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年书一桐
太后打开一看,“四二签:上签酉宫:目莲救母,君皇圣后总为恩,复待祈禳无损增,一切有情皆受用,人间天上得期亨。
诗意:此卦天垂恩泽之象,凡事成就大吉也。
解曰:天皇降恩,始终莫忘,晨昏礼念,可宜烧香。”
太后自然也清楚目莲救母的故事,正因为此,她也糊涂了,她也以为这个孙子所求的肯定是姻缘,怎么来一个目莲救母?
不过这倒是解了目前的困局,看来,这场法事真就是天意,躲不过去的。
尽管如此,太后仍是开口问道:“恒儿,你求的是什么?”
“我,我,我求的是。。。”让他当面承认自己求的是姻缘,这话朱恒委实说不出口。
一旁的方丈见年轻人脸红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阿弥陀佛,善哉,不管朱施主求的是什么,定能心想事成,这签文上说了,‘此卦天垂恩泽之象,凡事成就大吉也’,还请施主尽管宽心就是。但有一点,‘天皇降恩,始终莫忘’。”
“还请方丈大师明示。”朱恒恭敬地问道。
此时的他并不清楚坤宁宫怨灵一说出自这位方丈大师,自然也不清楚正是眼前之人提出由他来主持这场法事,他只是单纯地敬畏所有的方外之人,尤其是得道高僧。
再则,这签是自己抽出来的,是他净手上香祈福之后摇晃了九下之后掉出来的签文,是真正的天意,由不得他不信。
“阿弥陀佛,施主,答案明明就在你心里,又何必太过执拗呢?”方丈双手合十,说道。
这话朱恒听懂了。
天垂恩泽,天皇降恩,既是沐浴皇恩,又怎么能不知恩感恩呢?
“敢问大师,我母亲,真的怨灵不散?”朱恒轻声问道。
这一刻,他对自己之前的坚持有了一丝的动摇。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可我母亲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也非吝啬贪婪之辈,她品行高洁,又具慈悲之心,怎么可能会去害人?”朱恒辩道。
“朱施主想必也听过一句话,爱生痴,痴生怨,怨生恨,若离于爱怖,无爱亦无憎。”
这话朱恒虽没有听过,却瞬间被打动了,爱生痴,痴生怨,因为怨意味着求而不得,所以怨生恨,这九个字很好地诠释了母亲对父皇的一生。
原来如此,也难怪母亲的怨灵会不散了。
他是母亲的儿子,这一生,他会不会也重复母亲的旧路?也会因痴生怨,再由怨生恨?
不对,大师方才说过了,得此签者天垂恩泽,凡事成就大吉,他不求凡事,他只求一事,一事即可。
“阿弥陀佛,施主放心,只要施主肯一心向善,所求皆有所得。”方丈看出朱恒此刻心智不宁,再次出声劝道。
“还请大师放心,我这个孙子最是心软善良,断不会作恶的,还请大师帮忙看看他的姻缘。”太后替朱恒问了出来。
“阿弥陀佛,凡事成就大吉,已无需再求。”方丈合十说道。
太后方醒悟过来,一笑,“也对,是我愚钝了。”
“不敢。施主是爱孙心切,可以理解。”方丈见太后认错,忙躬身回道。
“敢问大师,倘若要主持我母亲的法事,我这双腿,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晚辈究竟该怎么做?”朱恒意识到这场法事只怕是躲不开了。
太后见朱恒总算想通了此事,激动得起身上前搂住了他,“我的儿,你总算明白祖母的一番苦心了,祖母这下是真的安心了。”
朱恒伸出双手,回了祖母一个拥抱,并轻轻地拍打了几下祖母的后背以示安抚。
不管怎么说,老人家为了他一再落泪,且还当着一个外人的面,他很是不安。
说实在的,他之所以答应做这场法事,初衷并非是因为祖母,而是因着自己抽中的签,又因着那几句签文,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抵制此事。
就当是为了自己,就当是还母亲一个安宁,希望这场法事过后,母亲能真正的放下父皇,离于爱怖,无爱亦无憎,放下过往,重新投胎去做个新人。
他如是想。
不过此刻又添了一条,就当还了祖母这些年的眷顾,让老人家不再为难。
庆荣华 第二百四十一章、微服出游
解决了朱恒主祭这一难题后,太后才命人去传唤曾荣,她对曾荣的命格的确很有兴趣。
尽管她明知孙子求的签文和曾荣相关,尽管她也愿意替孙子留住这个女孩子,可留住和留住是大不一样的。
再怎么说,曾荣也是宫女出身,别看她现在升了女官,可做朱恒的嫡妻是不可能的,顶不济封她个侧妃到头了。
可问题是,朱恒的身子大夫看过,说是不大可能会人道,因而,这妻子人选着实令她为难,出身好的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不干,出身差点的又怕传出去不好听,毕竟再怎么说,朱恒也是正宗的皇家嫡长子。
因此,她想让方丈大师看看曾荣的命格,看她命里有无富贵有无子女等。
“回皇祖母,孙儿命曾掌事和阿梅两人去街里买点市井新鲜玩意。对了,说到这,皇祖母,孙儿也想出去转转,领略领略外面的市井烟火气,孙儿长这么大,头一次出宫,连一次街也没逛过。”朱恒求道。
“这?”太后看着孙子的两腿,为难了。
难得孙子想通了愿意出去见人,可外面的街市人多车多的,他一个残疾人,万一被冲撞了怎么办?
“皇祖母放心,有江南江北跟着我呢。”朱恒见老人家有松动之意,忙道。
“阿弥陀佛,太平世道,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还请两位施主尽管安心。”方丈开口了。
方丈开口了,太后岂有不应之理?
她这次出门带了四个暗卫,回头命两名暗卫跟着应该出不了岔子。
“阿弥陀佛,朱施主不妨再听老衲一言,还请换身衣裳出门。”方丈大师见朱恒推着轮椅就要往外走,再次劝道。
“也对,这头一个要换的是发冠。”太后也回过味来。
好在他们出门一般都会带一身备用衣裳,朱恒很快在袁姑姑的帮助下解了头上的墨玉紫金冠,仅用一根墨玉簪子把头发绾住,衣裳也换成一件八九成新的紫红色蜀锦夹袄,也是织金锦的,但没有云锦名贵。
谁知太后见朱恒换好衣服后,自己也心动了,她也很多年没有上过街没有领略过所谓的市井烟火气了。
于是,太后也向袁掌事借了身衣裳,也命她给她换了个简单的圆髻,同样也只插了根金簪。
“孙子,你皇祖母这身打扮如何?像不像街里的老婆子?”太后扯着身上的衣服问朱恒。
“皇祖母,孙儿也没见过街里的老人家穿什么,不过皇祖母穿什么都好看,气度不一样。”朱恒笑道。
“臭小子,也没见你这么会说话过?”太后也有心情和孙子逗趣了,这一趟收获着实很大,最主要的是,孙子的心结没了,她的心结也解了。
朱恒笑了笑。
别说太后没想到,他自己也没想到,短短的两天之内,自己的心境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而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曾荣。
想到曾荣,朱恒命江南江北先去街里把这两人找回来,因为他们几个要从寺庙的后门出去,据悉,大门外有不少人等着看太后的仪仗队出现呢。
曾荣和阿梅两个也没走远,普济寺大门外的那些小商小贩并未走远,再则,路边还有不少等着看热闹的路人呢,正好也可以兜售他们的商品,只是这些东西里没有朱恒要求的新鲜货,挑来挑去的,曾荣挑了两个风筝,几个草编的蝈蝈、蚂蚱,还有几样零食,虽没有宫里的美味,可好歹是朱恒没有吃过的。
两人也拿不了多少东西,因而江南江北找来时,她们两个也正往回走呢。
得知太后要亲自带着朱恒去逛街,曾荣猜想多半是太后的心愿已了,想要补偿一下朱恒,就是不知这补偿能否令朱恒多年郁结于心的悲伤稍稍淡化些。
不过当曾荣和阿梅两人回到寺内,站到朱恒面前,看到朱恒舒缓的笑颜时,曾荣着实吃了一惊。
看来,这方丈大师果真道行不浅,短短的半个时辰不但说服了朱恒,还开解了他不少,就是不清楚,这一次他们给朱恒许诺的又是什么?
联想到太后之前叫的是她和朱恒一起来面见这位方丈大师,为免对方留意到她,曾荣没敢开口说话,而是躲在了阿梅身后,尽量减低自己的存在感。
好在太后这会也是一心想要出门,因而,他们几个人很快就由方丈大师亲自送到寺庙后门,后门出去,是一条街市,也就是朱恒看到的市井气。
这条街市曾荣和阿梅两人都来过,两边的商铺卖的大多是和佛家有关的手工制品,比如各种玉雕和木雕的佛像或挂件,以及版画、字幅、绘画等,工艺有好有差,价格自然也不一。
此外,还有卖各种吃食的,各种饼类点心,自然也少不了餐馆酒肆等。
曾荣和阿梅领着众人进了几家门面和口碑都还不错的店铺,朱恒挑了几样喜欢的小玉雕和木雕买下来,曾荣则挑了几幅版画,是关于佛家小故事的。
“回老夫人,难得出门一趟,不如小的请老夫人和公子下顿馆子吧,小的听闻附近正经有几家馆子味道不错,不知老夫人和公子可有意愿尝个鲜?”曾荣站在一个十字街口提议道。
“祖母,孙儿正有此意,不知祖母可否成全?”朱恒双手抱拳向太后行了个礼。
“也罢,既然出来了,索性就玩个痛快。”太后见孙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哪里还会吝啬于这点时间?
馆子是曾荣挑的,是上一世徐靖领她来过的,两名侍卫先去要了一个包间,曾荣几个进去时,直接上了二楼的包间,曾荣把靠窗的位置留给了太后和朱恒,从窗户往外看,正好可以看到聚茗轩茶楼的牌匾。
曾荣指给了太后和朱恒看,说起了她和阿桃那次闯进去喝酸梅汁的经历。
曾荣把这次经历当成她进京后第一次开的眼界,再加上她学起来声情并茂的,倒勾起了太后的好奇心,说是一会定也要去尝尝。
庆荣华 第二百四十二章、心药
这顿饭,是曾荣点的餐,太后是有四十多年没下过馆子,朱恒是从未进来过,因而两人均不清楚民间的菜肴和宫里的有什么异同,这菜究竟该怎么点。
可巧这个季节正好有野菜上市,曾荣为了让大家尝个鲜,点了香椿摊鸡蛋、干炸香椿叶、粉蒸槐花、榆钱叶饼四道宫里没有的野菜,另外还有干炸小河虾、花椒叶子炖黄花鱼、酱大骨头、卤猪蹄子、烤羊腿、叫花鸡等六道荤菜,主食是荠菜馅饺子。
当然,大骨头和猪蹄子、羊腿、叫花鸡都是熟了后拆解端上来的,每道菜端上来后,曾荣和阿梅两个负责试吃以及讲解每道菜的来历。
“启禀太后和二殿下,下官绝没有对二位不敬的意思,只是个人觉得这几道野菜味道尚可,想请二位尝个鲜。再则,这几道野菜也是各有各的好,比如这榆钱,它可以健脾和胃、安神助眠和止咳化痰,还有这香椿,可以健脾开胃利尿解毒,这道槐花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润肺,就是不知二位能否适应这口味。”曾荣试过菜之后,站在太后身后,指着这几道野菜解释道。
“哀家小的时候也吃过这槐花饼,那会家里有个厨娘手特别巧,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就会把后花园那两棵槐树的花拿来做各种吃食。对了,还有你方才点的荠菜,她包的荠菜馄饨也特别味美。可惜,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哀家都想不起来什么味道了,正好,今日借我们阿荣的光,回味回味。”太后乐呵呵地说道。
这人心情一好,看什么都顺眼,更别说,这几道菜确实是宫里见不到的。
“多谢太后体谅。”曾荣听了松口气,忙替太后先夹了一筷子的槐花送到她面前的碟子里。
太后夹起来送进嘴里细细品了一会,点点头,“没错,就是这股子花香味特别,这一入口,全都想起来了。对了,阿荣,你方才指出这几道野菜的功效,你怎么懂这些药理知识?”
“回太后,药典局有一本《百草集》,我闲来无事就翻阅翻阅,小的听说,药补不如食补,有些小毛病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加以调节,比吃药要略强些。”曾荣躬身回道。
“你这孩子有心了。”太后点点头,再次动了心思想把曾荣弄到朱恒身边。
曾荣见太后听了这话瞟了阿梅一眼,猜到她老人家想什么,陪笑道:“回太后,下官这点心思是跟阿梅姐姐学的,阿梅姐姐照顾人才细致呢,她是地道的京城人,这几道吃食还是她曾经跟我提到的呢。方才出去买东西,也是她告诉我,哪些吃食是京城比较出名的且宫里又不常见的,做法粗糙有粗糙的味道,工艺细致有细致的口感,不知太后以为然否?”
太后瞥了曾荣一眼,抿嘴笑了笑,道:“好赖都由你说了,哀家竟是无从反驳了。”
一旁的朱恒也是灿然一笑,“皇祖母这话说的极是,曾姑娘每次劝人惯会胡搅蛮缠,且每次均令人无法辩驳,这也是一种本事,孙儿是服了。”
“那是二位偏疼小的,小的才敢斗胆放肆。好了,两位说了也说了,笑了笑,一会多吃点,开动吧。”曾荣说完看向了袁姑姑,见袁姑姑点头,这才开始正式给太后布菜。
朱恒那边自然是交给阿梅了。
待这对祖孙用完,曾荣才和阿梅、袁姑姑三个坐了下来,那几名侍卫在隔壁屋子早就换着吃上了。
一时饭毕,太后果然要去尝尝那酸梅汤,曾荣只得告知,那家店偶有读书人集会,且大多为世家公子,曾荣担心大家认出太后和朱恒来,毕竟上次朱恒给众人的印象太深了。
因此,曾荣的意思是打发两人先去查看一番。
江南江北两人领命去了,不到一刻钟就回来了,说是太学十余名弟子在集会,其中有三殿下和两位宗室子弟,镇国公世孙和镇远侯世子以及威远侯世孙,另外还有几位朝中大臣之子。
“有点意思,祖母,不如我们也过去看看,吓唬吓唬三弟他们?”朱恒一听朱悟又在结交这些世家子弟和官员子弟,笑了笑,装作淘气说道。
太后自然也清楚朱悟所谋是什么,只是这当口她不想挑破,倒不是认同朱悟的做法,而是不想和皇贵妃那个女人起冲突,她都过了六十,还能护朱恒几年?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和皇贵妃结仇,为的就是不想让那个女人把仇恨转嫁到朱恒身上。
只是这些话,她没法当着外人说透,因而,她提议回宫,毕竟他们出来也大半天了。
朱恒还没玩够呢,一听回宫,顿时有点蔫了,还有一点,回宫后曾荣肯定是要回药典局,可他还想跟她再待一会,还想听她在自己耳边细细地说着那些他从不曾领略过的市井风情和坊间传闻等。
“听话,你下次想出来,可以找人陪你出来,只是别走远了就成。”太后摸了摸孙子的头,说道。
皇室从没有圈养皇家子弟的习惯,朱恒是特殊,是因为腿疾他自己不想见人,一般的皇子和宗室子弟到了十五岁会进太学和那些世家子弟一起进学,一方面是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另一方面也是拉拢君臣关系。
从这一点来说,朱悟和那几大世家子弟来往倒也无可厚非,只不过那个女人太过张扬,朱悟到底还是年轻,尚不知过犹不及的道理。
有了太后的许诺,朱恒的眉眼再次弯了起来,尤其是那双眼睛,再次笑开了花,连太后也被他晃了一下神,似乎很久没见孙子这么开心了。
看来,以后可以适当地放他出来走走,孩子的心病自然也就解了,难怪老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找对了人,可比什么药都管事。
想到这,太后又有些忧心起来,自家孙子心思重,第一次动情,万一将来只肯认准曾荣一个可如何是好?
庆荣华 第二百四十三章、开脱
曾荣见太后前一刻摸着朱恒还满是爱怜,后一刻却又忧心忡忡的,饶是她再聪明,也没猜到老人家心里在纠结什么。
好在太后也没纠结多久,亲自推着朱恒到门口,把人交给两名侍卫,阿梅领着大家从另一条街口穿插到寺庙的小门处。
半个时辰后,曾荣一行回宫了,在西华门下了马车后,曾荣直接回的药典局。
那三个人均没在药典局,只有小刘守在小炭炉前给朱恒煎药,据小刘说,崔元华和杜鹃去乾宁宫了,好像十皇子又不太好了,说是好几位御医都过去了,小李子则去司药司领药了。
“昨儿不是听闻有好转的么?”曾荣问。
昨天下午她去见王皇后,王皇后还有心情说笑呢,怎么才一天工夫又加重了?
看来,有人是按捺不住了,非要逼着朱恒出来做这场法事啊。
幸好今日朱恒想通了,否则,这一关对他而言,还真是个大考验,还有太后那,只怕也是左右为难。
不过说到这事,曾荣至今仍有几分好奇,那位方丈大师究竟用什么手段说服朱恒,可惜,方才人多,她一直没机会问出口。
小刘子并不清楚十皇子的病情缘何又反复,倒是从太医署回来的小李子说,是因为皇后回坤宁宫收拾了几件十皇子的换洗衣服,可能是这些衣裳上沾染了先皇后的怨灵,因而十皇子穿上后又病倒了。
对这个说辞曾荣自然是嗤之以鼻,但她担心若是传到朱恒耳朵里,只怕又会伤到他,毕竟他已经退让了,已经答应主祭了,可这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
申时三刻,又到了曾荣给朱恒送药之际,崔元华和杜鹃两人还未回来,曾荣没再等下去,叮嘱小刘和小李一声,拎着食盒出了药典局。
好巧不巧的,在慈宁宫门口,曾荣又碰上了皇贵妃和几位嫔妃们,皇贵妃一眼瞥见曾荣手里的食盒,顺口问道:“皇上今儿给太后送什么了?”
曾荣一听,对方似乎不清楚自己在给朱恒送药,有心想撒个谎,可又担心皇上那边会说漏了,到时再以一个大不敬之罪治她,这后果她担不起。
“回皇贵妃娘娘,是药。”曾荣说了实话。
“药?什么药?”童瑶转过了身子,显然,这答案不在她意料中。
“回皇贵妃娘娘,下官不清楚,下官只是奉命前来。”曾荣斟酌着说道。
这话虽然含混,倒也算不上撒谎,皇上只是命常德子送来一张药方子,只说给慈宁宫送去,并没说这药方是给谁的,治什么病,而作为下人,奉命行事是本分,不该打听的绝不能瞎打听。
童瑶显然是不太信这话的,只是这两天她被坤宁宫那边牵扯了太多精力,一时没有顾上曾荣,但她收到消息,说是今儿太后去普济寺带了朱恒和曾荣一起。
因此,这药,只怕多半是给朱恒送来的吧?若是太后,有什么必要大老远让曾荣送来?
可皇上又因何要给朱恒送药呢?莫非,他心里最看重的是朱恒?
曾荣虽没有抬头,可余光隐隐感知到皇贵妃散发出来的怒气,略一寻思,她猜到问题出在哪了。
只是这当口,她不好主动开口解释,怕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正犹疑不决时,只见对方问道:“对了,今儿上午十皇子在乾宁宫发病了,怎么没见你过来?”
曾荣一听这话,猜到准是她上午出宫一事被对方探知了,倒是正好给了她一个为朱恒开脱的理由。
“回皇贵妃娘娘,上午下官奉皇命陪太后去普济寺上香拜佛了,皇上说,太后近日郁结于心,命下官好生陪侍一二,以报皇恩。”
童瑶见曾荣没敢撒谎,说了实话,且也解释了这药的去处,也不想多事,笑道:“既是奉命,就好好当差,去吧。”
“娘娘们先行。”曾荣退后两步,躬身立于一旁。
童瑶见此,越发满意了,扶着身边的宫女,款款离开了,后面跟着几个嫔妃有认出曾荣的,看向她的目光有好奇、有探究、也有嘲讽。
曾荣一概回了对方一个笑脸。
待这些人走出几丈远,曾荣这才进门,先去见的太后,被一名宫女拦在门外了,说是太后上午出去大半日,下午回来又被这些嫔妃们闹了小半天,这会累了,刚躺下歇着。
见此,曾荣又直接进后院来见朱恒,朱恒刚沐浴完,头发尚未干,小海子正用干棉布帮他擦拭呢。
“阿梅姐呢,她怎么没帮你?”曾荣心下疑惑,这差事不该是阿梅干么?
朱恒看着她双眼说道:“小海子和小路子伺候我多年,我习惯了他们。”
这一解释,曾荣反倒不自在了,忙把头转过去,把药端出来放桌上,“这药快凉了,先喝了,我还有事,先回去了。”
“你站住。”朱恒意识到不对劲了,貌似自己说错话了。
于是,他向小海子努了努嘴,小海子忙拉小路子出去了。
朱恒自己推着轮椅上前两步,向曾荣伸手,“把药碗给我。”
曾荣转过身,把药碗送了过去,朱恒端起药碗一口喝尽了,曾荣倒了一杯温水,递上去伺候他漱了口,方问起上午在寺庙里方丈大师究竟和他说了什么。
“也没什么,是我自己想通的。”朱恒说起了他抽的那支签和签文内容,不过隐去了抽签之前他许的愿望。
“你信不信因果轮回?”朱恒问她。
“我信,但是这事也太巧合了些,难不成真是你母亲的怨灵作祟?”曾荣委实不愿意相信一个痴迷于李清照的女子会如此纠缠放不下。
“原本我也不信,方丈大师说了九个字,爱生痴,痴生怨,怨生恨,我母亲,对父皇,想必就是如此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