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定策
刘邦召集来萧何、张良、陈平等谋臣商议当前怎样对待张政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张政一定要消灭,但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刘邦决定半年之后,等粮食丰收,物资准备充足后马上出兵攻打张政。
“来人啊,给韩信传令。”刘邦大声的向外边叫着,准备命令内侍过来起草圣旨。刘邦与张良等人谈论的往往为关系国家前途的大事,所以张良等人一来,内侍就躲得远远的,没有召唤是不敢进来的。
“大王且慢。”张良拦住了刘邦,说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说人话。”张良一拽文刘邦就急了,他听不懂张良要说什么。
“我的意思是说,用兵要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行要表现出来不行,有用的要表现出不能用。”
“你直说要怎么办吧”刘邦急躁的说,这些文人就是这样不好,喜欢说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
“我们现在没有精力进攻汉国,却要摆出一副马上进攻,不杀了张政不罢休的样子。”张良解释道。
“有什么好处”赔本的买卖刘邦不会做。
“我们可以在齐国与汉国的边境派遣一支军队,大造声势,让人感觉我们马上要进攻了。这样可以吸引汉王张政派兵来拦截,在边境地方形成对峙,大军的驻扎需要大量的粮草器物,时间一久张政会因为物资供应不上,不战自败。”张良为刘邦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是,同样派军队,张政被消耗,我们也要吃饭啊”刘邦有点儿算不过账来了。
“大王,如果与汉国对峙,消耗的是齐国的国力,您不想韩信坐大吧。况且张政必竟是个小国,和我们比消耗张政是比不起的。”萧何进言。
“还是文人主意多,我们要让张政疲于奔命,等打起来胜算就多了许多。”刘邦明白了张良的计策,高兴的朗声大笑。
“同时我们还可以派出间谍进行渗透,并利用与张政对峙的这段时间观察汉军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陈平补充道。
“这个好,仗没有打我们就有了几分胜算。我这就命令韩信出兵汉国边境。”刘邦的心情大好,通过这条计谋刘邦不用出一兵一卒,同时达到了消弱张政和韩信的目的。
议事已毕,张良等人告辞,刘邦将陈平留下来私下说道:“你派人潜入汉国看一下,我派过去的审食其在汉国干什么”
“用不用想办法将王妃秘密接回来”陈平问。
“不必了,让她在汉国呆着吧。即便是与汉国翻了脸,以张政的为人也干不出杀害家眷的事。我只是奇怪审食其也算是早期跟我起义的老人了,我派他到汉国去,他传回来的情报竟然越来越少,到如今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了。他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吧。如果是投降了汉国肯定会用假情报欺骗于我,传回来的情报会更多才对。”刘邦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头。
“好,我马上派人去暗中调查。”陈平觉得刘邦的担心还是有些道理的。
韩信派人给刘邦送了信就安静的等待答复,韩信在军事谋略方面确实是有着非凡的才干,正因为如此他对战争以外的事情并不愿意多思考。在韩信看来现在是进攻汉国的最好时机,刘邦手头有着几十万老兵,这些人经过与项羽征战,战斗经验丰富。只要刘邦派来十几万人,韩信就有把握将
第二百四十七章 筑城
齐军在边境的异动自然引起了张政的注意。
“安德,安德是个好地方。”张政看着沙盘自言自语着。
安德现在齐国算是一座大的城池,筑有坚固的城墙,以前就有齐军在那里驻守。
张政之所以知道安德还有一个原因,安德就是后世的德州,一个因为鸡而出名的地方,没有去过德州的人却有很多人知道德州扒鸡。和平年代的德州以美食成名,汉国与齐国将要发生战争时安德却成了双方攻防的关键。
安德是齐国的门户,齐军进驻安德面对的是汉国作为屏障的最后一块山峦地带,随时向前推进占领了这块山地,将面对汉国的一片平原,汉国就没有任何天险可守了。
要想防住齐军的进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德对面的山峦地带驻扎一支数量相当的部队,这样不但可以防住齐军的进攻,如果有机会打下安德城齐国将会门户大开,可惜现在的军队攻坚能力实在太弱,面对任何一座城池都要花大力气才能攻破,攻击安德这样的大城池一般都是全面开战时才会做。
“韩信的动作还挺快。”被叫来议事的李左车对韩信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汉军不是没想过拿下安德的问题,又觉得不合算,最后放弃了。
“我们将如何应对呢”现在不是夸韩信能解决问题的时候。
“我们最好能在安德的对面驻下军队,防备韩信对汉国边境的攻击。”李左车不喜欢被别人打过来防守,其实他更愿意用进攻来抑制敌人。
“看来韩信派小股部队骚扰我们不成,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了。”张政也认同李左车的看法。
“韩信派了大量军队驻扎在安德,我们也要派出相应的人马进行防守,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时间一久,产生的消耗也会很巨大。”李左车倒不怕韩信立即开战,怕的是双方在安德僵持,这里将会牵扯汉国大部分的精力。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有办法。”张政也感觉韩信可能以消耗汉军为目的,但他已经有了应对方法。
正如韩信所料,他带领的齐军刚一进驻安德城,对面汉国境内把守山口的汉军就开始增兵。一切都在按照韩信预想的进行着。
韩信带领部队舒舒服服的住在安德城中,安德城内粮草充足,城墙高大,并不怕汉军来攻。韩信倒希望汉军昏了头直接来攻击安德城,那样就可以依托城墙给汉军造成更大的杀伤。
“汉军越来越多,看在山口处建立起来的营盘的规模已经驻扎下了四五万人。”探马不时的进来向韩信报告着对面汉国的动向。
“汉军有什么异常马上来报告我。”在军事行动时不管多么谨慎都不为过。
“报告大王,汉军在军营四周的山上开采石料,有在营地筑城的可能。”几天之后又有探马向韩信报告,这应该是汉军的新动向,表明了汉军也没有立即进攻的想法,这正好落入了韩信的算计之中。
听了探马的报告韩信还不放心,亲自带人出了安德城到汉军的营寨前观察。
韩信接近了汉军的军营,一边观察一边默默的计算着汉军人员的数量。
韩信精于算术之学,通过观察敌人的营地规模,人员活动情况,可以大致的判断出敌人的数量,这对采取军事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对面汉国的营寨扎的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漏洞,看规模应该有四五万人的样子。此时营寨之中一片忙碌,干活的号子声连韩信这边都可以听到,汉军正在大兴土木,军营
第二百四十九章 今晚吃鸡
一再的被汉军算计韩信恼羞成怒了,决定对汉军进行报复,而报复汉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驻扎在安德城对面的汉军进行攻击。
韩信最想的是攻破对面汉军刚建成的那座奇怪的小城,从而占据进入汉国的要道,那样就可以随时对汉国境内发动进攻了,不过现在有个困难,汉军还有数万人驻扎在那里,有没有援军的情况下,韩信觉得进攻也不能取胜。
“大王,汉国撤兵了。”正在韩信努力寻找对手漏洞之时,探马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齐军探马的观察没有错,汉国确实在撤军,不是少量撤军,而是要将驻扎在谷口的几万人的大部撤走。原因只有一个,由张政设计监督建造的奇形怪状的小城建造完成了。张政相信用这座小城驻扎几千人就能防住韩信数万人的进攻。
张政派来的几万人实际上当了一回工程队的角色,用十几天的时间开山采石,结合后方运来的水泥,建造出了这座小城。
“大王,你先回蓟城,等我们打退了齐国,您再回来,我们会将情况记录好向您汇报的。”汉国的将领此时正在做他们大王张政的思想工作。大王没有其他的爱好,就是爱看热闹。刘邦和项羽打仗张政跑那么老远也要去看看,这次要发生在自家门口的战斗张政决定留下来看看。
张政觉得自己建造的小城可以防住齐军的进攻,汉国的将领们可不敢把大王置于这样危险的境地。经过亲眼所见,将领们相信以水泥和石块砌成的城墙齐军是拆毁不了的,可谁又能保证齐军不会爬到城墙之上。只要人多爬城的办法多的是。几千对几万确实是危险重重。
“我建的城,我有信心,再说还有你们呢。你们一撤走韩信肯定会来攻,我在这里防住齐军几天不成问题,能够为你们返回争取时间,到时齐军正是攻城受挫,实力受损之时,如果抓住反击机会定能重创齐军。”张政又一次固执己见,他真的对自己所建造的城池有信心。
有了水泥之后张政一直在找一种筑城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好能够以少量兵力对抗大量敌人的进攻。张政最早想到的就是棱堡,棱堡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被捧为防守的利器。张政在制作了几个模型后发现,这棱堡实际上也有着其局限性。棱堡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其便于火力点输出,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给进攻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火器的高射速上,所以棱堡不用建的特别高大,有时几条壕沟加一些土坡就能解决问题。而现在是冷兵器对战,弓弩提供不了那么强大的火力支援,张政只好将棱堡进行了改造,堡墙越修越高。最终建成的小城更象是后世欧洲的城堡,不过其突出的尖角更有利于防守者进行攻击。
如今汉国的议事规则是提建议是臣子的责任,作决定是大王的权力。大臣们听张政讲完自己的看法,张政仍然要坚持留在城堡内观察城堡在被大量敌人进攻时的表现,大臣们也就不说话了。按照张政的安排大臣们退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了。
大队汉军撤走了,只留下了一座小城和他们的大王,负责守卫小城的五千汉军难免有点儿紧张,在小城的对面可驻扎有韩信的五万多人马。
“小城建成了,得给他起个名字,你们说这小城叫什么名字好”张政看着围着自己的兵将满脸的严肃,决定活跃一下气氛。
“大王学问高深,文采风流,大王想出的名字才是好名字。”不出张政所料,果然迎来了一波吹捧,没有
第二百五十章 偷窥
韩信早就看着建在安德城不远处的这座奇形怪状的小城不爽,小城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另类的气息。这种气息和小城的主人张政完全一样,似乎是当今本不该出现的东西。
韩信虽然出身贫寒,却自小有大志向,对自己很有信心,始终相信自己的智慧、学识是高人一等的,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他才能够忍下胯下之辱。多年的隐忍终于苦尽甘来,受到刘邦的赏识拜为大将,当上丞相,又封为齐王。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巅峰。在这时韩信却遇到了张政。
张政不按常理行事的风格让韩信有点儿跟不上节奏,在张政身上吃了好几次大亏。这次韩信决心把面子找回来。张政想用一座小城就拦住齐国几万军队,显然有点儿异想天开。是给张政点儿教训的时候了。当听说张政没有同大军一同撤走,而是留在小城之中时,韩信更是兴奋,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张政自己找死就怨不得别人了。
韩信一声令下驻扎在安德城的三万人马一齐出动。如果不是战场地方太小,韩信都想全军出击了。
数万人马将张政命名的德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来的人真不少啊!”张政站在德州城中的塔楼上俯视着四周。作为棱堡的标志性建筑,德州城的中间建立起了一座高于所有建筑的塔楼,它在战斗中起到瞭望指挥的作用。实际上要是火器时代,这塔楼上还应安排几门火炮,从高处对各个方向进行火力支援。张政没有火炮,只好在塔楼上放了几架床弩聊以。
没有火炮的塔楼攻击力大减,不过这里的视野确实很好。通过塔楼可以看清整个小城,连城外齐军的一举一动也都看的清清楚楚。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人群,张政明白韩信这次真的下了老本了。一股子宁可用人命填也要拿下小城的架式。而夹杂在人群中的各种高大的攻城器械说明韩信为此次攻城作了充足的准备。对守卫者来说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很艰难。
张政观察着齐军的动向,韩信也需要了解德州城内的情况。可是高高的城墙挡住了齐军的视线。对于这种情况韩信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策略。一架巢车被齐军士卒用力的推动着,一点点的接近德州城墙,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停了下来,高高的木杆竖了起来,一个小木屋一点儿点儿被吊到了木杆的高处。这时韩信才发现他还是低估了张政丧心病狂的程度,齐军已经将木杆做的尽量长了,可木屋被吊起来之后才发现,木屋堪堪与德州城的城墙平齐。这德州城的城墙比普通城墙高了一倍不止。
韩信知道如今各国修建城墙的技术实际上由建造堤坝发展而来的,用木板做好框架,然后加入泥土,一层层夯实,建筑材料好找,但要将泥土城墙建的高大不倒塌也是个艰难的工程。而这些对张政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有了水泥作粘合剂,一块块的石头被砌在了一起。关键部位又使用了混凝土浇筑的,这使得张政想要建造高大的城墙很轻松。
巢车虽然只与城墙等高,这已经让张政很不爽,感觉被人伸出头来偷窥了。“命令床弩打掉齐军的巢车。”
城墙上的床弩早已上好了弦,严阵以待,听到了张政的命令士卒最后确认了一下瞄准的方向,然后点燃了箭头上的可燃物,搬动机括,一支巨箭飞了出去。
&n
第二百五十一章 挖地道
韩信下令攻城,战场上有节奏的鼓声响起,各色的旗帜不停的摇动。士卒们并没有发出呐喊,而是静静的根据将领们传来的命令移动着自己的脚步。
在冷兵器朝代,部队的阵形很是重要,只有保持住军阵的完整才能发挥出士卒的全力,各军种才能协调配合。
这次进攻只能算上是一次试探,韩信派出了两千人马抵达城墙的外围,举着盾牌的盾牌手举着大盾最先出列,他们每向前一步就发出一声整齐的呐喊,一步步向着城墙走去,他们的任务是为抬着攻城器械的士卒提供掩护,将攻城器械运送到城墙之下。后边的弓弩手也跟了上来,他们要压制城头的敌人,支援队伍中的死士爬城。
进攻的齐军虽然在开始进攻时已经选好了攻击地点,但真的接近了城墙却有些迷茫,城墙被张政修成了里出外进的星形,进攻的时候想找一块平整的城墙都不好找,而且越接近,越感觉城墙向外突出的尖角已经到了自己的侧方。这对进攻部队的士卒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看着齐军接近,城头上的汉军弓弩手登上了城头,静静等着齐军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
最先攻击的是尖角之后的弓箭手,尖角伸出城墙很远,使得上面的士卒能够先接近敌人。
“放箭!”城上的汉军将领看齐军已经走过了事先作出的标记,马上命令弓箭手开始攻击。漫天的箭雨遮住了日光,在天空划了一个弧线,然后凶狠的向下扎来。对这种攻击齐军早有准备。举起手中的盾牌,摇动手中的武器,希望能够阻止一些弓箭的伤害。精钢打造的箭头撞到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被受伤未死的士卒的惨叫声所淹没了。
“加快前进的速度。”第一轮箭雨虽然给齐军造成的损失不小,但齐军远没有崩溃,乘着汉军上弦的空隙,齐军快速的向城墙跑去,没有跑上几步第二轮攻击就到了,更多的齐军士卒伤亡倒地。最令他们感到压力大的是来自侧方的攻击越来越猛烈,然后正面的汉军也开始了攻击。他们虽然在攻城,却有了一种被三面攻击的感觉。
齐军弓箭手开始向城墙上反击,齐军伤亡不断,进攻始终没有停止。他们终于冲到了汉军在城墙外挖的壕沟那里,被盾牌掩护的士卒冲了出来,将怀抱的柴草扔到壕沟之内。
此时的汉军已经进入了自由攻击状态。弓弩手靠近城墙上的垛口,寻找着目标进行着精准射击,填壕的齐军成为了重点打击的目标,许多齐军扔下柴草的同时也被利箭射中,一起倒在了壕沟之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