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这半成的花费,朱达相信大部分都会落在知县和师爷的手上,毕竟艾知县和师爷还掌握着官印和用印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大明朝廷支撑的,如果强夺等同于谋反,也亏得是艾知县升迁无望,到现在只想捞些好处了,也亏得有秦举人出面推动,不然凭着三班六房的吏役们是很难推动的,尽管他们平时偶尔可以钻几个空子,但这么大规模的行文用印他们是做不到的,这么算起来,半成花费不多,太值了。
没想到他们手里还有存项,这小小的县城怎么就有那么多的赃物。朱达冷笑着说道,他的确没想到吏役头目们还有积存,金林二人报的数目已经很让他咋舌了。
昨夜里秦叔专门问了来历,这些财货不是怀仁县的赃物,说是西边和北边都有大股贼兵,这两年来做下来些大案子,据说还碰了大同某位大老爷的商队,结果惹怒了那位大老爷,派了标营精锐出来,把那边的贼兵都给剿了,人杀个精光,财货都取了出来,他们押送的这些回返,路过咱们怀仁县,在咱们怀仁县才歇了一晚,就接到了大同那边传来的急令,这些兵马就把缴获的大宗财物先暂存在咱们怀仁,他们加急赶回大同,当时说是过些日子再来取的,可谁能想到鞑子来了,这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鞑子走后,也一直没人来取回这些财货,前些日子派人去大同打听,却发现那位大老爷和他的标营精锐全死在兵乱之中
什么兵乱?朱达愕然问道。若是有第三人在场,就会觉得朱达的问题很古怪,在此情此景下,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个,兵乱只是个背景。
这问题问得周青云也很错愕,愣了下才回答说道:说是鞑子来的前后,大同那边闹了大乱子,边军把城里的老爷们杀了不少,不过我也不清楚细处,这还是昨晚秦叔和他们谈天的时候我听到的。
朱达无奈的摇头,他突然有深深的无力感,大同成距离自己这么近,可那里发生的大事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在怀仁县内也算是消息灵通的人士,但这等大事却无人说起,未曾听到,这里到底闭塞成了什么样子。
但周青云说出赃物的来历之后,朱达的很多疑问都有了解答,甚至还有些新的猜测,比如说西边和北边的贼兵,那里靠近边关,边军战斗力不弱,能在那里打家劫舍的贼匪肯定不简单,按照朱达所知的,那边敢杀人越货的强人一般有三种来历,一种是本地豪强勾结蒙古马贼,一种是本地豪强勾结边军,一种就是当地边军,有此等贼匪杀人越货,官府哪里管得了,边军不是坐地分赃就是亲自下场,又怎么会用心剿匪,从那位大老爷能动标营精锐来看,敢动他家商队的恐怕只有当地边军了,这次派出标营精锐,剿灭的那两股贼兵怕不是凑出来的替罪羊,搞不好那标营精锐过去了也是杀人报仇,就地抢掠。
想到这里倒是有了新的疑问,如果说牵扯那么大还动用了大同标营的话,那金林二人报给自己的财货总数未免有些少了,但朱达马上就想通了,那标营起获的赃物中大部分都是金银,这些商货只是小头,有急事赶回大同的时候,将金银一并带了回去,只留下不便移动的商货,倒是便宜了怀仁县上下。
朱达脸上浮现笑意,摇头说道:只怕这些人自家要卖的才是赃物。
秦举人叮嘱的很详细,他很看重这件发卖赃物的事,秦举人通过周青云强调,这次的事情做妥帖了,就能把整个怀仁县进一步的整合,因为这赃物发卖牵扯到怀仁县所有上层的利益,把这件事做好,大家就绑得更紧。
谢谢大家
第二百五十八章 另有来历
朱达对秦举人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得到朱达这个回复之后,周青云就要回城,按照他的说法,秦举人叮嘱他尽快带回朱达的回复,如果朱达这边有什么别的想法,秦举人要在县里及时的调配和应对,这举动让朱达失笑,朱达并不觉得赃物发卖是什么大事,却没想到上上下下如此看重。
周青云要出门的时候又被朱达喊住,朱达让他传消息给秦举人,说是安排人把城内自己手里的几处宅院修缮打扫,尽可能多的储存粮食和柴草,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县衙征调民力。
朱达在城内的几处宅院很是不小,都是方家和杨家的产业,可城内秦家都住不满,其他人都住在城外田庄里,折腾这几处宅院做什么。
有人说咱们这下雪,鞑子那边也下雪,而且下得更大,这么大的雪草原上一定闹灾,只怕再过些日子天边又能看见烽烟了。朱达回答了周青云的疑问,周青云也听懂了,满脸郑重的离开。
周青云走之后半个时辰,常凯才带着几辆大车来到,但这几辆大车上装载的只是田庄所需的物资,朱达还以为常凯会把那些赃物一并带来。
朱兄弟,你嫂子净是瞎折腾,她不是要琢磨羊毛织布嘛,可昨个却要棉花,你说说这羊毛和棉花能是一回事吗,也不知她要棉花做甚,自从老哥我当上正差之后,她就把纺纱织布的营生撇了一件面常凯先抱怨几句拉了家常。
要棉花?嫂子要棉花你就给她。朱达先是一愣,颇为严肃的回答说道。
本是拉家常闲聊,没曾想朱达这般郑重,倒是让常凯有些愕然,随即他又注意到朱达莫名振奋不少,这让他变得更加纳闷。
殊途同归人民的智慧群众的力量朱达脑海里闪过几个词,刘月周氏和常凯的婆娘,她们三人都是分开忙碌的,没可能呼通生气,更没可能知道对方的进展,但却不约而同的开始要棉花,看来羊毛织布这桩事有大进展了。
不过朱达没有振奋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常凯的叙述吸引过去。
那些货却不是咱们县里的赃物,是大同一位大老爷的货,那大老爷遭了兵灾,这些财货阴差阳错的成了怀仁县的好处
不过几位班头和几位老爷手里还有些见不得光的物事,这次也要拿出来卖了,老林已经跟我赌咒发誓,说这些物事都查不出来历的,绝不会牵连到朱兄弟
那些货物都在县库里存着,亏得他们动心思去藏,外面都是用破粮食包堆着,你说这要是换了县太爷,到时候把县库一封,这些货真就成了县库里的公物,拿不出来怎么办,我出城的时候他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清点搬运,估摸着得下午才能送过来
常凯所说的和周青云带来的话没有太大区别,彼此印证,不过朱达现在最关心的反倒是几名妇人都要棉花的进展,那个比倒卖赃物发财还要重要。这边常凯还没出门,那边李和却领着李幢过来了,这几天李幢对李和这位同姓很是拉拢交好,已经提议过结拜以及攀亲,但都被李和客气的拒绝。
朱兄弟,若是没有回程的货物,也不必强求,这次来李家上下都知道朱兄弟是自家人,咱们没必要急在一时,我李家商队大几十口,每日里人吃马嚼耗费的都是朱兄弟的钱粮,这又何苦呢,不如今日告辞如何?李幢很是郑重的说道。
这番话真是把朱达当自己人看了,听到这话的朱达反倒是笑出声来,这反应让李幢心中恼怒,在他看来,自家一番真心实意却被这般轻佻对待,先前是不是看错了这朱达。
不急,下午货就来了。朱达笑着说道。
既然朱达说了有货过来,李幢也只能先答应着,可心里免不了嘀咕,若是去怀仁之外的地方还能采买些利大的货,这怀仁能凑起来的无非是些粮食土布之类的粗重货物,赚不到什么钱,还要贴进去些,不过这李幢倒是调整得快,等回到住处的时候就已经自嘲贪心不足,这次怎么说都是赚了。
县里的车队比预想中来得更早,吃过午饭后半个时辰就到了田庄,一共十二辆大车,车上都装满了货物,这车和货还好说,真正惹人注意的是押送车队的人马,除去赶车和推车的民壮之外,还有近百好人马押运。
打眼一看,里面有五十几位是三班里的差役,都是差人中的青壮汉子,其他三四十人却是生面孔,但也都是青壮,个个有股凶悍之气。
朱达能推断出衙门里挑选押送的人,一定是能打的会把式的,那些懂得长立规矩的老手和滑头在这里则派不上用场,但真正让朱达在意的是剩下那三四十人,这些人是城内哪股力量?
好在身边就有能问的人,接货的时候常凯自然要跟着,听到朱达的问题他立刻回答说道:你看那十几个是城里几位大爷的家丁,那些穿着破烂的是大牢里的罪囚。
朱达立刻明白了,随即心中凛然,城内豪强的家丁还好说,这些大牢里的罪囚却是他没想到的,从前不是没听人讲过,这大牢里犯了重罪和死罪的囚犯,实际上等于牢头的奴隶,这些囚犯想要在牢里活得好一些,甚至求条生路,自然要对牢头唯命是从,厮杀拼命当然不在话下。
这股力量不在计算之中,朱达对自己的疏忽有几分自责,但他也没有担心太多,怀仁县小小县城,大牢里不会有那么多囚犯。
金管年和林班头又来了,林班头自然是统领车队的,金管年还带着十一位穿着长衫的吏员,这些人想必就是充当文书账房的。
车队被引到了清理出来的空地,把县里的人安顿好之后,李家商队的人也被请了过来。
李幢和他下面的管事伙计们看得空地上的差人和罪囚后都是大吃一惊,有的人还算镇定,有的人脸色大变,还有人喊出了我就说他们要谋财害命这样的胡话,但这反应说不上过分,任谁看到突然多出来的近百号拿枪带棒凶神恶煞的青壮,脑海里都会想到摔杯为号,刀斧手冲出杀人的桥段。
你们的货送来了。朱达笑着说道,李家商队的反应和胡话让他觉得好笑。
听到这句话,李家商队的人才镇定下来,不过从李幢到下面的伙计人人脸上都有疑虑,有人小声嘀咕看来不买不行,还有人低声警告少说两句,这次咱们怎么都赚了,但有过来时的教训,大家说的都很小声,商队的人见多识广,当他们看到有十几辆大车之后,就觉得一定是粮食土产那种又占地方,价钱又不高的货物了。
李幢和他身边的老管事都严厉的回头扫视众人,警告大家不要多嘴多舌惹主家生气,老管事还语重心长地叮嘱少东家朱老爷费心费力的操办几天才给咱们弄到这些货物,还耗费了这么多人力,这份情谊咱们可不能辜负了。
富叔,这个道理我懂得。李幢笑着回应说道。
朱达安排难民们在地上将干草平铺,又指挥这县里的车队将货物卸在干草上,在开始的时候县里的差人和民壮还有些乱糟糟的,在朱达这边的安排下很快就井井有条起来。
这小子还真有几分门道,咱们这些人可不好管,这才一炷香的工夫居然管起来了。林班头看到这一幕对金管年感慨了两句。
还不是举人老爷教的金管年不屑的说道,他有自己的判断。
当大车的苫布被掀开一件件货物被搬下来的时候,原本不以为意,强作笑容的李家商队的众人都是瞪大的眼睛,身为商队中人当然熟悉各色货物,无论是拆包前还是拆包后,尽管车上卸下的货物还包着草包油纸包甚至裹在箱笼里。
他们很清楚怀仁县有什么特产,可卸下来的这些肯定不是怀仁县的土产,甚至在这个小小县城里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存量,难道是作假?但这个推测很快就被自己推翻,造价何必这么大费周章,郑重其事。
上来验货吧。朱达的话打断了李家商队的胡思乱想。
李幢和老管事还有商队的其他人交换眼神,看到都注意到彼此有些发懵,但他们也没有失态很久,李幢和老管事点了七个人的名字一同上前,这些被点到名字的管事和伙计都是靠得住的老手。
县城里的人只有十位留在货物边上,其他的人都被朱达赶到空地的一边,不然几十号拿刀带棒的凶恶汉子盯着交易,怎么看也不像公平买卖,差人和罪囚们之所以乖乖听话,一方面是朱达的威敏,一方面则是田庄里的家丁和难民手持长矛列队巡视,让差役们心里不舒服的是,在田庄里的年轻差人们更像是田庄里的,而不是衙门里的。
感谢大家
第二百五十九章 每一包都可以验吗?
(发错的已经修改)
走上前的李幢态度非常客气,先笑着拱手致意,然后又小心的询问说道:请问各位,这些货物每一包都可以拆开查验吗?
金管年和吏员们脸上都有不耐烦的神色,他们在衙门里待久了,已经懒得和非官吏出身的人絮叨,有人眉毛一竖就要训斥,无非是同你做生意是给你面子,你还敢蹬鼻子上脸还敢多问,无非是这生意你占了便宜还不知足
每一包货都可以验。站在一旁的朱达开口说道。
朱达说完之后,李幢就招呼着管事们上前验货,等拆开包装的时候他们才突然想到,那些衙门里的人好像还没有表态,朱达就能做主吗?可看了眼这些吏员的神色,还真是能做主。
这这是曲绸!老管事失声惊呼,看着包装就像是绸缎,他们最先验货的就是这边。
对做老了生意的人来说,货物的好坏高低不需要太复杂的验看,看几眼摸几把就能得出结论,老管事看完一包又拆开一包,其他几人也是这么做。
这是河南的好货
都是差不多的成色,这可是好卖的营生
你们别总是拿上面的看,抽出下面的看看,别拿外面的看,拿里面的看看
他们这番举动,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用意,无非是担心弄虚作假,放在上面的外面的是好货,里面的下面的是次货或者是假货,但站在前面的林班头却很恼火朱爷都说每一包可以验看,你们还真每包都看
曲绸一共三百多匹,李家商队的人验看了起码有一百几十匹,上前的十名吏役脸色各个难看,连金管年都阴沉了下来,不过李家商队的人还是不管不顾的验看,在商言商,好生意在眼前,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其他的什么都顾不上,当然,没有主动的撑腰,他们也不敢这么大胆子。
验看完毕后的李家商队众人脸上都有兴奋神色,没想到这怀仁县还有这样的好货,可兴奋过后,老管事李富和其他几位老成些的管事脸上则是流露几分郑重,他们低声议论几句,老管事凑到李幢耳边小声说起来,随着耳语,李幢的脸色也渐渐变得严肃。
李幢上前几步,抱拳对朱达说道:朱兄弟,我们李家是清白生意人,要是沾染了什么不干净的营生,若是惹下什么案子,被官府盯上,很可能就会家破人亡,说句不怕得罪朱兄弟的话,若是这些货来路不正,这笔钱李家宁可不赚。
商户本就是官府眼中的肥羊,如果有了把柄罪过,就会被加倍整治收拾,所以这些豪商倒是比百姓还要活得小心。
我朋友担心这些货来路不正。朱达扭头对金管年笑着说道,这举动却让李幢吓了一跳,心说这可是要得罪人了。
金管年瞥了李幢一眼,冷哼了声,对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身边那位吏员会意,转身去往大车那边取出一个盒子,拿着盒子来的朱达这边,打开后取出几张纸递给了李幢。
这番举动让李幢发懵,接过纸之后下意识看过去,一看就瞪大了眼睛,居然是官府的公文,上面盖着大印,上面写着发卖无主赃物,赈济灾民等等冠冕堂皇的言语。
几名管事都凑到了李幢跟前,能做的管事的人多少认得几个字,他们的表情由开始的好奇变成了默然,最后变成了目瞪口呆,有了这纸公文,先前的担心都不是担心了,不管这些货是什么来历,不管这些货干不干净,所有的责任都被怀仁县官府担下了,即便是有苦主找上门来,也找不到李家商队头上,因为这些货物先被怀仁县衙门收缴,然后再行发卖,李家商队只是和县衙打交道,而且县衙发公文证明这些货是无主的。
看完这纸公文,再看那几位面色可憎的吏员都觉得亲切可爱,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财货,没想到怀仁县对商家这么照顾,那些公文上居然还有空白,让人填写上货物的种类和数目,李家商队看到公文的每个人心中的惊愕到最后都化为狂喜,这次生意赚大了。
当然,只要想深一些就能想明白,这不是官府对商家的照顾,这是朱达的面子足够大,他们对朱达的实力又有了新的估量,居然使唤官府都能使唤得如此容易。
朱兄弟的照顾和情谊李家上下感激不尽,这都是先叔父的遗责,当日里萍水相逢,夜间深谈,哪里想得到今日。李幢上前对朱达深深作揖,颇为感动的说了几句。
生意就是生意,你赚钱我也要赚钱,你开个价吧。朱达笑着说道。
李幢当然能听明白这番话的意思,这些事固然有人情在,但大家都是为了赚钱来是,不要有进一步占便宜的心思,也不要觉得朱达这一方要把便宜占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