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就在这时,一个不懂事的家伙闯进来,试图斥退群臣,结果引发了暴乱。找死之人便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首先冲上来打人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hong)。王竑先揪其发,让其无处可逃;然后施展独门绝技王八拳,招呼其身;再用唯一随身兵器笏(fu)板,猛抽其脸;最后干脆如野兽一般,直接用牙咬下了其脸上一块肉!

    王竑一动手,大臣们也蜂拥而上。无数双拳头,无数双脚。转瞬之间,往日不可一世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就命丧朝堂。马顺死了,众臣并不甘心,又有王振同党毛贵和王长随一并被打死。

    尸横朝堂,血溅金銮;人人淤青,冠笏一地。长于深宫、养于妇人的朱祁钰哪里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他吓得精神失常,选择了逃走,却被机警的于谦迎头拦住,要他当场宣布:马顺是王振余党,今日动手之朝臣无罪!

    在大臣拳头和目光的威逼下,朱祁钰总算恢复了神智,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不仅遵从了于谦的建议,而且下令将王振的侄子王山押赴刑场,千刀万剐。

    熟知国史的南京礼部尚书黄锦老大人清楚记得,除了上述的斗殴,就在二十一年前,三大案中的“移宫案”同样场面火爆,差点死人。

    “难道今日便要命丧于蜀地”黄锦面色灰白,几欲坐倒。可多年高级文官的生涯和读书种子的骄傲,让他挺立原地,没有退让半步。

    相较而言,那些带刀的表现反而不如一个干瘦老头。人人面色惊惶,刀子半拔。尤其那个武清侯家的少年,朱平槿的外兄,表现更是不堪。朱平槿估计,今天回到王府,要给他换一条新裤子。

    ……

    刘之勃突然发难,不仅出乎于朱平槿的意外,更出乎于廖大亨的意外。他开始以为刘之勃的所为乃是朱平槿授意,目的是为了降低蜀王府税收包揽的数额。可转眼他便意识到,朱平槿不可能与一位派出儿子监视他的人形成联盟。

    就在他苦思对策时,于劼凑近他耳边道:“廖公,抗旨不遵可是大罪!税赋嘛,做做样子就行。天下有几省能够完税!南直浙江,天下首富,完税亦不过两成。廖公何必认真,与自家前程过不去”

    对呀!廖大亨明白过来。当今天子气量狭窄,极好面子。若是得知四川官员一体抗旨,羞愤之下弄不好便会以朋党之罪处分自己。若是先接了旨,然后每天一个奏折叫苦,再趁完税名目拿下那些与己不谐的官员,说不定自己好处更多!

    廖大亨脑袋想清楚,飞快从地上爬起来,张开双臂,挥舞两只巴掌,及时挡在了黄锦面前。

    “刘大人、陈大人,诸位大人!请听本官说一句!”

    “刘大人!刘大人!诸位大人!请听廖某说一句!国事日益艰难,陛下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我们都是皇上的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是本分!黄大人和李大人来蜀地传旨,那是奉了圣命!我们这些臣子可不能糊涂,违了圣意呀!”

    “我们就这样接下圣旨,若是税赋短缺,朝廷怪罪该如何是好”华阳知县沉云祚喊道。

    “个人乌纱是小!”成都推官刘士斗喊道,“蜀地民变是大!刘大人刚才说的好,文死谏、武死战。下官以为,不仅要封还圣旨,还要另行将四川之情形奏明圣上,免得有人蒙蔽圣听!诸位大人,可有意与刘某连章否”

    ……

    刘士斗是刘之勃提拔的,二人果然是志同道合!朱平槿下了结论。

    就看廖大亨如何应对了。

    廖大亨正苦口婆心地劝慰那些态度激昂的年轻官员,“诸位大人!通政司日进奏折数千封,皇上哪里有时间每折必看!大学士票拟、司礼监批红,这是从‘三杨(注一)’时便传下的老规矩。为的便是让当朝大臣匡正辅佐,纠正错误……”

    在场的官员有几人不是人精廖大亨的话他们很快就明白了:皇帝没错,错的是身边的那些辅弼大臣。要反对只能反对那些当朝诸公,不能反对皇帝。否则伤了皇帝的脸面,可能使这次政治事件的性质向更严重的事态发展。

    “以廖公之意当如何”始作俑者刘之勃冷静下来。

    廖大亨看着刘之勃,眼神语气都分外亲切:“圣旨自然还是要接下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上让我等剿灭土贼,那就得花银子。皇上抓得紧,我等做臣子的也得抓紧。藩司把军需单子拟出来,趁着两位钦差大人都在成都,赶快向朝廷报上去!”

    刘之勃明白了,心里赞叹:还是廖大亨老练!如此一来,土暴子也剿了,上缴户部的钱粮也以军费的名义留在省里,一举两得!

    “可是!”廖大亨的语气猛地一转,“土贼之据,尽在保宁。既要清剿土贼,那只得从保宁府做起!以张继孟之昏庸无能,如其继续留任,清剿土贼不可能克期完成!到时钱粮花了,仗也败了,你我罪责难逃!陈大人!”说着廖大亨转向藩司参政陈其赤,“保宁府还欠多少赋税”

    “崇祯十三年之赋税不足一成!十二年的赋税还差八成半!”

    官员们顿时炸锅了。

    去年全国性大旱,连岷江水滋润着的成都平原也没逃掉。再加上献贼、民乱,四川各州府都欠着赋税。可除了泸州等几个被献贼屠城的州县,欠得再多的州府也没有欠到七成以上!像张继孟这样的知府,算是极品了。他政绩如此,竟然打不倒。

    “大军云集保宁,那每月所需粮饷可是天量!保宁府仓屯空空如也,粒米全无,只得靠川西这边运去。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光是路上吃喝,便要加耗五成!如今成都几个仓里粮食也……”

    陈其赤早就按廖大亨的要求准备了说辞,这时便滔滔不绝倒出来。只因为他管着一省钱粮,若是打仗,这军需重担他也无可推辞,所以表述时,难免动了点真感情。

    廖大亨面色严肃地打断了陈其赤:“皇上下了严旨,不管好打不好打,这仗都是要打的!至少到了明年,一州两县的城池我等要收回来!刘大人,本官之意,我等再以赋税征收失责为由参劾张继孟。等马兵备上任,就请他坐镇保宁,暂代知府!若那张继孟不交出知府印信,本抚这就要请出王命旗牌扒了他的官衣!”

    &nbs




第二百五十七章 化夷入华(一)
    在讲究“亲亲之谊”的大明,亲王一级的葬礼极为严格,也因此极为麻烦。祭文、谥册文、圹志文是翰林院提前写好,铭旌是工部准备,而葬期则是钦天监占卜天相而来。

    葬期还有几日。郑安民待罪之身,不敢马虎。大事小事,无一不问。

    有了郑安民竭力辅佐,钦差老大人黄锦便轻松许多。他白天检查陵寝和仪仗,晚上则溜进谨德后殿翻书。李四贤怕黄锦人老眼花,把灯笼跌了,引燃殿宇,专门派了几个机灵的太监随侍左右,为其掌灯翻书,这使黄锦颇为舒服。

    李存良露出了他纨绔的本色,住进王府后,府里府外的好东西都被他鉴赏了一遍。最后,他还闯进四川机器局,不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喻汝桢的研发工作室,而且还强行成了股东,连股本都是朱平槿替他垫的。若不是火器局之事对李存良进行了严格保密,朱平槿估计他会毫无顾忌地杀到收租院去。

    黄锦到南京上任,李存良绕道运河回京,正好借着他们的钦差旗号和官船,捎带上前往江南的粮船。汇通钱庄前往湖广、南直隶布点的人员,也可以一并前往。有了钦差官船,路途的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要知道,现在并不是太平年月。

    罗雨虹为了在粮食生意中大赚一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她把王府广赡仓快发霉的十万石长存米全部搬到了东门码头,准备运往江南发卖,再将今年新收的粮食重新装入广赡仓。这样,新米换下了陈米,而且使目前仓屯短缺的矛盾迎刃而解。只是一次性卖掉这么多的粮食,让板着指头算账的朱平槿有些打鼓。而他老婆则信心满满,轻描淡写地让朱平槿少管闲事。

    朱平槿没有时间与他们纠缠。

    谨德殿东阁的办公室里,朱平槿和舒国平正在接待匆匆而来的高安泰。

    “高先生,贺先生和宋将军行前都希望你能到泸州走一遭,本世子思虑再三,觉得此议可行。目前泸州初定,高判官驻节州城,不可轻动。数万南下移民要吃要喝,高判官也是忙得很……”

    “二兄伤势未愈,不宜远行。要学生做事就请世子明言。”高安泰直言不讳。他内心倒真的希望借此机会出去溜达一圈,天天守着北门太难受了。

    “高先生请看!”朱平槿向舒国平示意,让他掀开挂在墙头的地图,“这里是泸州,夹在沱江和长江之间。东边是合江县和赤水河,西边这条长江的支流是纳溪水(今永宁河),交汇处便是纳溪县,与泸州相距仅五十里。”

    高安泰凑近来细看。作为任职数月的副总参谋长,他还是第一次在世子的办公室看到这幅地图。

    “纳溪水从川黔交界处发源,由南向北流经叙、永、纳溪三县,纳溪水西侧有主要支流古宋河,流经泸州卫城(注一)。现在贺先生和宋将军正前往该城。本世子要他们迅速进驻泸州卫城,彰显天威,安定地方。须知,泸州卫城里呆着九姓长官司;西边不远,便是兴文县(注二),那里曾是都掌蛮和僰(bo)人灭族之地;而西南大片土地,则是奢安之叙永(注三)故地!”

    “我们高家在永宁打了好几年的仗,也死了不少人。”高安泰对他的任务心中大致有了眉目。

    接下来的事情由舒国平交代,他与与高安泰私交甚好,一些伤情面的话也由他开头。

    “泸州乃西南重镇,南抚诸蛮,控扼长江沱江,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舒国平没有半句客套,上来就直指核心,“更重要之处,泸州是四川进入贵州和云南之必经要道!控制了泸州,则滇黔两省皆在我护商队兵威之下!

    然而泸州之西南蛮夷甚多,土司家又多与贵州甚至云南诸蛮夷联姻通好。我大明国势一衰,便有众多心怀不轨之徒冒出来!万历三大征,便是由播州(今遵义市)杨氏之乱收尾,此后又有奢安之乱。数十年战乱,糜帑千万,致无数生灵涂炭!高兄此行,首先便是说服九姓长官司……”

    “改土归流”高安泰插话问道。

    他感觉有些不安。须知天全高家也是世袭土司,如果世子用朝廷老办法改土归流,早晚也会轮到高家。

    “非也!”舒国平摇头道,“西南蛮夷所居之地,崇山峻岭,瘴气四溢,派几个书生去,路上便耗死了。纵然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蛮语不通,纵然改流,也无济于事!”

    “那我去说服啥”

    “三条:一兵二税三商!”

    ……

    大明朝作为“天朝上国”,对于国内外众多的所谓“蛮夷”,总体来说采用了怀柔安抚的政策,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奠定的政策基调。

    首先是周边的小国,《皇明祖训》中明确了对朝鲜、安南、日本、大小琉球等十五个国家“不征”的国策;其次是蒙元余部,朱元璋否定了中书省迁徙内地的主张,让他们恢复旧业,从事游牧,常加存恤;对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也是极尽宽仁,“务从宽减”。

    但是,良好的政策出发点并不能必然带来良好的政策效果。时间、人物几个要素一变,这政策的味道也变了。

    官府对蛮夷的歧视、凌辱,换着花样儿的横征暴敛,一次次激起了少数民族的反抗。比如朱平槿最关注的西南夷,所谓的叛乱、造反层出不穷,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

    早在洪武年间,就有贵州水西(今黔西县)的奢香夫人进京告状。朱元璋惩罚了激化矛盾、肆意妄为的地方武官,而奢香夫人则修了一条驿路作为对皇帝和朝廷的回报。此后西南夷又连续发生多起大规模的造反,造反的规模完全达到了战争级别。大明王朝对于这些造反的蛮夷,一瞬间就扯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转而采取毫不手软的坚决镇压。

    嘉靖年间,广西大藤峡(断藤峡,今广西十万大山)土司造反,著名的儒学宗师王守仁起复为两广总督。他督军进剿,十面合围。叛军凭借深山老林结寨据险,可仍无法阻止官军推进,最后几乎全军尽没,死伤俘获达三十余万。万历元年,爆发于叙州府的汉僰九丝大战。古僰人举族被灭,其地取“偃武修文”之义,改名兴文县。

    不断的战争和仇杀,使汉夷之间形成了深刻的民族仇恨,最终被一些像奢崇明、安邦彦之流的野心家利用。奢安之乱,便是四川大乱的开始。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尧舜禹汤
    朱平槿没有想到,天全高家对他挣银子的本事如此信赖。他只是稍为提示,高安泰已经在畅想未来。

    难怪都当我散财童子!朱平槿心情郁闷。

    军务大致说完,舒国平告辞,朱平槿将高安泰留下来谈点个人事情。

    “二兄书信中道,叙永两地,近泸州而远叙府,又有纳溪水和赤水河连着纳溪和合江两县,交通甚是方便。能否找廖巡抚说说,让他上道折子,将叙永两地划归泸州管辖。”

    叙永(今叙永县和古蔺县)两地在朱平槿曾经生活过的年代,便是泸州所辖。高登泰的提议,完全符合行政管辖的原则,应予支持。只是政治上的东西,并不是应该这样便能这样。

    “朝廷在叙永设了叙永厅,征收粮食,供给贵州各卫。划给泸州,那贵州军粮谁来供给还有,叙州知府同知坐镇叙永。这知府同知乃是正五品朝官,远高于一府判官。若是划给泸州,那将来谁主谁次永宁卫与叙永同知同驻一地,旧城新城一东一西,却属于贵州都指挥使司(注一)。叙永若是划给泸州,永宁卫所属是否也要调整”

    朱平槿的反问,让高安泰沉默下来,他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太简单了。

    “高先生勿忧也!”朱平槿见高安泰打焉的样子,笑了起来,“事在人为。本世子来想办法!”

    “学生多谢世子厚恩!”高安泰起身拜揖。

    谢我干嘛还真把泸州当作自己的地盘了下面就来谈谈此事!

    “高先生,此次南去泸州,路途遥远,又有蛮夷在野,你从土司营带两连过去。”

    “多谢世子挂怀!我高家在那里打过仗,路熟得很!”高安泰一脸不在乎。

    鄙人意思他没听懂,朱平槿心里摇摇头。

    “以后那两连便留在泸州卫。本世子警卫张宝恒连长率王府警卫和乡兵一连前往泸州,王府左护卫千户伍元康、百户崔成儒也会率左护卫军官士兵前往。这些兵将与泸州新兵一起,重新混编。”

    这下高安泰明白了。感情这两连三百多人高家兵就被世子吃了!他鼓着眼睛想问,但是不敢问,因为世子还在说话。

    “泸州,川南重镇,兵力宜厚集!目前在泸州,只有谭思贵一个护商队第四营。可其名曰一营,实际仅有一连。本地所招新兵尚在训练,短期无法使用。现在宋将军和贺先生到泸州,本世子给了他们一个任务,便是组建护商队第三团。至少要一团四营放在泸州,本世子这才安心!泸州各官之具体任职文书即将下达,本世子想听听高先生意见。”

    原来不仅世子要吃的,不仅是高家两连,还有我自己!

    “世子,学生以前没想过,这任职一事……”高安泰喃喃道。

    朱平槿摇摇头:“难道高先生愿一辈子在北门当看门官高先生经世大才,一遇风雨化成龙,岂能困死池塘中”

    高安泰老老实实承认自己能力欠缺:“学生本是想建功沙场,可从来没打过仗。若是治民做生意,学生只会说不会做。世子委我做这个副总参谋长,学生也没应卯。并非学生偷懒,而是贺兄他的事多……我啥都不懂,来了只能添乱。”

    “天生我材必有用!先生所长者甚多,自谦而已!”朱平槿带着真诚之色,反驳高安泰道。

    朱平槿站了起来,示意高安泰看地图:“先生请看,川、黔、滇、楚、桂、闽数省,还有乌斯藏、青海、甘肃、宁夏,我大明四边腹心,皆有蛮夷。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郢(yin),西夷人也!”
1...8788899091...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