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蒲津渡口的一万金军,故意将渡口卖给孙守法后,西撤至故口镇,也归到孟乔芳的麾下,六万金军在渭河北岸张网以待。
于此同时,在豪格同意万一汉中不保,将凤翔府、平凉府、秦州、乾州、泾州,二府三州作为蜀王封地后,吴三桂率领步骑六万人,从大散关撤入关中。
为了避开眼线,吴三桂未到长安后,而是前往临潼之南的蓝田县和蓝盘山一带就位。
这时从武关、卢灵关等关中各关隘调集的人马,也陆续与长安的两万禁军汇合,大约六万精兵,加上十余万屯军集结于临潼县西面的灞桥镇。
至此,豪格动用陕北和汉中的兵马,分驻于渭河两岸,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共计十二万精锐,已经准备就绪,而他亲自率的中军,也到达了指定的地点。
此时,陕北的明军在击退了孟乔芳后,正等待粮草过河后,再继续南下。而陕北战事绵延数月,无论金国还是明军,都没有精力关注陕北的民生,而也恰在两军交战的时间之内,平静了十年的陕北再次爆发了饥民暴动。
匪军在明军与金军于绥德州厮杀时,得以在榆林府迅速壮大,其头领号平天大王,举旗号扶金抗明,已有向西进入山西偏关、保德州抢粮的意思。
汉中方面的明军,因为之前贺珍被吴军击败,所以继续稳扎稳打的向南郑逼近,尚未察觉到吴三桂离开南郑。不过最多几日时间,马进忠和郝摇旗估计就能发现端倪了。
关中的明军前锋则已经到达渭南县,而王彦主力也过潼关到了华阴县。
这个时候,豪格觉得他要等来的时机已经到来,是时候对关中明军进行反击,要不然等陕北和汉中的明军反应过来,也杀入关中平原,那金国将无力回天。
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使金国耗费极大,近二十万金军精锐集结于关中,迟早会被明军发现,大战一触即发。
四月七日,灞桥镇,金军的大营内,豪格金盔金甲以皇帝之尊高坐于上,两侧吴三桂、孟乔芳等数十员将帅,各依官阶落坐。
豪格将自己的金盔摘下,放在案上,然后扫视众人,朗声道:“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说话间,便见两名侍卫,抬着一个地图架进入帐内,豪格随即从案前走了出来,众人也齐齐起身站在他的身后。
“据探,明军前锋以至渭南,王贼领着明军主力近二十万,也已经过潼关到了华阴县。眼下明军主力已经进关,这一仗该怎么打,诸卿可畅所欲言。”豪格在地图上指了两下,然后转身看向众人。
吴三桂扫视战场,豪格驻军临潼之西的灞桥镇,孟乔芳的人马则在临潼北面的高陵县一带,他则驻军于临潼南面的蓝田。唐通作为诱饵,尚在临潼县。
吴三桂捋着颌下胡须,沉吟道:“陛下的意思可是在临潼伏击明军”
豪格点点头,“预设的战场,确实在临潼县境内。”
“如果是在临潼,那明军前锋和主力就都还没有进入伏击圈。”吴三桂皱眉,上前一步指着地图道:“而且王贼尚在华阴,离潼关太近,不知道陛下准备怎么将此贼引到临潼”
明军分成两部,王彦坐镇华阴,等于控制潼关的出口。白广恩一万人,很难攻击得手。王彦在此,可以保证关东的兵力和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关中,同时情况不对,他还可以从容退回关东,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
金军要想将王彦击败,还得让他继续深入,等他一离开华阴,白广恩才有机会出手,才有时间于险要之地构筑工事,截断明军与关东的联系。
如果王彦始终窝在
第1361章 西进临潼
四月七日,豪格召集众人议事后,便马上让吴三桂、孟乔芳离开灞桥回去准备。
算时间,他估计陕北和汉中的明军已经发现端倪,他们一旦知道对面的金军变了,并非孟乔芳和吴三桂的人马,而是战力低下的金国屯军,那些久经沙场的明军老油条们,肯定会意识到大金要在关中搞事情。
拥立、定策、救主三件事情,要是干成一件,那一世荣华就跑不掉了。
俗话说功高莫过救主。看那陈子龙、夏完淳当年在扬州救过王彦一回,如今陈子龙已经入阁拜相,夏完淳才二十七岁就成了一部侍郎。从他们的官位,就可以看出,王彦对他们的青睐。
马进忠、郝摇旗、李来亨这些明将,一旦意识金军要在关中对王彦不利,心中还不高兴死。
这样的机会可不常有,一旦出现还不抓住,不表现一下自己的忠诚,那也就别做官了。
这些明军必然红了眼睛的往关中冲,来争夺救主的大功。
这也是大金国做好事,要给明朝造王,原本只有个灭金之功可以争,而身为偏师的陕北和汉中明军,更是争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不同了,又多了一个救主的功劳,还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那还不甩开膀子干一场么
金国的屯军之前虽然也接受了一定的训练,最近又集训了小半年,要说上战场也免强,但他们除了训练之外,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器械。
金国并不富裕,二十多万正军的装备,都是勒紧裤腰带造出来,自是没有钱财和物资来武装数十万屯军。
他们的器械主要是金军淘汰下来,装备最多的是长枪,几乎站了六七成,因为造起来最简单。
这些长枪和军中的大枪也有区别,制作粗糙得很,枪杆多半不达标准,基本就是棒子加个枪头。
这要是明军发起狠,肯定把他们屎都打出来。
豪格知道陕北和汉中的屯军,挡不了多久,而且虽然路程遥远,又有关隘阻塞,可一旦陕北和汉中的明军发现金军调动,王彦还是可能收到消息,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打发众人回去准备,务必尽快结束这一场大战。
这一战,只要他大败明军主力,甚至砍了王贼的头颅,就算陕北和汉中的明军杀到眼皮底下,只要他举着王彦头颅在军前转一圈,明军便会士气大泄,仓皇的逃出关外,他乘势夺下河南、山西都有可能。
当然这是预想中最好的情况,万一王彦发现情况不对,预感到危险,不来或者有备而来,那伏击就有可能演变城一场正面的碰撞了。
四月初七,吴三桂南归蓝田,孟乔芳北上高陵之后,豪格为了节省时间,立刻下令给临潼的唐通,让他继续西撤,并放出风去,金国以无斗志,各路人马都在西窜,引明军前锋继续追击。
却说王彦以王士琇和刘芳亮为先锋,先行入关,两人领六万人马从潼关一路追到渭南县,沿途金军据望风而逃,明军轻而易举的就连下华阴、华县、渭南三城,距离长安不到二百里。
明军进展神速,士卒们自然士气大涨,欲一鼓作气直接杀到长安。
对此王士琇比较谨慎,在他看来潼关虽破,但金国实力尚在,而且他不认为金国会不经一战,就将关中拱手相让,他觉得进抵长安之前,必然还有一战。
事不过三,明军连下三城后,王士琇就在渭南停了下来,准备等主力入关之后,然后继续向前。
王士琇不急,可是手下的众将士却急得很,生怕迟一步落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让
到嘴的鸭子飞了。
骑兵应该侵如火,疾如风,但王彦偏找了王士琇这么个不急的主来统领。
这是当年明军骑兵少,王彦舍不得,在加上王彦自己就比较保守,所以才找王士琇看住骑兵,让他们别太浪,浪死了王彦心疼。
大军在渭南休整了几日,王士琇以县衙为节堂,正在给王彦写折子,汇报情况,同时催促粮草快行。
关中粮食危机,民间没有什么余粮,城中粮
正文 第1361章 西进临潼
四月七日,豪格召集众人议事后,便马上让吴三桂、孟乔芳离开灞桥回去准备。
算时间,他估计陕北和汉中的明军已经发现端倪,他们一旦知道对面的金军变了,并非孟乔芳和吴三桂的人马,而是战力低下的金国屯军,那些久经沙场的明军老油条们,肯定会意识到大金要在关中搞事情。
拥立、定策、救主三件事情,要是干成一件,那一世荣华就跑不掉了。
俗话说功高莫过救主。看那陈子龙、夏完淳当年在扬州救过王彦一回,如今陈子龙已经入阁拜相,夏完淳才二十七岁就成了一部侍郎。从他们的官位,就可以看出,王彦对他们的青睐。
马进忠、郝摇旗、李来亨这些明将,一旦意识金军要在关中对王彦不利,心中还不高兴死。
这样的机会可不常有,一旦出现还不抓住,不表现一下自己的忠诚,那也就别做官了。
这些明军必然红了眼睛的往关中冲,来争夺救主的大功。
这也是大金国做好事,要给明朝造王,原本只有个灭金之功可以争,而身为偏师的陕北和汉中明军,更是争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不同了,又多了一个救主的功劳,还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那还不甩开膀子干一场么
金国的屯军之前虽然也接受了一定的训练,最近又集训了小半年,要说上战场也免强,但他们除了训练之外,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器械。
金国并不富裕,二十多万正军的装备,都是勒紧裤腰带造出来,自是没有钱财和物资来武装数十万屯军。
他们的器械主要是金军淘汰下来,装备最多的是长枪,几乎站了六七成,因为造起来最简单。
这些长枪和军中的大枪也有区别,制作粗糙得很,枪杆多半不达标准,基本就是棒子加个枪头。
这要是明军发起狠,肯定把他们屎都打出来。
豪格知道陕北和汉中的屯军,挡不了多久,而且虽然路程遥远,又有关隘阻塞,可一旦陕北和汉中的明军发现金军调动,王彦还是可能收到消息,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打发众人回去准备,务必尽快结束这一场大战。
这一战,只要他大败明军主力,甚至砍了王贼的头颅,就算陕北和汉中的明军杀到眼皮底下,只要他举着王彦头颅在军前转一圈,明军便会士气大泄,仓皇的逃出关外,他乘势夺下河南、山西都有可能。
当然这是预想中最好的情况,万一王彦发现情况不对,预感到危险,不来或者有备而来,那伏击就有可能演变城一场正面的碰撞了。
四月初七,吴三桂南归蓝田,孟乔芳北上高陵之后,豪格为了节省时间,立刻下令给临潼的唐通,让他继续西撤,并放出风去,金国以无斗志,各路人马都在西窜,引明军前锋继续追击。
却说王彦以王士琇和刘芳亮为先锋,先行入关,两人领六万人马从潼关一路追到渭南县,沿途金军据望风而逃,明军轻而易举的就连下华阴、华县、渭南三城,距离长安不到二百里。
明军进展神速,士卒们自然士气大涨,欲一鼓作气直接杀到长安。
对此王士琇比较谨慎,在他看来潼关虽破,但金国实力尚在,而且他不认为金国会不经一战,就将关中拱手相让,他觉得进抵长安之前,必然还有一战。
事不过三,明军连下三城后,王士琇就在渭南停了下来,准备等主力入关之后,然后继续向前。
王士琇不急,可是手下的众将士却急得很,生怕迟一步落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让
到嘴的鸭子飞了。
骑兵应该侵如火,疾如风,但王彦偏找了王士琇这么个不急的主来统领。
这是当年明军骑兵少,王彦舍不得,在加上王彦自己就比较保守,所以才找王士琇看住骑兵,让他们别太浪,浪死了王彦心疼。
大军在渭南休整了几日,王士琇以县衙为节堂,正在给王彦写折子,汇报情况,同时催促粮草快行。
关中粮食危机,民间没有什么余粮,城中粮
第1362章突遭围城
四月九日,王士琇、刘芳亮等经过短暂的整顿后,引六万大军离开渭南,向临潼县挺进。
金军到底是不甘心失败,与明军在长安之东打一仗,一决雌雄,还是果断放弃关中,两种情况明军还无法说清楚。
一路上明军游骑四出,侦查方圆三十里的敌情,大军很快就到了临潼县。
同之前一路过来一样,明军并未遇见金军的抵抗,给人一种金军真的望风而逃的假象。
这时天色以晚,明军免得下营,正欲夺了临潼县过夜,骑兵突至城下,只见四门大开,城内金军逃的比之前更为彻底,不只是军队没了,连城内的百姓也一个不剩,毛都没给明军留一根。
得了士卒禀报,临潼已是一座空城,这让刘芳亮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不禁有些懊恼,不该在渭南待了那么多天,白白浪费时间,耽搁了追击金军,让他们有机会携民而逃,到现在又得一座空城,寸功未立。
从眼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是金军在潼关失守,关中防线崩溃后,真的选择了果断放弃关中。
王士琇与刘芳亮打马入城,刘芳亮有些不快的道:“金贼势孤计穷,惧我朝大军之威,裹挟百姓西窜。大都督,我以为今晚权且在城中休息一夜,明日清早便该立刻追击,不然金军主力西遁,我们无法向监国交代。”
明军近些年少有败绩,刘芳亮想直驱长安城下,不过王士琇并不同意,这让刘芳亮有些不满。
现在看见临潼已经成了空城,他心中便有怨言,觉得是王士琇保守的策略,影响了他立功,以至于从潼关追了数百里,除了得了几座空城,并无一点斩获。
王士琇是五大都督之一,刘芳亮虽然顶替戴之藩接替了忠勇镇,但他却只是十个左右都督之一,官位比王士琇低一级,而这次王彦也是让王士琇为主,他为辅。
他现在的心情,就像是魏延要中出子午谷,被诸葛亮数次否决一样,心里一阵憋屈。
说完刘芳亮便打马先走,甩给王士琇一个背影,王士琇见此脸色不禁一沉,他可以感受刘芳亮对他不满,身后几员横冲马军的将领,也觉得有些窝囊。
王士琇秀才出身,观史书,灭国大战,总得战上一场,献地而想的终究是少数,更多人并不甘心失败。
眼下金国也没有投降的意思,怎么也该针扎一下,鱼放在砧板上还翘下尾巴,金国这么大个国家,不可能不反击一下。
王士琇一开始倾向于这种想法,不过现在被周围人影响,又见临潼空的这么彻底,让他也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想错了。
明军灭清不久,便又大举伐金,几十万大军涌入关中,将士们难免趾高气昂,想着大干一场,可是追了几百里,却没有斩获,自然大失所望。
王士琇见刘芳亮领着部将远去,有些无奈,吩咐身边的将领道:“大军入城后,埋锅造饭,四门都要派人守卫,另外哨骑安规定放出,不得懈怠!”
后面的将领勉强领命,王士琇见他们模样,不禁一声怒喝,“听见本督的话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