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派人前往欧洲自然是必要的,至于如何让英国人站在我们这边,那就要看你这个收养的女儿能够得到英国人多少的喜爱了。只要英国人越是接受许月,那么他们便会越是记忆起安汶岛屠杀事件。

    也许英国的上层人士会因为国家利益站在荷兰人这边,但是下层民众必会因为民族情感,而乐于见到我们同荷兰人发生战争,甚至于他们还会寄希望于我们替他们好好教训一下荷兰人。

    另外,我们也需要一位使者,替我们宣传大明的商品和了解欧洲人的喜好,以便生产更为欧洲人所接受的产品。”

    崇祯解释的如此详细,许心素自然也就不敢再起什么心思了。他从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采办,因此同荷兰人的关系一向很好。当听到皇帝想要准备同荷兰人的冲突时,他还想着要从中说合一二。

    不过显然崇祯不是一时兴起,对于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的争夺,更是让他紧紧的闭上了嘴。毕竟这牵涉到的,是整个大明海商的整体利益,许心素觉得他同荷兰人的交情还没有深厚到这种程度。

    谈过了这件事情,崇祯便同许心素聊起了,关于他如何协助总理衙门的事务。许心素很快便听明白了,皇帝要求他做的事情,的确只有协助而已。

    就在数日前,按照崇祯吩咐拟定了总理衙门组织框架的冯铨,带着拟好的文件前去求见崇祯。在崇祯审核总理衙门组织编制的时候,冯铨向崇祯试探着提出了,请求皇帝对于总理衙门的具体事务提出一个具体做事方针来。

    当日他回京后就被崇祯召见,授命他组建总理衙门这样一个新部门,负责管理海关及外洋诸事务。对于海关的组织和具体事务,崇祯讲的很是详细,冯铨毫无难度的便拟好了整个方案。

    但是对于这外洋诸事务,冯铨就有些一筹莫展了。如果是按照以往,这外洋事务便是海外各藩国的朝贡贸易,至于藩国内部事务,只要各藩国不主动提出来,大明朝廷也一样是懒得理会的。

    大明唯一稍稍关心一些的藩国,大约也就是朝鲜王国了。毕竟因为后金的出现,使得大明和朝鲜王国之间的陆路交通断绝了。但是朝鲜王国的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抵着后金的背部,还是东江镇的主要物资供给地。

    因此大明朝堂上,希望利用朝鲜的地理位置牵制下后金,以减轻大明边防压力的言论,一向也是很有市场的。

    只




第462章 纸币的隐喻
    从许心素府中出来,在返回宫中的路途上,一直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的崇祯突然开口说道:“这许月的宫中礼仪学的不错,是你安排的教养嬷嬷吗”

    王承恩顿时吓了一跳,赶紧老实回道:“宫中去岁遣散了不少人,有些人不愿意入庵寺养老,又无家可归。老臣寻思着,她们平生所长也就是知道些规矩,正好不少四海贸易公司的董事把家搬到京城后,想要请几个嬷嬷教导子女认识些规矩,臣就替他们安排了下。

    这许心素收了一个养女,正想找人教些规矩,听说了此事,便求到了臣这里。臣就挑选了两个识大体的年长宫人,介绍到了许心素府上。陛下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要是不妥的话,臣这便把人带回来。”

    朱由检睁开眼睛看了王承恩一眼,笑了笑说道:“没必要这么紧张,我倒是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这些宫人在宫内待了将近半生,又没有其他技能,有这么一个出路,我怎么会反对呢

    不过让她们分散到各家府上,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毕竟小孩子总是会长大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们又要以什么为生呢

    朕看不如让内府出些钱建立一个封闭式的学校,专门用于教导那些女孩子的文化素养和各种礼仪好了。这样也就不必担心那些宫人今后会无处可去了。”

    王承恩赶紧回道:“陛下的仁心,臣代宫内诸位宫人叩谢了。不过这点小事还是不必从内府拨款了,臣最近正好得了几笔小财,正好花在这所学校上,还请陛下恩准。”

    “小财”朱由检有些惊奇的追问了一句。

    王承恩马上回道:“是,年前召开海商会议和商人代表大会,有些商人想要走走臣的门路,就送上了几笔钱财,臣推却不过,只能暂时收了下来,正不知应该如何处理,还请陛下恩准,让臣把这些钱财花在这间学校上。”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钱财不够,再找内府商议吧。另外,去欧洲的时间大约是9-10月份,大约还有6、7个月的时间。

    朕看这位许月的礼仪方面是学的差不多了,不过其他方面还需要再培训一下。光凭礼仪和几手舞技,可是折服不了那些英国贵妇的。从宫内挑选几个人,给她培训下绘画和珠宝方面的知识。

    另外让耶稣会的传教士给她讲讲英国历史和英国文学,作为一名英国遗孤,总不能连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一无所知,那样的人可不会招人喜欢。”

    王承恩一边点头答应着,一边小心的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珠。马车内很快再度安静了下来,崇祯开始继续思考其他事情了。

    2月下旬的最后几日,在文华殿内的崇祯办公房内,郭允厚正同皇帝商议着事情。朱由检看着面前7张崭新的纸币,不由开口说道:“这便是新版的纸币吗”

    郭允厚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版纸币所用的雕刻原版足足用了近12个月,一共挑选了7名主雕刻师,他们每人各自负责一个面额的雕版。

    比起去年的那个纸币版本,这个版本的防伪技术已经增加到了七种。就算是有人知道了所有的制版和防伪手段,没有这七位主雕刻师,他们也很难完全仿制出一模一样的纸币。

    就算是我们自己想要重新制版,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臣以为这版纸币最起码也能用到10年以上。”

    朱由检再次拈起了面前的纸币端详了起来,纸币分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七种面额。

    一元纸币的正面上雕刻的人像是洪武帝,五角面额的纸币上的人像是永乐帝,二角面额的纸币上的人像是天启帝,而一角的纸币上面才是崇祯自己。

    五分是河间王张玉,二分是万历名相张居正,一分则是三宝太监郑和。其实看到这七个版面上采用的人像时,户部几位官员还是很有意见的。

    洪武帝和永乐帝自然没人敢非议,崇祯占有一个版面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但是永乐帝和崇祯之间有着众多皇帝可选,不管是选仁宗、宣宗还是世宗、神宗,显然都比年少而殇的天启帝更为合适。

    天启在位七年,不仅没有什么功绩,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党争,因此在这些官员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一来顾及到崇祯对这个兄长的名誉极为维护,即便是已经继位了一年还是依然如此,甚至都不允许朝臣替东林党正式翻案。

    崇祯的行为虽然让一些东林党人非常不舒服,但是他的行为却完全符合兄友弟恭的儒家伦理,因此这些官员们虽然郁闷却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向崇祯发难。

    户部官员虽然不认为天启皇帝是一个好选择,但是碍于皇帝的态度和这套雕版的耗费惊人,自然不敢对崇祯提出更换雕版人像的意见。

    对比起天启皇帝的人像,最有争议的,还是一分钱面额上的郑和。比



第463章 植棉兴业计划
    对于新版纸币表示满意的崇祯,认可了这一版本的纸币,同意从4月1日开始正式发行新版纸币,并同时回收去年的临时版本。

    不过接下来郭允厚汇报的黄河中下游沿岸植棉兴业计划,却让崇祯并不怎么满意,他看完了手中的计划之后便说道:“郭尚书,这个植棉兴业计划是不是过于粗糙了些。

    户部打算在河间、济南、顺德、东昌、彰德、大名、卫辉、怀庆八府近百个县推广种植棉花事业,就一个鼓励各县开辟荒地种植棉花,视各县棉田面积每亩给予1角钱的植棉补贴,对新增棉田幅度最大的前十个地区进行嘉奖,这就完了

    虽说户部除了制定这些奖惩条件之外,还讲了几条如何监督核查棉田真实种植面积的措施,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户部究竟打算让谁去开发这些荒地种植棉花如果户部指望让贫困户去开发荒地种植棉花,那么老实说一亩补贴一角钱的植棉补贴真的够吗

    如果户部打算让当地的富户去开发荒地种植棉花,那么要如何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人力种植棉花最为耗费人力,一对成年男女能够照顾的棉花田也不过在4亩上下。当然这是指自耕农户,除了种植棉花之外,他们还需要种些口粮田。

    如果是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每个劳动力照顾的棉田的确可以大幅增长,但是到了采花时节,一个人最多也就能采摘两亩棉花而已。所以种植棉花所需要的季节性用工是非常惊人的,户部如果不对此作出计算,盲目的下令各府县推行棉花种植面积,到了收获季节棉花无人采摘,朝廷推广的植棉兴业计划岂不是成了害民之举”

    崇祯的批评并没有让郭允厚不快,反倒是提醒了他。如果真的出现了皇帝所说的这种状况,恐怕他这个户部尚书到时候便要成了众矢之的了。

    郭允厚犹豫了下,便对着崇祯回道:“其实户部拟定的计划并不只有这一份,由于朝廷决定要在以上区域推广种植棉花的事业过于仓促,加上4月中下旬便是种植棉花的时节,给予户部拟定计划的时间实在太短。

    现在陛下面前的这份计划,是臣以为较为中正平和,不会惹起较多非议的一份。户部到还是有另一份计划,但是以臣看来,那份计划实在是过于激进偏激了些,所以臣不敢呈给陛下御览。”

    朱由检楞了楞,顿时好奇的说道:“究竟是什么计划,连郭尚书都不敢呈上来了。你且去拿来,让朕看看,就算有什么不妥之处,大家也可以讨论修改一下么。”

    郭允厚立刻回道:“那倒不需要,臣今日刚好把那份计划也带在身上了,就请陛下亲自过目。”

    郭允厚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了几页纸张送到了崇祯面前。朱由检顺手接过了这七八页纸张装订成的计划书,低头翻看了起来。

    刚开始翻看这份计划书的时候,崇祯并不觉得这份计划书有多少激进和偏激。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为什么郭允厚觉得这份计划不合适。

    在这份计划中,取消了按照棉田面积发放补贴的做法,理由是这样做的话中间环节太多,容易产生舞弊,且很有可能底层官吏会和地方大户勾结,虚增棉田的种植面积,从而造成棉田的种植数量大增,而棉花的产量却没怎么增长的现象。

    既然推广棉花种植业的目的是为了增产棉花,那么户部对于棉花种植的补贴,就应该真正的用在棉花的增加产量上面。

    因此这份计划书认为,户部应当按照去年的计划成立国家储棉库,以今年春季籽棉价格为基础,确定今年秋季棉花的收储价格。

    比如今年春季市场上的籽棉价格是4两2钱每担,那么不妨把收储棉花的价格定为3.7两一担,种植一亩棉花的成本大约为0.3钱白银,不包括购买肥料的价格。而每亩棉花的产量,以中等偏下的田地计算,大约在50斤亩产左右。

    这样的话,种植一亩棉花的产值约在1.8两以上,净利润大约为1.4两。这个产值已经同北方上等水浇地的产值差不多了。

    因此只要户部以十担为基础数量,同各县愿意种植棉花的地主签订购销合同,并支付15%的预定金,那么就能大幅度提高以上地区地主种植棉花的兴趣。

    假设今年八府种植棉花的田地面积扩张到500万亩,也就是250万担籽棉的收购合同,户部所要付出的定金为138.75万两,约194万元。

    这个数目虽然比起500万亩的棉田补贴高了144万元,但是户部可以拿这些籽棉收购合同成立棉花期货市场。以今年春季籽棉的市场价格4两2钱每担出售,收取期货定金同样为15%。

    如此一来,户部就能从期货市场上收回157.5万两的定金,扣除了付给地主的定金,还能多出18万余两的资金用于支付棉花收储、运输的费用。这样的话,户部不仅不必为拓展棉花种植业贴补费用,还能从中有所收益。

    这份计划到这里为止,虽然对于小农生产者不利,但还算不上有所危害。毕竟最基础的收购合同,也要保证有20亩土地可以种植棉花。北方自耕农的土地数量虽然较南方自耕农多,但是也基本在15-25亩之间,超过20亩的少,低于20亩的较多。

    因此对这份计划较为有利的,还是土地超过了50亩以上的地主阶层。他们可以拿出一



第464章 重点官员考核名单
    对于崇祯的反应,郭允厚内心感觉有些惊奇,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老实说他向崇祯提交这个计划,并不是想要向皇帝推荐李昌时这个人。

    其他官员对于实务的一知半解,导致他之前向皇帝提交的计划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漏洞,郭允厚显然还没打算为了户部官员的面子,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就如同崇祯所言,就可操作性上来说,还是小吏出身的李昌时拟定的计划更符合实际。而户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还不必花费太多。

    至于这个计划是不是符合皇帝的要求,或是能够得到其他部门官员的认可,郭允厚觉得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皇帝支持这个计划,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户部的责任也算是减轻了大半。

    如果皇帝不认可这个计划,那倒是正好打压一下户部那些非正途出身的官员。这些官员仗着自己了解户部实务,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倒是慢慢开始有些看低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了。

    不管崇祯作出什么选择,郭允厚认为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他倒是真没想到,崇祯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收敛起自己的情绪。

    毕竟在李昌时的计划书中,可是毫不留情的对皇帝在顺义的土地改革大肆批判了一通,认为这种土地改革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给皇帝增添了些名誉,但这种土地改革政策是无法推广到全国各地去的。

    就算各地的地主毫不反抗,乖乖服从皇帝的命令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朝廷进行重新分配。但是光有土地是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朝廷还必须给这些无地农户分配农具、牲畜、种粮和肥料等等。

    这种土地改革政策就算是张居正改革之后,国库最为充盈时都未必能成功,更何况是大明国库异常空虚的现在。

    原本郭允厚以为,年少气盛的崇祯看到这些评价之后,会怒不可遏。所以他并不打算把这个计划拿出来,为了避免在皇帝心中留下户部办事不力的印象,他又不得不把这个计划拿了出来。

    如他所预料的,第一眼看到计划书的时候,崇祯的确是有些恼羞成怒了。不过他倒是没想到,皇帝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了这个计划。

    对于皇帝现在的要求,郭允厚自然无法拒绝,他答应着向皇帝告退了。而崇祯把计划书交给王承恩让他另外收起之后,便传新任吏部左侍郎温体仁晋见。

    温体仁在进入崇祯的办公房之前甚为心满意得,他撺掇周延儒和他一起加入了,徐光启的科学进步党,倒是没有预料到自己立刻就被提拔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

    说起来,这倒是让他得了一个头彩。因此当温体仁走进文华殿皇帝办公房的时候,倒是显得有些气势昂扬的劲头。

    看着走进来的温体仁,朱由检示意一边的内侍给予赐座的待遇,让温体仁近前来说话。事实上对温体仁的提拔,完全是朱由检一力主张的,徐光启其实是不怎么认同的。

    朱由检提拔温体仁倒不是因为他对这个名字有些影响,而是他听说温体仁劝说了周延儒,两人都在第一批加入了科学进步党。

    这还是推崇新学之外的大臣第一次请求加入到科学进步党内,大多数官员不是犹豫观望,便是被钱谦益招揽入党去了。

    朱由检自然要给众人竖立一个榜样,让下面的官员们知道,虽然他口头上说,对于两党是一视同仁的,但事实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1...245246247248249...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