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徐拙也懂他的心思,笑着说道:“那好,那我等会儿可要观摩赵爷爷的手艺,说不定还能学一招半式的呢。”
经过徐拙这一打岔,赵金马也不和老爷子吵架了,气氛再次变得融洽起来。
陈桂芳还得一会儿才能出来,三人闲着没事,进入赵记私房菜里面转悠。
赵记私房菜是省城最早的一批私营饭店,到现在,赵记私房菜的总店还保持着八十年代的布局和装潢。
老爷子一边端详一边感慨,当年他第一次来省城打算开饭店时候,就在赵记私房菜的总店吃的午饭。
到现在,他还清晰的记着当年坐过的位置。
“我就是在这里吃了顿饭之后,才坚定了开酒楼的决心,要不是老赵家的那顿饭,说不定现在我还在林平市死守着面馆呢。”
赵金马一听就来了兴趣:“哦?咱俩还有这种渊源吗?你要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有这回事呢,是不是来我店里,发现饭店还能这么挣钱,有些心痒了?”
作为第一批开私营饭店的人,赵金马当年可没少被人嘲笑。
毕竟放着国营饭店总厨的位置不干,而自己出来单独开饭店,还因为开饭店欠了一屁股外债。
赵金马那会儿在省城也是个名人。
无数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当年国营饭店的经理更是放话,假如赵记私房菜倒闭后赵金马再回去上班,绝对让他从帮厨干起。
以示对他给脸不要脸的惩戒。
而省城其他人,也跟约好了一样,没一个人肯借钱给赵金马。
最后不得已之下,他顶着压力,把家里的老宅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钱,这才把赵记私房菜开了起来。
开饭店两年后,赵记私房菜并没有倒闭。
相反,生意还很红火。
赵金马不仅提前清了银行的贷款,甚至在年底时候,他还有余钱,把赵记私房菜的总店扩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也就从那会儿起,省城掀起了干个体户的热潮。
很多人都没想到,不起眼的饭店而已,居然能挣那么多钱。
“赵爷爷当年也是万元户吧?”
徐拙拍了一记马屁,让赵金马很受用:“对啊,万元户,省城的早报晚报还有广播电台争相采访我,那会儿我在整个省城都小有名气。”
说完,他看了老爷子一眼:“你是不是看了我的报道,才受启发来省城开酒楼的?”
老爷子摇摇头:“不是,当时我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就问省城最好的私人饭店是哪家,人家就说是赵记私房菜,我就来吃了。”
听到这里,赵金马感觉到老爷子话里有话,刚准备岔开话题,老爷子又开口了。
“那天中午我来这里吃了顿午饭之后,非常同情省城的百姓,这么难吃的饭菜居然生意是最好的,他们怎么这么不识货啊……所以我就坚定了开酒楼的心……诶老赵你干嘛呢?你把凳子放下来,这还有顾客呢啊……”
赵金马紧赶慢赶,还是没拦住老爷子的话。
起得他抬手就抄起了旁边的凳子。
当然了,也只是吓唬一下。
他可不想给徐拙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陈桂芳对完账单之后,几人一块儿出发,直奔新区。
“年前我帮你筛选了一遍,把顶层的、地下室的、以及商场内部和五证不全的全都排除掉了,剩下没几家,咱们可以一个一个看。”
陈桂芳坐在副驾驶上,从包里掏出一叠资料,一边翻找一边给徐拙解释着排除的原因。
五证不全的就不说了,这种房子说不定哪天就会出问题,所以就算便宜也不能碰。
而地下室的,虽然面积够大,但是很容易造成通风不畅的情况,而且一般美食城之类的大排档才会把饭店开到地下室,给人一种不上档次的感觉。
另外消防方面也不好审核通过。
所以不能要地下室的房子。
至于顶层的,倒是挺时尚的。
国内外不少高端餐厅都在建筑的顶层,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能登高远眺,比一般的餐厅高端多了。
但是这种餐厅,不适合四方面馆。
因为四方面馆走的是大众餐饮路线,顶层建筑那种小资风格完全不适合。
而且客流量大的时候,两三个电梯根本不够用。
所以这种地方只适合开那种能吸引文艺青年的咖啡厅或者西餐厅。
像四方面馆这种饭店,还是正常点比较好。
至于商场内部的,倒是不用担心客流量,但是店里的开门关门时间全都要跟商场作息一致,比较适合火锅烤肉之类的连锁美食。
而且一旦商场没落,店面也会跟着倒霉。
另外商场出什么消防之类的事故,也要跟着关门歇业。
所以没必要跟他们捆绑在一起。
这么一排除,可选的只剩下了两三个。
一个是1800多平米带个院子的售楼部,楼房卖完之后,打算整体售出。
另一个是宾馆整体转让,面积有两千多平米,可以改造成饭店。
最后一个,则是新区银行的支行的原址,面积两千左右,改造饭店的话,难度有点大。
徐拙咂咂嘴:“好像……都不太合适啊!”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595章 选择商铺【求月票】
先去看了那家转让的宾馆。
位置在一条热闹的小街中段。
整条街熙熙攘攘的,路两边都是各种摊贩,从街口到宾馆的位置只有几百米,但是徐拙足足开了十五分钟才算开到。
所以他车子没停,就继续向前开了过去。
这种人来人往的街道,开个小饭馆还不错,比如米线凉皮店或者热干面店,都会有不错的生意。
但是不适合开大型饭店。
别的不说,交通这么差,而且连个停车位都没有,你让人家吃饭的跑过来吗?
另外这种闹市的地方,开个大饭店,油烟机什么的嗡嗡响,很容易打扰到附近的居民,一个不慎就会产生冲突。
徐拙看了陈桂芳一眼,你可真会挑地方。
陈桂芳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我来的时候因为创建文明城市,这些摊贩都收了起来,交通很通畅,而且路边还有停车位……算了算了,还有两家呢,咱再继续看呗。”
第二个地方就是那个刚刚搬走不久的银行了。
跟之前的宾馆比起来,银行所在的位置就高大上了许多。
周围有商场,有写字楼,也有居民区,不愁客源。
而且银行里面的布局也挺不错的,上下三层非常合理,特别是一楼的大厅,层高居然达到了五米。
这种高度,非常适合开大饭店用。
快到银行的时候,陈桂芳给负责这套房子的中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要进去看房子。
结果电话那头说房主涨了一百万……
这就有点坐地起价的嫌疑了。
陈桂芳说道:“可能是我这两天打电话问得太多了吧,人家把价钱给涨上了……”
“这不是银行的房子吗?”
“不是,两个月前,银行就处理给了一个房产公司。”
陈桂芳对这房子挺熟悉的,不过没由来被人耍了,心理有些不爽。
徐拙走到前面路口的时候,直接打左转选择了掉头。
自己这边刚刚透露出一点想买的意思就坐地起价,他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
“小拙,做生意的人都这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将近三千万的总价多一百万,也很正常。”
赵金马劝解着徐拙,让他别多想。
徐拙笑着说道:“我拿钱买东西,干嘛要看卖家的脸色?这房子不看了,咱们直接去看那家售楼部吧,可以的话就定下来,不行就接着找。”
徐老板也是有脾气的人。
你让我不爽,就别挣我的钱。
再说这用的是家里的资金,对方这么明目张胆的涨价,让他有种合伙坑老太太钱的感觉。
售楼部的位置相对来说偏一点,因为周围都是新交工的楼盘,入住率不算高。
不过周围的配套设施倒也齐全,大型商场、商业步行街、医院、学校等全都已经进入正轨。
最多到后年,这边就会成为跟市中心一样热闹。
而且更让徐拙满意的是,售楼部前面有一大片配套的停车位,他数了数,差不多有三十个。
这点挺让他满意的。
而且售楼部就在一个超大型的高档小区门口,等它们入住小区之后,就会是店里的潜在顾客。
不错不错。
比那两家强不少。
下车后,两个售楼部的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他们开门之后,几人进去。
首先是一个超大的大厅,至少有五米高,让整个一楼看着亮堂了很多。
现在里面还摆放着巨大的楼盘模型,地上散落着各种宣传册。
墙上还挂着卖房子的各种宣传语。
不过这些收拾出来后,就能当成餐厅使用。
而且这么大的厅,可以摆不少桌子,接待前来就餐的散客。
不用再像现在的四方面馆那样,每到饭点儿就得排队叫号,虽然显得生意很高,但是顾客体验却容易打折扣。
毕竟四方面馆那边不是景区,大家去面馆是为了吃饭,可不是跟网红那样为了打卡。
这个大厅,比四方面馆整个餐馆的面积都大,到时候能摆放的桌子也更多,终于不会被顾客吐槽需要排队了。
大厅后面还有一排房间,是当是售楼部的会客室。
一般是接待有意向买房的顾客。
徐拙在这里转了一圈,觉得把这些房子打通后,正好可以作为店里的厨房。
这厨房的面积可真不小,至少有三百平米。
终于可以跟大饭店一样,把后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了。
甚至还能把冷库也分成好几个。
乘坐电梯来到楼上,二楼全都是各种办公室,这些稍微一改造,就能作为饭店的包间。
三楼除了几间比下面大一些办公室之外,还有一个会议室,另外还有一个将近二百平米的露台。
会议室可以做成那种能摆好几桌的大型包房,而几个老总的办公室也能改造成豪华包间。
这些都可以自由发挥。
至于露台,徐拙觉得到夏天后,可以弄个露天烧烤之类的。
不过现在只是初步设想,到底怎么规划,还得让小丫头的奶奶过来拍板。
整栋楼看完之后,徐拙又看了看后面的院子。
院子不小,至少有个三四百平米。
现在里面种着各种景观植物,虽然是冬季,但也郁郁葱葱的。
院子的一角,还有个可以供货车进出的后门,方便运送食材进来。
不错不错,这里前面带停车场,后面带花园式院落,太适合做饭店了。
不光徐拙满意,老爷子和赵金马也一眼看上了这里。
两人甚至已经开始为怎么布局进行争吵了。
陈桂芳看了徐拙一眼:“觉得满意吗?满意的话,我就开始跟他们谈价钱了,他们要三千四百万,我想再砍下来一些。”
确实得砍下来点,这里虽然好,但是毕竟有些偏,所以不能人家喊什么价位,自己就出什么价位。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这是做生意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里面积一共是多少来着?”
“不算露台的话,面积将近一千九百平方米,算上露台,差不多两千三,而且前面那么多停车场,后面还带那么大的院子,买下来绝对划算。”
售楼部的人絮絮叨叨说着,希望能买下来,这样他们也不用这么一遍遍的陪着看房子了。
最近的生意,实在是太难做了……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596章 炒红薯泥【求月票】
谈价钱是个拉锯战,不仅考验做生意的头脑,也是考验着双方的心理。
陈桂芳对这事儿很有把握,所以徐拙根本没有参与进去,而是跟俩老头又楼上楼上四处看着,规划着店里的布局和装潢风格。
又转了一圈,陈桂芳谈下来了几十万。
不过她对这个成果非常不满意,交了二十万定金之后,选择离开。
这几天慢慢跟他们磨。
反正现在才大年初十,根本不可能有竞争对手出现,所以不着急交钱,继续磨价钱为主。
再次回到赵记私房菜店里,赵金马忙不迭的说道:“小拙,你跟你爷爷在这吃了晚饭再走吧,正好我给你做一道炒红薯泥,让你感受一下中原菜的魅力。”
徐拙也没反对。
他确实很想尝尝赵金马做的炒红薯泥。
老爷子倒也没反对,因为赵记私房菜确实有几样菜味道很不错,算是赵金马的拿手菜。
陈桂芳就没这个口福了,她得赶紧去仓库那边,因为有一车广西来的香料要入库,她得去验货。
“儿砸,我先回去了,价钱的事儿你放心,等谈妥之后我就通知你奶奶交钱。跟上次一样,你爷爷奶奶出钱买下来,我和你爸爸出钱帮你装修……”
她还没说完,徐拙便说道:“装修的事儿,我找了个负责人,就是可可的奶奶,正好她想来咱们省城看看。”
陈桂芳倒是没反对,毕竟人家是美学教授嘛。
肯定比省城那些装修公司的设计师要强很多。
送陈桂芳离开后,徐拙回到赵记私房菜的店里,老爷子这会儿正背着手,看墙上赵金马跟各种名人的合影。
徐拙来到厨房,赵金马正在给红薯削皮。
赵记私房菜的后厨跟徐家酒楼差不多,掌勺的厨师也都是赵金马的徒弟。
现在不是饭点儿,后厨倒是不忙。
除了一些在切菜洗菜的帮厨之外,其他人好像都比较悠闲。
见到徐拙过来,赵金马笑着说道:“做炒红薯泥,要用这种红茬红薯,这种红薯水分软糯可口,淀粉含量适宜,最适合做红薯丸子和炒红薯泥之类的菜品。”
红薯分为好几种,比如做粉条用的大红薯。
这种红薯个头大,淀粉含量高,吃起来口感很差,但却是做红薯粉条的主要原料。
第二种就是赵金马拿着的这种红茬红薯。
这种红薯甜度适宜,淀粉含量适中,最适合煮粥或者加工各种甜味菜品。
第三种则是这几年流行的黄茬红薯。
这种红薯也被称之为蜜薯,甜度高,淀粉含量低,烤熟之后,红薯呈半流体,可以直接用吸管吸到嘴里。
赵金马削红薯皮的时候,削得很厚,因为红薯的最外层,是纤维层,把这一层削掉之后,做出来的红薯会少很多纤维,口感上会更好。
红薯削好之后,他清洗一下,把红薯切成厚片,摆放在盘子中,然后放进蒸柜中,把水蒸气调整到最大,进行蒸制。
“这种红薯要蒸半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蒸透,不然红薯泥中会有小疙瘩,影响口感。”
等红薯蒸熟的时候,赵金马领着徐拙,给他讲了一下当年开赵记私房菜的过往。
还把曾经来店里吃饭的各种名人领导介绍了一遍,听得旁边坐着的老爷子直咧嘴:“哟哟哟,跟个小孩儿炫耀玩具一样,有意思吗?”
赵金马无奈的撇撇嘴。
他不想跟老爷子吵架。
但是这老头每次张嘴,都让赵金马气血上涌。
幸好自己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不然早晚要猝死在他面前。
等红薯蒸得差不多的时候,赵金马领着徐拙来到厨房,把蒸柜中的红薯端出来,放在一边晾凉。
这一步不能省,因为红薯块在晾凉的过程中,也能吸收一些水分,达到软糯的目的。
不然刚蒸出来的红薯,做起来不仅烫手,还很干,不好操作。
等红薯摸起来不烫手的时候,赵金马开始把红薯做成泥。
他刚开始说的时候,徐拙还以为要用手像和面一样把红薯抓成泥呢。
但是看到赵金马拿起菜刀,徐拙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果然,赵金马把红薯片放在洗刷干净的菜板上,然后拿着菜刀,平放在在红薯片上,用力挤压。
红薯片立马变成红薯泥从一侧挤压了出来。
赵金马继续碾压,有规律的把所有的红薯片都压成了黏性十足的红薯泥。
“赵爷爷,为什么不用手抓,而是用菜刀挤压呢?”
赵金马笑着说道:“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把红薯挤压成质地细腻的红薯泥,还能预防里面有没熟透的小疙瘩,而且通过这样既能,也能去掉里面一些比较长的纤维丝。”
在西方厨房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
刨丝需要擦丝器。
做泥需要破壁机。
各种各样的工具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是在中餐师傅手中,一把刀就能搞定一切。
可以切丝切末,也可以像赵金马这样,把蒸好的红薯挤压成泥。
等所有红薯片全都被挤压成红薯泥之后,徐拙问道:“可以炒了吗?”
赵金马摇摇头:“不行,还得把这些红薯泥过滤一下,这里面,有一丝一毫的渣滓和纤维,就会让一锅红薯泥毁于一旦。”
说完,他拿了一块细网纱布,用水清洗干净后平铺在一个盆里。
然后把菜板上的红薯泥,用菜刀刮进去。
接着他抓起纱布的四角,将里面的红薯泥包裹起来。
慢慢收紧,让里面的红薯泥透过纱布的网眼挤压出来。
这是个很费劲的活儿。
需要用手腕和手指的巧劲儿。
等红薯泥挤压过后,还真的过滤出来了一些红薯纤维。
接下来,就该炒红薯泥了。
赵金马根据红薯的重量,取来差不多有半碗白砂糖。
然后他把锅架在灶上,倒入量少花生油,烧热后把锅滑一遍,然后倒出来,重新加入花生油。
再次烧热后,把准备好的白砂糖倒了进去。
“做炒红薯泥需要先把糖炒化,这样糖的味道才能彻底融入到红薯泥中,不然把糖加在红薯泥中的话,甜味儿会不均匀。”
他一边说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白砂糖。
等糖全部化完,彻底融入到油脂中以后,赵金马端着刚刚过滤好的那些红薯泥,倒进了锅里。
————————
今天家里停水停电,跑咖啡厅凑合着写了这么多,今天就不加更了哈,明天我再五更走起。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597章 会发光的美食【求月票】
红薯泥倒进锅里之后,赵金马就拿着勺子,不停的朝一个方向搅动了起来。
刚开始,那些浅色的糖汁跟红薯泥还有些融不到一起,但是随着赵金马的搅动,糖汁逐渐融进了红薯泥中。
而红薯泥也不再黏在一起。
而是在勺子和热力的作用下,逐渐散开,逐渐变软。
一边炒,赵金马还一边给徐拙讲解着炒红薯泥的步骤。
炒红薯的关键点就在于炒糖。
炒糖不仅关系着炒红薯泥的甜度,而且还跟成品的色泽有关。
有些厨师把红薯泥炒成枣红色,在炒糖的时候就会把糖炒得时间长一些,等锅里的糖汁变成赤红色之后再把红薯泥倒进去。
有些厨师喜欢颜色浅一些的,就像赵金马这样,把糖炒化,糖汁发黄之后就把红薯泥倒进去。
这样炒出来的红薯泥呈浅赤色,更容易进行色泽上的搭配。
正常的炒红薯泥是不放其他配料的,不过单纯的红薯泥放在盘子里,颜值有些低。
所以现在一般都会放一些山楂粒或者类似的甜味果脯,通过这样的搭配,增加一下炒红薯泥的卖相。
“一份合格的炒红薯泥,要达到三不沾:不沾盘、不沾勺、不沾牙,假如吃着粘黏,说明做炒红薯泥的师傅不合格,或者偷懒了……”
赵金马的手就没停过,一直在锅里顺着同一个方向搅动着。
锅里的红薯泥变得非常润滑,完全不沾锅底,就顺着勺子的力道,不停的在锅里转圈,看着跟玩游戏一样。
不过徐拙知道,没有一定的勺工,根本就别想达到这种效果。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这个道理在烹饪圈非常有市场。
随着锅里的蒸汽不断飘出,红薯泥也逐渐变得粘稠起来。
赵金马把锅端起来放在灶台边上,徐拙以为他要出锅,刚准备把盘子递过来,结果看到赵金马舀了一些猪油丢了进去。
然后放在灶上继续翻炒。
“这是我从三不沾的做法中学的,锅里加猪油的话,红薯泥的口感会更加润滑,而且香味儿也更足。不过也不能放太多,放多了吃着会发腻。”
他一边搅锅,一边给徐拙讲解着做法。
赵金马说的三不沾,是林州地区的著名甜品,也叫桂花蛋,是用蛋黄淀粉白糖搅拌均匀后,用猪油炒制的一道甜品。 萧萧梦里天使来
徐拙曾经吃过这道甜品。
原本以为有猪油的存在,吃起来口感应该会很腻。
没想到恰恰相反,吃进嘴里完全没有油腻的感觉,口感爽滑细嫩,略带一点嚼劲,绝对超乎想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