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爷,张将军、李将军到了!”土屋外,一名士卒行礼禀报。

    两人到城外时,已经有人通报过,所以孙可望并不惊讶,只是随口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员风尘仆仆的将领,便迈进屋子,行礼道:“参见王爷。”

    张胜和李企晨并没有在顿多歇息,而是一路奔到龟兹,所以他们并没有事先禀报西面的事情。

    孙可望看了他们,微微笑道:“两位一路辛苦了。这一去大半载,可有什么收获啊!”

    张胜和李企晨对视一眼,他们这次确实收获蛮多,但是现在他们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禀报。

    “王爷,金帐汗国已经完了。”张胜忽然抱拳,未语先叹。

    孙可望一听,顿时愣了一下,惊道,“什么,金帐汗国完呢这时怎么回事”

    忽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孙可望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

    这真是倒了血霉,怎么蒙古人是扶不起来的烂泥么

    金国帮吴克善,吴克善被赶到极北荒芜之地去了,金国帮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也完蛋了。

    这叫什么事儿,就这样还他娘的铁木真的子孙,孙可望的作坊还在给他们造枪造炮,这不是坑人吗

    “王爷,之前金帐汗国,得了火器和大小玉兹的支援,本来还打得不错,与罗刹人勉强势均力敌,不过罗刹人是铁了心要灭了金帐汗国,不断从西面抽调兵力补充,局势慢慢就变了。”张胜接着道:“到二月间时,伏尔加河西岸的罗刹人,就接近了十万人,其中六万骑兵,叫什么哥萨克,居然比蒙古骑兵还凶猛一些。阿玉齐汗在与罗刹人的决战中,指挥失误,骑兵没能突破罗刹人的步阵,罗刹人的骑兵乘机反击,一队哥萨克冲入蒙古人的中军,杀了阿玉齐汗,二十多万蒙古人瞬间就土崩瓦解。僧格见此,便只能带着残兵往玉兹国的放向去了。”

    李企晨也道:“罗刹人的步军火铳占了七成,大半是火绳铳,少半是自生铳,三成是长枪手,战法与明军相似,都是排枪击毙,另外他们的步军装备有野战的火炮,这是我们没有的。另外那个哥萨克骑兵,卑职了解之后,发现他们与早期的八旗很像,都是为战而生,野性十足,比蒙古骑兵一点也不差,甚至还强许多。”

    孙可望眉头紧皱,他以为金帐汗国与罗刹人至少要斗几年,这样他有机会赚许多牛羊过来,但是不想,居然这么快就败了。

    孙可望沉吟一阵,像吃了坨屎一样郁闷,半响才沉声道:“现在僧格和玉兹那边什么情况,之前定下的火炮和鸟铳都不要了吗”

    金国朝廷从关中派来了不少工匠,孙可望刚将架子搭起来正准备生产,要是金帐汗国没了,那就麻烦了。

    “僧格退到了小玉兹,收拢了几万蒙古人,同玉兹联合抵抗罗刹人进攻玉兹,不过卑职觉得前景堪忧,他们刚遭大败,不可能是罗刹人的对手。”张胜回道。

    李企晨道:“王爷,僧格损失惨重,金帐汗国定的鸟铳和火枪,肯定没有牛羊来交换,不过玉兹汗找过我们,他们要抵抗罗刹人,所以希望能买一部分火器。另外,罗刹人已经进入玉兹境内,玉兹汗希望王爷能够派兵支援他们。”

    孙可望听了急忙走到地图边上看了一阵,罗刹人这么快就进入玉兹,也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地区,用不了多久,就得和金国相遇了。

    这下孙可望无法淡定了,他原先就猜到,可能是当年前金灭辽,蒙古灭前金的格局,所以没从后面捅蒙古人的刀子,可是他没捅刀子,蒙古人却依然败了。

    罗刹国能这么短的时间,击败蒙古人,绝对是虎狼之邦,而与这样的国家为邻,对金国绝对不是好事。

    这样一来,金国等于夹在东西两个强国之间了。孙可望又是安西王,这个罗刹国必然成为他的对手。

    孙可




第1282章 经济战
    要破坏金国的财政,毁掉金国的民生,不只是让金国着九年来在关中的建设付之东流,同时也代表着关中的百姓,必然也会遭遇一场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王彦自然是知道这一点,可他对陈永华的话还是很有兴趣,爬到他这个位置,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但也需要也一副铁石心肠才行。

    对于明朝而言,金国的百姓身处水声火热中,王彦才好顺天应人,发兵讨逆,解民倒悬嘛。

    这时陈永华道,“监国,要摧毁金国的民生,其实不难。金国现今不是要重开丝绸之路,关中地区的作坊蓬勃发展么”

    众人都向他看来,夏完淳眼睛一亮,“陈总裁要打这些作坊的主意!”

    “不止于此!”陈永华道:“金国迫于我朝扩军的压力,必然也要扩军,但扩军需要财力,而来钱最快的就是商业。金国这个时候,一定特别需要银钱。那我们就做点好事,给他们送些要命钱。”

    金国要同明朝比扩军,财政肯定吃不消,必然想要提高岁入,而最良性的方式,就是发展商业,收取可持续的商税。

    堂内几人陷入沉思,没有太明白,但王彦却似乎把握了一点脉门,毕竟当年他也是和江浙商人斗过的。

    这时王彦不禁笑道:“这个要命钱要怎么送”

    “让各商号减少向金国供应棉布、棉花,转为大批采购,把这几样的价格抬上去,各关隘严查走私,收税提高一倍,改为大批囤积。一方面减少棉布和棉花流入金国,抬高棉布的价格,一方面指使人员给金国的商号,多下订单,给他们送钱,让金国商人觉得有利可图,他们便会加大生产。”陈永华道。

    从大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王彦马上就明白了,他不禁眼睛一亮,“这是在市场上,造成棉布紧缺的现象,抬高棉布的价格,金国的作坊全力生产之下,对于棉花的需求也增加,这又会带动棉花的价值走高。这样一来,关中大族和百姓,肯定会改种棉花。而等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再取消单子,放开给金国供货,金国商人高价收来的棉花,织出的布匹却不能出手,新造的织机,却无法开工,作坊就会纷纷倒闭。民间大规模改种棉花,也会造成粮食减产,而最后棉花的价值一落千丈,种植棉花的百姓,也会血本无归,百姓就会纷纷破产。这就是复甫的想法,对吧!”

    这些个事情,大明之前都经历过,王彦很快就知道了陈永华的意图。不过要做这件事,自身的银钱储备,必须十分雄厚,如果少了,便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但是对于五德号而言,却不存在银钱不足的问题。

    “监国英明!”陈永华行了礼道:“正是如此!其实不只是棉花,还可以派人在金国高价收购烟草,也会使得金国的百姓,大规模的改种烟草。这样一来,一方面金**队扩充,需要军饷银钱,一方面是国内商号倒闭,平民破产,粮食减产,金国想不乱都难。”

    这下众人都明白过来了,真是阴险,杀人于无形。这怕不只是让金国乱起来,等金国商人破产,棉布、棉花因为生产过剩,而价值暴跌之时,五德号为首的商人们,怕就要开始扫荡金国,那之前抬高棉布价格的钱也就收回来了,甚至还能大赚一笔。

    金国商号这几年的积累,恐怕要被明朝的商人一扫而空,一下打回原形。

    王彦沉思一阵,脸上的嘴角逐渐向后拉大,“这个法子不错,不过金国方面也不傻,他们会上当么”

    陈永华自信道:“这就要朝廷一面给金国扩军的压力,使得金国在扩军中急需银钱,一面又给与金国和平的假象,让金国误以为,我朝练军需要时间,短期内不会用兵。这样金国即便发现棉布价值走高,国内出现改种棉花的景象,也会为了扩军备战而饮鸩止渴。况且,我们只哄抬棉布、棉花和烟草的物价,不会造成其他物品价值疯长,只要动作隐秘一些,金国未必会注意到。”

    夏完淳听了许久,已经将陈永华的意图摸头,于是站起来说道:“监国,百姓追利,且大多目光短浅,只要棉花、烟草价值远远高于种粮所得,金国想禁也禁不住。崇祯朝时,就数次下令禁止,但是下面的乡绅照样偷着种。再者,金国不像本朝,其国内官绅大族,军队各盘踞一地,金国便更加难以管理了。”

    这样一来,即便是玉米等作物流入金国,金国的粮食产量也不会增加多少了。

    王彦点了点头,“那好,这件事情就由复甫写个方案,孤再与内阁议一议。”

    明朝作为一个大综合实力庞大的超级大国,现今对付敌人的办法,不只是用兵,还有其他别的渠道。这次如果成功,对于日本新起的纺织业,其实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将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扼杀。

    这时夏完淳并没有座回去,他等王彦说完,却忽然郑重抱拳道:“监国,刚才陈总裁所说之法,对付金国可行,对付国内的商号和作坊,也适用。如果某家财力雄厚的商号,盯上别家的作



第1281章 两线受敌
    这队人马正是孙可望派往金帐汗国观察战事的张胜和李企晨一行人,近千人的队伍,很快就引起了顿多城的金军注意。

    不多时,便城门大开,杀出近千骑兵,他们蹄声大作,尘土飞扬,很快就到了队伍之前勒住战马,大声喝道:“哪里的人马”

    骑在马上的张胜解下遮挡风沙的面巾,漏出一张粗狂的脸,“是本将!”

    迎上来的将领见是张胜,连忙领着身后士卒翻身下马,惊喜道:“军门可回来了!”

    张胜摆了把手,问道:“王爷可在城中”

    “王爷并不在顿多,前几天去龟兹看屯田去了!”

    几日后,天山南麓,金军屯田的重镇龟兹城,张胜与李企晨将大队留在顿多,快马赶来龟兹,面见在此视察屯田的安西王孙可望。

    城池初建,还是以大营和帐篷为主,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沙土垒起的屋子,大多都是官员和将官居住。

    这时孙可望正在一副地图前观看,他准备恢复唐朝的安西四镇,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不过原来的地方都以荒废,许多地区都城了荒漠,他正琢磨着,该将新的四镇设于何处。

    “王爷,张将军、李将军到了!”土屋外,一名士卒行礼禀报。

    两人到城外时,已经有人通报过,所以孙可望并不惊讶,只是随口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员风尘仆仆的将领,便迈进屋子,行礼道:“参见王爷。”

    张胜和李企晨并没有在顿多歇息,而是一路奔到龟兹,所以他们并没有事先禀报西面的事情。

    孙可望看了他们,微微笑道:“两位一路辛苦了。这一去大半载,可有什么收获啊!”

    张胜和李企晨对视一眼,他们这次确实收获蛮多,但是现在他们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禀报。

    “王爷,金帐汗国已经完了。”张胜忽然抱拳,未语先叹。

    孙可望一听,顿时愣了一下,惊道,“什么,金帐汗国完呢这时怎么回事”

    忽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孙可望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

    这真是倒了血霉,怎么蒙古人是扶不起来的烂泥么

    金国帮吴克善,吴克善被赶到极北荒芜之地去了,金国帮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也完蛋了。

    这叫什么事儿,就这样还



第1282章 经济战
    要破坏金国的财政,毁掉金国的民生,不只是让金国着九年来在关中的建设付之东流,同时也代表着关中的百姓,必然也会遭遇一场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王彦自然是知道这一点,可他对陈永华的话还是很有兴趣,爬到他这个位置,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但也需要也一副铁石心肠才行。

    对于明朝而言,金国的百姓身处水声火热中,王彦才好顺天应人,发兵讨逆,解民倒悬嘛。

    这时陈永华道,“监国,要摧毁金国的民生,其实不难。金国现今不是要重开丝绸之路,关中地区的作坊蓬勃发展么”

    众人都向他看来,夏完淳眼睛一亮,“陈总裁要打这些作坊的主意!”

    “不止于此!”陈永华道:“金国迫于我朝扩军的压力,必然也要扩军,但扩军需要财力,而来钱最快的就是商业。金国这个时候,一定特别需要银钱。那我们就做点好事,给他们送些要命钱。”

    金国要同明朝比扩军,财政肯定吃不消,必然想要提高岁入,而最良性的方式,就是发展商业,收取可持续的商税。

    堂内几人陷入沉思,没有太明白,但王彦却似乎把握了一点脉门,毕竟当年他也是和江浙商人斗过的。

    这时王彦不禁笑道:“这个要命钱要怎么送”

    “让各商号减少向金国供应棉布、棉花,转为大批采购,把这几样的价格抬上去,各关隘严查走私,收税提高一倍,改为大批囤积。一方面减少棉布和棉花流入金国,抬高棉布的价格,一方面指使人员给金国的商号,多下订单,给他们送钱,让金国商人觉得有利可图,他们便会加大生产。”陈永华道。

    从大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王彦马上就明白了,他不禁眼睛一亮,“这是在市场上,造成棉布紧缺的现象,抬高棉布的价格,金国的作坊全力生产之下,对于棉花的需求也增加,这又会带动棉花的价值走高。这样一来,关中大族和百姓,肯定会改种棉花。而等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再取消单子,放开给金国供货,金国商人高价收来的棉花,织出的布匹却不能出手,新造的织机,却无法开工,作坊就会纷纷倒闭。民间大规模改种棉花,也会造成粮食减产,而最后棉花的价值一落千丈,种植棉花的百姓,也会血本无归,百姓就会纷纷破产。这就是复甫的想法,对吧!”

    这些个事情,大明之前都经历过,王彦很快就知道了陈永华的意图。不过要做这件事,自身的银钱储备,必须十分雄厚,如果



第1283章 颠覆东吁
    明朝同东吁的恩怨由来已久,虽说明朝曾经击败了东吁,但是自万历以来,明朝国力衰落,无力调节和管理西南的土司,金字红牌和信符制度逐渐失去威信,东吁国便又卷土重来,不断蚕食明朝版图。

    到此时,明朝与东吁交界,原来属于明朝的六个宣慰司,除车里宣慰司依然在明朝手中外,木邦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都投靠了东吁,或者走向独立,使得明朝失地千里。

    明共治七年五月,东吁国境内,木邦宣慰司一带的群山之中,约有一万余人马,难女老少都有,驻扎在大山之中。

    从大西国被明朝击败,艾能奇领着两千兵马,以及家眷流窜入东吁,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

    这些年来,艾能奇日子十分艰难,开始面临明朝和东吁的两面围剿,直到近两年来,明朝对他的政策改变,由追剿变成暗中扶持,他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明朝这样的行为,叫作支持反动势力,颠覆他国政权,明朝并不好大张旗鼓的支持,都是偷偷摸摸进行,所以艾能奇能得到支持也十分有限。

    不过这有限的支持,对于艾能奇而言,也是不得了。最起码,他是吃穿不愁了。

    明朝对于艾能奇的支持,不只是在粮食上,最主要的是明朝派遣细作,联系木邦、孟养的土司,或是威逼,或是金银收买,让他们支持艾能奇,否则以艾能奇的影响力,是不可能在土司林立的东吁北部有所建树的,而正是有明朝的影响力,艾能奇才能壮大起来。

    在得到明朝的资助之后,艾能奇的实力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许多掸族的土司在明朝的收卖下,开始支持艾能奇,他的势力开始遍布掸邦地区。

    艾能奇的活动,自然引起了东吁王的注意,东吁已经发兵围剿三次,但都因为没有抓住艾能奇,消耗巨大,而以失败告终。
1...319320321322323...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