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朱平槿放下水筒,用手指勾了勾,让曹三保近前说话,然后轻声问道:“曹伴伴,你跟着本世子多少年了”
曹三保心里咯噔一下,该来的总该会来。想到这里,他的嘴唇和手脚都哆嗦起来。
“你素来忠谨,本世子是知道的!本世子从小到大,你都在陪在身边,本世子从未将你视为外人。”
见曹三保紧张得不得了,朱平槿先说句话宽宽他的心。
“本世子也知道,开始母妃并不放心。毕竟本世子的作法太出格了:领兵、养士,哪一条被朝廷抓住了把柄,都是赐死的结局!可如今本世子已经打开了局面,朝廷就算知道了,想办本世子还要看闯献和蜀地百姓答应与否!本世子料定,朝廷终究还是无可奈何!你瞧瞧,锦衣卫李存良等人,先前也闹腾过几日,这次出来,还不是老老实实听从本世子调派,跟着步兵大队慢慢前来不审时度势,则宽严皆误。如今天下之势,便是剧变将至!本世子如此这般,也不过保家保身而已。母妃还要理解儿子才对!”
曹三保已经跪下了,他的身子匍匐地上,双肩颤动,显然在无声地哭泣。
“子不言父之过,孝道也!”朱平槿接着道,“但那是在外人面前!我们自己心里要一本明账!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应该清清楚楚!父王之举,亡国丧家,早晚之事!本世子改弦易辙,弃风月而舞干戈,那也是莫奈何,母妃又岂不知道”
“王妃娘娘疼爱世子,于天下父母一般,别无二致,世子爷千万莫要误会!”曹三保终于抬起头,眼泪汪汪的,“王妃娘娘之所以不回成都,那是别有苦衷!王妃娘娘下了严令,奴婢实在不敢说,请世子爷见谅!”
“你不用说,而且永远不能说,说了便要死!”朱平槿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你要知道,你必须一辈子为母妃背负这个秘密,一直带进坟墓!”
“奴婢深受娘娘大恩,奴婢愿永远保守秘密。”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朱平槿跳下床榻,穿了鞋在地上走来走去。
“将来一定会有人拿此事兴风作浪!你要有心理准备,或许本世子也救不了你!”
“奴婢愿为王妃娘娘和世子爷肝脑涂地!”
“好吧!既是你自愿的选择,本世子只好成全你。”朱平槿道,有些感慨。
他来自一个父母夫妻兄弟姊妹打官司争房产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忠诚已经绝迹了。即便是人与人之间起码的信用,也要用担保来确认!
这样的忠仆,难能可贵。不仅要留着,还要褒奖!
朱平槿扶起了曹三保,对他道:
“你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子嗣。可那范质朽木之质,实在是扶不起来。本世子已将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你另选一人。看上了谁,本世子便下旨,赐为你继子,改了你的姓,为你承嗣香火!”
“奴婢谢世子爷大恩!”曹三保已经泣不成声,“奴婢请世子爷做主!”
“本世子倒有一人很喜欢,过继到你身边再合适不过:情通局通信科长段仁轩。”
朱平槿站在曹三保面前,一条条讲理由:“他是本世子在人市买来的孤儿,姓甚名谁、父母姊妹都不知道。连自己年龄也不知道。这段姓是人贩子所取,老二也是人贩子所排,仁轩两字乃本世子所赐。他如今当了通信科长,过手的全是机要,最讲究的便是忠谨。他跟了你,你正好可以带带!”
通信科长,那是世子身边最信任、最重要的角色。世子把段仁轩过继给曹三保,了却他一生夙愿,曹三保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欲跪地再拜,世子却拉住他开始吩咐重要的事情。
“曹伴伴,本世子现用不着那么多人侍候,一个张维便够了。你明日便启程回成都,协助罗姑娘。虽然本世子明发旨意于府内外,可她毕竟没有朝廷名分。本世子怕有些人不肯安分,借着本世子不在,趁机兴风作浪。你王府、官府和王庄三头都熟,还有曹老公公帮衬,这样便可帮着罗姑娘稳定内外局面!你先与罗监军到顺庆府,告诉李四贤这般……然后再到王府,告诉罗姑娘……最后到母妃那里,亲口转达本世子之意:
母妃既是本世子嫡母,更是本世子生母。没有母妃生养之恩,便没有本世子今天!本世子以仁孝治蜀,即便母妃干出了天大的事情,本世子也会一体承担!”
……
黑暗之中,朱平槿压低声音,一条条交待曹三保。曹三保听了,复述无误,忙道记下了。
隔壁院子传来了士兵们的大声喧哗,定是他们喝高了。
岳池水边的战斗结束后,朱平槿本想狠狠批批第十营那帮亲兵,但他转念一想,气可鼓不可泄。他们首次参战,既没逃跑,也没打输,能打成这样实属不易。再说他们还死了数人,伤了三十余。这个时候痛批他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朱平槿不仅没批他们,反而还发了一些酒肉,让他们高兴一晚。
“我那鸟大哥,牛皮哄哄,刀法稀松!松林山那晚,若是本将出马,定然不会输给陈有福!”
夜暗之中,一个汉子扯起粗大的嗓门高声叫喊。
“如何你们亲眼所见,我冯家祖传刀法三十六式,那不是吹得!想当年,我家老祖宗跟着太祖高皇帝打天下,就是凭着这手好刀法……”
朱平槿一听声音便知道,隔壁吹牛打
炮的是冯家老二冯如豹。他今日大大露了脸,不吹上三天三夜是不会消停的。他在黑暗中笑了笑,拍拍曹三保的手膀,一言不发钻到床上去了。
曹三保小心为主子盖上被子,这才小心翼翼退出门去。他转身向园中昏暗中一挥手,便有小太监张维和几名警卫围了过来。
曹三保低声骂道:“世子爷休息了,叫隔壁那几个混蛋小声些!世子翻年才十六,就这么着为了祖宗江山社稷奔忙,他容易吗”
一名警卫连忙应声出去。张维则走进朱平槿的房间随侍。曹三保见着一切安排妥帖,这才走入厢房。
他合上门,轻轻背靠房门,大股泪水涌了出来。
娘娘担惊受怕这许久。听见世子的话,终于放了心,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世子赐嗣,那也是天大的喜事。一定要尽快禀报干爹,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好歹,曹家终于有
第三百三十一章 桃花中人(一)
崇祯十四年腊月十日,在动员的大部队全部到达顺庆府的同一天,朱平槿率护混编骑兵营、董卜骑兵三营、火铳步兵一个连、炮兵营一个半连、辎重兵两个连离开定远县,向合州开进。 更新最快
开进的老规矩,各走各。骑兵乘马,步兵坐船。
临近出发,朱平槿终于收到消息,联系上了失联数天的李用敬。
原来,李用敬将岳池水边的百姓护送回定远县城之后,没等甄别工作完成,立即带着几名骑兵出城向西而去,说是得知了定远百姓的去向,他要去寻找。
李用敬回报口信道,在定远西南四五十里的大山沟里,找到了定远一县的百姓,人数至少上万,或许还会更多。沟口有个简易的山寨,百姓就守着这个山寨来防贼。李用敬还道,他们找到了定远知县和县里的大小官员。
官员们和百姓们,现在都一样的悲惨境遇——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
从定远县到合州,有左岸和右岸两条道路,距离相差无几。合州在嘉陵江右岸,定远县也在嘉陵江右岸,所以沿右岸行进无需来回渡江,节约时间,也更安全。然而朱平槿却出乎意料否定了尹家麟和李明史的提议,坚持要走左岸的道路。朱平槿认为,有随行三个营近八百骑兵,土暴子没有胆子敢捋他的虎须。就算想捋,也追不上。况且从定远到合州的情况,先前的侦查并不详尽,他可以借着行军,顺路了解沿途的地形及民情。
只要路好走,百里的距离也就是快马加鞭一个时辰。朱平槿换回了普通骑兵的装束,夹在大群护卫中间轻松前行。
隆冬的清晨,万籁俱寂,只有马匹的嘶鸣声和铁蹄的隆隆声。马匹和骑手呼出的空气,迅速凝成了一团团白烟,又被后来的人马冲散。坡顶丘底,大片的白霜铺贴在黄褐色的荒野中,与大队骑兵的马蹄声交织,勾勒出一副斑驳凄凉的图画。
这里已经靠近了重庆这个国际化的大都会,未来将是一片繁盛之地。可眼前的景象,与朱平槿头脑中残存的记忆叠加,让他产生了些光怪陆离的感觉。
很快走完四十里路程,可前队已经放慢速度。
前方的山势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窄。坡道和弯道比比皆是,前队只好拉长队形,并且派出探马。
“报!”
前面一名骑手返回向朱平槿奏报,前方探马在道边的荒草灌木中发现了十几具尸首和一具马骨。尸首被剥得精光,而马骨上没剩一点肉。根据附近残留的拒马桩子以及人马尸骨边的小物件,高副团长判断是官军遭到了伏击。
附近有土暴子!
朱平槿和他身边的护卫立即条件反射,作了他们应该做的事——进入作战状态。骑兵们从单路纵队改成了散开的多路纵队,一边搜索一边前进。土司兵们持弓搭箭,而十余名火铳骑手也点燃了腰间小瓷罐里的火炭,将填好火药铁子的火铳扛在了肩上。
部队继续前行。可骑出去了五六里,再没有传来任何动静。就当所有人长出了一口气,稍稍有所松懈之时,前方山坳处想起了一阵清晰的铜号声。
“战斗警报!”
朱平槿身边的卫士重复着叫喊这句话,提醒身边同伴做好厮杀准备。而朱平槿夹了夹马腹,向前方赶去。
妈的!
朱平槿一到前方,便知道糟了。前方挤过两道山梁间的隘口。隘口宽不过三五丈,长有十余丈,再之后的情况因为道路转弯看不见,也不知这隘口究竟有多长。
土暴子在隘口处摆放了简陋的拒马,黑压压的人头挤满了整个隘口,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人。
这些敌人的穿着打扮与几天前在岳池水左岸歼灭的白莲教匪并无两样,一样的身无片甲,一样的兵器简陋。最多武器,就是竹枪、铁叉和锄头。
见了朱平槿手下的精锐骑兵,敌人同样惊恐。可是仗着拒马的阻挡,他们并没有后退。
怎么办
退回去是不可能的,那会严重损伤军队的士气。可直接打过去,又不知要死伤多少。
高荣宣建议,让骑兵下马步战。两个警卫连原本便是步兵,步战没有问题。朱平槿同意了,但他要求高荣宣派出一队土司兵,手持盾牌掩护前出的火铳手。
十余只火铳,连同朱平槿和太监张维的两只一起放到了第一线,后面则是七个警卫排近三百人的长枪兵。由于山道狭窄,正面不宽,长枪兵前后近二十列。长枪兵之后,便是土司兵组成的弓箭手。
出击部队在李明史的口令声中,整齐地向隘口压了过去。朱平槿骑马跟在长枪兵之后,紧张地观察着两侧山梁。若是山梁上有伏兵,号炮一响便有无数滚石檑木落下,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火铳手齐步推进,距离敌人的拒马已经不足五十步,这时敌人依然没有放箭。李明史的口令没有停,朱平槿明白,他要尽量靠近敌人,最好进到三十步左右再开火,这样可以对敌人做到最大杀伤。
敌人是没有弓箭,还是另有花招
朱平槿疑惑起来,开始用望远镜在敌人的队伍里搜索。若敌人没有远距兵器,那么火铳手可以凭借长枪兵的掩护一直打放,直到把敌人打垮或者是敌人忍受不了死伤冲将出来。
&n
第三百三十二章 桃花中人(二)
朱平槿呵呵一笑,顿时就把对面那书生窘住了。 更新最快
扇面,人家不仅有,而且有几幅;不仅有扇面,而且还有挂轴;不仅有唐伯虎的,而且还有祝枝山和文征明的。这明显就把自家给比了下去。
那书生本想就此认输,把扇子递过去,可一见周围那么多乡亲在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顿时又有了勇气。
他扇骨一敲脑门,想出个主意:“既然汝也懂些诗画,想来也是读过书的。既然读过书,大概也不是什么坏人。这样可好你们是骑兵,动作快。我们是步行,跑得慢。你们先后撤一里。等我们撤远了,你们再来搬拒马!”
李明史不干了,官军要过路,竟要先撤退!他大声吼道:“你这书生好不讲理!凭什么要……”
朱平槿挥手制止李明史。
这书生蛮机灵的,他一定是担心自己看到些什么,这才要求官军先撤远,好为他们自己溜之大吉赢得时间。
朱平槿也不是个善茬,同样的满肚子坏水。他眼珠一转,立即为难书生:“既然汝曰,鄙粗汉读过书,便不是坏人。那鄙粗汉问汝,张弘范(注一)还写过花间词呢,他是不是坏人”
书生果然与朱平槿较真起来。
“勒石奇功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张弘范认贼作父,灭了大宋,当然是个坏人!只是他一介汉贼屠夫,又怎会写花间词本公子只听说过他写了这样一首: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论起词风来,明明是豪放一路。宛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汝读书不破万卷,自然是一知半解!”
书生着了道,朱平槿得意了。他当着书生和百姓的面,用川音朗声念将起来: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可怜仙契剩浓欢。黄鹏惊梦破,青鸟唤春还。回首旧游浑不见,苍山一片荒山。玉人何处阑干。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好!”书生大叫一声,“果然是花间词!”
“鄙粗汉这里还有一首张弘范的词:爱煞林泉风物好,羡他归去来兮。世怨相挽……”
“罢了!请将爷……”
爷字一出口,书生顿觉不妥。既把面前之人喊老了,也叫粗俗了。可称将军,他才一个十几岁少年,哪里配叫将军他如此年轻却领着这么多兵,军中必有世职。但叫了大人,便显得自己的身份低了许多。
如何称呼朱平槿,让那书生颇为踌躇起来。
朱平槿看出了端倪,便笑着提示书生:“韩昌黎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孔颖达疏五经,曰:先生,师也。既然鄙粗汉先知而书生后知,书生不妨称鄙粗汉为‘先生’好了。”
“也罢!”书生当场输了学问,脸一横,便捏着扇子向朱平槿作揖,“小先生在上,合州生员乔文远不识小先生高才,言语唐突,请小先生见谅!”
书生作着揖,目光中瞧见朱平槿身后那些杵着火铳的士兵,立即打起了歪主意:“不过,既然本公子叫了汝先生。小先生总得赏弟子几样物件,比如一杆火铳之类的!”
“可以,连火药带铁子一并赏了!本小先生还可送你一员大将,教你们如何使用这带刺刀的新式火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