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为了防止粮食收购过程中,粮价过低损害农人的利益,户部将会在各省成立正式的物价局,以搜集当地的物价信息,从而交给朝廷制定粮食收购价格,这个收购价格将会以省为单位进行统一。

    另外户部认为实物地租改成货币地租之后,原先的固定地租显然已经不太适合了。比如现在的税则规定,官田每亩起科5升3合5勺,以北方每亩收入一石,南方每亩收入为2石计算,北方一亩地的税收是5.35%,而南方是2.43%。

    但是因为这个起科是按照大米进行计算,而北方多小麦少稻田,因此无形之中北方的田地税收又重了一分。不过南方田亩需要自己负担运输税粮的费用,因此实际缴纳的税赋并不比北方低多少。特别是负担解粮到京城的税户,常常因此而倾家荡产。

    如果再加上各地数额不一的加征和火耗,实际每亩的税额已经超过了10%。再加上因为隐户和逃亡人口,导致这些损失的税收分摊到其他税户身上,轻者要支出一年收入的30%,重者则要支出50%以上。

    “…是以我大明税则虽轻,但是额外征收的附加税却超过了正额的数倍乃至10倍,民生焉能不困苦。

    有鉴于此,户部打算重新整理税则,不论南北,不论官田、民田还是重租田、没官田,采用一体纳税,废除定额税制。

    所有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不在以稻米进行税收折算,而是征收每亩实际作物的价值比例。臣同户部官员讨论之后,认为上田征收25%,中田征收20%,下田征收15%的税则应当是可行的。

    实施新税则之后,应当统一免去该地区的额外加征,及其他徭役项目。臣请从今年起在各省实施新税则。”

    郭允厚的话顿时激起了一阵哗然,殿内官员们对于户部提出的税收改革方案显然大为不满。不管是出于担心百姓会不会因为新税则遭受更为沉重的负担,还是抵触粮食局直接向百姓收购粮食侵犯了地方士绅的利益,显然在场的官员反对者众多,而支持者寥寥。

    看着眼下的局面,崇祯心中叹了口气,在这么小范围之内反对者就这么多,显然想要一下推广出去,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

    原本就




第456章 新火炮体系
    当时间过了正午12时,漫长而拖沓的国是会议总算是结束了。这场会议给某些官员留下的,绝称不上是愉快的记忆。

    同袁可立一起走出了文华殿的院子后,刘宗周终于忍不住向袁可立发问道:“节寰兄刚刚为何阻止吾等向陛下作出辞呈陛下刚刚在会上所言如此离经叛道,实在不是一名贤君所为。难道吾等不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让陛下知道他现在的作为已经偏离了正道吗”

    袁可立看了一眼站在另一边的韩爌,开口问道:“象云兄难道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韩爌仔细的想了想,才有些委婉的说道:“徐子先、孙恺阳终究和黄立极、吴淳夫这些人不同,当年也算是本党中人,他们又深得陛下信任。

    如果我们刚刚奋力一搏,未必没有让陛下幡然醒悟的机会。现在陛下行事越来越急躁,做事之时也毫不体恤民力,动不动就是要动员十数万、数十万的人力。

    虽说陛下推动的这些工程都是利民之举,但是想要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这些项目,耗用的民力和物力,恐怕不是现在的大明可以承担下来的。

    与其等到工程做到一半,才发觉力有未逮,吾倒是觉得不如现在同陛下摊牌,让陛下的头脑冷静一下,不要再被黄立极、吴淳夫这些人所鼓动了。”

    袁可立现在的头脑倒是很冷静,他不置可否的说道:“你们真的觉得,陛下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受了黄立极、吴淳夫他们的蛊惑”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崇祯一直印象颇佳,始终对皇帝抱有期待的刘宗周,立刻为崇祯辩解道:“陛下就算再是天纵之才,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冲龄少年,如果不是有人在背后蛊惑引诱陛下,如何能在一年之中推出如此多的改革政策”

    韩爌默默不语,显然不是很认同刘宗周的说法。袁可立同样不赞成刘宗周的看法,他抬头望了望远处路过的一行太监,才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不觉得,内府的名声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吗”

    刘宗周、韩爌显然有些不解,为什么袁可立会在这个时刻扯开话题。刘宗周只是犹豫了下,便说道:“内府的名声变好,自然说明陛下心怀仁厚,极力约束宫内的内侍所致。可见只要不被小人所蛊惑,便是将来我大明中兴的希望。”

    袁可立转头看了刘宗周一眼,才略带嘲讽的说道:“约束除了昔日太祖高皇帝能够约束身边宫人,不至于在宫外为非作歹。

    我大明自成祖以下的各位皇帝,谁又能真的约束的住身边的人了。更别提是现在这个世道了。就在一年前,宫人离开京城百里,便是人人喊打的角色。

    但是现在呢,不管是惠民医局的重建,牛痘的推广,还是对救济院的资助,捐赠小学都有内府的身影。特别是对于京城的百姓,三九送煤米,三伏送暑药。

    京城百姓现在对于内府完全是歌功颂德,再不是从前几个言官弹劾阉宦几句,就对宫内宦官义愤填膺的样子了。

    诸位难道还没有感觉到吗现在的京城已经是陛下的京城了。若是我们公开同陛下在朝堂上冲突,恐怕京城中支持我等的百姓不会很多。

    再一个,陛下去年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可以做到节衣缩食,三日才食用白粮一次,每日荤腥不过一味。如果不是陛下自发自愿,谁又能劝说陛下做到如此地步呢

    依我看,这些改革政策显然不是什么人灌输给陛下的,应当是陛下自己主张的。而且以黄立极、吴淳夫的能力,吾也不认为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推出这么激进的改革政策。

    所以,我们刚刚要是逼迫陛下选择,无疑是逼迫陛下同我们自己摊牌而已。与其激怒陛下,导致事情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倒不如先忍耐一下。

    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位置上,不管是陛下还是黄立极、吴淳夫他们想要做什么事,就无法绕过我们。难道不比刚刚同陛下摊牌好吗…”

    国是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关于一些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税收改革政策,便登在了大明时报上面。

    关于商人、工匠、盐户、渔民的人头税改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政策,很快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试点新税制改革的小道消息都彻底压倒了。

    虽然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争论从京畿开始不断的向外开始扩展,但是由于朝廷并没有立即实施的想法,因此这场争论刚开始虽然看起来很是激烈,但是百姓的情绪并没有失去控制。

    2月3日,加西亚、瓦德斯同西班牙总督的代表,终于带着和平贸易协议和基隆之战中被俘的人员南下,打算从广州返回马尼拉。

    就在一天之后,柳敬亭也陪同蒙古左右翼的代表、首领向着宣府出发了,萨囊彻辰同另外四名蒙古首领则留在了京城,在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新衙门开始办公了。

    在忙碌了数月之后,孙元化终于从石景山铸炮厂返回了京城。坐在马拉的铁道车上,孙元化不时的往窗外望去。

    把自己关在石景山铸炮厂2个多月,当他再次返回京城时,却发现冬天已经差不多快要过



第457章 关于新式火炮
    在孙元化和他的研究小组的设计下,这些大炮很好的符合了崇祯的标准化和减重化的要求。最小的3斤炮炮身只有112.5公斤重,加上炮车也不过187.5公斤重。

    在野外作战时,即便是没有道路的崎岖山区,也可以凭借着人力分拆抬上山。平时行军则安排了两匹挽马用于拖曳,紧急时刻1匹马也能拖动行军。

    火炮的口径85毫米,游隙十分之一,炮弹重量1.13公斤,装药0.23公斤,火炮的5度射角射程为480米,造价为41元每门。

    这门火炮的威力虽然在整个火炮体系中最小,但是胜在轻便廉价,而且比起此前明军使用的虎蹲炮之类的非标准火器威力要大的多。

    2-3名训练熟练的炮手就能够进行操作,虽然现在最快的射击速度是2分钟每发,但是孙元化认为只要多加训练,今后达到1分钟每发也是可能。

    而汤若望等人也正在编订射表,准备把不同规格火炮的射程和射界大致固定下来,好供炮手进行操练。至于那些在铸炮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不能符合射表的大炮将会作为不合格品,提供给商船或是外销。

    而在火炮射击的辅助仪器上,传教士带来的炮口象限仪,也改成了更容易操作的炮尾象限仪。可以说,在这一连串的火炮铸造和射击技术的改进之下,炮兵已经差不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再不是从前随意从士兵中抽调人手装药点火的非正式军队编制。

    火炮铸造和射击技艺的研究,不仅大大加深了明军指挥官对于火炮性能的了解,使得他们可以更为准确的使用手中大炮的威力。

    最为重要的是,破除了明军士兵对于火炮的神化和畏惧心理,从前一干武官和文人一味的吹捧火炮的神力,动不动就是一炮下去糜烂数十里,使得明军士兵在作战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火炮身上。

    这些明军士兵在这些文人虚假的宣传中,胆怯的认可了女真人在野战中无敌的形象,却又愚昧的认为在守城战中,只要大炮将军一响,女真人便要死伤惨重了。

    这种想法不仅让明军失去了同敌军野战的勇气,还把大炮的威力无限的拔高了。因此一旦在守城时,火炮的威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时,士气自然也就开始不断低落了。

    把火炮看成神物,而不是一件人手制造使用的战争工具,也使得明军的将士疏于火炮射击技术的研究,把火炮发射所需要的严谨和科学,当成了战场上期待神灵保佑的奇迹。

    这种思想表现在实处,便是在战争中随意的装填火药和弹丸,畏惧炸膛的士兵大幅度的减少标准装药;而勇敢的士兵则拼命装填火药,完全不理会火炮本身的性能和射程。

    结果便是,前者发射的炮弹威力不足,让己方士兵大失所望。而后者则往往造成炸膛事件,直接对己方的防御阵地造成了损害。不管怎么看,神化火炮的威力,最终都会让明军自己深受其害。

    在这半年多来对于火炮技艺的研究汇报过程中,虽然大明某些不谙武事的文人和官员,还在把火炮当成了某种神灵的法器。

    但是对于孙承宗、王在晋这些负责军事的官员来说,总算是对火炮有了一个基本的真实认识。火炮不过是在火药在一根坚固的管子内剧烈燃烧,从而压缩空气做功,推动了一枚弹丸运动的工具。

    这个所谓的做功,其实就同马匹拉车,滑轮提升重物一样,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依靠动力使某一物体进行运动罢了。

    揭破了这个真实之后,孙承宗、王在晋这样的官员,自然便开始从实际的角度去考虑火炮的铸造数量和使用方式了。

    王在晋依然还是保持着,利用城堡和火炮组成防御阵地用以对付女真军队的想法,因此他更为在意,孙元化提出的加农炮系列。

    而孙承宗则在崇祯的影响下,意识到城堡和火炮的防御战术显然是不足以收复辽东的,对于丰镇草原上的一仗,也终于改变了他对于明军野战无能的印象。

    显然,只要提供了充足的后勤物资,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指挥体系,加上足够的训练,明军还是能够在野战中击败蒙古人的。

    丰镇草原上的胜利,不仅仅是粉碎了察哈尔部吞并右翼蒙古的野心,重要的是给了大明官员们对于明军的一丝信心。

    如果明军在野战时能够抵挡住女真人的进攻,那么谁还会坚持一定要在边境建立坚城巨炮来防御女真人的进攻呢。耗资巨大,还未必能够抵挡女真人的进攻。最为重要的是,坚城巨炮战术显然是无法规复辽东的。

    因此孙承宗领导的总参谋部,已经从刚开始成立时,认为要在辽西边防上建立一道城堡防线防御女真人的主张。慢慢变成了,建立几座相互支援的重点城堡,然后训练出几只野战部队,依托这些城堡同女真人进行对抗。

    对于同蒙古科尔沁部结盟,本身又占据了辽东广阔草原的女真人,他们并不缺乏上好的马匹。而连续击败了辽东明军,不仅仅让这些女真人从明军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还把汉人在辽东的工匠都截留了下来。

    凭借着辽东无穷无尽的森林资源,女真人的冶铁业并不缺乏燃料,辽东的军器铠甲反而比明军粗制滥造的武器更为精良。

    因此想要在野战中抗衡女真人占据优势的骑兵,除了要加强对于明军的训练之外,便于携带的火炮,显然成了明军用以抵抗女真八旗的利器。



第458章 安德烈心中的阴影
    就在孙元化回京汇报后的第三天,总参谋部迅速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设立两个连的新式炮兵部队,用以检验火炮性能和火炮的行军作战方式。每个炮兵连辖6门火炮,分为三个炮兵排。

    之前配备在新军中使用旧式火器的炮兵人员被抽调了出来,新成立的炮兵部队人员暂时被分成了三个等级,辅助兵,炮手和炮长。每个炮手都将授予总旗的官职,炮长则是百户衔。辅助兵领取同级步兵150%的饷银,而炮手、炮长则领取双饷。

    于此同时,随着气温的上升,天津港也终于开港了。这个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海商协会的会议终于告一段落,郑芝龙等南方海商准备从海路返回台湾和闽广,进行新一轮贸易季节的商业活动去了。

    而这些海商首领在看过了崇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火炮操演之后,确定了他们也能订购这些火炮之后,便向军器监订购了足够装备10艘船只的大炮。

    郑芝龙最为财大气粗,一口气订购了4船,而其他人则只试探着订购了1-2艘,毕竟这军器监刚刚学会铸炮不久,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订购到的大炮都能像操演的那几具火炮。

    对于这些属于大明管辖之下,但又有着独立人事权和战时指挥权的半独立海商,崇祯给出的价格是提供给大明直辖军队的一倍。虽然这个价格在孙元化等人看来有些贵了,但是比起澳门炮厂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给出的价格,已经便宜了一半左右。

    更何况,对于大口径的18磅炮,这些欧洲人都是从来不会出售的。此前澳门人卖给大明的18磅红夷大炮,并不是军用品,而是一艘失事英国商船上的民用品。澳门人不过是本着既不想得罪向他们购买大炮的明国官员,又不想出售能够危及到澳门炮台和船只的军用大炮,才指点着明人去打捞英国商船上的民用火炮。

    虽然在大部分的海商心里,海上作战方式便是使用火攻小船或是跳帮肉搏战。但是这种战术的弊端就在于,要么战场靠近自己的根据地,要么他们在船只数量和人数上占据优势。如果战场处于外洋或是在别人盘踞的海域之内,他们就很难再使用以上的方式赢得胜利。

    而此前这些海商或是业余海盗,只是在大明近海活动,因此对于闯入大明海域的外洋船只,他们依靠本土总是能获得优势,哪怕不能烧毁对方的船只,也能把对方的船只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除了对上大明的水师,双方都可算是拥有地利,因此只能看谁先撑不下去。郑芝龙率领的十八芝海盗海商集团,虽然屡次大败明军水师,并数次上岸劫掠了福建沿海,但事实上他声势浩大的劫掠行动,不仅没有动摇到大明的根本,甚至连福建的内陆都没有影响到。

    随着福建水师官军的不断失败,沿海地区的渔民和士绅便开始自发的组建团练民军,其中同安知县曹履泰、福建士绅董应举组建的民团,就曾经挫败过几次海盗的入侵。

    而这也是郑芝龙为什么会认定,只有接受朝廷招安才是十八芝最终出路的原因,因为如果继续同朝廷敌对下去,光是福建士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已经让他们的船只上不了岸了,想要以此动摇大明东南半壁江山,显然是一种妄想。

    如今被朝廷招安之后,崇祯并没有逼迫他们上岸,反而允许他们前往外洋开拓贸易的新航路,这自然是正中这些海商们的下怀的。

    但是,原本聚集在大明东南沿海一隅的海商们,才刚刚跨出家门口便尴尬的发现,他们看似庞大的力量,还没有填满东南亚四分之一的洋面,便已经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1...243244245246247...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