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既然机器局如此火爆,台下前排就坐的杨能自然先上台。
左护卫世袭千户兼四川机器局的常务副局长杨能一上台,立即成为全场焦点。他要同时接听五个问题,并回答其中三个问题。现场乱哄哄的,提问声此起彼伏。他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急得连脑门上都生出了汗水。
“杨副总!”世子不满的声音从他身后传出,“具体的东西你可在以后写个招工简章,张贴出来。现在你先把四川机器局的发展蓝图给卫里将士讲一讲!”
啥叫蓝图,杨能不明白。但他作为生意人,立即就明白了世子的用意。杨能压压双手,让卫里的老少爷们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开始讲述四川机器局这段时间的成绩和将来的远景。
……
四川机器局的主要投资人不是蜀王府,而是汇通钱庄。正式开业时间与汇通钱庄同日,但筹建时间则早于汇通钱庄。
身为四川机器局的股东、局长兼总工程师,喻汝桢的工作重心放在新产品研发上,很少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经营重担全部压在了杨能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头上。
四川机器局成立之日,杨能将他的小客栈改成了四川机器局办公楼,挂了个牌子便开始营业。他代表四川机器局与蜀王府签订协议,购买了一套打谷机和离心风车的设计。又与火器局签订长期合同,解决了轴承的供应。
为了尽快实现盈利最大化,杨能按照朱平槿的建议,在第一套打谷机和离心风机试制成功之后立即冻结了设计,然后以标准件订货模式向成都各家木匠作坊招标。机器局则在成都北门外找了个大院子进行规模化组装。
杨能并不发愁销量,反倒发愁产量。
刘之勃随世子到崇义庄调研后,向抚台和藩司盛赞这套机器的神通。按台大人都说好,抚台大人与藩司参政大人自然也说好。于是抚按二台与四川藩司非常罕见地联合发文,向四川各府州县正式推荐打谷机和离心风机。不多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向四川机器局飞来,有意销售的商家更是挤破了头。
王庄首批订货便超过六百台,加上各地订货超过一千台。按照现有产能,这些订单足够四川机器局干上一整年。如果再有新产品推出,那么机器局的小摊子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杨能现在一心想做的,就是招人,尤其是木匠和铁匠,然后找个大些的场地,建个大些的组装厂房,迅速扩大产量。
企业急剧扩张,最大的障碍是缺钱。但四川机器局最不缺的便是钱。
四川机器局原始资本金仅有汇通钱庄五万两银子,但其资本结构设定可以支撑它迅速扩张。
四川机器局的股本结构是开放式的,不设上限。一期股本募集结束,又可接着进行第二期募集。也就是说,只要机器局有资金需求,想入股的人都可以来投钱。很快,几家郡王府进来了,然后嗅觉灵敏的文武官员们也进来了。只是这回领头的不是四川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廖大亨,而是一向清介如水的按台刘大人。
刘大人为了支持四川百姓的民生,一咬牙拿出了整整十两银子的股本!
可惜刘大人搞投资实在是外行。他不知道投资可以匿名,于是派了他非常信任的守门官老肖头亲自前来,老肖头受刘大人重托,不敢丝毫闪失,在股东名册上留下了刘大人的真实姓名以及联系地址:刘之勃和四川按台衙门。
按台大人不在乎自己声名,杨能何必为其保密复兴报财经专刊立即就此刊发专题文章。文章带有典型的标题党风格:他投资收益十倍,却是四川第一廉官!
专题引发了社会热议,在官员群体中更是引起轰动。官员、士绅、商家,及普通市民蜂拥而至,扑向那道敞开的金色之门。
机器局收钱的场面之热烈,不亚于汇通钱庄开业。机器局为了应付如此之多的投资者,从汇通钱庄借了账房,从蜀王府借了太监,从青联会借了书生,成立了投资部门,专门负责收钱。街面流传言之凿凿:投资机器局,十倍是起步,百倍不稀奇!
股本结构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控制权的开放,但这些热情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看见在官府备案的机器局章程:原始股东汇通钱庄,不仅固定享受机器局百分之十的纯利,而且拥有机器局股东会和董事会百分之五十一的投票权。新来的股东,只能按照股本比例对剩下的九成利润分红,每半年一次,根本资格没有对机器局指手画脚。
……
回到安置政策宣讲现场。
“护商队不要的我都要!”
杨能红润的脸泛着激奋的亮光,叉着腰对台下的人们大声吼道:
“女人要!老人也要!只要能干活的人都要!本官不敢说有多少要多少,但年底前招千人没问题!木匠铁匠有手艺的本官最喜欢!临时过来打工的本官也欢迎!世子已经准了,只等播种完夏粮,机器局便在东门外建个大厂房,专门生产各式机器。嘿!那些机器你们没见过……”
一老汉终于挤到了台下,正待说话,却被杨能止住:
“孙麻子,别开口!你的心思我知晓,不就是你庄上伍孙两姓的小子吗大的可以来,先试用半年,看你能不能干活!但本官先说清,小孩不能要!世子说,以后送小孩去卫里子弟学校读书!嘿,孙麻子,你那老大真能干!东西卖得好,还顺手把人家黄花闺女拐跑了……”
孙麻子的老大因为老爹的反对,没有如愿
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见恨晚(一)
金堂怀口镇外,贺仇寇巧遇生死兄弟杨维栋。通过杨维栋,罗景云代表蜀王府与楚军贾登联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楚军贾营停止抢掠,年底前将州城以南就食的军队全部撤回州城和州城附近的中江和盐亭两县。潼川其余五县: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防务全部移交给护商队。在移交前,楚军要出兵协助蜀王府在潼川州圈占无主耕地和荒地,在各县建立王庄。为表楚军诚意,杨维栋将盘踞在乐至、安岳两县的贾营部将潘一鸿的人头卖给了护商队,让护商队用来在潼川州立威。
护商队付出的对价,则是贾营急需的粮草。在朝廷正式军饷赏银之外,蜀王府按照贾营三千人的兵额,以每人每月三斗粮的标准,即大约每月九百石的标准补助贾营。年底另有一笔犒赏。当然,这些补助依旧以王府助饷官军的名义,通过巡抚衙门行文来正式确认,以免产生政治非议。此外,只要贾营提供协助和支援,护商队在保宁府的斩首功也送给贾营。
初步合作意向虽然达成,但与所有的政治协议一样,也是有前提条件和限制因素的。首先贾营仍在四川打仗,没有回到楚地;其次贾营要剿匪剿贼,不得扰民,更不得抢劫王庄;再次贾营要自行到蜀王府指定的地方领取粮食,两个月领一次。
当然,还有个更要紧的条件大家心照不宣:贾营必须与蜀王府保持良好的协同关系,把土地圈占的事情办好了。假如蜀王府不满意,立即停了助饷,你楚军又当如何难道为此而造反
这个初步的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各自送回去报批。没等王府消息回来,贾营那边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贾登联与射洪知县李允义从射洪县城(明代射洪县治应在今之金华镇,而非太和镇)向南出发,迎出了百余里地,直到了蓬溪县境内,这才在涪江边一个名叫回马的小镇截住了护商队。
双方见面,贾登联和射洪知县竟以下官之礼跪拜罗景云和陈有福,并献上了他们带来的射洪名产——十大坛子射酒。贾登联见到久闻大名的护商队,如杨维栋一样立即被护商队的豪华装备惊呆了。
人人披甲!这在官军中是不可想象的。铠甲的价格比刀枪更贵,官军中有甲的一般是军官和精锐家丁,即便号称装备最好的京营和关宁铁骑也大多如此。
只是既然人人披甲,为什么护商队不装备长枪和大刀听说蜀王府有多余战马出售,为什么不多给军队配备呢
许多问题让久经战阵的贾登联想不明白。他想问又不好问,想从护商队手里买些皮甲和马匹,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表达进一步合作意向的任务依然落在了匆匆返回的贾营中军杨维栋头上。
杨维栋很快带回了罗监军的答复:护商队现在也很缺乏皮甲和马匹。士兵身上的甲胄,那是世子强行从王府左护卫身上扒下来的。贾营要是想买,起码得等上三个月。至于战马,很快就会运回一批藏马,王府可以分出部分卖给贾营,价格可按成都市价九折来算。届时,贾营可以派人亲自到成都府的马市里去挑选。
暂时买不到甲胄和战马,对贾登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贾营新抓的壮丁,在三个月以内绝对不可能出战。贾登联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到,价格多少,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意味。
战马和甲胄都是重要军资。军资可出售,则意味着蜀王府将贾营视为了盟友;马匹可打九折,那甲胄也可少一成。价格少一成,则意味着贾营与蜀王府的关系更近了一成!
杨维栋带回的消息,让贾登联又惊又喜,立即在心里给杨维栋报了个斩将夺旗的奇功,同时更加坚定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杨维栋这老鬼与世子小舅子和王府大将的关系那么铁实,若是放了单飞,那以后王府的好处不是全归了他吗
自己这个将主还能分到多少
……
护商队三营大队在涪江边的回马小镇耽搁了两天。能找到的渡船不多,只能一点点地把部队渡过江去。
道路破烂,辎重营征集了沿途百姓帮助推车,依然远远落在大队之后。
贺永年派来的骑兵已经联络上了,运输船队就停在顺庆府以南二十五里的嘉陵江 青居渡口。三营从那里上船,沿水势平缓、河道弯曲的嘉陵江中游溯江而上,经过蓬州城,就到了行军终点新政坝。而辎重营需将货物转运到船上,才算完成了任务。他们将立即返回松林山基地,准备下一次任务。
罗景云和李用敬离开回马镇的时间比陈有福率领的大队还晚了三天。
其一要等待世子对合作意向的回复,这几天那贾登联已盼得眼睛发肿了;其二要与射洪知县恳谈一番,转达蜀王府对封藩百姓的关爱,讲明护商队北上抗贼的伟大意义,申明护商队铁的军纪,争取粮道上的这位父母官鼎力支持。礼尚往来 ,收了人家十坛酒,也要回赠王府的礼物,比如烟卷、银钞纪念册等;其三要待邱大管事到来,然后将他介绍给贾登联和射洪知县。在世子委任的潼川州王庄总管到任之前,邱大管事代表王府,先把楚军驻防各县的荒田圈占下来。
罗景云很确信,他姐夫一定会批准与贾登联达成的合作意向。果然,邱大管事的到来,也带来了护商队第一营第四连以及世子的回信。
在回信中,世子肯定了罗景云的临机处置。建立了与楚军的统一战线,极大地扩张了王府在川中的势力,为川北和川东的抗贼大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潼川中江县正处于潼川、绵州与汉州德阳县的中心位置,彼此相距不远,且控制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相见恨晚(二)
沱江边的回马镇,天空铅云密布,淅沥沥的小雨把千年的古镇笼罩在水雾之中,一切都看不真切。
江岸码头上,美髯长衫的射洪知县李大人依依不舍地惜别罗景云一行。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知县大人面颊上湿漉漉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知县大人紧紧抓住罗景云的双手,吟诵着射洪县最有名的宰相诗人陈子昂留下的千古名句,来作为他临别的赠诗。
“吾弟西去,为兄不知何时再能见也!”知县大人说着,两眼又涌出一股清水,“吾弟慷慨挥洒间,飞斩贼首无数。上报君恩,下慰黎民。护国安民,成就伟业。为兄腐儒一人,官衣在身。奉圣谨守百里百姓,愧不能相从也!”
知县戏称百里侯。李允义这时候说这话,言下之意便是伸手要官嘛。
昨晚一顿嗨酒,两个年岁相差甚大的人关系再近一步,彼此间已经兄弟相称。罗景云诚恳道:“兄长乃一县百姓父母,有用之身,岂可轻掷小弟旌旗西归之时,定要到兄长府上拜访!只是兄长衙门气相威严,届时莫要拦了小弟才好!”
县里破旧衙门已经垮了半边,哪有什么威严气相听到世子小舅子暗示升官,李大人忍不住露出了喜色。可他转念想到在送别,还是表现悲伤一点才应景,于是再次泣声道:
“天下纷然不宁,可怜我大明百姓,辗转流离,衣食无着,苦之甚也!幸我蜀地贤王辈出,举朝共知,世子仁孝无双,首倡‘护国安民、天下太平’。只是如今贼寇势大,这世子之言……”
在细濛濛的雨天里淋着,这不知好歹的知县又喋喋不休,非要拿到准信的架势,李用敬有些恼了。
“君无戏言也!”李用敬大声插话道。
有了君无戏言的承诺,知县大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行人再拜而别。大江之上,几叶扁舟随波逐流,向对岸缓缓驶去。轻舟越来越小,渐渐隐没在雨雾中,那射洪知县不肯离去,还站在码头上挥手告别。
“挥手自辞去,萧萧班马鸣!”
罗景云看不见了那知县,便一屁股坐回船舱,揉了揉挥痛的臂膀,一脸坏笑:“可惜这里没有萧萧鸣叫的班马,只有嘎吱乱响的船帮!”
李用敬坐在船头,眼睛望着远方。听到罗景云的玩笑话,他头也不回,冷冷答道:
“云哥儿使得好手段,一顶半旧乌纱,便换来百里之国!这等庸官奸臣,真是无耻之极!我料定,若是闯献打了过来,他第一个便会献城出降!若是再赏一顶官帽,他还会双手将爹娘儿女奉上!云哥儿,你与世子有姻亲之好,年纪又相仿。你说话,世子会听得进去。你要找机会劝谏世子,这等奸贼用不得!”
见李用敬有些情绪,罗景云笑了笑。他不好当着李用敬评论姐夫,便道:“谢李先生教诲!学生知道,世子也知道。我姐曾说,有些人干了坏事,以为没人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人敢动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道昭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
就在李大人挥泪送别罗景云之时,心急火燎的贾登联已经带着邱瑞光快马奔回了他的老巢射洪县。一进城门,贾登联顾不得回府换上件干爽的衣袍,直接带兵去了县衙。
杨维栋麾众包围了衙门,而贾登联则直接登堂入室,全身滴水地坐进了大堂之上的交椅。等到惊愕万分的县丞和主簿被士兵揪出来,贾登联先将知县大人的公文和书信扔给他们观看,然后将佩刀解下,噹一声拍在案几上,大喝一声:
“速将县里所有土地文书搬来,本将现在便要查阅!”
……
崇祯十四年秋八月,蜀地仿佛提前进入了秋雨季节。在田里粮食收割晾晒的关键时间段,老天开始了连绵的阴雨。
前往顺庆府的大道上,积满了土浆泥泞。装满了数石粮食和物资的鸡公车只要陷进去,三五人都拉不出来。正在向顺庆府青居渡口前进的陈有福和魏干无法,只好令三营主力和辎重营在大道旁的一个寺庙宿营,等待天晴路干之后再走。这一等,便是五天。军队携带的锅盔和牛肉干吃完了,只好拆了一些粮袋,将谷子倒出来舂了。
第五天后,天放晴了,大队重新上路。这时,三营一连长林言率一排和炮排人马赶上了大队。仗打的漂亮,参战士兵自然都有升赏。热烈的情绪传到了所有的将士,欢声笑语重新回到这个被风雨困了五天的集体。
林言骑在一匹棕色的高大战马上,走在三营和辎重营的营部军官中间,战马上挂着他的个人装备:火铳和腰刀。
这匹战马本是潘一鸿的坐骑。官军通过土地垭口,林言立即封锁了垭口。为挡住突围的官军大量涌来,他下令砍了许多树丫摆放在路上。树枝摆成一线,枝丫的尖头对准敌人突围的方向,便迅速构成了临时的防御工事——鹿砦(zai)。
潘一鸿单骑脱逃,跑到鹿砦前战马不跑了。那马儿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动物,它可不会傻乎乎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撞击危险的路障。就在潘一鸿跟他的战马较劲时,火铳射术最精的林言在一颗大树后开了火。潘一鸿当即摔在地上毙命,人头和战马都成了林言上缴的战利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