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术是一部分,经史子集是一部分,格致之学同样是一部分。
只有将这些掌握好,将来才能更加自由的去做自己喜欢的格致之学。
不然,连太子位都封不上,甚至将来皇位都无法传达之下,哪里还有机会去从事工艺学问?
工坊有了宋应星带头,方书安放心许多,朱由校也能踏实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
要说宋应星就是干这块的料子,经过方书安的介绍,李尽忠帮他熟悉,熬过几个夜晚以后,还在机器群里的他,黝黑的脸庞配上黑亮的眼睛,那一抹开怀的笑,便是他彻底掌握织造车间的开始。
老天爷赏饭吃的就是不一样,不过区区数日功夫,工坊产出的布匹已经开始占用大量的成品库。
看着库内日渐增加的库存,李尽忠找到方书安,他们的毛纺布计划,终于要开始了!
两人带着朱由校还有正在等候官职的孙传庭一起来到布匹仓库,都被里边的存货惊呆。
朱由校顺手抄起一块布,先闻闻味道,“嗯,确实做得好,羊的腥膻味除的很干净,但是又有亚麻油的清香。”
他拎起一头,招呼着李尽忠,“尽忠,与我一同展开,看看布匹的工艺如何!”
李尽忠接过去一头,缓缓拉出一丈。
众人围着仔细看看,确实找不到什么线头。
“好布,其上看不到多余出来的飞线,比家中先辈织出的布匹更加细腻。”孙传庭摸着布料,看看表面的光洁程度,不由自主的说道。
“不仅仅是没有杂味,没有线头和接口,你们感受一番这料子,他与木棉布和麻布有着极大的区别,不说其他,就是与手接触都是触体升温,作为秋冬的料子,实在是合适不过。”
毛呢作为动物毛来源,与棉布丝绸之类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他有更好的保暖性能,触体升温也是毛呢类布料的特性。
“我看,可以上市了!”朱由校说到。
他现在倒是不缺钱,但是学院的建设虽然得到方书安自己腰包的补贴,仍旧处于用钱的时候。
羊毛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并且此前由于乌龙闹剧,市场对于毛呢的期待已经开始。
虽然此时并不是毛呢料子最佳售卖时间,但是事情如此,也不得不早些开始动手。
张田余和林月华已经等候这个消息等的足够久了,通知他们的时候,两人几乎都是飞奔而来,当然,还有各个曾经参与到收羊毛的商队以及个别家。
具体执行上的事情,朱由校并不方便参与,倒是宋应星和李尽忠陪同他一起参加。
此时,棉布的报价市场价在每匹三钱,价格不能说贵,但是绝对和便宜不沾边。
虽然在方书安眼里,毛呢是比棉布贵上不知道多少的东西。
但是现在,他们只能参考棉布的价格进行售卖。
毕竟人家棉布能作为四时穿衣之用料,而毛呢就适合春秋冬三个季节。
“价格么,最后售卖的价格定为两钱一匹,诸位以为如何?”
“两钱一匹?”
“什么,如此便宜?”
“不是吧,这也太便宜……”
价格一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并不嫌弃价格贵,倒是觉得太便宜。
木棉布都能排出好价格,比木棉布更加贵重难得的毛纺布,怎么也得顶到四钱一匹的程度。
但是么,现在看那意思,似乎是不想要价格定得太低,那样的话,利润空间太小,各家都会不愿意。
“咱们又不是只有卖布一种选择,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到时候你们便能知晓!”
对于方书安卖关子的事情,他们遇到不是一次两次,不过只要能赚到钱,随便他怎么卖都成。
只是,当一个掌柜进来,悄悄耳语一番后,方书安的脸色变了。
252 不合则各奔东西
方家、林家、张家联盟要进入布匹行业的事情,早早的就放出风去。
要是明白人,自然知道他们背后是谁。
不过么,总有一些人,尤其是常年控制布匹行业的商家,自然不希望有搅局者出现。
所以,在呢绒毛纺布消息还没有满天飞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暗中串联。
此刻,也就是他们召开首次会议之时。
甚至还来不及有什么动作,对方就已经做出反应。
以南直隶各州府为中心,辐射不少浙江福建的商人,组成了一个布匹商会!
他们的核心是谁,自不必说,江宁织造局可就坐落在应天。
一般商会顶多是按省份来算,浙江商会,福建商会。
这下倒好,为防止几个大鳄进入此行业,他们直接搞了个布匹商会。
其意义,基本等于后世的行业协会,而且明明白白的,将方书安等人排除在外。
一众人看见方书安的脸色,笑容渐渐僵在那里,张田余作为核心人物之一,适时问道。
“书安,怎么了,可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林月华也担心道,“怎得,他们又对羊毛和布匹库房打主意?”
林月华担心的不无道理,毕竟上次他们下手,就是想在羊毛工坊的羊毛库存上做手脚,所幸当时人们警惕,而且是分仓储存,所以并没有造成多大危害。
知道工坊分割仓的林月华,只是稍微有些担心,并不止于惊诧,毕竟她心里有数。
但是其他人就不晓得其中奥秘,当机有掌柜脸色就变了。
“怎得,难道有宵小之辈要放火?那可就太危险了,羊毛易燃、布匹也易燃,若是让他们得手,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个掌柜也是忧心忡忡,“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若是被他们惦记上,那还真不好处理。就算进不去工坊,到时候在周转库房上或者商队来一下,还是受不了!”
“他们,那是何人?”传来一个好奇的声音。
“还不是咱们此前打败的那些对手,一个个的,不是好东西,生意场上的手段不用,竟是用些下三滥的手段!”
见他们说的越来越热闹,张田余起身,抬起双手,向下虚按,对着后排的掌柜们说,“诸位就不要乱猜了,书安话都没有说,你们就乱成这样子,咱们此前已然合作过多次,都是老伙计。虽然中间出现点意外,最后的结果不仍然是好的么?所以啊,还是先听听书安,看看是怎么个意思,咱们再立章程。”
眼见他们渐渐变得安静,方书安心中有些担心,若是将消息放出来,他们还能在这般淡定?
不过,事到临头,也不是退缩时刻,真要那样,倒也无妨,这样的机会,恰好是一个筛选忠实合作伙伴的时机。
“众位,这可真不是个好消息。”方书安脸上露出稍微带着苦涩的笑容。
看见他这样子,众人心里一咯噔。
连方书安都说不是好消息,那可真的是重大挫折。
君不见,此前不管是粮食战还是瓷砖战,他从来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次,咱们面临着一个难处理的问题,绕不过去的那种。”
绕不过去?
人们一听,心里纷纷打鼓。
还有他放大少爷绕不过去的坎?
“当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是咱们的对手,比以前都要强大!”
一听不是产品的问题,几人才稍微定下心。
跟方书安合作了这么久,如果说真有什么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只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毕竟相对瓷砖和粮食以及压缩饼,此番的羊毛布可是跳票最久的产品,已经几次三番推迟上市时间。
只要不是本身的问题,在方书安和背后世子面前,什么样的敌人是敌人?
上次背后可是有郑三发那样的人,最后还是不是一败涂地,难道,此番能是太子或者当今圣上么?
想想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对头,是几乎大明半个布匹商圈吧!”
“什么?”
“大明半个布匹商?”
“俺的个乖乖,这可怎么玩?”
“那个,我有些内急,先去个茅房”
方书安这个消息一放出来,人群炸了。
此前他们虽然怼天怼地,但是从来没有和大明半个行业的人对着干。
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辽东粮食买卖,充其量也就是沈阳城的粮商和几家晋商。
瓷砖之战,说白了,他们才是行业执牛耳者,对方不过是出来搅局的虾米。
此刻,毛纺布上市,对手是执行业牛耳,他们才是那些破冰之小船。
这怎么玩?
还没有出门呢,人家就说要对着打
不过,大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反应,已经安静下来。
消息虽然是个极大的坏消息,但是比起此前的波澜壮阔,不至于将人吓倒!
“方少爷,他们可曾提出来什么条件?”
“是啊,是啊,咱们还没开始,他们就这般,也忒欺负人!”
“这帮鸟人能有什么条件,无非就是说要斗到底呗!”
眼看着他们又要说的热闹,方书安缓缓开口。
“人家倒是也没明说,只是说,棉布和绸缎才是大明应该穿的布匹,了不起再加上麻布,至于什么羊毛?那是给猴子们披在身上的东西,大明的士子们可不能穿那个。为此,广而告之,让大明的绸缎庄、布匹坊,不能售卖我们的羊毛布。”
话一说完,沸腾了。
“狗娘养们,说谁是猴子呢,姥姥,冬天里他们别穿个水貂,冻死他们!”
“这帮王八犊子,还真以为自己穿几年丝绸,就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老子的家产换成碎银子,能跟他兑完以后砸死他们。”
“各位掌柜,你们留点口德,咱这可还有黄花大闺女呢,看看你们一个个臭嘴!”
虽然人们说的热闹,不过没有了方才的进退失据,只要开口,说明并不是心里真的害怕。
原因么,那还用说,家里真正涉及到布匹产业上下游的两人,已经悄悄摸摸的趁着去茅房,溜了。
现在还不回来,定然是要从他们这条船上走人。
这个么,方书安无所谓,大家合伙做买卖,合则一起发财,不合则各奔东西。
谁也别拦着谁,不过么,呵呵,现在好下船,将来再想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253 太不像话了!
既然号称半个大明的布匹联盟,其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几乎手握大明大半官办作坊的绸缎还有半数的木棉布,至于麻布,或许因为比较低端,因此没有多少份额。
有货也就算了,这些人不但有货,还掌控着铺货的店铺,相比之下,店铺对于方书安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货源与他们没有关系,影响不到。
而这些店铺,恰好也就是方书安他们刚开始打算布局之处。
呢绒也就是羊毛布,作为一种厚实且高端的产品,即便在后市,也是作为最好的材料之一,和丝绸不相上下。
顶级的羊毛面料,在伦敦萨维尔街高级定制西装,折算人民币下来,一套衣服十万人民币起,花到三十万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哪怕就是那些半定制的服装品牌,用上次顶级的羊毛面料,也要五万人民币起。
所以说,筛选出来的羊毛料,怎么看,也不是便宜的料子。
因此他们的初衷就是,先从高端门店铺货,等到一炮打响,再下沉到普通百姓都能买的起的店铺,最后推广到整个大明,让秋冬服装多一种选择。
但是么,这样一来,他们原来的计划就要打乱。
当然,并不是说反过来打。
一个产品,想要从底层向上突破,实在是太难了。
后世共和国历史上有两个品牌都有类似的经验,便是菊花厂和粗粮厂。
菊花厂初涉终端设备之时,是给西方运营商做定制,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商标印在上边。
当时的终端价也就是几百块,后来随着小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崛起,菊花厂似乎看见机会,便联合欧陆运营商,开始生产带有自己菊花标志的定制机。
再后来的故事就是众人皆知,由于菊花厂善于钻研的能力,最终逆势而上,愣是从底层打入高端品牌,成就一段神话。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有些实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