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比丘尼清莲问罗姑娘,是否龙女菩萨转世。

    罗姑娘摇头告比丘尼清莲:“善女人,本姑娘肉眼凡胎,不异常人。前世何人,实不自知。”

    比丘尼即从座起,合掌向罗姑娘,而作是言:“姑娘,非是菩萨转世,岂有如此无量威神之力显于前世”

    罗姑娘告比丘尼清莲:“善女人,前世无量威神之力,自生即入梦中,不知是何缘故。或许前世修下功德,今世佛祖赐下福报;亦或许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观我音声,慈悲为怀,施法于身,自是有神通如是。菩萨梦中告世子与我,你二人前世即为夫妻。涅槃之际,曾在菩萨座前发下三大誓愿。

    一愿,愿来世再为夫妻,同生共死,永不相负;

    二愿,愿大明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国家中兴;

    三愿,愿正法行于万物,功德满于自身。”

    比丘破山入白罗姑娘:“天下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如六十二亿恒河沙,受尽苦恼,欲得解脱;膝下无嗣,欲得男女;身有挂念,欲求姻缘;家无余粮,欲求温饱;大明三千大千国土,满多贼寇,如罗刹鬼国。欲祈太平安康,还请仁者为芸芸众生说法,如何修下无量功德,方可解脱苦厄,入得西方。”

    罗姑娘告诸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向佛之心,自当人人成佛;广结善缘,功德圆满,便是菩萨转世;谦和守法、慈悲万物、自见内性,即是真功德。”

    诸比丘、比丘尼合掌齐声赞曰:“南无阿弥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善哉!”又以偈颂曰:

    施主妙相俱、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注一)。

    ……

    除夕之夜的皇城坝,依旧是那么喧哗热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罗雨虹,在小红和谭芳的陪伴下,悄悄登上了端礼门城楼。

    远处依旧是灯火璀璨的繁华商业街,近处则是大片人群围着一年一度的烟火架表演大声叫好。

    儿童们的欢笑声不时传到罗雨虹的耳中,因为他们有了个好玩的新去处。在宽阔的御道边上,摆出了一个新奇的儿童乐园。有木头滑梯,有麻绳渔网,有迷宫房子,还有个雨伞油布缝制的的软垫城堡,以及不停为里面加气的和蔼的太监爷爷和宫女婆婆。

    “多好的时光呀!”

    罗雨虹泪眼婆娑,灯火在她的眼中,都变成了点点的星光。

    “真想他永远在我身边。”

    “可是他们是男人呀!”小红撅着嘴道,手里还捏着一块刚刚端上来的春糕,“他们不上阵,难道要我们女人去打仗”

    “也不知道这几天的战况。”谭芳嘟哝着。她担心着她的弟弟谭进,却不敢明白说出来。罗姑娘的心情如此悲伤,难道还要再给她增加压力

    “战况战况很好!”

    &n




第三百六十二章 得意忘形(一)
    除夕之日,罗雨虹在大慈寺舌战和尚尼姑,朱平槿则率领小队骑兵和几个幕僚飞奔在返回广安城的路上。

    两百多里的丘陵烂路,途中还须渡过几条河流。要在天黑前回到广安城,这对年轻的朱平槿是个艰苦的考验。

    朱平槿一行在经过渠县时换了马。他将自己的黄骠马丢给了鲁印昌,换成了一匹胸前带黄毛的白色牡马。

    面对世子的去而又返,鲁印昌和曹勋错愕不已。

    朱平槿不想给前线的将士造成紧张的印象,只好简单向他们解释:土暴子逼反王刘维明想招安。但是他们有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只向蜀王府投降,不向四川官府投降,而且他们要亲口听到蜀世子对他们的赦免旨意。为了促成这件好事,朱平槿没奈何只得亲自跑这一趟。

    而鲁印昌和曹勋则趁机向朱平槿报告了另一个大消息。

    昨天下午,冯如虎和丁显爵两部已经攻占达州。黄鹞子景可勤带着城里的丁壮和财宝粮食跑了,剩下了一堆女人老人和孩子。目前,冯、丁两部正在探查黄鹞子景可勤的逃跑方向和路线,准备发动追击。冯如虎的信使以为朱平槿还在广安,在今天早晨通过了渠县向广安方向去了。

    朱平槿几天前还想坑冯如虎,几天后却被冯如虎啪啪打脸。

    虽然面上有点难堪,但是朱平槿还是欣然接受了现实:既然冯如虎有能力与丁显爵协同作战,并且立下这么大的战功,那么不妨给他压压担子,让他镇守达州这个川北重镇。

    达州属于渠江流域,距离夔州府城奉节县太远了。据廖大亨道,张献忠出川时,将新宁县(今开江)到夔州府的七百里驿道全部拆毁,陆路情况非常不好,一路上土暴子活动猖獗。因此,朱平槿心里盘算着如何说服廖大亨,将达州从夔州府分离出来,作为事实上的一个直隶州,直归四川布政司管辖。

    达州所辖之地,原来只有一州和太平(今万源)、东乡(今宣汉)两县,朱平槿决定再增加一个距离达州城并不远的新宁县。如此一来,达州便有一州三县之地,既守出川之口,又扼土暴子东窜之路,同时还有利于蜀王府在川北和陕南的布局。

    只是这等事情,必然涉及干部配备、兵力部署、王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诸多事项。他想回成都与老婆商量后再向廖大亨开口。如今达州方面的要务,还是“占下来、巩固住、安置好、准备春播”。

    ……

    大约经历了五个时辰的马背颠簸,朱平槿一行人终于在除夕之夜赶回了广安城。

    到了州衙门口,全身僵硬、疲惫不堪的朱平槿已经无法自行下马,结果被迎接的宋振宗背进了卧房。

    朱平槿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早晨当他醒来时,已经是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了。他被几个不认识的漂亮女子伺候洗漱,吃了早点,然后开始穿着衣甲。

    正旦藩王接受藩国百官的朝拜是朝廷礼法,既然朱平槿已经回来了,他当然不会主动放弃这个展示自己权势和地位的机会。只是出门仓促,又是来打仗,冕服没有带来,所以他只好穿着那套华丽的阅兵服出了门。上轿之际,他令李明史将这些女子通通赶出州衙。万一老婆在自己身边有眼线,她知道了可不得了!

    廖大亨安排正旦朝拜的地点,在广安城的北门城楼。

    北门城楼面积不大,可有资格上城楼参拜的人也不多。廖大亨、王行俭两个四品官领衔朝廷命官,李崇文、舒国平、孙洪、宋振宗、贺曾柄领衔营级以上的王府官和护**军官,轮流上前叩拜。

    朱平槿没有向他死去的爹一样,干坐着不说话,最后一篇通稿让太监念完了事。每一轮上前参拜的官员,朱平槿都要对他们讲上两句,肯定近期的工作,并提出自己对他们的期许。

    就连王行俭这个实际上被软禁的人朱平槿也没有放过。当着廖大亨的面,他批评王行俭过去所犯错误的根源,就是把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置于大明江山社稷之上。

    但是,就是这个“但是”,让满脸憔悴的王行俭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世子道,但是,人非圣贤,总是要犯错误的。只要痛改前非,从此心里装着大明和天下苍生,还是有机会重新为大明效力的。王行俭在朱平槿讲话之后,痛哭流涕再拜而去。

    李存良有个钦差的官衔,又是天子亲兵,便与十几个锦衣卫一起,得了个雁行侍立,站而不拜的待遇。

    参拜礼成,朱平槿示意外戚李存良把自己扶住,咬紧牙关站了起来,走到城堞边,接受城下护**和团练兵以及观礼的万余百姓的跪拜、欢呼。

    等到城下平静,朱平槿挥动手臂,大声向观礼的百姓承诺,只要他们一心效忠大明,跟随自己实践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消灭一切土贼、流贼和鞑子,大明将给他们带来一个天下太平的大同盛世。

    在这个大同盛世里,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生有所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在这个大同盛世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有道德、有能力、有知识、干实事的人将会得到发挥他们才干的机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为了证明自己言出必行,朱平槿在城楼上当场宣布,即便目前蜀地局势如此艰难,他与罗姑娘仍将与民休戚、同甘共苦。为此,他俩将节衣缩食,省下自己的禄米,来为蜀地百姓造福。自即日起,每年将从蜀地百姓中选出三百名七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由他俩负责赡养。

    若生,每人每年五石粮、十斤肉、两季衣服;

    若终,每人一副棺木、一座坟茔。每逢清明,都有纸钱烧给。

    朱平槿的许诺,本是即兴发挥。孰料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之举,激起的反响之热烈,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劫后余生的广安百姓自然欢欣鼓舞,王府的官员将领们也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

    李崇文亲耳听到朱平槿的讲话,立即热泪盈眶地前趋跪拜道:他深为世子和罗姑娘的仁义贤明所感动,他愿意自降级别,只拿营级待遇。多出的银子,也拿来行善做贡献。

    当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得意忘形(二)
    什么是知难而进什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分明就是撺掇世子谋反嘛!

    程翔凤没有料到,孙洪突然会给世子献上这样一计,而且是条一旦失败就会万劫不复的险计!

    他连忙蹦起来阻止道:

    “天子,天命所在!上承天意,下治黎民。是故天子曰天辟。无天意降临,枉自称帝,必受天谴!

    昔者,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于是舜观天文、祭上帝、朝四岳、正节气、缉玉圭、定典礼、巡四方、告祖庙。分州十二、疏浚河川、审定五刑。舜德能俱备,虽有丹朱觊觎,然四岳万民咸服,遂为天子。

    如今世子名位不正于朝堂,德行不布于四方,行伍不威于官贼,钱粮不富于太仓。仓促之下,朝廷猝然发难,必令百官万民惶恐,居心叵测之徒便会借机生事!蜀地之兴,恐昙花一现尔!”

    程翔凤的话,是儒家对“君权神授”的传统统治理论的正论。

    儒家讲究入世,对君权始终保持了足够的尊敬。

    汉初,儒生叔孙通为刚刚平定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君权神授”思想的礼仪,并灌入了儒家自己的思想,从此开启了儒家与君权两千年的结合。后来宋代所谓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君权神授”思想在治国领域的延伸。

    皇帝是天子,有天命在身,是高高在上不能动的;士大夫负责治理国家,拥有实际的权利,但也要准备好承担责任。这种共治,在宋代曾达到了和谐的顶峰,但在本朝,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开演辫子戏,更是所有人都成皇帝的奴才。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即官绅阶层,利用自己当皇帝老师的机会,从小给小皇帝洗脑。等小皇帝长大了,出宫溜达一圈,突然发现现实世界与老师教的很不一致嘛,于是逆反之心爆棚。

    强势如万历,直接就将老师张居正的家抄了、坟平了;弱势亦如万历,当发现天下士绅实际都是自己的老师后,他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重用太监和特务,儒生能不见则不见,就连首辅申行时,也很难见到皇帝本人,最后为史家留下了一个“四十年不上朝”的恶名。

    程翔凤的话让朱平槿有些不舒服。

    他很想自己站起来为自己辩护。比如引用《礼记》中的话:“君天下曰天子。”意思是谁能控制天下,谁就是老大,王道不行就霸道杂之。

    再说本朝太祖登基之后,从不避讳自己的贫苦出身,也从来不为自己寻找一个久远显赫的祖先。他甚至取消了对五帝的祭祀,只保留了对老天的祭拜。因为他说,天地降生了人,便是我们的父母。皇帝是天地的嗣子即嫡子,所以其他人都该服从皇帝!这样一来,皇帝有了合法地位,而贫苦的出身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了,这叫做“以德配天”!。

    可惜现在朱平槿的双腿疼痛,根本站不起来。而且,程翔凤的话放在现在,是很合时宜的。

    朱平槿清楚知道,他自己的权利源泉,正是来自于京师皇权的派生。他如果反对皇帝的权利,就等于反对自身的权利。或许没等崇祯上吊,他自己便先上吊了。

    这是一个逻辑学上的两难选择,他该怎么办

    他把眼睛重新看向孙洪。他了解孙洪,相信这个首倡“护国安民”的精明谋士,绝不会说出现在举旗造反的昏话来。

    见到世子鼓励的目光,孙洪知道世子并没有疑心自己。孙洪心里有些感动,连忙道:“世子,程先生所言极是,可程先生误会臣了!如今蜀地乃至天下皆知,世子打的便是乱臣贼子,怎么会自己去当乱臣贼子”

    朱平槿悠悠地续上一句:“皇帝没错,错在奸臣。我们要找一个举国上下皆认可的大奸臣。”

    “”

    “正是!”

    见世子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孙洪大受鼓舞,语速也快了起来:“天子上膺天命,天命不动,则帝位不动。然天命难测,是以……”

    孙洪滔滔不绝,朱平槿却神游九天。

    他从天命想到宗教,又从宗教想到了和尚、道士,又从宗教界人士想到了两个黄头发的中年人,最后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

    天命这玩意儿,门槛很低,最好糊弄,连陈胜、吴广都知道怎么干。

    一些现代人解释不了现象,经过神叨叨地一番传播,就可以达到有心人的目的。如河水赤红,帝星蒙尘,母猪说话,未婚先孕,再加上地震、蝗灾、水患,以及五条腿的牛,都可以说是天命更替的表象。所以这个天命更替,不用着急,不用煞费苦心,到时后弄出个大动静即可。

    两个黄头发的中年人,一个叫利类思、一个叫安文思,都是耶稣会教士,任职司铎。

    利类思是意大利贵族出身,去年三十五,今年三十六。身材欣长,举止优雅,满头金发,有双波斯猫一样的蓝眼睛。外表十足的贵族范,内心典型的宗教狂。

    利类思多才多艺,尤其精通音乐。在朱平槿登上端礼门向蜀地百姓讲话的仪式中,利类思便应邀为朱平槿演奏钢琴。当然,他的那架钢琴只能叫做古钢琴。与现代钢琴之间的主要区别,古钢琴是羽管拨弦,而现代钢琴是木锤敲弦(注一)。

    从未考级,但水平约等于十级的朱平槿曾在利类思的古钢琴上试奏过古诺改编后的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俗称《圣母颂》)。虽然指法生疏,键盘也不趁手,但朱平槿仍把圣母玛莉亚在利类思心中的形象诠释得无比的圣洁、宁静、庄严和尊贵。

    利类思一听,立即认为朱平槿的道行高于自己,因为这种以音乐来理解圣母玛莉亚的水平是他望尘莫及的。自此以后,他便揣着发展朱平槿进组织,进而通过朱平槿耶稣化全川的伟大理想,时常向朱平槿敬献各类宗教读物,以及他的教友安文思的一些小制作和小发明。

    朱平槿听秦裔奏报,这利类思甚至连他的教名都事前准备好了,名叫:伯多禄(注二)。朱平槿当即通过他的翻译官佯对利类思发怒:本世子天生国主,广有全蜀。若要多禄,也该是“王多禄”!该西夷和尚为本世子取教名曰伯多禄,分明是诅咒本世子将要失国,是对本世子的大




第四卷 巴山风雨
    第三百六十四章帝师之礼(一)
1...125126127128129...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