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枝一叶:望见天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尧山

    那个年轻人抚摸着他的头说:

    “龙伢崽,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肖天雄油坊的罗庚啊,我们造反了,起义了,肖天雄已经被我们打死了。

    你不是孤儿吗你没了牛,你也没地方可去了,就跟着我们的跟队伍走吧,跟着我们穷人一起打天下去吧!”

    龙伢崽望着他左脸腮帮子上那颗大红痣,认出来他是肖天雄的榨油坊的小师傅罗庚。

    龙伢崽不敢再回肖天雄家了,只得勉勉强强的跟着罗庚、跟着那两头牛去了。

    就这样,龙伢崽离开了老家湖南攸县,一走就

    是20年,直到1947年,清风店战役结束,因为伤病,按他本人的坚决请求,被安置在革命老区唐尧县尧谷村,做了个普通的农民。




第六十六章 功劳不是资本
    1947年,清风店战斗,龙一人又第16次负伤,一块单片嵌进了颅骨里,他住进白求恩战地救护医院,医生说,弹片哪怕再稍稍深入一毫米,就要了他的命了,老天有眼,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弹片取出了,可是还头晕得站立不稳,医生说是脑震荡后遗症。

    需要继续治疗观察。

    一天他在院里散步,看到一个扶拐而立的国民党少将,是清风店战斗的俘虏,受伤战俘也在这里得到了救治。

    那人一声长叹引起了龙一人的注意,他觉得这个人好生面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反正是休息,他也在靠近那个人身边的椅子上坐下来。

    发现有人来了,那个人转过身来,当两人目光对接,都同时注视着对方时,双方都目不转睛,都在用力思索,当龙一人看清了那人左脸腮帮子上那颗红痦痣时,两人几乎是同时问:

    “你是罗庚”

    “你是龙一人”

    “怎么会是你”

    “怎么会是你”

    更感意外的还是龙一人。

    在井冈山,那年年底,寒冬腊月,红军战士还只穿着单衣单裤,更严重的是,饭都吃不饱。稀汤寡水的南瓜红米饭,不耐饥。特别是半夜,薄被子透风,饥寒难耐,冻得哆哆嗦嗦的龙一人缩在罗庚的怀里偷哭。罗庚抱紧龙一人,牙齿磕、磕、磕,磕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是、是、大、大、哥、我害、害你、你受苦了,这算是是啥、啥、啥事,都说、说是当兵吃粮,这比跟财主扛活还苦哇……。”

    第二天,开饭时,罗庚把半碗稀饭倒给龙一人碗里,龙一人又趁罗庚不注意倒回去,让来让去,都含泪啜泣起来。

    又隔一天,罗庚把龙一人拉到个僻静处说:

    “树挪死,人挪活,龙一人,我们另求活路吧。”

    “不是要打土豪分田地吗等到分了田地就好了。”

    “等不到那一天就饿死了,冻死了哦。”

    “哥,熬吧。哥,我不敢逃跑,我害怕哟。”

    前几天,几个逃兵都抓回来枪毙了。

    罗庚就不好再说啥了。

    有一天早上,龙一人醒来,发现身边的罗庚不见了,他的头下枕着罗庚打的五双新草鞋,和罗庚的一条叠得整整齐齐旧裤子。

    罗庚从此失踪了。

    龙一人明白罗庚当逃兵了,他心里想,首长嘱咐过我,要牢牢记住自己说过的话,你罗庚哥记不住,我自己记住了,我龙一人死活都不会离开红军队伍了。

    20年后,他们在这里相逢,龙一人不用再问,就知道罗庚当初失踪的去向了。

    意外相逢,忧郁的罗庚的眼睛突然晶亮了,但只像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天空,很快就黯淡了,熄灭了。

    又是一声叹息:

    “悔不该当初啊!”

    “人没长前后眼,没有卖后悔药的。”龙一人想宽慰他。

    少顷,罗庚的面部一阵抽搐,绝望的,痛心的,挣扎一般的低吼道:

    “不是贵军打败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打败自己,上司昏庸贪腐,下级消极无能,瞒报!虚报!浮夸!人心涣散……人人心照不宣,没上战场就准备好了投降。我们军座罗历戎不也被你们俘虏了吗他比我还怕死,钻到床底下去了。

    我受伤了,昏迷过去的我被送到你们的战地医院。

    没想到又救我一次!”

    沉默良久,龙一人说:

    “留下吧,加入解放军,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还有立功机会。”

    “不,医院已经通知我,明天我就要回战俘营了,我的腿伤残了,不宜留在贵军了,回去就申请回老家。半年前我就把堂客安排回攸县了,买了五亩良田。老家田地现在便宜得很,差不多是白送,形势不好,都怕当地主挨清算。

    我不怕,我要赶在贵军解放湖南前,回家当几天农民,我要耕种自己的田,过过瘾,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地,这20年的仗也算没有白打。”

    他稍稍停了一下,似乎在自言自语:

    “打小日本我无怨无悔,我还觉得没有打够,还没把他们打惨嘞,老子的少将军衔就是踏过小日本的尸体打出来的!可是已经把日本鬼子打跑了,还



第六十七章 抱得美人归
    他连着递了三次退伍申请。

    不知道咋的,冀中区司令员杨司令员也知道龙一人要退伍的事了,杨司令员指挥的黄土岭战斗,是聂司令员在唐尧县和家庄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后与日军的的第一场战斗,歼灭来犯日军近千人,号称山地战神的日军指挥官阿部规秀在逃窜中被我军击毙。龙一人在那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立了二等功。杨司令员对这个下属印象深刻。

    冀中区党委胡洲书记和杨司令员在一个院子里办公,胡洲书记一听说了这件事,他更加重视。首先,他对龙一人的救命之恩深怀谢意和敬意,这次龙一人头部受伤,就是为了掩护他。

    前几天他还去医院探望过这位英雄。

    听说龙一人有了去意,他再忙也得看看他去,倘若龙一人确实需要转业去农村,他也要协助他办理一切手续,这于公于私都有需要。

    因为部队眼看就要大反攻了,精简下来的老弱病残的安置正是地方政府的挠头的事,在革命形势大好的时刻,许多人不愿离开部队,需要有典型起带头作用,龙一人不正是个好典型吗利用好龙一人这个典型教育启发大家,对他的安置工作有利。

    胡洲书记亲自找龙一人谈话,支持他的行动,征询龙一人的要求时,龙一人提出他希望把他安置到唐尧县尧谷村当农民。胡书记很快和唐尧县联系,很快就把安置事宜办妥了。

    龙一人这个典型带了头,2000多名老弱病残军人,顺利地安排到冀中区十多个县的不同村子里。令人遗憾的是,《晋察冀日报》的记者们千方百计也没有从龙一人口里挖掘出什么高尚的思想品质,只好凭自己去想像去补充了。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他的先进事迹。一个负伤十六次,立下二十个战功的红军干部,不居功骄傲,解甲归田,努力生产,支援解放战争,支援国家建设的先进模范形象,不仅给胡洲的工作铺平了道路,在全区的荣复转退军人的安排工作都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龙一人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吗有的,只是他始终不说。

    有一件事他忍不住,还是喜滋滋的自己说了;

    “我要娶媳妇了。”

    “哪里人”

    “尧谷村的。”

    龙一人要结婚,战友们高兴得很,终于有了表达离别之情的机会了。

    大家要在他离队之前,在部队里为他们举行婚礼。不管是干部战士,都想表达一份情谊,都想尽一份力气,出钱的出钱,跑腿的跑腿,按当时的条件,婚礼的筹备,他们认为是最高规格了。

    龙一人领着新媳妇李若云来到部队,全团都镇住了,大家都惊呆了,啊呀,龙一人的媳妇是人吗分明是天仙下凡嘛!

    李若云虽然没穿绫罗绸缎,一身家织土布,但花样精致,剪裁得体,穿在身上,尽显优美曲线,高挑的身材长长的腿,和龙一人站一起,一般高矮,轻盈移动,婀娜多姿,低头颔首,目不斜视,好一派小家碧玉气象。

    龙一人领着她一一地向她介绍他的战友,当好些人还傻呵呵的望着这个美女说不出话来时。李若云却都一一微笑应答,大度从容。

    她又显出些大家闺秀做派。

    不知谁来了灵感,高喊一声:“喜儿!喜儿!喜儿!喜儿!”

    大家齐声喊起来,喊声像战士们喊操一样整齐,喊操一样嘹亮,却比喊操更富有激情。

    喜儿是谁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那时候电影《白毛女》还没问世,可是,西北战地服务团、抗敌剧社、冲锋剧社已在戏台上给部队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白毛女》。舞台上扮演喜儿的几个演员,都出自于尧谷村一带,迷得大家神魂颠倒。

    那个时候,喜儿是他们看到的最美的女人,是人人的偶像,为了保卫千万个喜儿不受黄世仁那样的恶霸欺压,他们愿洒出一腔热血,为喜儿报仇雪恨往往成了战前动员的最好号召。

    难怪有人说,一部《白毛女》胜过百万兵。

    龙一人的新媳妇李若云,和她丈夫的战友们在一起时,面对军人们的粗犷豪爽,此时约显羞涩,约显局促,但她是个聪明的女子,她拿捏住分寸,既给足丈夫战友的面子,又保持住自己的庄重。

    &nbs



第六十八章 还我一个太平世界
    让我来简介一下龙一人落户的尧谷村吧,它在唐尧县北部的清虚山南麓,那时候,它还没有离它不远的和家庄名气大,大家都知道聂司令员当年帅领115师的2000人来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司令部就设在和家庄。

    尧谷村离和家庄只几道山梁,所以聂司令员也经常到尧谷村来指导工作,尧谷村也就是名符其实的老根据地了。

    尧谷村,三次遭到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原本900多人口的小村,到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只剩下五百余人了,鬼子三次把全村烧得精光,一间房都不剩,幸好家家都是石头到顶的墙壁,烧光了室内的家具、粮食、屋顶,坚固的石头墙壁还在,大家在原址搭上茅草屋顶,又聊可遮挡风雨。

    尧谷村三次浴火重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直到改革开放这近四十年,这个村,又一次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李若云的家在尧谷村,所以,当年龙一人要申请到尧谷村落户。

    当然,除了随妻落户外,还有另外些原因,为了保卫当年设在唐尧县的大茂山、清虚山一带的我方兵工厂、医院、后勤仓库、白求恩医院的伤病员、军政机关……龙一人所在的独立团在尧谷村的西边和来犯的日军激战四天三夜,他自己连队的战士几乎全部牺牲,自己也差点丧命。

    他有两次负伤,两次治疗和疗养,都和这个村子有关。第一次抢救手术,是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大夫给他做的,手术台就设在尧谷村李若云的家里,白求恩取出了他肺部一颗子弹。第二次手术,又是一位印度的国际友人,白求恩医院的院长柯棣华给他做的,给他接上了打断了的大肠。白求恩医院当时在附近的葛洪村,敌人骚扰,他的术后恢复被转移到尧谷村,又被安排在李若云家里,因为若云的爹爹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中医大夫,而且,又在白求恩卫校接受过培训,还和白求恩大夫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中西医都很有一套,对龙一人的后期恢



第六十九章 你喜欢我吗
    龙一人第二次在李家养伤,已经是1944年底。日本投降前夕。

    李若云已经是个16岁的大姑娘了,她的个头超过了姐姐李如霞,姐妹俩都随她们的娘,天生的晒不黑的白皮肤,一样的鸭蛋形脸蛋,一样的端正的鼻梁,一样的大眼睛,但姐儿两在一起时,若云就显得比姐姐多了一些灵秀之气。

    龙一人觉得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的这个小姑娘李若云真好看,他没有见过天仙,他想,天仙就是这个样子吧叫他开心的是,小姑娘一旦放学回来,总是有事没事的找他说话。还纠缠他和他一起演《兄妹开荒》,她把他装扮起来,他演哥哥,她演妹妹。

    父母和弟弟还有小外甥成帆就是他们的观众,姐姐的婆家也在本村,晚饭后,她去把正忙家务的如霞拽回来看他们的演出。

    这还不够,她还吆喝他们的左邻右舍前来捧场。龙一人开头还放不开,若云不得不停下演出来纠正他的动作和唱腔,他很听话的由她摆布,加上观众们的热心指点,到后来,兄是兄,妹是妹,连唱带表演还真能配合默契。

    日子过得真快,龙一人要回部队了,那天,若云不去上学,要送龙一人。

    父母和一些乡亲也送,但大家到村口就止步了,小若云还不止步,她舍不得他离开,还要继续送。

    刚出村口,到了她家的枣树下。八月十五都过了些日子了,枣子红了,红得像一颗一颗晶莹的玛瑙。

    “龙大哥,你等等。”

    若云今天改称龙连长为龙大哥了。她问:

    “我叫你哥行嘛”

    “有啥不行。”

    “是叫龙连长好,还是叫哥好”

    “小连长,兵头将尾,还算得个官吗有啥好叫的。”

    于是,若云又使劲喊一声:

    “龙大哥喂!”

    “哎。”

    若云敏捷如猴子一般,三下两下就攀爬到枣树上,她说:

    “摘点枣,给你们连里战友带回去。”

    “枣和核桃不都带得有吗”

    “鲜枣儿比干枣好吃。”

    若云捡个大的摘了一把,喊:

    “龙大哥,你接住。”

    龙一人仰起脸,刚伸出手,辟里叭碴一阵冰雹就砸到他脸上头上,树上的若云乐得嘎嘎的笑,龙一人也赶忙乐呵呵的弯腰拾枣。一边拾一边喊:

    “够了!够了!”

    可是小若云还不满足,继续捡个大的摘,直到她下来,他们才想起这一堆枣用啥装啊,两人发愁了。

    龙一人的挎包里,已经塞满了若云家里和乡亲们给的红枣、黑枣、核桃、花生,没地方装了。还是若云脑瓜灵活,说:

    “龙大哥,从你的背包里取条裤子吧。”

    他们在坡里拔了一把梭草,把裤口扎紧,待裤腿装满了枣,再把裤腰扎紧,鼓鼓囊囊一代枣子挎在龙一人脖子上,小若云笑得直不起腰来,她抢过他的挎包说:
1...1213141516...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