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吴三桂在被动的态势下,杀入湖广,打了明军一个错手不及,连破白土关、竹溪、竹山、郧西等地,击破明军三营人马,缴获无数,襄汉震动。

    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吴三桂马不停蹄的杀奔明军的大本营,意图一举夺下襄阳,那样明军进攻关中的计划,必然会受到影响,不过郝摇旗率五万明军在郧县下寨,无论吴三桂如何挑衅,都坚守不出,闭门不战,将吴三桂挡在了郧阳府的地界。

    吴三桂拿明军的王八寨没有办法,无从下口,他也不想硬攻,给大军造成太大的伤亡,两军僵持到一月底,吴三桂洗劫了郧阳府后,只能率领大军退回汉中。

    眼下整个战场,分为三个大块,陕北、汉中和关中,关中面对着明朝三十万重兵,想打反击不太可能,所以唐通的出击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赶回了潼关。

    金军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是陕北和汉中,不过孟乔芳在陕北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并没有能将李来亨、王光泰、王永强歼灭在陕北,改变陕北的劣势。

    吴三桂虽然一度杀入湖广,使得江汉平原大震,但他并没有击败郝摇旗的主力。

    在吴三桂退回汉中之后,他仍然面临四川和湖广两面夹击的态势,金国在汉中也没有取得突破。

    二月初,在陕北激战,血流成河,吴三桂刚刚退回汉中不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明军,终于拉开了灭金的大序幕。

    这时河南一地,集结的人马已经包括忠至镇、忠勇镇六万锐士,横冲马军三万,武卫军三镇马步军九万人,振武军三镇九万人,新编龙骑兵三万人,共计马步大军三十万。

    如果再加上配合的府兵、义勇,以及保障后勤的民夫,那数字就没边了。

    从去年开始,明军所需要的粮食、粮草、军械、火药、大炮就开始往河南运。

    在冬季停了一段时间后,刚开春,运河沿岸几十万纤夫和民夫,便开始从新把物资从江南沿着运河,运到淮安。然后更多民夫,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骡车、遮道而行,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往河南运。

    从江南到淮




第1351章 《讨金复三秦檄》
    北宋之后,由于金与南宋的百年对持,加上黄河泛滥,大运河的运力早已不及从前。

    蒙元定都大都,江南到元大都的运河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不过到洛阳的运河,却因为黄河改道,泥沙淤积走不了大船。

    几年前,清军为了灭榆园军,掘开黄河北冲,黄河改道向北流入渤海,南下入汇入淮河的水量大减,便连小船也难走了。

    要想重新疏通运河,首先还得让黄河彻底向北,这就要大修黄河水道,筑造万里长堤,然后排干运河水,一节节的清理淤泥,加宽运河,加固河堤,准备复杂的船闸系统,工程量巨大,难度甚至大于攻金。

    难度大,成就感就大,也能造福后世。

    这样的事,正是王某人热衷的,所喜好的,不过这事确实危险,隋文帝开皇之治二十年的积攒,隋炀帝征高句丽,修大运河也惹出那么多事来,明朝光复南京才九年,他现在确实弄不起。

    一日三省是圣人的教会,王某人向孔孟看齐,关在书房里也冷静了一阵。

    他觉得堵胤锡虽不给他面子,时常让他下不来台,但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

    身处高位,周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有太多人投他所好,而好话听多了,人难免就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很行,变得刚愎自用起来,王彦也不例外。

    这个运河,王彦是要修的,不过现在确实不适合,还是等灭了金国,休养生息几年后再说。

    王彦待了一阵,慢慢想通了,不过想起堵胤锡那训他的样儿,训完后王某人还得感谢他训的对,训得有道理,让他以后再训,王彦心里就一阵不快。

    只是他却不好动堵胤锡,那样会显得他小气,不能容人,而且他也确实需要有人能提醒自己。

    王彦心里虽不高兴,但他一生气,反而落了下成。

    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胸怀,博个仁义和善于纳谏的美名,王彦还是吩咐人给堵胤锡送一盒朝鲜人参过去,并告诫他别那么大火气,注意身体,小心便秘,表示今后还需要他继续教诲。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彦第一次生气,在南京时,他想把楚王宫修得雄伟一点,彰显大国气魄,就被当面指责,弄得他很不高兴,很没面子,但回头他还是感谢了堵胤锡的提醒。

    这一次,明朝征调大批民夫,确实影响了农时,百姓不管什么统一战争,只是知道朝廷耽搁了他们的事,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怨言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不开春进攻,等金国播了种,番薯、土地、玉米长出来,那明朝之前的努力就白费大半了。

    王彦热衷于统一,他起初以为整个明朝都是如此,但是堵胤锡的话让他意识到,百姓还是更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自家地里的收成问题。

    他对于统一战争本没什么压力,整个人是飘着的,但为了这一场大战,百姓出力出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果百姓付出了,他却失手打了个大败仗,那恐怕声望就得一落千丈,没法子向天下交代,这让王彦一下有了压力。

    王彦感受到压力之后,也不再琢磨大运河的事情,而是全心的投入到伐金的事业中去。

    共治九年二月十五日,王彦在洛阳郊外祭天,誓师出征,发布《讨金复三秦檄》。

    檄文由士林泰斗钱谦益起草,王彦亲笔签发,檄告三秦,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我高宗襄皇帝,矢志不渝,存国半壁,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彦承先皇之志,临监国大宝,誓复汉疆。秦川八百里,皇明故土。彼夷狄窃而居之十一载矣。彦观宇内,皆为明臣,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哀我关中,独为匪民。”

    &



第1353章掘壕近城
    王彦说完便看着众人,问道:“潼关是雄关,诸位谁说一说攻城的办法”

    刘芳亮首先站起来躬身道:“监国,招降的书信射了,关内并没有回应。如果没有内应,那咱们就只能蚁附攻城,不过唐通那厮将潼关打造的甚为坚固,硬攻怕是伤亡颇重。”

    攻破堡垒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攻心为上,从内部瓦解敌人。明军一路来,许多坚城都是靠着正面施压,里应外合的方式夺取。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说的就是这个理。

    王彦微微颔首,“孤虽然多路伐金,出雄兵五十万,但是战事毕竟刚刚开始,局势尚不明确,金国还没到大势已去的地步,所以眼下想从金军内部入手,让金军反正的可能性确实不大。孤以为想要招降金国将官,至少要突破潼关,形成泰山压顶,猛虎搏兔之势,才会有大批金军主动投诚。”

    王彦沉默了一下,抬起头来,接着说道:“既然暂时不能指望金军内部出问题,那硬攻便硬攻,牺牲再大,也要尽快拿下潼关。”

    说完王彦扫视诸将,众将听后脸上都一阵肃然,知道这次是真的要准备死人,没什么花哨可玩了。

    明军三十万人驻屯河南,消耗甚大,就算家大业大,也拖不起,况且久困于坚城之下,士气必然懈怠,所以必须尽快破关。

    王彦说完看向李过,“炮击潼关的成果怎么样”

    李过忙站起来,抱拳回道:“从去岁十月开始,大炮陆续轰击了四个多月,潼关正面已经有好几处垮塌,不过金军在关墙后面,还有一道墙,所以就算轰垮了老墙,进攻难度依然很大。”

    三年前明军的重炮在徐州登场,百来斤的炮弹一打一个洞,将坚固的徐州城轰垮,就引起了金国的恐慌。

    金国知道老的关墙挡住明军的炮击,在三年前就开始加固关墙,并在关墙之后又铸造了一座,比原来的老墙,还高三尺的城墙。

    这样一来,正面的老墙,就算被打的稀烂,明军攻破老墙后,还是要面对一道新墙。

    “新安铸造的臼炮不是到了么”王彦开口道:“这个炮孤试过,威力大,并且可以跃过第一道墙,直接打第二道墙。”

    “回禀监国,炮刚到,不过根据工部官吏的说词,这种火炮射程只有一里多,而金军的炮弹能打三四里,炮队恐怕无法近前架炮!”

    这个问题王彦早就想过了,他笑了笑,“用李定国在南洋的打法,挖壕前行,炮队沿着深壕把炮拖到关墙下,然后再架炮轰击。这种炮不用直瞄轰击,是把炮弹抛出去,可以把炮架在坑里,别漏头,城上的红衣炮就打不到了。”

    李过没看过臼炮,不知道行不行,有些将信将疑,“监国,就算城上的红衣大炮打不到,炮队里城太近,也容易被关内的金军突袭。”

    不久前,明军把炮架在关城四里外轰击潼关,不想关内金军忽然冲出,吓得炮队惊慌而逃,被金军夺走了二十门,还炸毁了十多门,明军损失可谓惨重。

    因为此事,明军的炮击停了很长一段时间,李过也被王彦说了几句。

    现在要把火炮架在城下一里处,金军是很有可能在城头火炮的掩护下,出城抢炮的。

    王彦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笑道:“那就在关前挖条深沟,筑一道土墙,派兵日夜驻守,先把金军困在关内。等炮击几日之后,再在土墙上打开缺口,直接攻关。”

    这其实还是参考了李定国打荷夷堡垒的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明军可以同过“之”字壕,直接进抵到关下一里处。

    如果不挖壕的话,明军从地面上进攻,那么刚进入四里范围,就会遭到金军的大炮轰击。

    堂中众人一听,都嗡嗡的议论起来。

    李过明白王彦的意思,行礼道:“臣知道了!”

    王彦随即道:“挖壕是个大工程,从明日起,横冲马军和各部骑兵掩护,武卫军尽快将壕挖到关下,炮队准备架炮轰击,振武军做好攻关的准备。”

    “诺!”众将齐齐起身,抱拳应诺。

    &n



第1354章 炮击潼关
    豪格站在敌台上,看向关墙外,发现离关一里处,明军在外面筑了一段矮墙,挖了许多壕沟。

    起初他有些纳闷,明军是要攻关,为什么反而像是在锁城呢

    一般而言,在进攻的时候,为了方便器械接近城墙,不是希望关城前越平坦越好么

    不过豪格看向那一条条壕沟中有许多人头攒动,很快就明白了明军是为了躲避炮击,让大军可以安全的接近关墙,所以才有此举动。

    其实随着大炮和火器的发展,以前笨重的器械,许多都不好用了。

    一瞬间,豪格不禁有些佩服起王彦的奇思妙想,这厮真是个善于掘土的行家,无论防守或是进攻,他都能用掘土来解决。

    正当豪格有些惊奇时,他眼角忽然发现远处深沟内有一群人头攒动,还有几头牛背漏出,似乎是在拉着一个巨物。

    豪格不禁指着问了一句,身边众多将领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城外,唐通拨开一名将官,大步走上敌台,沿着豪格所指的方向展望,只见数十人赶着健牛拉着那日他看见的巨物,正沿着壕沟缓缓的向关城靠近。

    “回禀陛下,估计是明军的火炮,十余日前刚刚运入李过的营寨。”唐通看了下,回头行礼道。

    豪格仔细一看,盖着红布,巨大无比,在多头健牛的牵引下徐徐前行。

    这么重,应该是火炮无疑,但这么大的火炮,明军拉到关城下做什么呢

    唐通看着被红布遮蔽的巨大体形,让人望而生畏,他看了一眼豪格,急忙道:“陛下,城上危险,还请陛下尽快下城。”

    豪格见明军炮手和民夫驱赶着牛群,沿着深沟前行,他扭头看了下关墙上布置的众多火炮,却摇摇头道:“不急,看看明军耍什么花样。”

    明军的炮还在运,他就被吓的离开关墙,难免在气势上低了明军一头。

    现在明军的炮还没架好,况且明军要轰击关墙,总不能把炮放在沟里,等他一露头,城上百炮齐轰,还怕他不成。

    唐通见豪格不愿下城,不禁有些心急,那大炮可不长眼,要是一炮把豪格打死,那情况可就不妙了。

    唐通正要再说,豪格却把目光收回来,落到了所处的敌台上。

    这个敌台从关墙上凸出,墙到胸,有三尺厚,能够承受一定的炮击,墙上开有许多射击孔,小孔放铳,大孔放炮。

    一座敌台可以控制大段城墙,让守军没有射击死角,可以射杀靠近墙角的敌军,也可以轰击攻击其他敌台的敌军。

    豪格退了几步,走到身旁的一门小炮边,不禁亲自推动小炮,上下瞄准起来。

    敌台上除了有红夷大炮外,主要还有许多小炮,他们的射程近,但是转动方便,就像以前的弩床一样。

    这些小炮不像红衣大炮一样被炮台固定,他们大多放在炮架上,而金国的炮架,受到罗刹人的影响,轮子大些,转动很方便。

    豪格摆弄了两下,直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灰尘,满意的道:“这小炮就能打到关外的矮墙么”

    “确实能打一里!往侧面打还能照顾旁边的敌台。”唐通忙说道,“陛下万金之躯,关系社稷,还是请速速下城吧!”

    “不忙,明军炮还没架,等他们开始架炮时,朕再下关城也不迟!”豪格摇了摇头,城上这么多火炮,他到要看看明军怎么在他眼皮底下架炮。

    他方说完,正欲迈步继续查看关墙的防御,城下一里外,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却忽然传了过来……

    “咦~怎么炮没架好就开始祭炮呢”陪同的金将白广恩疑惑道。

    白广恩也是明将出身,对于明朝的东西很熟悉。以往明军的火炮,特别是千斤以上的重炮,都要有个将军的封号,开炮前需要放鞭炮,点香烛祭拜,希望能够打的准一点,而这个仪式,一般都是等炮架好后才会进行。

    豪格闻语不禁拿来千里镜,向外望去,却只看见一团鞭炮腾起的烟雾,而方才的巨物和人群则完全消失在地下面。

    “怎么回事”豪格不禁疑惑道。

    “确实不对头,看体积,火炮至少几千斤。按理来说,炮越大打得越远,明军因该在远处架炮才是,没必要把炮拉到关下来,给我们当靶子。”

    唐通心中也有许多疑问,不过他没时间深究,“陛下,王贼善于巧思,近些年来

    ,革新了多种火器,莫不是什么新炮”说着他又躬身行礼道:“陛下,安全起见,还是尽快下关吧!陛下在关上,等会儿炮战一起,将士们难免分心。”

    明军火器近些年确实变化快,新花样层出不穷,听唐通这么一说,豪格也有些心虚。

    他虽没看见大炮瞄准城头,但已经有些不想待在城头,作为大金皇帝,还是谨慎些好,安全第一。
1...340341342343344...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