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望见天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尧山
雅间里已经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等候,朱经理指着女孩说:“这是我们厂的办公室的小朱。”又指着男孩说:“销售科李林科长。”两个年轻人迎上来和叶西握手,嘘寒问暖,很是热情。
李林科长向朱经理汇报,租了一辆长安面包车去接蔬菜公司赵前经理了,估计马上就到。
朱光耀嘱咐李林去大厅迎候赵前经理。
看来,朱经理和蔬菜公司的赵经理关系,不像胡耀敬和王晓同的关系那么过硬。从安排的招待格局来看,朱经理他们是尽力在拉拢赵经理了。
叶西注意到餐桌上的摆放的酒还是白沙液,烟也是白沙牌的,这白沙牌烟也应该和白沙牌酒一样,都是湖南名牌吧
&
第六十一章 熟人好办事
当结束宴请,送走赵经理,陶瓷厂的一辆皮卡车开来了,驾驶室能够坐下四个人,在去工厂的路上,叶西好奇的问小朱:“朱主任,你真的要调到北京工作去吗”小朱哈哈大笑:“哪里来的那么多真的我不那样应付他,你叫我三叔怎么回答他和我叔在一起,他护着我,我才安全,哪里我都不去。”
原来,小朱叫朱睿雅,是朱光耀大哥的女儿,这孩子,天生的酒量,从来没见她喝醉过。朱光耀确实带着她北京上海到处跑推销。有这样个伶牙俐齿,在酒场上能够抵挡一面的侄女在身边,朱光耀确实省心不少。你看,刚才替叶西解围说叶西不能喝酒,就好像她真的亲眼所见似的,说得活灵活现,那都是她临场发挥的。这个女孩的聪明要用在其他方面,一定也很优秀。
前进陶瓷厂是一个乡办集体企业,也是改革开放后兴办起来的,规模不算太小,有工人近二百来人。在厂里的产品陈列室里,餐具,茶具,酒具,卫生陶瓷,琳琅满目,县里,市里,省里的乡镇企业局,轻工业局给他们颁发的证书奖状贴满墙上。
在签订代销合同时,叶西不管王建军的多多益善,还是实事求是的介绍了唐尧的大体情况,请朱经理酌情发货。
朱经理说:“要是合作得好,我有个设想,把唐尧做个冀中地区的总代理,业务向周边县发散。”
叶西说:“走一步看一步,关键是我对我们的经理王建军这个人我还吃不透,不过,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我一定会主持公正的。”
第二天,叶西告别朱光耀、李林、朱睿雅。他要乘车去攸县。
临上车,朱经理提出两个小纸盒,对叶西说:“这是两套茶具,你带上,到了攸县、茶陵给蔬菜公司的经理也好有个小礼品,你就说是赵强经理叫你捎去的。”
叶西心头热乎乎的。自己出门搞推销,一点准备都没做,赤手空拳的就上路了。一落脚长沙,就遇见了胡耀敬和朱光耀这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朋友,这两个人,都给了他不少帮助,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昨天晚上聊天,得知朱光耀以前是个民办教师,改革开饭后,他挑头办这个陶瓷厂。有人劝他,不如安安分分当自己的老师,醴陵的陶瓷厂已经不少了,很难有他们的生存空间。
看见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一直住在三间漏雨透风的破房里,父母一直都做着翻修新房的梦,从他记事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翻修新房的梦想一直没能实现。他们夏天怕下雨冬天怕灌风。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解凄风苦雨这个成语时,朱光耀举手发言,他以他的切身体会,讲得比老师还生动。
朱光耀抱着让父母住进新房的愿望,承包了这家乡办企业,四年下来,他自己让父母住进新房的梦想实现了。他们厂的产值,上缴利税,直逼县办的几个老厂,今年的势头,他们厂的上缴利润拿下全县第一名已经胜券在握了。
四年来,他逐步地在从一个孩子王,在往企业人和商人身份的转变上靠近。
有了赵强经理这个敲门砖,叶西没费大劲,就见到攸县蔬菜公司的周经理,因为已经认可了代销的条件,叶西很快的和周经理签订了八千斤的代销合同。
他惦记着家里往长沙发的货,尽量想早点回到长沙,就马不停蹄的往茶陵赶。
&nb
第六十二章 牵挂
他在街上的店铺里,买了两件急需的换洗衣服,就赶紧往长沙赶。
那时候的茶陵还没通火车了,还得一程一程的坐汽车回长沙。
回到长沙,小旅馆里交给叶西一封挂号信,是王典成寄来的五千斤辣椒的提货单,典成建议他雇一辆汽车送这五千斤货,一则减轻叶西的劳累,二则可以免去租用旅馆房间存放货物的麻烦和费用。
现在,租用旅馆房间存放辣椒和租用汽车送货都不用考虑了,因为,醴陵陶瓷厂有辆皮卡,朱光耀已经告诉叶西,只要货到站了,就与他去电话,他派这辆皮卡去帮叶西送货上门,估计一两天就能把货送完。
叶西立即拿了提货单去车站货运室查询。工作人员告诉货还没到站。叶西问讯估计啥时候会到,对方回答,这没法估计。货到哪里了,我们没法知道,也许明天到,也许半个月后到,都没法估计。
“你经常来查询着点吧,哪天到了哪天算。”
不是工作人员不负责任,那时候,管理方法和管理设备落后,实实在在是他们掌握不到货物运输途中的状态。
哪里能像今天,你自己网购一件商品,只要低头看看手机,就知道你的快件的物流状态,货物几日几点几分起运,几日几点流转到了何地,都在你的了解之中,可以准确预计出你的收货时间。
现在,你只要上网查查,你就会知道今年全国的辣椒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数据会为你提供参考,安排好你的种植计划,不至于盲目扩大种植,造成今天这样的积压滞销。
你还可以查到,此时此刻,铁路、公路、民航有多少货物正在运往长沙的途中。
今天,你拿起手机就可以即刻拨通电话、留言录音、还可以发微信,视频聊天……通讯联系只是秒秒之间的事,何至于像叶西为了给王典成打个电话,在邮电局熬半夜,不光电话没打通,还丢了块手表
那时候,叶西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去货运室查询。
没有了手表真不方便,他听说车站附近有人兜售电子表,十多元就可以买到一块,他就转悠着去碰碰。
果然一个广东口音的小伙子,凑到他跟前,问他要不要歌曲磁带,邓丽君的,梅艳芳的,所有港台歌星的都有,叶西问他有没有电子表,他说有,他转身领过来另一个人,那个人从裤子口袋里抓出一大把电子表,让他挑,十多元的倒是有,一看就是儿童玩具,他挑了块像些样子的西铁城表,可是人家少于五十元就不卖了,叶西也只得咬牙买下了。
到长沙这些天,一直忙忙碌碌,现在有点空闲,按说,长沙是有许多地方值得转转看看的,除了橘子洲,岳麓书院,其他地方他还没顾得着去,一是惦记提货,心头为几万斤辣椒今后是否能够顺利销售出去和顺利回款担心,二是无限的心事还在杨改改身上。他没有心情寻古探幽。
回到旅馆,他躺床上,思绪自然就飞回了杨庄子和尧谷村。
那天杨改改和李景赶往石家
第六十三章 重逢
如何出去推销辣椒,的确应该认真研究研究,刚才梁青箐和王典成提到的问题他都没有来得及认真考虑,这不是一件一拍胸脯就能办好的事。但是,一是为尧谷的乡亲办点实事,二是为自己长点本领,他都应该出去试试。
社会上已经流传着“下海”这个词,是社会各界不甘寂寞的人士,放弃原来安稳舒适的工作,投身商海而产生的新词汇。
叶西暂时还没有投身商海的决心,但他信守:“言不轻诺,有诺必践。”答应了老支书的事,就一定要办,绝不因为有困难就轻易改口。
村支书王世英召集村委会和村支部全体干部,邀请王典成和叶西、梁青箐、廖彩云列席,一起开会研究如何组织村民集中销售辣椒的办法。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所以,王世英还特别邀请了村顾问委员会的几个老人参加会议。
在村一层组织设立顾问委员会恐怕少有,但是,尧谷村,从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17年底,这个组织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当年的几个落户在尧谷村的几个老红军老革命相继谢世,现在的顾问委员会,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村民代表,许多人年岁并不大,但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履行着对村里的工作的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责。
当初由王世英倡导设立的这样一个组织,后来又由他的继任者王典成等人发扬光大,至今尧谷村已经变成了远近驰名的尧谷小镇了,但是这个组织一直存在,有人说,顾问委员会是历史的产物,该改改称呼了,可是,大家叫顺口了,改它干嘛在尧谷这个组织这个称呼就这样一直沿袭下来。
83年那个时期的四个顾问当中,赫然在坐的就是那个叶西无限钦敬的老红军龙一人老人。
叶西在插队尧谷期间,这个被告知是退化变节分子的、要求广大知青与他划清政治界限的、叶西不敢公开接触的老人。
在叶西离开尧谷这几年,龙一人老人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还是村顾问委员会的主任,村里所有的大事,干部们都要真诚地征询他老人家的意见。
在改革开放以前,龙一人在保卫青虚山、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免遭破坏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后建设发展青虚山、大茂山中他一马当先,他和王世英。王典成等一批员,带领尧谷人民艰苦奋斗四十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尧谷村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尧谷镇。到他2017年底99岁辞世,他身为董事局主席的青山集团,产值过100亿,他宝刀未老,不坠青云之志,奋斗一生,给尧谷人民留下了一座青山绿水,守住了一座金山银山。
这四十年,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四十年,本书要把龙一人作为故事的主线之一,在以后的篇章中,不断的补叙和展开他的故事。相信读者对他、对他那美丽的妻子会感兴趣的。
&nb
第六十四章 尧谷发现红豆杉
散会后,叶西和龙一人聊了很长时间,说了些分别后这几年的情况,但是,好像有许多话,即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们约定,改日再叙。
第二天叶西回改改家接待省建八公司慰问杨改改的客人,叶西向工会杨主席说明了杨改改缺席的原因,杨主席说:“朱师傅病危我也该看看去,乔总昨晚已经赶去医院了,我回公司后也得立即赶去。朱师傅待改改情同父女,她应该赶去见他最后一面,这完全可以理解,叶医生,你不必抱歉。”
只是叶西把改改的辞职报告递给杨主席时,杨主席感到很是意外。他说,杨改改因遭受意外打击而生病,公司上下都非常痛惜,她的治疗休养,公司上下都挺关心。工会组织也特别关心他的福利保障,她这一辞职,所有的福利保障就没有了,这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为她惋惜,请你们再慎重考虑,不要轻率决定,她要放弃了劳保福利,不仅公司领导感情上通不过,全体职工感情上也难于接受,叶医生,你还是收回这辞职报告吧。
叶西对杨主席说:“我们全家都极力劝她放弃离职的打算,改改的哥哥放下工作,回家来劝她保留工作,没有人能够劝得开她,杨改改的辞职决心是不可更改的了。杨主席,无论如何,请你代劳,把她的报告转交乔总本人和劳资科。”
杨主席无可奈何的、无限惋惜的、勉强答应替叶西转交杨改改的辞职报告。
叶西送杨主席一行,就立即带着杨改改委托他去做鉴定的那包树叶和树种赶往北京。
大姐夫和大姐本来在为能够调叶西和改改夫妇进京四处活动,听了他们两离婚的消息,叶东似乎并不十分意外。她唏嘘良久然后说:“过去我只是认为杨改改美丽善良勤奋纯朴
第六十五章 记住初心
在等待辣椒运到长沙的日子,叶稍有了空闲,除了惦记杨改改,还有他对龙一人的回忆。
当年,在知情进村不久的一次社员大会上,王世英宣布要与几个阶级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其中,也包括龙一人那个蜕化变质份子。
宣布不久的一天夜里,村支书王世英却敲开了他医务室的门,问他愿意不愿意听听他讲革命故事。叶西说:“当然愿意,革命传统教育,是我们这些青年人最需要的一课。”
“那好,我就给你讲一个老红军的故事吧,他的名字我不忙告诉你,等你听完了我讲的故事,你再猜猜他叫啥名字吧。我先从他九岁放下放牛的鞭子,参加秋收起义队伍说起。”
为了听好故事,叶西连忙拿出来他从北京家里带来的茶叶,给王世英沏了一杯茶,王世英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就给叶西一个人讲开了故事。
没想到,村支书还有说书的口才,讲的故事还蛮生动,叶西也听得满入迷。直到深夜,支书告辞,叶西还要求支书明天还继续讲,叶西说:“这样的革命故事,应该让我们一起来的知青都听听才好。”
王世英说:“明天继续讲可以,但是,人多了我就讲不好了,人多我就怯场,还是只给你一个人讲吧。不要告诉大家我讲的故事哟,要是不保密你就听不成了。”
村支书的话有些神秘,于是,叶西答应保密,只不过支书说他人多就讲不好了,理由牵强,平时,在全村大会上,他讲的头头是道,啥时候见他口吃过
他虽然不解支书的用意,为了能够继续听支书说书,他还是注意保密了。
叶西一连听了三晚上故事,直到故事告一段落,王世英才揭底故事主人公是龙一人,还补叙了伟人给龙一人取名字的传说。
王世英严肃的问叶西:“叶医生,你相信这样的人是阶级敌人吗”
“王书记,他是好人,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这就对了,他是被冤枉的,我相信,迟早会给他平反,我看了你的材料,知道你的父亲也是个老红军,靠得住,所以就把龙一人的真实情况告诉给你,但是,有个特殊的原因,暂时还得对其他知青保密,为的是我们要保护这个老红军。你就等着,你的父亲,迟早也会给他平反昭雪的。年轻人,好好干吧!革命的前途光明着呢,千万要坚定革命信念。”
果然是,打倒四人帮以后,不仅父亲平反了,龙一人老人也平反了。
叶西从王世英的讲述中,从其他的落户到尧谷的老红军口中,从老贫农王同林,王同乐等人那里逐渐知道了有关龙一人的许多故事。
现在,他躺在长沙的小旅馆里,一面等候辣椒运到长沙,一面开始回忆龙一人的事迹,并且整理出来。
龙一人,是一个战功卓著的战士,他一共获得了20枚军功章。在那20年的军旅生涯中,平均一年就立下一个战功。
那20年啊,是被称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20年,是枪林弹雨,是血雨腥风、浴血战斗的二十年!
回溯到1927年9月的一天,那时还不叫龙一人的龙伢崽,还不到10岁。他正在山坡放牛,听到集镇上那边一阵密集的枪炮声,又见火光浓烟冲天,他明白是又在打仗了,但是,他搞不清谁和谁又打起来了。
直到天快黑了,一支队伍开过来,他正赶着牛回家,来不及躲走,他便闪开让路。
在他眼里这支队伍很杂,有举着红旗的、还有拿着标语的、扛枪的、跨刀的、举红缨枪的、扛木棒的、挑担背篓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
队伍后边几个人推的推,拉的拉,是两门迫击炮,两门炮到了他跟前,便停下了。
几个人都齐刷刷的盯住他的两头牯牛,一个人走了过来问:“你是龙伢崽吧,民团肖团总刚刚被我们镇压了,你给他放的两头牛被秋收起义的队伍征用了,我们要用它来拉炮车。”
他哇的一声哭了:
“求求你们,饶了我吧,没有了牛我不敢回去啊,我赔不起肖老板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