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领齐了军械物资,骑上了高头大马,汇合了蔡监军、许狗儿和部队,冯如虎终于意气风发地率领这支七八十人的小分队搭上了到重庆的货船。货船经岷江入长江,到了重庆府转入嘉陵江,在嘉陵江左岸卸货下人。
从嘉陵江左岸到大竹县的路不用翻越高耸的华蓥山,路况也较好,但距离并不短,足有两百多里。
这支小队伍在当地雇了骡马车辆,经过数日前刚刚进驻护庄队的邻水县,终于在十一月初到达了他们的讯地,也就是他们预备建功立业砍脑袋的地方——大竹县。
……
重庆府以北,有三条从大巴山区延伸出来的山脉。这三条山脉互相平行,都是东北偏西南走向。西边是华蓥山、中间是铜锣山、东边是明月山(容山)。三条山脉像三块南北纵横的长夹板,将两条狭长的地带挤压在中间,形成了两条数十里宽,五百多里长的平行槽形地带。从最北的达州一直延伸到重庆的府治巴县,形成了“三山夹两槽”的地貌特征。三山是高山陡岩,而两槽里则广泛分布着低山、浅丘、平原、河流和耕地,成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大竹县和它南边的邻水县,就坐落在西边那根更宽的槽型地带里。
大竹县城不大,成化初年砌石筑城。城墙高一丈五、周长二里四,东西略宽,南北略窄,建有东南西北四门,但皆无城门楼。一百七十多年的岁月侵蚀,让城墙显得十分破败。砖石多处脱落,露出里面的夯土。一条并不十分宽阔的河流从北边蜿蜒而来,流经县城的东城墙后继续向南,形成了东门外的天然护城河。
县城周围有七八里方圆的平原浅丘,分布着约两三万亩耕地与数十个大小村庄。环绕着这些农耕区的则是一圈低山。东门外不远处有两座相连的小土岗,北门数里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天然竹山。而县城的东西两面,则是高耸的铜锣山脉和华蓥山脉。
大竹县,就卡在这两条高大山脉的中央。其显著的军事价值,一望可知。
……
天色渐渐发暗,蔡绍諴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他的护兵回到了县城。他牵着马,沿着肮脏而空旷的街道向县学走去。县衙烧光了,县学成为了护庄队的临时驻地。离着很远,蔡绍諴也能听见老韩的长子韩昌盛大声在训练部队。
不知因为老韩的排出身左护卫,也不知总参重视驻扎大竹的部队,这个排装备的全是火器局新生产的大威力刺刀火铳。
第三百零六章 猛虎归山(二)
军政委员会开了,但针对冯如虎的批判会却开成了大竹护庄队下一步行动的研究会。并非蔡绍諴大发慈悲对冯如虎网开一面,而是冯如虎带回的俘虏提供了重要信息。
那俘虏是土暴子头目黎虎手下的大喽啰,而黎虎的掌盘子又是盘踞在达州、新宁附近的土暴子黄鹞子景可勤。在得到坦白不杀的承诺后,俘虏立即交代了所有知道的情况。
黎虎早在三四天前便知道从重庆府方向开来了一小队官兵。但这队官兵的具体目标是达州还是大竹,黎虎并不清楚。于是黎虎派俘虏率十余人沿大路向南打探,看看这队官军人马走到哪里了。黎虎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官军不知死活,继续向达州方向前进,而且样子比较好欺负,那么就在大竹和达州之间打个伏击,抢点东西。今日晨,俘虏便率人从华蓥山出来。可刚走到大道上想歇脚,便遭遇了三名急速冲来的官军骑兵。
官军虽人少,但有战马长刀盔甲和弓箭,来去如风,兼之武艺了得;而土贼虽人多,但仅有刀一矛二加棍棒,战马盔甲弓箭全无。两两交锋,土贼转眼间被杀了七八人,余者四散而逃。那俘虏被官军盯上,打不赢也跑不掉,只好降了。
除了上述情况,这俘虏还交待了更重要的情报。因为官军对巴州的围剿在即,争天王袁韬、震天王白蛟龙等大盘子给各路首领都发了英雄帖,邀请他们各自出击,给官军找点麻烦。如今秋收已过,正是下山劫粮的好时机。黄鹞子便令手下各山头寨主和头目,南下大竹、邻水,西进达州、开县、新宁一带,干票大的。既抢劫粮食财物,也牵制官军对巴州的进攻。但黄鹞子景可勤具体的出动时间,这俘虏职位太低,并不知道。
……
蔡绍諴出城,一无所获;冯如虎出城,收获了无用的首级与有用的情报。许狗儿出城,却带回一名少年。可谁也不知道,土暴子围攻大竹县,皆由这名少年引起。
王苹(注一)是名武生,参考过省城的乡试,而他爷爷则是正经的武举人(注二)。按照“穷学文、富学武”的乡间传统,王家自然是大户乡绅。许狗儿奉命向县城西南方行进,到了铜锣山脚下一个叫团坝的地方,遭遇了王苹爷爷所率庄丁。王苹爷爷既憎恨土暴子对乡间的骚扰,又对王府兵的形象极有好感,欣然之下,便派出他的孙子到军前效命。
军政委员会上,王苹建议,首先将大竹县城以南的乡间恶霸扫除干净。这些恶霸往往勾结土匪,危害百姓,向土匪传递消息。如果不打掉这些恶霸,不仅征兵征粮无法进行,而且重庆府到大竹县城的粮草补给线受到威胁,如此一来护庄队在县城根本站不住脚。
王苹的建议得到了蔡绍諴和许狗儿的支持。蔡绍諴更提议,土暴子大队即将出山抢劫,要立即将县城附近百姓全部转移到城里。目前百姓大量逃亡,精壮不多。城里房屋大量空置,没人居住:城外耕地大量荒芜,没人来耕种。充实了县城人口,就等于增加了护庄队兵源粮源,减少了土贼抢劫收获。
冯如虎很高兴蔡监军没找他麻烦,哪会反对蔡绍諴此议立即通过。冯如虎决定明早亲自带队出击打土豪,可遭到另两人反对。最后三人分工,是冯如虎留下来守城;蔡绍諴到县城周围村庄动员村民进城;而刚回来的许狗儿人熟地熟,由王苹带路,先将熊家坳的地主熊春抓了。那熊春明目张胆勾结山里土暴子,欺压当地百姓,在大竹县东南几十里范围内是个名气很大的恶霸。要在大竹当地打开局面,那熊春是一定要除的。
第二天清晨还未亮,许狗儿便带领一支小分队悄悄离开了大竹县东门。他们过河翻越小山岗,立即折向南边。行军大约二十里,一名骑手脱离大队直奔南方,其余人则离开大路,在王苹引领下,向山丘间的一个小村摸去。可没等他们进村,一阵狗叫便暴露了他们的行踪。护庄队只好跑步冲进村里,向村中一座大院前进。就在他们耽搁的当口,一匹马载着名衣衫不整的人逃出了村子。
许狗儿恨恨地望着远去的背影,痛恨自己骑术不精。人没追上,还险些坠马摔进沟坎,让士兵们白白笑话一通。这年头马匹极为金贵,骑马跑掉的一定是个人物,而且很可能就是他们此行的目标熊春!
大院之后是山崖,不可能迂回围攻。院墙很高,大门紧闭,门背后有人在叫喊顶住。王苹不停地在许狗儿身边催促,说熊家最多十几个家丁。只要撞开大门冲进去,熊家爪牙一个都跑不掉。
许狗儿听着王苹唠叨,一股邪火不由从腹中升起。他扔下少年,大吼着让士兵准备火药包,又催促着士兵排好队形。
火铳班的班长是韩大树的老大韩昌盛。他所选战线距离大门不过二十步。火铳兵排得很稀疏,彼此间留出空隙,可以让身后列阵的短矛兵顺利穿过,也可以使延展的火力线接近于扇形,无死角覆盖大门。
等阵型准备妥当,许狗儿向下挥动了手臂。一名士兵肋下夹着个十斤重的火药包,猫着腰冲了过去。火药包已用多层油布捆好,还绑了一截三尺长的竹子当撑杆。那士兵没有遭到弓箭袭击,很顺利跑到了大门外。他把撑杆落到地上,火药包抵牢在门环下方,然后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线。确认引线冒出火花后,他迅速握拳竖起大拇指向后示意,随即转身跑回。
“轰!”
火药包猛地炸开。红光一闪,白色烟焰腾起。大门里先是数声惨叫,又是一阵嚎叫。没等许狗儿看清大门的动静,几个汉子已经提刀握枪从烟焰里钻出来,怪叫着向护庄队战线直冲而来。
韩昌盛瞄准
第三百零七章 猛虎归山(三)
冯如虎留守县城,并不是意味着他可以翘脚睡大觉。他一样有事情要做,那便是把城里人口和空房子登记出来。
他气息怏怏提着空马鞭,索然无味地走出县学,身后跟着他的三弟冯如彪和家丁冯长贵,以及热心社会公益的教谕费老先生。冯如虎士气低沉,当然是因为他对所谓的登记工作毫无兴趣,更因为他对所有权、使用权改变这类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天然迟钝。
费老先生一眼看出了冯如虎的无奈,于是笑嘻嘻对他道:如果冯将军信得过老朽,不如将此事交予老朽来办。老朽在大竹数年,不敢说桃李遍布,在这城里还是有几个学生的。让那些年轻学子们跑跑腿,这事情也就成了。”
冯如虎迅速『露』出了喜『色』,可没等他开口,费老先生又说道:“冯将军不忙道谢,老朽先要问清楚:这登记有何用处”
冯如虎怕费老先生反悔,连忙讲了昨晚三人商议的事情,这下费老先生倒真踌躇了。他是过来人,对这些涉及钱财的事情很敏感,所以连忙相问,如果那些有空房子的人不愿腾出来怎么办。
“怎么办”冯如虎还没想好,他三弟已经替他大哥做了回答。他噌地拔出半截腰刀道:土暴子要攻城,如果城池守不住,那土暴子会怎么办土暴子会不会轻言细语与他们慢慢商量
“王师乃仁义之师,行事岂可与土暴子相比”费老先生有些不高兴了。
“仁义之师”四个字提醒了冯如虎。世子在松林山讲课时经常提到这个词,并且要求王府的干部时时都必须牢记在胸。“护国安民”的本质,就是广行仁义,就是给最多数的百姓以最大的好处。政治决定军事,军事要服从政治。所以蜀王府的军队,无论是护商队还是护庄队,都不是单纯打仗的组织,它的根本使命是以武力实现护国安民。
冯如彪被费老先生骂了,正要争辩,却被他大哥杀人般的眼神给瞪了回去。冯如虎堆出笑脸,先向费老先生道了歉,然后说明现在局势紧急,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来应急。如果百姓不入城,他们的命运便只能听任土暴子摆布;如果进城的百姓风餐『露』宿,他们就不可能与护庄队同心协力一起守城,甚至还可能闹出内『乱』!
冯如虎还补充道,现在城外田地大量抛荒,如果明年春天不能播种,那么来年一定会出现粮荒,他和蔡监军决定将荒田分给进城百姓耕种。
冯如虎的解释并没有让费老先生更安心:“应急之策当然无可厚非。只是这城里城外田宅,哪一样是没主的将来主人回来索取,又当如何”
这些高难的问题冯如虎压根没想过。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既然有了监军,那么这些文人的事情就该由监军来应付。
见到冯如虎发窘,费老先生没有嘲笑。他认真想了想道,这些事情确实比较难。不过既然事急从权,可先以蜀王府名义发布公告,并给那些房主田主们打张借条,申明他们将来可以讨回这些财产。只不过,这几年欠缴朝廷的赋税要补扣了。
“我就说吧,老先生既能独守孤城一年多,定然会有好办法!”冯如虎高兴了,随手给费老先生戴了一顶高帽。他道声有劳,转身便走,可走了几步,又觉得一个安排不妥,于是折了回来。
“费老先生,这大竹县正堂官印在哪儿”
“能在何处自然还在老朽破屋里!”
说起这个大印费老先生就有气。前任知县听到风声土暴子要来,便将大印悬挂在县衙大堂梁上,携全家夜遁。第二天县丞和衙役们才发现大老爷已经跑了,全城人心惶惶,都跟着往南跑,许多人一直跑到了重庆府。土暴子进城时,全县空若死城,只有费老先生一人死守大成殿。好在土暴子里有头领读过书,知道孔夫子与大成殿的神圣和庄严,便没有为难他。否则费老先生只有以身殉道,血染大成殿。不久土暴子继续南下,被从重庆府北上的官军打败。不堪土暴子欺压劫掠的邻水县百姓也暴『乱』了,土暴子这才心不甘情不愿撤出了大竹这座没有油水的空城。
“老先生真乃孤胆英雄也!”
冯如虎翘起大拇指大赞道:“百姓么,自然还是相信官府。县官大老爷跑了,他们岂能不跟着借房子借地,自然是官府说话管用。既然大印在老先生手中,不如那公告借条就盖知县正堂之印!”
“老朽虽说暂管大印,可没有用印之权啊!”费老先生连忙摇手。说明他这教谕没有品级,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岂敢擅自替朝廷做主
“谁说小官不是官!老先生管着孔圣人香火,谁敢说小官”
冯如虎的刁蛮本『性』上来了,谁被咬住了都跑不脱。
“本官这便和蔡监军联名上折子,让省里先委老先生署理县事!等朝廷旨意下来,老先生便是不折不扣七品县尊大人!”
……
就像省城的瘟疫危机一样,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永远比正经的告示通知更快。土暴子即将回来报复的可怕消息,像涨了翅膀一样在四乡八里飞速传播。传播的速度越快,传播的范围越广,消息便越走样,越恐怖。
在通往大竹县城和南方邻水县的各条道路上,很快出现了背着老娘儿女,缠着包袱,推着车子,牵着牲畜的逃难人群。人们回望自己辛苦搭建的家园,留下世代身影的田地,忍不住再次回头看一眼。这一眼望去,那泪水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可尽管舍不得,还是要走的。他们相互间擦干了泪水,终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没有人不渴望太平宁静的生活,可是天杀的岁月却『逼』得人没了活路!
百姓背井离乡,被早早便出城走乡串村做动员的蔡绍諴发现了。他问清原委,当即抛下护兵,匹马赶回城里。他找到冯如虎和费老先生,三人一碰头,立即商量出一套办法。
费老先生以官府的名义出具告示,张贴于四门和城郊乡里,让百姓不要慌张,带着家人和能吃能用的东西避居城内。城里有蜀王府精锐驻守,可以保全全城
第三百零八章 猛虎归山(四)
大竹县北门外荒芜的田地上,成千上万土暴子或站或坐,黑压压好大一片。 .他们既不呐喊,也不奔跑,就这样静静地呆着、看着,整个队伍竟然鸦雀无声。
趁着土暴子没有封锁另外三个门,王萍兄弟和冯长贵一大早便骑马出去,组织剩下的难民从南门进城。小小的县城里,聚集了七八千人,真可谓人满为患。冯如虎对招抚难民那一套婆婆妈妈的烂事不感兴趣,早早便带着他的小弟和家丁巡城去了。
冯如虎骑在他大黑马上,沿着北城头巡视。马鞍上横跨着他的御林军大刀,手上捏着一副搭箭的硬弓。
“妈的,这就是土暴子大队这辈子总算见识了!”
冯如彪跟着他大哥的节奏开骂:“狗屁土暴子,就他妈快饿死的叫花子!昨晚还有篝火。从天亮到现在,一个多时辰了,反而一点烟火都没有!他们吃的难道是北风”
冯如虎看清土暴子的阵势,轻蔑地笑了笑:“他们根本没准备扑城!没有云梯,难道叠罗汉上城我们起码还有一整天时间!用不着与他们干耗着,走,我们去选兵!”
说着,冯如虎轻柔拨转马头。脖颈上缠着厚绷带的大黑马好像懂了主人的话语,它顺从地在狭窄的城头上转了个身,向北门旁的坡道走去,然后耐心等待主人下马,它好自己走下去。
……
城下土暴子首领黎虎,是名二十几岁的青年。去年这个时候,他还身着青衣,腰挎短刀,带着一帮衙门里的弟兄在达州街面上横冲直撞。
“除五蠹”一起,他转眼间便从一名光荣的政府公务员变成了一名十恶不赦的反贼。这个过程发生之快,连黎虎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
造反的理由很多,一时也说不清,总之他反了,走上了与这个庞大王朝势不两立的道路。从此以后,在他的面前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二条路是千刀万剐,挫骨扬灰;第三条路么,那就是接受招安,继续为朝廷效力。
万州城茶馆里说书人的场子,黎虎是最喜捧场的。说书人口中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则是他最崇拜的英雄。虽然这个英雄死得有些窝囊,但黎虎并不认为是宋江的错,而是天杀的朝廷背信弃义。自打他落草之后,他就仿照宋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白幡。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他能把这面旗帜插到达州甚至重庆府的城门楼上。
黎虎侧仰头看看自己身边的白幡,又看看大竹城城墙上的那面红旗,心里有些纳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王府兵
他们为什么不逃他们总共就七八十号人马,难道还以为守得住这偌大的一座县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