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路还是要修的,这次修路我们不征召百姓徭役,准备用有尝服务的方式,付给来修路的百姓报酬。”张政比大臣们更知道道路通畅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大臣们看来,百姓被固定有一个地方才好,在那里老老实实的种田生产,一辈子也不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这道路好坏无所谓。张政却明白百姓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流动起来成为商品,才能为全社会所用,才能增加价值。所以路途通畅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以至于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

    “不征召百姓怎么修路百姓给官府干活还要工钱”张政所说的东西一时颠覆了大臣们惯有的认知。

    “今后官府财富的来源主要就是向百姓征税,征税得到的钱财要通过各项工程返还给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后官府的所用工程都要有足够的财力才去做,不再无偿征召百姓服徭役。”张政为今后官府的工作定下了一条准则。

    “大王有修路所需的钱财吗”大臣问道。

    “如果只是修缮几条主要道路的话官府的财力还是可以支撑的。”元芳这时站出来说道。实际上这几年张政通过向其国家贩卖铁器、食盐等物品,还是积累了一些钱财的,而张政也急需将这些钱财花费到百姓之中,让钱流动起来,这次修路倒是一个好机会。

    话说到这里大臣们不再反驳了。由官府出钱百姓出力,剥削百姓根本就谈不上,这对百姓来说也许还是件好事。至于道路怎么修,大臣们还真没有多少懂的。

    修缮道路的提议通过,张政马上命人开始执行。对于这项工程张政还是很小心的,最终确定投入力量修缮的只有从蓟城向外延伸到几个大的城池的道路,这几条路使用频繁,同时也是汉**队机动作战的必经之路。

     




第二百六十二章 按劳取酬
    想要多吃几口饭的大个子名叫惊,他生下来个子就大,将他娘都惊住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进入生长期后惊比别人长的快,同时饭量也很大,家里贫困根本管不了他的饱饭。所以他对吃方面特别注意。

    当听说这次招募的工人官府不管饭时惊有点儿急了。

    “这天下哪有空着肚子叫人干活的道理”惊虽然对小吏很是惧怕,可事关肚子不得不发言。

    其他工人见有人带头也跟着一起鼓噪起来。如果短期的工程官府是可以要求服傜役的人自带干粮,可这修路工程不知会到什么时候,这么多人没有饭吃是不行的。

    “都给我闭嘴,吵什么吵。能够参加这次修路是大王对你们的恩典,为此大王规定参加修路的人按劳取酬,努力干活每人每天最少也能拿到十多文钱,工地旁边有专门的食堂,你们可以拿钱去那里买饭吃,吃多少买多少,总之是不会饿死你们的。”小吏名叫乙,在家中第二个出生。在衙门里虽然不受长官的喜爱,对付百姓经验却很丰富,面对眼前乱哄哄的局面越是和颜悦色的解释越没人听,还不如态度强硬点儿,把人们关心的事情说明白。

    “那饭菜不会特别贵吧我拼命干一天活也不够买饭的钱。”一涉及到吃惊变得特别聪明。马上想到了官府可以通过卖饭把大家的工钱都给赚回去。

    “狗一样的东西,想的倒很多,你们放心吧,我们这里的官吏和你们一样花钱买饭,那饭很便宜的。信不过我,还信不过大王吗”乙他们这些官吏在开工前都被集中在一起培训过,一起吃过食堂的饭,也是要自己掏钱买饭的,乙觉得食堂的饭价格还是很公道的,甚至比在外边自己做还合算。

    乙提到了大王张政,众人就不再说话了,汉王给大家带来的生活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百姓们不信大王会骗他们。

    “开饭了。”这句话喊的很是时候,几个伙夫抬着饭菜走了过来。

    “这么大的饭团一文钱两个,另外还赠送咸菜,钱多的话还可以买条咸鱼下饭。”伙夫卖力的介绍着。由于张政开发了盐场,汉国的食盐供给很充足,咸菜、咸鱼是大家常吃的食物。

    伙夫说完等着大家过去买饭,却不见一个人上前。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自己做的饭真有那么难吃吗

    “我们还没有开始干活,还没领到工钱。”惊被饭团的香味所吸引,但也只能实话实说。

    “大家排好队,上前去领,大王体恤你们,第一顿饭是免费的,不过一人只能领一份。”小吏乙向工人们解释道。

    工人们听了乙的话大喜过望,规规矩矩的在饭筐面前排好了队,领到一份食物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吃上了一顿饱饭工人们就心满意足了,不管怎样今天是赚到了。

    吃过早饭筑路工程顺利开工了。由于现在天下还不太平,张政能投入修路的力量有限,所以张政将道路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一般的地方只要是修好排水沟,将泥土夯实道路就修完了。

    重要的地方张政命人用石灰、黄土、沙子按比例搅拌形成三和土,然后再夯实,修出来的路十分坚固的。而一些险要的路段和桥梁则要使用到水泥。

    “闪开了。”惊推着装满土的小车疾跑如风。

    “慢着点儿,别伤了自己。”小



第二百六十三章 合适的人选
    张政收拾完韩信回汉国修路去了,韩信可没有忘记这个仇,他一面拼命的训练自己的士兵,然后又一次次的向刘邦求援。

    刘邦的算盘本来打的挺好的,垓下一战消灭了项羽,然后再采取点儿手段一点儿点儿的剥夺所分封的几个王的兵权,然后统一天下,自己也弄个皇帝当当,皇帝的称号可比王的称号高大上多了。

    就在这个时侯,韩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刘邦派兵支援,刘邦这里想着怎么消减韩信的兵权,韩信却一个劲的要兵,刘邦不由在想韩信这是什么意思。

    韩信把项羽打的都没有脾气,为什么到了张政那里就总是打败仗,连汉国匆忙修建的一座小城都打不下来,还损兵折将,对此刘邦难以相信。这会不会是张政与韩信联合起来演的双簧,如果真派兵到了齐国,韩信一翻脸和张政联合起来对抗刘邦,刘邦怎么办

    在刘邦看来张政固然可恶,韩信的威胁更大。

    但韩信说被打了,总不派救兵也不是办法。最后刘邦不得不找来陈平商议对策。

    陈平思索良久后对刘邦说道:“大王所担心的很有道理,对韩信不得不防,但现在的情况坐视张政壮大也不是办法,援军不得不派。如果派对了人就可以起到增援韩信和监督韩信的双重作用。”

    “那派谁去合适呢”有人给刘邦提建议刘邦总会认真听取的。

    “我看派灌英去最为合适,首先灌英对您最为忠心,其次灌英率领的骑兵战斗力不弱。如果韩信有什么异心,灌英还可以及时出动进行平叛。而且灌英曾在韩信手下干过,韩信还容易接受他。”

    “灌英我还是信得过的,我这就封灌英为颍阴侯,派他带领五千骑兵救援韩信。在临走之前你过去跟灌英好好交代交代,看到事情不妙,快点儿撤回来,不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刘邦让灌英前往齐国其实也是很心痛的,灌英的骑兵现在是刘邦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打败项羽灌英是立过大功的,这本是刘邦对付番王的一把利刃,现在不得不提前用上了。

    韩信的救援信终于有了回音,灌英带领五千骑兵直接开到了安德城。

    “这是大王给我派来的援军”韩信不敢相信的问灌英。灌英是刘邦最精锐的部队,刘邦派这批人马来说明刘邦对韩信还是很重视的,可韩信现在需要的是可以大量消耗的炮灰,而灌英的五千骑兵是不可能参与对汉国的进攻的。

    “难道齐王觉得凭我们还打败不了张政吗”灌英误会了韩信的意思,以为韩信认为他这五千骑兵没有战斗力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政为人狡诈,汉国又囤在前面的小城中不肯出兵,你们没有与汉军正面作战的机会。”韩信听出了灌英的不满,向他解释道。

    “这倒是个难题,难道他们从不出城吗”灌英明白韩信说的对,用骑兵攻城那肯定是脑子有毛病,灌英肯定舍不得把自己的士卒当炮灰来用。

    “他们出城墙的机会倒还是有的,通往安德城的甬道快要修好,汉军肯定要出来毁坏,到时您要是能派出一队人马拦截汉国,取得一场小胜,也能提升我军士气。”韩信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机会,这些日子韩信过的心里苦,向安德运粮的甬道只要修好了就会遭到汉军的破坏,而汉国很多天才运一次粮食,每次还都有大队人马护卫,在相互消耗中韩信吃了大亏,韩信真怕有一天安德城的粮食供应不上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围
    汉国士卒作好了战斗准备,面对着比自己多一倍的齐国骑兵,他们一点儿也没有退缩,决定战斗到底。

    齐军带队的是灌英的心腹爱将,所带领的士兵也都是灌英五千骑兵中的精锐,当年在荥阳就是他们参战后的反击为刘邦稳住了阵脚与项羽形成对峙之势。最后在垓下也是他们击溃了项羽的机动部队,最后逼的项羽自杀,所以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

    面对汉国骑兵齐军还真没有将对方看在眼中,因为汉军自成军以来始终没有经历过恶战,因此也就没有了赫赫之名,而且汉军在数量上又少于齐军,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虽然觉得消灭汉军没有什么难度,但准备起进攻来齐国仍是一丝不苟,这也是他们这么多年仍然在战场上活着的原因。

    前方的汉军已经跑动了起来,不知是为了冲锋还是想逃跑。齐军在军官命令下让马匹小跑着迎了上去。

    眼看汉军向自己冲来,没有四散逃跑的意思,齐军军官心中大定,汉军要是四散逃跑还真不好抓,冲上来拼命正合齐军的胃口。

    两军都在奔跑加速。双方接近,齐军举起了弩箭,汉军拿起了骑弓。利箭飞出带着怪异的响声。

    “应该有人掉下马来吧。”齐军将领将弩箭发射出去,心中默想着,齐军比汉军多一倍的人,同时发射出去的利箭也多一倍。

    令齐军将领失望的是,他没有看到汉军有人落马,连马匹也都没有摔倒的。

    “怎么会这样。”齐军将领暗自惊心,前方一百人和马匹组成的队列,齐军射箭技术再差也能将箭落到敌人头上。汉军为什么就没有人中箭呢。

    其实汉军中箭的人确实有,只是张政所派出的拆迁队汉国下了大本钱的。不但人都穿着坚固的索子甲,连马匹也有护面和马甲,虽然有人马受伤,却都不是要害,仍然能够继续奔跑。

    在齐军吃惊的时候,汉军骑弓射出的箭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已经开始落到了齐军队列中,齐军将领挥动短剑一下子将一支射向自己面门的利箭砸飞,而有些齐国士卒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惨叫声在齐军队列中响起,几个受了重伤的骑兵掉落到了马下。而这一切只是个开始,在这之后汉军用极短的时间又射出了四轮利箭。给齐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反击!反击!”齐军将领气急败坏的喊道。这种不还手被别人打的情景很难受。而此时齐军骑兵连第二次给弩箭上弦还没有完成。

    在没有马蹬,鞍具又简单,只能靠双腿的力量夹住马匹,一只手还得拉着缰绳控制马的方向的情况下,这令在马背上给弩箭上弦十分困难。

    距离拉近,汉军骑兵竟然在快速冲锋中稍稍改变了一下阵形,他以百将为箭头摆出了一个锥形阵,看样子还是想凿穿齐军的队列,然后再逃跑。

    在如今的军队中,军官都是最勇武之人,同时拥有最好的铠甲,最精良的武器。不过在战场上军官也要冲在最前边的。此时的齐**官,没有退缩,紧加几鞭,使自己坐下的战马跑出了最高速度,领先了队伍,直直的冲着汉军的百将冲了过去。

    生死相搏马上发生,此时弓弩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各自从马鞍山上摘下自己的武器,向前冲了过来。

    &nb



第二百六十五章 泄密与仿制
    汉军的百将边跑边回头察看着自己队伍的情况,今天这事算是栽了,自己不小心被齐军堵了个正着。虽然冲透了齐军的骑兵队列,却也有十几个弟兄折损在冲阵的过程中,现在只有先脱离了险境再说。

    齐军军官也很郁闷,二百人与人家一百多人对冲竟然让敌人给冲透了阵列,这事什么时候提起来都是丢脸的事。看架式汉军还想跑掉,齐军军官说什么也不会让汉军跑掉。打一阵自己损失了几十人,之后还让敌人跑了,那就不是丢脸的问题了。等待着他的肯定是严苛的军法。

    “追,一定要追上他们。”齐军军官气急败坏的喊道。

    齐军掉转身瞄着汉军的影子追了下来。

    汉军将队伍收拢起来,一门心思的向来时的路跑去。一般情况下他们已经安全了。普通齐军的骑术比不上有先进马具的汉军,在骑行速度上也赶不上,齐军是追不上汉军的。

    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灌英带来的骑兵都是长期在马背上生活的老秦人,骑马的技术了得,刚才被杀了那么多同胞使得他们都快发疯了,所以拼了命的在汉军后边追赶。

    汉军百将看了看后边越来越近的烟尘,心想:“今天怎么还没完没了了。你们累不累啊。”

    “走前边的小路。”百将下达了命令,带领着汉国士卒从小道向前逃去。

    小道限制了马匹行进的速度。后边追赶的齐军越来越近。

    “哈哈,什么叫慌不择路,汉军现在的样子就是。”齐军军官大喜过望,本来只要汉军沿着道路继续逃走齐军追起来也很费劲的。

    眼看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有的齐军已经开始拿出弓弩准备发射了,齐军不需要追击上去拼杀,只要这样吊着,慢慢发射弩箭也能将汉军杀光。

    跑在前面的汉军百将一边跑,一边向身边的士卒传达着命令。士卒们会意,拿出了用来拆甬道土墙的炸药包,点燃引信之后悄悄扔在了路边,汉军战马奔跑扬起的烟尘掩盖了引信燃烧冒出的轻烟,齐军浑然未觉拼命的追赶着。

    突然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在齐军骑兵的队列中响起,齐军士卒接二连三的被从马上掀了下来。马匹受了惊吓,失去了控制乱跑乱跳。

    齐军受到突然的打击一下子乱了阵脚,不但不能追汉军了,还损失了十几个精锐的骑兵。汉军士卒就这样慢悠悠的在齐军眼皮底下离开了。

    吃了暗亏的齐军不敢再追,一旦汉军再来这么一下子,齐军除了白受损失没有别的办法。

    齐军军官见汉军离开,只好整顿队伍带着死人死马返回了安德城。

    接到报告的灌英很是吃惊,自己带的骑兵与敌人骑兵在战场上对决,竟然是敌人死了十几个,而自己的士卒死了几十个,这还是数量占优的结果。

    灌英急忙将参战的那个齐军军官叫来询问情况:“你确信你在指挥上没有犯什么错误。”在有优势的情况下打败仗很多时候是指挥官失误造成的。

    “我们就是按照日常的规矩列队然后对冲,没有任何花哨的地方,也没有错误可犯。”齐军军官也很奇怪,自认自己做的已经很正确了。

    “那你们为什么会败你给我一个解释。”灌英脸上露出严厉的颜色。

    “我想是因为汉军武器比我们精良,铠甲比我们坚固所至,汉军在马背上双手持着长矛,我们的短剑很难与之



第二百六十六章 战前的算计
    去拆齐军甬道的骑兵被伏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张政那里。张政看完了送来的战斗经过的报告,下令嘉奖了那个带队的百将和参战的士卒。

    从整个战斗经过来看将士们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对于马蹬、马鞍的泄密问题张政倒不十分在乎。汉军装备这些先进的马具之后,频繁作战,早晚有泄密的那一天。张政叮嘱部下保密只是希望这一天来的晚些。
1...606162636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