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行,既然两千禁军出马,此事一定可成。下官马上派人通知百姓,让他们准备好工具,进山开荒!”
“还有,麻烦余县令帮忙筹集尽量多的工具,禁军将士手里只有刀枪,没有斧头和锄头。”
“杨大人放心,一定准备妥当。”
“那就这么定了,五天之后,苏溪选将营集合。”
最麻烦的事情想出了解决办法,杨丛义跟余县令又细聊片刻,便很快离开衙门,没有接受一起吃饭的邀请。
回到选将营,杨丛义马上召集一众将校,宣布了精武军最新任务,进山开荒。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开什么荒?精武军要在山里屯田吗?
当杨丛义跟他们大致解释了一下之后,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对进山给百姓开荒之事不能理解,既然是朝廷用了百姓的地,朝廷给钱就是了,三千亩地能有多少钱,朝廷又不是给不起。
众人不解,杨丛义不得不细细跟他们说一遍,朝廷不会出钱,精武军也不会出钱,而百姓没地了,日后他们势必会来选将营闹事,一旦闹起来,不知道要流多少血。能不流血解决问题,为什么要流血后再解决?
只要进山给百姓开垦出来三千亩地,精武军便能一劳永逸的住在选将营,谁也不能来骚扰他们。
杨丛义已经决定解决的事情,纵使仍然有将校不是很理解,进山开荒也势在必行。
进山开荒!
这条军令很快传遍精武军,将士们有的疑惑,有的新奇,有的排斥,有的跃跃欲试。
但不论如何,精武军上下,自从选将结束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士气渐渐开始重新凝聚。
几天后,六七百个带着各种工具的百姓进入选将营,一直来到内营与两千精武军汇合,而后一同朝山里前进。
苏仲留守选将营,其余部队四指挥精武军全部开进山区。
罗聪、姚昶部队在山里转悠好几个月,对山里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全军将士几乎都是出自底层,对土地自然熟悉,哪里适合开荒种地,哪里适合安家建屋,稍稍一想就能在心里确定。
四指挥进山之后分成了四十队,七八百个百姓分头跟上四十队禁军,纷纷去找适合开荒的土地,有的是百姓带着禁军,有些是禁军带着百姓。
方圆几十里的山地遭到百姓疯抢,每到一地就有百姓大手一挥,嘴里叫着“我要这块地”、“我要那块地”,他们口中的一块地便是一面山,得到的只有精武军将士的侧目。
经过几天时间寻找搜索,每一户百姓都找好了要开垦的土地,接下来就进入艰苦的开荒之旅。
砍树,除掉地面上一切荆棘与杂物,而后再将木桩树根一个个挖出来,顺便将石头从土里剔除。
光把树砍完就花了好几天时间,等把木桩树根挖完,石头捡干净,又用了十多天时间,在把土地翻一遍,整一遍,平均一亩地便要花去两个人近二十天时间。
整整两个多月后,疲惫不堪的精武军终于完成了开垦三千亩地任务,重新返回山外选将营。
就在他们返回不久,精武军迎来了他们的统制。
大宋燕王 第501章 回家
精武军将士在山里开荒整田,杨丛义并没有一直随行,只是偶尔进山看看,与统军将校们谈谈心,跟将士们打打气。
不常去山里,杨丛义也不是就留在营中。
去年来到义乌以后,一直忙碌,他几乎未曾放松过,清尘更是这样,即使偶尔因公事进城,也不会在城里过多停留。
如今选将之事告一段落,他还留在此地也只是过渡,于是终于闲下来,便有时间带着清尘四处走走。
两个月时间,他们先是去了义乌城南的双林寺,此寺历时久远,已有六百多年,宋英宗赐匾,徽宗赐田,在禅宗寺观之中,久负盛名。
杨丛义其实对寺观并不感兴趣,只是清尘在城里听说在此寺求子十分灵验,便硬要去看看,完全不顾她的师父是修道之人,争辩不过,便只好陪她去看看。
像神佛求子,作为后来的人的杨丛义自然不信,但看到清尘出手大方,捐赠功德之后很是高兴,他也不好说破,给她泼凉水。
成亲四年至今,清尘依然无子,杨丛义知道很可能是他自己的问题,看着清尘干着急,可他不好明说,只能安慰她,有无子嗣并不重要,他们又没有多少家产要继承,有没有孩子不打紧。
去过双林寺拜佛求子之后,两人先后又去了婺州和衢州两地,尝一尝当地美味,访一访名山古迹,身着便服,没有随从跟随,两人自由自在,尽情畅游,惬意无比。
这两个月时间,是他们成亲以后难得的一段独处时光,这些日子不管是对杨丛义来说,还是对清尘来说都是近年来最放松、最开心的。
但他们都知道,这样的好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终有返回临安的时候。
就在他们从烂柯山回到义乌苏溪营地不久,朝廷终于再次来人了。
来人是枢密院都承旨何大人,与他一同来到选将营的还有精武军统制刘琼。
何大人也算是熟人,两年前在广南见过几面,他跟陈如是同科进士,因为这一层关系,对杨丛义也算客气。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变故,他担心惹上麻烦,就没再联系杨丛义,再相见,多少有些尴尬、隔阂。
不过杨丛义早就不在意了,何况他也从没想过要借何大人的力做什么。
何大人带来了朝廷两个命令,选将司正式撤销,杨丛义即刻回殿前司,另有任用,精武军统制到任。
选将司一撤销,选将营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这没什么好说,杨丛义早有准备。
至于精武军,枢密院章大人当时就说的很清楚,选将营副帅暂领,一众将校都猜测朝廷可能马上就会正式任命他任精武军统领,或是直接就是统制,但杨丛义很清楚,他只是过渡,精武军肯定另有他人统领。
当初他从朝廷把宣威军一分为二,便隐隐知道朝廷的心意,宣威军是他一手组建,又统领了差不多四年,他跟宣威军关系匪浅,以大宋惯例,怎会让他继续以宣威军旧部组建的新军。
对朝廷的命令,杨丛义没什么好说的,当即就跟何大人、统制刘琼交接、分割清楚精武军和选将营各类账目、资产,而后带着选将营的账目回临安复命。
一众旧将本要送行,杨丛义未允,只带着李虎等殿前司近卫离开。
几天后,杨丛义一行回到临安,当天便带着账目到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就选将营之事复命。
杨存中没有过多询问选将营之事,朝廷前后几次派人去婺州,早就把选将营调查的清清楚楚,选将之事以及其中变故,他比杨丛义更清楚。对杨丛义夸奖一番之后,便让他暂回兵案,等待朝廷新的任命。
干干净净的选将营对整个殿前司和杨存中帮助很大,若年初朝廷在选将营也查出大问题,事情恐怕不会这么快结束,也不会有相互妥协的余地,杨丛义是在选将营是有大功的,但有些话杨存中不能跟他说的太清楚,朝中的争斗让年轻人知道并没有好处,恐怕会打击他们的斗志。
杨丛义在都指挥使衙门没有多作停留,不到半个时辰就独自离开了。
选将司已经撤销,他的官职理论上来说还是兵案秘书,还得回到兵案去,但他现在只想回家。
马车在院门前停下,院门紧闭,内外无声。
去年还是光秃秃的院墙上,如今已经爬满青藤,不是观赏植物,而是蔬菜瓜果。
院门叫开,一个娇小的身影直扑出来。
“夫人,你可回来了!”
清尘一把将她拉住,上上下下细看,而后笑道:“莲儿又长高了,一个人在家没事儿吧?”
“莲儿好想夫人,你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准备去找你们去了。”
莲儿眼泪汪汪,两行喜悦的眼泪滚落娇小的脸颊。
“好了,别哭,我们不是回来了。”
清尘拉着这个不像丫鬟的丫鬟走进院门,杨丛义回身将院门关上。
离开一年,家里的院子大变样,原本空空的院子如今在四周种上了不少蔬菜,院中还有三四只在鸡在跑,如果不看房子,这便是充满农家气息的院子。
听着清尘对院子里的变化大加赞赏,杨丛义也不好说什么,管她们呢,只要她们主仆喜欢就行,反正他在临安也没几个熟人,也还熟不到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的地步。
他们去年离开临安时,清尘给莲儿留下的钱财并不多,其中还有给厨娘白二娘的工钱,原本他们离开临安,家里暂时就不需要厨娘了,但为了莲儿有个伴儿看家,就把白二娘留下了。
留给她们的钱原本就只够大半年,纵使节俭也不够用一年,清尘一直在选将营经手管理各种账目,一天也不得离开,本来对她们在家里的生活很担心,不知道能不能把家看住,谁知却大出清尘预料。
一问才知,留给她们的钱确实不够,幸好离家不远处还有两亩良田,田空着也是空着,莲儿与白二娘在家也闲着,于是两人一商量,便在田里种上好几种菜,一有收获便拿去临安城外售卖。如此这般,半年下来两人竟然还小赚了一些钱。
两人种菜卖菜赚来的钱,清尘没有收,直接就给两人分了。她在选将营管了大半年账目,见过太多的钱财,两人赚来的三两贯钱她并没看在眼里,再说现在家里也不缺这点钱,在选将营还是有收获的。
回到家里忽然闲下来,清尘起初还有些不适应,本想跟莲儿和白二娘去自家田里种种菜,无奈身份所限,被两人所阻,她是一家之主,怎能下地干活?
经历过忙碌而踏实的选将营之旅,清尘已经不太适应回家之后,每日无所事事的闲居生活,她很想找点事做,但在家里、在临安她是官家夫人,只要走出院门,不管做什么粗活都会有失身份,她挣不破心里的枷锁,莲儿和白二娘也不会给她做粗活的机会,只要她能看到的,都不需要她做。
这种日子真是难熬,真希望夫君早些放衙!
清尘在屋内,百无聊奈,若是能生个孩子,该有多好啊,闲暇之时带带孩子,至少就不会这样无聊,可孩子什么时候有呢?捐了功德拜了佛,两人也是一再努力,可她的肚子就是没有半点动静,每每想起此事,她就一阵阵内疚。
四年了,虽然前两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可也不是没有行房,近两年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早该有孩子的,至今没有动静,难道是自己身体有问题?清尘不得不担心。
她甚至想去找郎中看看,但她没有勇气面对可能的结果,只能一再安慰自己,也许以后会怀上孩子。
一想到没有孩子的事,她的心顿时微微发凉,要是一直没有孩子,以后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
清尘在家里想着没有孩子的问题,而杨丛义却在兵案衙门想军国大事。
完颜亮要迁都了,燕京改建扩建已接近尾声。
这是杨丛义回到兵案之后听到的信息,是金国来临安祝贺天申节的金国使节告诉大宋君臣的。
金国要迁都燕京,这对大宋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金国国都离大宋更近了,金国对大宋的威胁更大,一旦发起战争也更快速,朝廷上下得知这个消息无不震惊,一时战和之论又起,朝中局势再度变化。
大宋四月才将几十支禁军撤销,如今金国要迁都,战争风险再次出现,主战派要求重组十支禁军,以备不测。
组建十支禁军的命令就在杨丛义回到临安前几天,下达殿前司兵案,众人一时之间,为此头疼不已。
杨丛义回到兵案听到这个消息,心下顿时兴奋不已,果然历史没有改变,完颜亮一旦迁都,离他挥军南下也就不远了,最多只有八九年时间。
关于重建十支禁军,杨丛义自然非常上心,何处招兵,何地建军,一次次提出建议,超高的热情让兵案张大人心疑不已。
然而,很快朝廷就传来了杨丛义的任命,他被调离了兵案。
大宋燕王 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
绍兴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朝廷因杨丛义以新法练兵,主持选将有功,特赐杨丛义武进士出身,加官武显郎,任军器所西作坊副使,即刻赴任。
朝廷任命一下,不光他自己感觉意外,就连兵案张大人都觉得此事不同寻常。
西作坊是军器所下属机构,主要职能便是打造兵甲武器,研制新式武器,职能十分特殊,因此担任作坊使或是副使的都不是一般人,至少要在军中十年以上,熟练各种武器装备使用方法和性能,具备检验各类武器装备性能优劣的能力,而这种人一般都是有特殊才能的人。
大宋朝廷虽是重文轻武,文臣压制武将十分严重,对军权的控制也达到自古以来最强的时候,但朝廷在武器装备上的投入并不吝啬,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制造武器准备,最盛之时,每州每府都设置作坊,制造军器,为研制新式武器,甚至鼓励士民创制新武器献给朝廷,而后作坊仿造,供军队使用。
如今诸州作坊多数废置,东、西两个作坊对大宋来说就尤为重要,因此每次任命正使或副使必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
显然,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杨丛义都不具备担任西作坊副使的资格和能力,军中资历不够,在军械方面也没有特殊才能。
但朝廷既然已经下达任命,就只能执行。
杨丛义很快交接完兵案差事和文书资料,前往军器所西作坊赴任。
军器所在临安城内,西作坊却在临安城外仁和县境内,杨丛义要先去军器所,而后才能去西作坊赴任。
军器所主事之人是一名内侍,杨丛义看不出年纪大小,但应该不低于四十岁。
那内侍听了杨丛义通名道姓,脸上便马上多了几分客气,也多了些笑容,不为难,也没多话,只让杨丛义在作坊好好干,干出成绩来,朝廷肯定不会亏待他。
前后不过两刻钟,入职手续便已办完。
西作坊在仁和县,当天杨丛义便赶去赴任。
到了西作坊之后,发现整个作坊乱糟糟一片,数千兵匠忙忙碌碌,焦急无比,找不到丝毫头绪。
找人一问才知道,军器所昨天给他们下达了制造巨额军械的命令,而作坊的主事官员却不知所踪,他们有心制造军械,却因没人敢签字画押,领不了物料。
细问之下,杨丛义这才知道西作坊原本是有一个主事副使,不过由于作坊很久没接到军器所的制造任务,那副使也就不来作坊闲坐,回家休养去了。
杨丛义初来此地,什么都不清楚,也不好乱下命令,于是便命人通知各作管事议事。
宋金议和十年,军械需求大大减少,十年前制造出来的军械堆在军械库还有很多,不打仗根本用不完,所以作坊近些年任务很轻,每年只需制造少量军械,不致手艺生疏即刻,大多数时间就是研制新军械,鼓捣些有用没用的新玩意。
多年没接到大任务,如今军器所忽然下达任务,还是很重的那种,不能按时完成就要扣工钱,一家人要养活,如何让他们不慌?
几刻钟后,三十余人聚集一处,看着杨丛义,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姓杨,名丛义,朝廷新近任命的西作坊副使。在来军器所之前,我在殿前司兵案任职,也曾在禁军中担任监军之职,但说到军械制造,我是一窍不通,也从未接触过。西作坊军械制造之事,就拜托诸位了!需要帮忙,只管来找我,我一定全力支持!”
杨丛义说完,稍稍安静下来的众人,马上又议论纷纷,整个现场一团糟。
“大家有事就大声说出来,不要私下议论!”
杨丛义稍稍皱眉,兵匠果然还是不能跟真正的禁军士兵相比,至少纪律上就不知差了多远。
“大人,军器所让我们三个月内制造五万张弓,五十万支箭,五万杆枪,三万把刀,这怎么可能完成?完不成就没工钱,这活没法干!”
有一人好似领头人,仰头大声喊道。
“那你们正常情况下,三个月能完成多少?”
杨丛义心下一紧,他方才已经问过,西作坊人不多,几次缩减员额之后,如今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这点人一个月能制造多少军械出来,他还真是不知道。
“大人,我们熟手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两张弓,还不算后期上油上弦,箭每人每天十支左右,一天一杆枪,三天一把刀,我们根本就做不完!”
那人也说不清楚他们三个月内能完成多少,只能告诉上官每制造一个军械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
杨丛义细细一想,难度确实很大,按正常情况来说时间肯定不够,要想做好至少要五个月时间。
“大家不要着急,三个时间不算短,只要物料充足,我们先做做看,要是我们拼尽全力,三个月时间还是不能完成,我自会去找军器所说明情况,争取让大家都拿到工钱!军械制造我不懂,军器所安排下来的任务,能完成多少就看大家了!今天也不早了,大家回去准备准备,明天正式开工,可好?”
听杨丛义这么说完,众人心下稍安,只要能发工钱,这活就还能干。
“多谢大人!”
很多人高声答谢,声音虽不统一,却是发自真心。
等各作管事散去,杨丛义叫来属吏,让他带着自己,将整个西作坊全部走了一遍,边走便问,他想尽早多了解一些,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迟早都是要了解的。
整个西作坊占地面积很大,比之前所在的选将营大了不知多少倍,一共划分十个大区域,每个大区域又细分许多个小区域。
一圈走下来,杨丛义头大无比,他感觉西作坊之事比选将营麻烦,比当初督造回易麻烦,在这儿任职他一点信心都没有,也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日落之后,杨丛义才回去,从西作坊回家的路可比从殿前司回去远了不止一倍。
等到回到家里,天早就黑了,清尘等他回来吃饭,都快等的睡着了。
面对清尘幽怨的眼神,杨丛义告诉她,他升官了,今天是去新衙门上任,路上有点远,耽误了时间。
一听说夫君升官了,清尘眼中幽怨的眼神立马消失不见,急切的想知道他到底升了什么官。
但当杨丛义告诉清尘,他现在升任军器所西作坊副使之后,她明显一愣。
作坊副使?做粗活的?清尘十分不解,忍不住就发问,都去作坊了,还能是升官?
杨丛义稍稍跟她解释了一番作坊的职责,以及所属衙门,清尘才渐渐去了疑心。
一场普通的晚餐,马上变成升官庆祝宴,就连莲儿也被临时准许坐下同桌吃饭。
升官当夜,自有一番风雨不表。
第三天,杨丛义早早起床,太阳刚出便赶到西作坊,而作坊的兵匠们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一进官署,属吏便拿过来十几份领取物料的文书让杨丛义签字。
杨丛义也不懂那些物料到底有何用处,大致问了问便直接签字,同意领取。军器所下达的任务很重,兵匠们争分夺秒,他也不敢拖延。
金国即将迁都,这个消息看来还真是震慑到了朝中一些人,不得不加紧制造军械,做好抵抗入侵的准备。
整整一个上午,杨丛义在官署签了几十份物料领取文书,还有几十份物料发放文书,各个仓库物料管理之严,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每种物料发放不光要有正使或副使签字同意的领取文书,还要有正使或副使签字同意的发放文书,也就是说,从库房领取一种物料,需要杨丛义前后签两次同意,一次有领取人拿文书来签字,一次有库房拿发放文书来签字,严谨是严谨,就是有些麻烦。
不过杨丛义也不能改变,也许这是使用了几百年的制度,想改就改,哪有那么容易,况且军器所的作坊乃军事重地,凡事严谨繁琐一些,也并无不可。
上午不停的签字,下午还是不停的签字,杨丛义作为西作坊副使,好像除了签字就没其他事。
好在从第二天开始,来找他签字的人少了,该领取的物料应该领取的差不多了,至少近几天应该不会再领。
如此一来,他就有时间四处走走看看,毕竟在署衙坐着,实在是无聊。
军器所东西作坊细分之下有木作、杈鼓作、藤席子作、竹作、漆作、马甲作、大弩作、条作、胡鞍作、油衣作、马甲生叶作、打绳作、漆衣甲作、剑作、糊粘作、戎具作、掐素作、雕木作、蜡烛作、地衣作、铁甲作、钉钗作、铁身作、马甲作、造熟作、磨剑作、皮甲作、钉头牟作、铜作、弩椿作、钉弩椿红颇皮作、钉作、漆器作、错磨作、旋作、鳞子作、银作、打线作、打磨麻线作、枪作、角作、锅炮作、磨头牟作等六七十个工种,虽然东西作坊在军械制造有大致划分,但细分工种仍然有不少重叠。
大宋燕王 第503章 分工协作
作坊转悠了大半天,各式工种都看个新鲜,但杨丛义也仅止于看,不问不说不指导。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小到大他并不擅长手工制作,对此也不是很感兴趣,作为西作坊目前最大的官,在这种任务极重的关键时期,鼓励鼓励兵匠们的士气,提高他们的热情,对完成任务十分重要。
等他回到署衙,脑海中依然是兵匠们做工的情形,每个人都忙个不停,但由于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一会儿干着这,一会儿干个那,光是准备工具,或是找工具,就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一个疑问浮现在脑海中。
为何不进一步分工?每作分工再细一点,每人专做一个小项,应当能节省不少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