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王陵入口的城门洞前,立着巨大的石牌,上面的红字明白告诫误入的百姓:
伤了王陵一树一木一草,甚至取土一抔(pou),皆是谋逆之罪!
朱平槿带着众人,默默下了马,先四面一躬,向陵区里的祖先告罪,然后重新上马,往城门洞而去。
王陵区不准驰马,只准下马走路。可既然用作军事训练区,怎么可能不骑马朱平槿在心中祈祷,祖宗地下有灵,必知子孙一片苦心!
陵区规模宏大,山峦起伏,古树参天,幽深肃静。不熟悉道路的人很快就会迷路。尹家麟一马当先,带着朱平槿一行离开了主路,转入了左前方一条岔路。接着又是几个岔路进去,出现一个山坳,山坳里有一片平地。
朱平槿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此处正是绝佳练兵之所!
……
左护卫是蜀王国长子。如何妥善解决这蜀王国长子身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朱平槿已经思考了许久。他也陆陆续续采取了动作,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第一次在天全。宋振嗣建议,选一些王府护卫到碧峰峡集训,完成训练后补充到护商队,以解决护商队的军官不足。宋振嗣的建议,实质上是监守自盗,儿子挖老子的墙脚。朱平槿欣然接受,结果造就了一批干部。通过碧峰峡集训,这批护卫全部成了护商队和护庄队的骨干。护商队第二营副营长刘连鹏、护庄队汉州护庄大队代理大队长陶先圣,便是这批军官中的翘楚。新晋升的护商队第三营一连连长林言,大约是他们之中晋升最慢的军官。
第二次在七月初的瘟疫期间。体仁门脱岗事件促使朱平槿痛下决心解决左护卫的痼疾。随后不久,有六十三名世袭军官和一百九十多名总旗、小旗及士兵秘密参加了松林山整编,这批军官士兵与田骞的三十五名学生合编为两个学兵连进行集训。
为了保证集训效果,朱平槿给学兵连定了个淘汰指标,而且指定由学兵一连的宋振嗣和尹家麟上报。学兵一连的编制包括两个军官排和两个军士排,全是左护卫的老人,砍掉哪个都不好。
可世子规定的指标必须完成。宋振嗣和尹家麟两名责任人无法,只好拉下脸面来狠训,先以体能不合格刷下来数名士兵,结果被刷下来的士兵被世子转隶了后勤。
宋尹二人被变相驳回,他俩这才明白世子的真实用意:要刷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下来,给左护卫和全军看看。结果,冯如虎的幺弟冯如彪被淘汰了。
冯家三兄弟在训练中的成绩名列前茅,差的是军纪。三兄弟在家里大鱼大肉惯了,对清苦的军营伙食无法适应。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某人溜进了厨房,偷了一个卤猪头和一坛酒。第二天,厨房盗窃案报到了世子面前。世子指示严查,冯家兄弟只好主动找大哥尹家麟坦白。好在只有一个指标,最后尹家麟和三兄弟一合计,老三冯如彪出来顶了缸。
在两个学兵连的队列前,泪水涟涟的冯家老三被剥夺了左护卫世袭军职和松林山训练
第二百三十三章 蜀国长子(二)
朱平杸(dui)今年虚岁十五,只比朱平槿小几天。他是内江王朱至沂养大成人的第十三个儿子,排行二十一,也是迄今为止内江王最小的儿子。
内江王在成都西门,敏锐地发现小轿下沉过大,轿夫劳累不堪,便断定小轿内藏了人。他捉住了陈士奇的小妾和反贼柳某某,抓住了陈士奇和反贼富顺王勾结的铁证,为蜀王一系的拨乱反正大业立下了头功。
世子朱平槿本着有功必赏的原则,亲自赐宴内江和石泉两位郡王,并问他们想要点什么实惠的。
石泉王回答,他想把叙州府的铁厂作价卖给蜀王府,然后用卖厂的钱入股四川机器局。世子当时就痛快答应下来。等到内江王回答时,他说他作为蜀藩小宗的郡王,为蜀藩出力那是应该的,不配得到世子任何奖赏。不仅如此,内江王朱至沂还把自己的几个年轻儿子推荐给世子,让他们代父从军,为蜀藩继续效力。
难得内江王如此深明大义,朱平槿当时很高兴,亲自为内江王斟酒一杯,与之共饮。随后,石泉王在四川机器局所占的股份份额,内江王一个子不少的全部得到了。内江王推辞说没钱,朱平槿便批示,从各小宗每年助祭的酎金中特支一万两银子无息借给内江王,让他先把股本金缴齐。
内江王搞得庶子代父从军,既有好处,也是坏处。
那几个养尊处优的王子并不是太为他们的爹争气。几天训练下来,这些家伙已经叫苦不迭,闹着要打退堂鼓。唯有这个最小的儿子朱平杸,倒是对军队的艰苦生活适应得很。他不仅如刚来一般意气风发,在操场上一丝不苟,而且完全没有天家骄子的模样,很快就与学兵连那些世袭军官、捣蛋学生和草标们打得火热。连暗中头痛的宋振宗和尹家麟,对朱平杸也是赞不绝口。
来了便想走没那么容易!就算一坨屎,也要榨出油分来!这就是朱平槿做事的风格。
“老八,听说你能说会道,文笔也不错,对蜀中典故逸事那是伸手便来!有没有兴趣到复兴报供职那里可是文人荟萃之地,老八你正好可以发挥专长!”
老八朱平榭二十七八岁,却已早早谢了顶。他封了镇国将军的爵位,是六个充军的兄弟中年纪最大的。听到世子称赞,还有机会脱离苦海,他晒得黑黢黢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可他又担心被老爹骂,所以有点犹豫。
朱平槿察言观色,便对朱平榭道,复兴报现在的发行量不大,一个月才千份不到。经过问题查找,主要是文章的内容和标题都太死板,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所以,他决定在报纸上创新一个娱乐版一个时尚版,吸引中青年小白和女性读者,这个专版就交由老八负责。随着发行量稳步提升,复兴报会减短发行周期,扩大发行地域,为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在复兴报任职,是挑战更是机遇。
“朝野清议至关重要!”朱平槿向他的族兄严正指出,“吾兄如能以笔为刀,一展才华,不异于为蜀地平添数万大军矣!”
一人顶万人,这是最大的恭维。朱平榭不上船很难。
万事开头难,搞定了第一个,后面几个也就轻松了。
喜欢赛马的被分到了马店,专管军马鉴定;
喜欢唱戏的被分到了新整合的文工团,生角旦角随便挑;
喜欢围着女人转的被分到了织造局,举目望去,那里全是女人;
就连那个没事喜欢玩鸟的老十七,朱平槿也因人设事,为他在情通局通信科安排了信鸽通信组组长的职务。
走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面前,朱平槿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基因产生了魔力,这个族兄弟好似他在镜中的投影,就连身高体宽也差不多。
看见朱平槿绷着脸走来,这位世子的少年玩伴并未紧张。他露出了亲切的笑容,正要开口问好,可朱平槿已经用严厉的口吻训诫道:
“至于你,小二十一,一无所长,啥也不会!你就安安心心呆在护商队当兵好了!倘若触犯军规,本世子决不姑息!”
……
蜀世子朱平槿主持召开的大会,名叫“左护卫改革发展动员大会”。
会议地点照例在操场的主席台下。当然,大明朝还没有主席台一说,正式名称叫“校阅台”。可无论是主席台或者校阅台,都是操场边上正中的高台。由此可见,因为文化的基因没有中断,中国的许多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我们很难静下心来,从过去现在的某个细节中去体会这一点。
参会的人不少。
见任官和带俸官副千户以上基本上全部到齐,入值王府百户以上的带俸军官来了近一半,连普通的军士,尹家麟也按世子的吩咐在各庄选出了百名左右有威望的中老年人士。此外,还有十几个特邀的老领导。
朱平槿地位独尊,一人坐在校阅台的正中。郑安民、宋振宗、舒国平、程翔凤、尹家麟等赐坐于校阅台两边。几百双带着希望、怨气或者麻木的双眼一起望着台上。除了没有麦克风和铺着白布的长条桌,几乎与朱平槿前世熟悉的会场一模一样。
大礼参见完毕,会议正式开始。蜀王府的正式会议一般由蜀王府右长史郑安民主持,但今天郑安民不仅负责主持,而且负责主讲。他换下了前些日子常穿的半旧官袍,换上了一身簇新的官袍,连乌纱帽也换了一顶崭新的,人顿时就显得精神许多。
郑安民站了起来,向朱平槿鞠躬拱手,走到前台,向下面坐着的人宣布开会,强调开会的纪律。然后他开宗明义讲了今天的两个
第二百三十四章 蜀国长子(三)
郑安民的口才极好。
他花了小半个时辰将左护卫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讲完。
尹家麟等人的政策宣传工作已经做在了前头,台下之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卒,无论是世袭军人还是几代租种土地的民户,对此都没有多大的意外。没有人喧闹插嘴,也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最关心的待遇和出路问题,就在下面。
“凡入我护商队者,一律按我护商队的饷章享受待遇。军官拿军饷;士兵除了军饷,还有每月两斗粮的补助。当然,士卒的军饷只发一半,剩下一半王府为其保存,十年之后一并返还……”
郑安民正说到人员待遇和分流,突然下面站起来一人。那人年纪二十**,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生得甚是彪悍。他既没拱手,也没告扰,立在台下便大声质问:
“士卒可以分田,可以拿补助,那我等军官为何不能分田拿补助刘尽忠一党谋逆作乱,我等安分守己,对王府忠心不贰,到如今可好!家中半分田土没有,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口全靠末将微薄之六品官俸养活!”
说话间,他重重抖了抖身上那件打了许多补丁的官袍。那官袍分明穿着了多年,补子不全,颜色发白。发脆的衣料随着抖动,发出哗哗的声响。
“我们也想分田!分了田,我们就加入护商队!”
年轻军官说完最后一句话,并不坐下,只是直挺挺地立在会场中央,眼睛盯着台上。
场面太不和谐了!朱平槿知道,那军官盯的不是旁人,而是自己。
此人郑安民不认识,朱平槿当然也不认识。郑安民正要开口安抚,他身旁的舒国平已经站了起来,大声呵斥道:“崔成儒,你看清楚场合!世子就在上头!世子尚未宣你,你便大声喧哗于殿前,这是为臣之礼吗”
舒国平在朱平槿的面前,总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方正模样。与人交往,也多是谦逊随和。想不到,书生也有发怒的时候,而且发怒的样子如此凶狠!
可那崔成儒并不服气,立即抗声反驳舒国平:
“并非下官无礼!我等只是讨个公平!刘逆一党在卫里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我等这些没有阿附的便成了刘逆一党眼中钉肉中刺!现任被夺,田土被占,老父被活活气死!如今刘逆一党打入大牢,家产没入府中,真是大快人心!我等这些臣子都为世子英明果决叫好!可左护卫改革,既要我等从头练起,又不给我等分地!下官实在想不通!”
……
军官拿高额的货币工资,与朝廷的俸禄体系对接;士兵则以实物供给为主,通过给本人和家属分地来拴住军心,保证军队的忠诚。这是朱平槿在年初构建新军时就定下的饷章制度。饷章制度结合商庄两队的建军特点,构成了两队一体、军民相连的军事体制。
这套饷章制度并非朱平槿的原创,他借鉴了前世那支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军队的建军经验,也借鉴了今世老祖宗朱元璋的建军经验。但是这套体系运行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一些漏洞和弊端。这些问题,放在朱平槿这个层面是小问题。但是放在下面一些人身上,就是大问题了。
最大的漏洞和弊端就是这个分地政策。
许多原来护商队的小兵,经过血火的磨砺,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可是他们当兵时自己和家属分的地,并没有因此退出来。
以朱平槿身边人为例。魏辰原来只是普通小兵。他家五口人,父母兄弟和妹妹在仁寿县一共分了二十五亩地,他爹魏干自己抽空开了三亩荒地,这加起来就是二十八亩地。可现在魏干、魏申、魏辰父子三人都是副营级军官,小妹据说也在四川织造局当了个小管事,这样全家五口人只剩了一个老娘务农,二十八亩地如何耕得完
魏干曾经向李崇文打报告,请求将多余的地退了,只保留他老婆的五亩地。魏干个人的高风亮节固然值得表扬,但这不是魏干个人之事情,而是草标军官们共同之事。
是不是当了军官就要退地这关系到护商队优渥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更关系到军队的忠诚与战斗力。具体负责处理的李崇文经过慎重考虑,一面向朱平槿提出建议,一面暂时驳回了魏干的申请。朱平槿很快批示,支持了李崇文的想法和建议:
军官和士兵分配的土地,多余的可以自愿退还,也可以自行或由王庄代为出佃,但王庄的五成田租照缴,只要不荒就行。至于出佃之价多少,自行出佃的王府不管,由王庄代佃的依然保持五成。
王庄免费代佃,当王府和新佃户各自拿走五成后,原来的佃户便分文未得。这等于王府变相收回了佃权。于是新问题随之而来。有闲田的军属嫌王庄代佃不给抽分,便趁着流民涌入的机会,将田土以七成甚至七成五的高价转佃。交了五成给王府,自己落下两成甚至两成五。
李崇文奏报说这种情况并不少。他还道,出现了一个更坏的苗头:一些军属借着垦荒免租的机会,先行圈占荒地,然后自行招揽流民耕种,当起了二地主!
一个旧的剥削阶级还没打倒,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又诞生了。
这就是贪婪的人性!从古至今,永恒不变。
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被打压,被隐藏,但绝对不会消失。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堂而皇之地浮上水面,主导个体的行为意识以及由个体组成的社会运行!
创立一个新的利益群体,这绝非朱平槿制定政策的本意。
王庄出现了七成五的租子,朱平槿又将如何面对杨天官那样政治上的反对派
可是否因为这些剥削,便要否定一种市场规律下的市场行为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利用无数个体的贪婪本性,让他们自由博弈,求得一种宏观上的平衡。这就像物理学上布朗运动:微观上风起云涌,宏观上风平浪静。
对于可能的出手干预,朱平槿犹豫了。
先紧急,后重要,朱平槿反复提醒自己,事情千头万绪,千万不能自乱阵脚!
当务之急,是军事!是战斗力!是战争的胜利!
……
台上台下火药味浓厚,交锋的双方是护商队副总监军舒国平和左护卫百户崔成儒。
崔成儒倔强嘴硬,让舒国平的火气越发大了:
“崔成儒!上次刘逆一党之处分朝廷和王府都没有下来,你便擅作主张,撺掇军士烧了刘尽忠的宅子,这就叫做安分守己这就是你的忠心不贰这就是你要的公平当时本监军念尔也是一时激奋,故而网开一面。谁知你竟变本加厉,如此肆意妄为!王府里外这么大,士卒军官那么多,如都按你所想,要这要那,置世子于何地”
&n
第二百三十五章 蜀国长子(四)
世子礼遇老人王嘉,使台下那些忐忑不安的人暂时稳住了心神。
郑安民终于有了安静的环境,可以把朱平槿布置给他的宣讲任务完成。讲完之后,郑安民也学着朱平槿的模样,态度谦逊地询问台下的人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可以请尹将军和四川机器局的常务副局长杨能现场解答。
不出预料,尹家麟负责的军事部分遭到了冷遇。询问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两块,一个是四川机器局的招工条件和薪水;二个还是那五亩土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