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惊年渡
陈惇松了口气,以为应该结束了,却没想到曹正盯着他又道:“三光日月星!”
陈惇一口气卡在胸上下不去,顿时咳嗽起来。他知道三光日月星是最有名的对子,下联最恰切的是“四诗风雅颂”,这一副对联早就为人熟知,脍炙人口了,而关于这个的下联,还有许多,比如“九章勾股弦”,“六脉寸关尺”,“一昼晨午晚”,“一季初仲末”,甚至“一国君臣民”、“一树叶根茎”等等。
但这都是坊间传诵过的,用哪一个,都不属于自己的原创,他想曹知县想要听到的,应该是他的原创。
可是别人说过那么多,涵盖了多少,他还要当即想出一个不一样的来,何其难也。但陈惇偏偏是那种不肯认输的,只好绞尽脑汁地寻思起来,这一回他开始默默打量周围,希望能搜索出来什么,得到启示。
然而县衙的后庭,陈设也很简单,桌子椅子葡萄架,陈惇着实找不出一个灵感来,他正有点晃神的时候,却见一个丫鬟匆匆绕过了庭前,手上拿着曹知县的七品溪敕官袍,看样子是浆洗去了,这一下仿佛有一丝灵感划过了他的脑子。
官袍,官员,而眼前这位曹老爷,自谓“性本爱丘山”,与世相忘、乐老林泉——
“三光日月星,”陈惇就道:“一官归去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曹正哈哈大笑,像是陈惇搔到了他的痒处:“好!好!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啊!富贵非我意,帝乡不可期,真想委心任去留啊!”
陈惇心中呵呵一笑,三甲进士,榜下即用,出为外官,不为清流是浊流,曹正这个知县,本就当得不情不愿地,来了会稽以后,又被地方小吏架空,心灰意懒之下整日留恋于山林之中,荒怠政务,其实也就说明他仕途不得意罢了,上头又没抱上人,自然没有人提携他,陈惇听陈温说过,等着一任的三年任期满了,曹知县怕是不再会主政会稽了。
但这一次,会稽爆出了大案来,就是这个洪家班拐卖人口案,这洪家班流窜数省,却在会稽被逮住了,这就是曹正的政绩,这布政使司的官员回去,一定是要宣扬的,曹老爷的考评定然要上一个优异,评语怎么写,还不是浙江官场上你来我往的人情关系吗这又不是府官的评语,还要弄到京里审核。
曹老爷应该是看到了希望,要不然他就会说“曷不委心任去留”,而不是“真
第二十四章 水土不服
回到家里的陈惇却没有看到薇儿,他把肉交给隔壁的婶子料理了,又问她看到薇儿了没有,这老婶娘不知道,她儿媳妇倒是知道,说提着一大桶子衣服去河边洗衣服了。
陈惇吓了一大跳,那么小的孩子会洗什么衣服,他赶到河边一看,果然一群女人嘻嘻哈哈地围着薇儿这小丫头,她根本没有洗衣服,就是嘴甜在那里奉承,衣服都叫其他女人给洗了。这让陈惇着实脸红起来,他记得早上匆忙出去,里裤和外衣全都乱扔在了一起。
“哥哥,”薇儿看到他眼睛一亮,大声呼唤道:“哥哥!”
陈惇叹口气把她抱起来:“你怎么跑到这里洗衣服了”
“衣服脏了呀,”薇儿咬着指头道:“我会洗衣服,我不是白吃饭的。”
“谁说你白吃饭的”陈惇怒道:“你听到谁这么说”
“她们偷偷地说的,还有当我面说的,我听到了,”薇儿委屈道:“我不白吃饭,我会干活,我还要学着做饭!”
“别听她们说的,”陈惇把衣服拧干了塞到桶里,看着躲躲闪闪的女人,道:“薇儿什么都不用干,就像以前一样,坐着数钱就行了!”
听到钱的薇儿立刻眨出了星星眼,她不由自主又把指头塞到了嘴里:“有钱可以买好多糖人!”
“对,”陈惇拎着桶子让尚薇抓住他的衣角:“有钱,薇儿就不用洗衣服了,有好多好看的衣服,想穿几件穿几件,穿完一件就扔一件,不心疼!”
俩人回到家里,陈惇深觉自己的确是需要尽快寻到一条来钱之路了,他看着屋子里欢快地撑起一根竹竿晾衣服的薇儿,一时间思绪放远,开始考虑这个时代以及自己的前途。
走科举陈惇一想到数十年寒窗苦读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就动摇起来。他看得最清楚的就是陈温,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了这么多年还是个童生,原本也有的几分产业如今全都没有了,却依然不觉得自己走的这条路有问题。若是不读书的话,陈惇的确是想试一试经商这条路的,可是经营什么呢
香水、香皂、内衣——这是上辈子某点重生穿越爽文中的经典套路,无数丝穿越回去,依靠这三样技术赚了钱,最后变成沈万三这样的巨富,然后开启挂逼人生。
当时他看文的时候,倒也记得众多读者调侃“一定要记得如何制皂,穿回去了就凭这个发财”,没错,他当时记得清楚,现在也没有忘记,只不过这个时代让人惊讶的是,已经出现了皂团,这种皂团分为两种,一种是把皂荚捣碎研细,和上白面,加上香料,做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一种是用猪牛羊动物油脂,胰腺,草木灰,大豆,碱,皂角合成的团子,去污能力一等一的,而且最可怕的是,五个才二文钱,这种利润已经低到香皂出世也绝对竞争不过的地步了。
至于香水,他根本不记得配方,至于内衣,陈惇更是恨不能长太息以掩涕兮了,他上辈子不是学设计的,他知道那些女人的内衣是什么模样什么款式,但是原谅他不会画画,更不会扯上布料制作出来,前两天在街上专门逛了几圈成衣店这样卖衣服的,男女的外衣包括男子的里衣里裤都有卖的,唯独没有见到女人的亵衣有卖的。
陈惇简直不知道自己这个后世穿过来的人,到底能在这里发挥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哥,”薇儿蹦蹦跳跳地过来伏在他膝上,好奇道:“你在读书吗”
“读书”陈惇道:“没有,我在思考。”
 
第二十五章 话本
“好吧,”陈惇思索了一会儿,笑道:“给咱们薇儿讲一个话本好不好”
“好好,”薇儿眼前一亮:“我爱听话本!”
明代的不称,称为“拟话本”,这是鲁迅先生给出的名称,在此时应称作话本,鲁迅先生是将明代的与宋元话本进行了区分。宋元的话本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代表作就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而明代的话本的体裁与宋元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所谓“近讲史而非口谈,似而无捏合”,反应的是市民的生活和价值情趣。
这一回陈惇先问她:“你听过哪些话本”
“好多呢!”尚薇叽叽喳喳兴奋起来:“李翠莲,董永、瑞仙亭”
陈惇一怔,脑海中浮现出了一本他这具身体曾经看过的书籍:“清平山堂话本”
洪楩所刻印自编的清平山堂话本又叫六十家,一共六十卷,分为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解闲集欹枕集醒梦集,都是收集了元明间的戏剧曲目,保存了大量宋元话本,深受读者及说唱艺人的欢迎,尚薇听过的这几出话本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她也是跟着尚老二从说唱艺人那里听来的。
陈惇闭着眼睛回顾了一遍这本书,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西湖三塔记听过了吗”陈惇问道:“就是卯奴和宣赞的故事”
“那个白衣妇人,化作白蛇的故事!”尚薇道:“我听过!”
西湖三塔记就是这六十个话本中的一个故事,而这里面的主人公,倒像是白蛇传里的许仙和白娘子的原型——
“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怪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古迹遗踪尚在。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陈惇想起后世考证,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使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
冯梦龙的故事也许就脱胎于西湖三塔记,这个故事简直就像是白蛇传的前身。
但现在,冯梦龙还没有出生,三言二拍根本没有现世。
陈惇精神一振:“三塔记不过是三个妖怪迷惑世人,最终现出原形的故事罢了,今儿哥哥给你讲一个真正的白蛇传奇。”
陈温回到家里,就听到陈惇郎朗的声音传来:“禅师喝道:‘是何业畜妖怪,怎敢缠人’白娘子答道:‘禅师,我是一条大白蟒蛇。因为前世宿缘,来到西湖安身报恩。未曾想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望禅师慈悲则个!’禅师又问:‘小青是何怪’白娘子道:‘小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一时遇着,拖她为伴。她不曾得一日欢娱,并望禅师怜悯!’须臾庭前起一阵狂风。风过处,看那白娘子时,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
“啊——”尚薇听得屏气凝神:“白娘子现形了!法海要将她怎么办许宣救不救他的娘子”
第二十六章 吴钩书坊
会稽除了各种古迹之外,有一处地方也是不得不去的,就是吴钩书坊,到了地方陈惇才发现这半条街其实都是书肆书坊,只不过吴钩书坊最大罢了,里面书籍、玩好、图画多的仿若图书市场一般。
走进书屋,最先入目的巨大的书架,从东到西陈列了数不清的书架子,书架子有数不清的书籍,还有伙计从在清点书目,似乎是又运来了一批新书。
“官人,”迎上来一个伙计:“您是挑文府文库大小题,还是随便看看”
文库大小题就是科举应试题目汇总,这和后世令无数考生欲生欲死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差不多性质的,深受学子欢迎。不过陈惇可不是为了大小题而来的,他就道:“我随便看看。”
这伙计待客笑眯眯地,可见是浸润书香久了,就是和其他市侩之人不同,耐心地陪着陈惇转起来,见陈惇拿起一本书,便解释道:“这本荀子,是建阳书坊刻印的,上图下文,宋版的都这么讲究。”
在宋代之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随着雕版技术的推广,书籍开始成了寻常商品。图书市场的竞争,促使宋代出版商产生了明确的品牌意识,他们的产品都会刻上一个“牌记”,如陈起刊行的图书,必在末页附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印”,一直到现在,刻书家沿此习俗都要把地名刻到书上。如书林三峰刘氏日新书堂、书林魏氏仁实书堂等等。
浙江地区刻书事业算是兴盛发达。官、私坊刻书很多,纸墨工料多选上等,许多虽系“书棚本”,仍不失刻印精美的艺术品。
“这是你们的坊刻吗”陈惇翻到了一本有些许墨迹的书本,问道。
这伙计一看就笑道:“这是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北监刻书远比南监少,而且质量也拼不过南监的,字体时方时圆,漫漶浸染,而且校勘粗疏,错讹较多。”
按他的说法,南京私刻颇盛,说起来南京算是全国出版业的中心,书坊、书肆很多,而且刻工和印刷技术也是全国一流。
“那你们的坊刻有没有”陈惇问道。
“有,”那伙计引着他:“在这里。”
陈惇就知道他们肯定有自己雕版印刷的工坊,大的书商往往都是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点结合的,产销一条龙。而且陈惇还知道,这些书商虽然卖的是圣贤书,但是却并没有把书这个东西,视作神圣之物,而是将之当做一件商品,力图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陈惇翻到一本统一志,只见标价竟要一两纹银,登时惊讶万分:“这么贵啊”
陈温一个月的俸禄不过二两银子,书坊一本书却可以卖到数钱至纹银一两,甚至还有更贵的,一本高达三两银子,实在是让陈惇惊讶,看来这图书出版销售的确是暴利行业。
“这印刷,”伙计解释道:“也要付给刻工银子呢,算来算去,书坊利润低廉啊。”
“有没有刊印话本”陈惇自然记得今天的来历。
“有,”伙计翻出一捆书来:“清平山堂话本,是挑几本,还是全要”
“这书卖得好吗”陈惇问道。
“这书刚出来的时候,”伙计笑道:“简直是卖疯了,一天卖出去三百多本,现在嘛,和三国、水浒一样,大家都看
第二十七章 盗版
这番话成功唬住了孙世贵,他一头雾水地接过《白蛇传》的稿子,一字一句地读了下去。
等到日头西斜,陈惇从第三本书里抬起头来,才看到孙世贵彷如梦醒一般长叹一声,“西湖水干,江潮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这书简直是千古传奇,想我浸海二十年,也读过不知多少志异小说,今日才知道这些不过是瓦釜,遇到了黄钟,就震得个粉粉碎!”
此时此刻,他还沉浸在白蛇传的剧情里,一时半会竟露出恍惚之色,可见震撼之大。
“到底是什么书,”伙计心痒痒地走过来:“我也看看。”
“你一边去,”孙世贵一下子回神过来,把伙计赶出去,转头对陈惇道:“咱们到里间说话。”
看着孙世贵像抱着宝贝抱着那薄薄几页书稿,陈惇就知道他的事情多半是成功了,《白蛇传》的影响力他是知道的,何况他采纳的是上辈子电视剧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本身不落俗套,加上他的文笔吸收冯梦龙的精粹,将一篇故事写的的确是笔下生花。
“敢问小官人,”孙世贵小心翼翼地探听道:“这书稿,究竟是何方神圣所写”
“怎么说”陈惇面不改色道。
“我只见这故事文笔精粹,”孙世贵啧啧叹道:“字字珠玑,精雕细琢,不能赞一辞,可见笔力之深厚,定是出自大家之手,这话你刚才也说了,如今我信了,就是想知道这个高人,究竟是谁”
“你觉得像谁”陈惇腹内忍笑。
“不瞒你说,”孙世贵道:“我还真想出来一个人——文长先生。”
“文长”陈惇听这个名字十分耳熟,转眼想起了沈府席上那个大白胖子。
“徐渭,徐文长啊!”孙世贵急道:“是不是他就是他吧!不是他,谁还能在绍兴城里,写出这样的大作”
听到“徐渭”两个字,陈惇登时怔在当场。徐渭啊!你以为后世那流传千古的一句“愿为青藤门下走狗”是怎么来的
明朝的才子不计其数,以其自身遭遇和在书画方面的造诣而闻名千古的只有三人,唐寅、徐渭和朱耷罢了。
如今徐渭就活生生地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跟他一个城市,跟他一张桌子,还说了话!
陈惇感觉就像是万千烟火在他的眼前绽放了,他那一瞬间只想抛下所有的东西,再从上到下地看一眼徐渭,这一生好似就没有白活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把眼前的事情了了。
“不是徐文长,”陈惇咽了口唾沫:“他……你可以叫他梦龙公子。”
“梦龙公子”孙世贵咂摸了半天:“难道是李攀龙不会吧……”
“打住,打住,”陈惇看他陷入了无边的猜测中,“你猜来猜去是猜不到的,他的身份没那么好猜。我只问你,这书值不值当出版”
“开玩笑,”孙世贵道:“这样的好东西,要是不能付梓杀青,岂不是暴殄天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