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混蛋,灭他的满门也是应该的!因为他这么做不光影响到了东家的利益,连同自己的利益都会受损,到时候别说求情,他们甚至会亲自动手。

    看完之后,几个人毕恭毕敬的将这几张纸递到了孔有德的手上,然后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整整齐齐的跪在地上,“东家!小人们见过东家。”

    “很好!请起。”孔有德很是满意眼前的这一幕,因为,现在算是又完成了一项计划,离着自己的最终目标又近了一步。

    几人站起来后,孔有德让人拿了几锭银子,说道“这些是给你们的安家银子,你们今天就先回去准备准备,明日一早,你们的‘东家’沈飞会去找你们,之后你们就是辽宁商号的管事了。

    辽宁商号的东家,是沈飞,都记住了吗”

    几人结果银子后,异口同声的说道“属下记住了。”

    这几个辽宁商号未来的管事出去之后,孔有德便让张大福去把那些盐商喊进来,商议合作的事情。

    喝了一口茶的功夫,六个穿着布衣的人便被带来进来,尽管他们穿的不算好,但是孔有德知道他们就是登州城内的盐商。

    盐商们都很有钱,但是之所以穿的这么差,其实都怪朱元璋,当年跟他争天下的张士诚就是商人出身,而且朱元璋认为商人不事生产,投机取巧获利,没什么好处,所以严厉的打压商人阶层,搞得商人的阶级地位非常低。

    洪武十四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者,不得衣绸,纱。对商人的衣着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这些商人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违反。

    六个盐商被带进来之后,就立马下跪拜见孔有德,说了几句恭维的话,孔有德也随便的应几句。

    “福伯,登州城里的盐商,都在这了吗”

    “大人,还有两个盐商李并,张路没有来,他们都派人来报,说是偶感风寒,不能前来,还望大人见谅。”

    这事早就在孔有德的意料之中,虽然自己拿下了登州城,但是毕竟还是叛军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有些人担心跟自己扯上关系,将来如果自己被干掉之后,他们也要受到牵连,不敢来是正常的。

    看着眼前的六个盐商,孔有德觉得这么多人足够了,那两个不来也没什么影响,不过这不代表着孔有德愿意放过他们。

    “黄桂中,带两队人马,再去请一下那两位,这么大




第161章 杀鸡儆猴
    六个盐商听了都面面相觑,搞不清楚沈飞这话什么意思,开始说的是要做盐业生意,现在又说的是搞什么盐业商会,怕不是想要空手套白狼哦。

    他们怀疑,这个沈飞的意思,很可能是将登州城的盐业统合起来,然后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却要占去一份收益,也就是说相当于他们六个人每人贡献出一部分收益,分给辽宁商号。

    大致算了下,因为他们每个人的产业都不是一样的,如果真的这么做,每个人要亏损一成到两成不等的利润,就当是交盐税了吧,虽然高点,也勉强能接受。

    几人眼神交流之后,生意做得最大的吴英发开口道“沈掌柜,我觉得这个法子可行,确实有必要成立一个商会,但是这个商会会长由谁来做,还需要商榷,不知沈掌柜有何见解”

    “这么嘛,当然是由在下来做了,不知各位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盐商们顿时就傻眼了,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点吧。

    若说是真的成立这个商会,交由他们六家轮流坐庄,然后辽宁商号什么都不出,最后分些利润就是,他们也可以接受,就当是破财消灾。

    可是他沈飞居然要当这个会长,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节奏啊,是准备把他们六家都吃干净啊。

    吴英发顿时就做坐不出了,毕竟他的身家最大,这么一来,他的损失就是最多的,赶忙站出来说道“沈掌柜,我认为……”

    结果还没等他说完,门外就就传来一身宏亮的声音“大人,末将有负将军所托,没能把那二人带回来,还请将军治罪!”

    众人回头一看,看到正是之前出去的黄桂中,半跪在堂前。

    在一旁优哉游哉的喝茶的孔有德,知道自己表演的时候到了,用一副略带惊讶的表情问道“到底发生了何事你速速说来!”

    黄桂中站起来说道“将军,本来我等是去请那二位盐商前来议事,先去的是李并家,结果敲了半天门都没有听到声音,然后然看门口有血迹,就知道可能出事了。

    然后属下带人翻墙进去,发现他家被贼人洗劫,李并本人也被贼人杀死,还被分尸成了好几块,后来去另一家,发现也是一样的情况。

    属下当时派人搜查了一圈,并未抓到贼人,只能将二人的尸首带来了。”

    随后,黄桂中大手一挥,后面两个士兵便将两个木匣子端了上来,然后打开,赫然是两个人头。

    盐商们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正是李并,张路二人的首级,不由得大吃一惊,甚至有人被吓得失声尖叫。

    孔有德也故作震怒的说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这登州城居然发生了这种事情,你们还有脸回来,还不快去将贼人捉拿归案,否则别怪本官军法处置!”

    黄桂中也故作惶恐的搞醉,然后退了出去,孔有德又转脸对几个盐商说道“让诸位见笑了,这几天登州城不太平,总有贼人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搞得本官脸上也不好看。

    本官一定会加强登州的治安,尽量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诸位大可放心,被这事突然打搅实在过意不去,诸位现在可以继续商谈事情了。”

    沈飞也适时地问道“吴掌柜,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突然被打断,我有些没听清楚。”

    吴英发被从震惊中唤醒,听到沈飞这么问,赶忙答



第162章 张居正、王安石、商鞅
    吴英发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真的是要做生意,而不是来空手套白狼,套他们口袋里的钱,每个人都开始盘算着,自己能用这些盐,增加多少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真的有这么大的产量,而且按照沈飞所说的价格提供给他们,他们的收益起码是以前的三倍,这次来真的是来对了。

    就在这时,沈飞又笑呵呵的道“李并,张路二人被贼人杀死了,他们两家没有了支柱,孤儿寡母肯定难以为继,咱们身为同行,又都是住在一个城里的乡里乡亲,怎么能不帮他们一把呢

    不如这样,诸位辛苦一下,他们两家的遗孀和幼子,就由诸位照顾如何”

    众人如何听不出来,这是明摆着让他们去瓜分那李并,张路的产业啊,他们不由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如果当初选择不来,基本就会像那两个人一样,死的不明不白,啥都没剩下,硬着头皮过来了,不光没有亏损什么,以后赚的钱只会更多。

    吴英发带头说到“我等身为身为同乡,照顾他二人的孤儿寡母是分内之事,断然不能推脱,诸位说是不是啊”

    其余五人也都附和。

    沈飞又开口道“既然诸位对在下的提议都同意,那么咱们再来商议一下之后运营的事情。

    在下自幼离开大明去南洋讨生活,也就对山东熟悉一些,所以在下的生意,就只打算在这山东做了,各位老哥见多识广,路子多,想必其他地方也能吃的开,不如这样吧,各位老哥就把这山东的生意让给在下,这样如何”

    吴英发等人都是连连点头,表示这样做事应该的。

    他们很清楚,沈飞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山东的食盐生意他包了,他们几个可以从沈飞手中拿到大量的低价好盐,不过只能去其他的省份继续贩卖,山东就别插手了。

    这次来他们不光没有亏钱,还能从沈飞手中拿到大量的低价盐,比以前的生意赚的还要多,也没必要在纠结非在山东卖,去外省一样能赚钱,只不过是多了些运费罢了,相比较利润真的是九牛一毛。

    而且他们也能猜出来这么做的目的,孔有德虽然拿下了登州,但是名义上还是叛军,尽管有沈飞这么个白手套替他打点生意,但是外省他们根本没有基础,自然也没法展开生意,现在能把盐卖到蓬莱县以外就算不错,卖到外省根本不可能。

    这确实是孔有德的想法,而且不光是这样,他现在要处理的事情相当多,只需要做好总经销就好,顺便在家门口做点零售,没必要把食盐零售业弄遍全国,根本没有那个人手和精力。

    而且交给这些盐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建立与自己相关的利益集团,将他们的利益绑在自己身上,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倒向自己,不会站到自己的对里面去。

    张居正和王安石的改革为何最后人亡政息,不就是因为他没有相关的利益集团么,他们活着的时候很强势,死了之后就没人把改革持续下去,舍己为人的人只是个别的,大部分人都是逐利而生,既然无法从改革中获得利益,那么为什么要继续干改革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nb



第163章 打土豪、分田地?行不通
    秦致远有些疑惑地问道“粮食大人,咱们不是缴获了那么多粮食吗还有到登州的一路上获取的粮食,难不成这么快就吃完了”

    “我说的不是余粮问题,而是粮食来源问题。

    这登州城现在是被咱们拿下了,但现在是百废待举,光是如何养活这数万的辽东难民,让他们有信心坚持过眼前的难关,不至于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群起哗变,这就是个大问题,现在登州的粮食是很多,但是这么养着他们也不是个办法;

    何况还有万余大军日日操练,所耗费的粮食也不少,如果不想个法子,这粮食两三个月就没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尽管说出来。”

    秦致远兀自想着,然后说道“大人所虑极是,光靠这登州城里缴获的粮食,眼前确实能让全部难民吃得饱穿得暖,但是难民数量毕竟这么多,大人也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

    眼下最主要的是解决粮食来源问题,属下的意思是可以大力推广番薯种植,这番薯适应能力强,山头坡地,房前屋后都可能栽种,而且比稻米和麦子的收获时间要早,产量害也比稻麦要高,收获一次能顶半年粮,只要大量种植,城内的辽民很快就能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推广番薯种植,这一点本官也想到了,番薯的确是生长周期短,比较容易种植,而且产量比较大。

    但是有个问题摆在眼前,无论种植什么,都需要土地,这土地从何而来”

    秦致远沉吟了一下,然后有些凝重说道:“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大人敢不敢敢用。”

    孔有德看他这一幅郑重的表情,有些好奇“什么办法你只管说就是!”

    秦致远郑重的说道“这个办法,就是从地主豪强手中,获取大量土地,只要有了土地,这些难民就不需要大人再去赈济了,有条件的分发给难民即可!

    而且有了土地之后,他们还能为大人提供产出,即便是日子过得再艰难,他们也愿意在将军手下效力。

    大人您也知道,我大明的百姓生存的基础就是土地,只要大人给了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自然永远都会效忠大人。”

    孔有德有些惊奇,没想到秦致远还有这样的觉悟,孔有德早就想到了土改问题,其实他也很想学他那一朝的太祖一样,打土豪,分田地,但是现实情况根本不允许他这么做。

    别的不说,要完成这些,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干部,以及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他现在一样都不具备,真要学着太祖那么做,自己原本趁着李九成和耿仲明攻打莱州的期间,训练出一支强军的计划,绝对无法继续下去。

    别看现在这些地主豪强们没什么动静,那是因为自己才拿下登州城,没有侵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继续做着顺民,一旦自己要打土豪分田地,他们不用朝廷号召,就会自发的起来组织地方武装,对抗自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话可不只是说着玩的。

    他们有钱有粮,还在村寨农庄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自己手头又没有高素质的‘工宣队’去拉拢鼓动普通的农民,让他们与自己站在一个战壕,对抗地主豪强。

    &nbs



第164章 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
    秦致远看孔有德有些生气,也不藏着掖着了“大人,咱们这样,登州城已经被咱们拿下了,这蓬莱县衙以及关防印信,也在咱们手中,咱们可以通过县衙尽快贴出一份布告,宣布各州县的田籍档案因战乱已被焚毁或遗失,要求各县百姓十日内拿自家田契到县衙重新登记造册;

    拿不出田契的,或者无任无据,官府将不予承认其拥有的田产,能拿出田契的,则按田契上的亩数丈量足数即可,若有多余,便可拿来分给这登州城中的难民,如此一来,咱们在理字上站住了脚跟,若再有人从中作梗,便无须客气了。”

    秦致远这一招看似简单,其实大有玄机。

    孔有德顿时有了一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么做是公事公办,虽有些不近人情,但理字不失啊。

    虽然自己现在通过叛乱拿下登州城,但是还没有扯旗造反,理论上还是朝廷的兵马,而加盖了县衙官印的文书,辅以军队的威慑力,自然也有效力。

    没有田契文书为证,不予承认土地所有权,这一点其实只是其次,孔有德从中获得的土地微乎其微。

    因为这年头土地可是最值钱的东西,田契作为土地拥有权的有效凭证,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地主豪强,只要有田契地契,都会很好的保存起来,只要不是一家人死绝了,地契丢失可能姓都不大。

    重头戏反而是在有田契的话,按田契上的实际数目核查地主土地这一点上,这才是这个计策的精髓所在。

    孔有德知道,明中叶以来,地方士绅富户大量兼并土地,而为了逃避赋税,诡寄、虚报等手段层出不穷,官府在册的纳税土地越来越少,大部分土地在一次次诡谲的倒腾中莫名的消失了。

    其实每个朝代都一样,土地兼并从立国之初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农户的耕地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都快被饿死了,就群起造反,来一次王朝更替,将这些土地重新来一次分配,又削减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每个王朝初期盛世的真相。

    洪武二十五年的土地面积调查是800多万顷,也就是八亿多亩,而到了永乐十三年就剩下了720万顷,到了正德年间只剩下不到400万顷。

    万历初年张居正上台后,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进行了清丈田亩的改革。经过重新丈量之后,得出的数字是700多万顷,当然这并不是全部。

    即便是改革并不彻底,张居正去世以后,由于他触及了豪强地主、士绅官员等众多方面的利益,张居正被清算,他的改革政策也被废除。

    转眼间,到了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的耕地面积又下滑到了400多万顷。

    孔有德估计,大明现在实际上的土地面积,起码有一千万顷,甚至是更多,可见这个时期大明的普通农民被压榨到了什么地步,而且天启七年以来,西北地区天灾不断,流民四起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土地不可能真的消失,只不过是在官册上找不到记录而已,田契都是田地主人在衙门备案过的,衙门内找不到这些凭证,那么原主人也必然拿不出有效的田契来。
1...3435363738...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