一仗,带着诸部抢夺一些好处,那蒙古的人心便稳定了!”

    “主动攻击明朝”吴克善心里一惊,蒙古人现在被明朝打怕了,他想的是怎么避免明朝的报复,还真

    没想过主动去招惹明朝。

    不过布木布泰说的没错,反正明朝不会放过他们,那么与其等明朝来进攻,还不如主动出击,他要是打赢一仗,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坐稳蒙古大汗的位子。

    “不错,就是主动进攻!蒙古现在本来就人心动荡,科尔沁越是防守,越是显得的懦弱,其它部落对科尔沁就越加没有信心,不敢帮助我们。只要哥哥展现出草原雄鹰和狼王的气势,诸部觉得科尔沁有实力带领他们,蒙古诸部才会聚集在哥哥的身边,一起对抗明朝。”

    吴克善被她说得有些心动了,但是该打哪里呢明朝可不是软柿子,万一败了,那他这个大汗不就成了笑话,只能带着部众北迁了么



第1253章 兵临沈阳
    沈阳城被朝鲜军抢城了一片白地,城中的宫殿和所有的建筑,几乎都被烧毁。

    现在城中可以算是百废待兴,一切从零开始。王某人名落孙山,张家玉却高中进士,他还是很有些能力的。

    他到了沈阳之后,先不急修府衙,而是在一片白地中建起了集市,然后派人从江南找来商号,运来大米、盐铁、茶、棉布,让他们换取辽民手中的豆子、山参和毛皮,另沈阳城恢复了生机。

    不过集市建好了,衙门和其他的建筑,就简陋许多,城中的明军至今还住在帐篷里。

    巡抚衙门坐落在满清的皇宫遗址上,就挂了一块匾额,其实还比不上一个县衙,就是个土房子而已。

    张家玉领着几人匆匆回来,便见衙门前不停的有人进出,他走到门口,小吏当即迎接上来,急道,“抚台,高苑候在院内等候。”
1...310311312313314...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