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韩熙载微笑道:“点苏宸做状元,官家和诸位大臣,没有异议吧!”
李煜闻言,干涩一笑,微微点头。
即便心中有些嫉妒了,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苏宸中状元,理所当然了。
.........
苏宸这几天一直安心在家里等科举成绩揭榜,并没有太担心。
毕竟他用了苏轼的诗词文章三首,可以说,文采横绝,足以傲世了。
哪怕李煜看了,也得佩服无比。
因此,苏宸觉得,状元之位,十拿九稳了。
倘若在北边的宋国,那还真不好说,因为科举考试,文采于其次,讲究科举文章,立言、适用、治国之论等。
给出一个题目,围绕题目来发挥,考究临场考试的真才实学,苏宸过去,光会被一些诗词文章,是没用的。
也只有在南唐,这个从国君,到士大夫,都注重文学性,忽视了实用性,才适合苏宸这次的考试。加上韩熙载的配合,对题目的大而空,广而泛,便于苏宸引用名人诗词进来。
可以说,这两个条件才是关键,否则,苏宸很难有把握考进三甲。
转眼就到了放榜之日,苏宸并没有亲自去贡院墙外看榜,但是,他中状元的消息,很快就被彭箐箐、荆云飞奔回来相告。
“中了中了,苏宸你中了,我发财了,哈哈!”彭菁菁已经笑的有些发狂了。
“苏公子,你中状元了。”荆云气喘吁吁,也是一脸兴奋地禀告。
苏宸站在院内,轻轻点头,含笑站立,并没有表现的如何失态,但内心总算是送了一口气。
有了这个状元身份,他在这个时代,就更容易立足了。
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进入朝堂,辅助韩熙载,完成一系列政治改革,争取让南唐重新振作起来,抵御北宋的进攻。
只要南唐保住了,他的地位和财产、特权等,才能守住。
“苏宸哥哥真的中状元了呀,太好了。”杨灵儿笑的合不拢嘴了,真心替自己这位义兄高兴。
片刻后,有送榜的官差来到了苏府,给苏宸来道贺送榜,代表朝廷来传达,使其家喻户晓。
苏府外,围聚了不少人,都在看热闹。
一名官差恭敬说道:“恭喜状元郎,请您在明日辰时入宫,官家在金銮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后,有谢恩仪式,和赐马游街、参加曲江宴。”
“知晓了。”苏宸说完,让灵儿拿了赏钱,给报喜的官差打赏。
“我等告退,不打扰状元郎了。”官差拿到赏钱,很识趣地离开。
苏宸转身,看着一脸兴奋的彭菁菁、杨灵儿,露出笑容,回到南唐一年多,终于彻底翻身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一十八章 浩然正气
苏宸中状元后,迅速被传开,金陵城内许多人都知晓了。
“江左苏郎,高中状元!”
“江左第一才子,名不虚传啊!”
“我押了三百贯钱,这下能大赚一笔了。”有人兴奋大叫。
由于苏宸的才名在外,所以不少人押他中状元。
但赌注这种事, 不是所有人都会押一个人,像其它才子,如洪州解元卢敬,信州解元崔东升、太学的贡生陈君集等人,也有人下注。
“靠,我押是洪州解元卢敬,完了!”
“我压得是金陵才子陈君集, 全部亏掉了。”
这一幕, 金陵城内不同地方上演,几家欢乐几家愁。
最高兴的莫过于苏府了,张灯结彩,不少朝廷权贵登门祝贺。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苏宸,即将成为朝堂新贵,没有中状元之前,就已经炙手可热了,救过皇后、皇子的命,才名有如此大。
如今成为状元,未来肯定前途无量。
除了宋党的人没有登门祝贺,只派人送来物品外,孙党和新党的人都过来了。
韩熙载、徐铉、钟谟、高越、徐锴、张易等人,聚集在苏府,享受苏宸亲自下厨烧菜的待遇,而且上等的五粮液拿出来,给这些当朝权贵享用。
“哈哈, 苏府的五粮液,可是佳酿啊,说是五十三度的浓香酒,比以前的清酒、黄酒的都香醇!”徐铉拍手叫好。
韩熙载笑着捋须:“是啊,徐贤弟也好这口。”
徐铉叹笑:“虽不如韩兄懂酒、嗜酒,但这五粮液,却是极好,值得一品。”
“苏宸,还等什么,快让下人上酒。”
几个喊话苏宸,后者也不得不吩咐下人,把这半年内,酿制有限的高度数蒸馏五粮液拿出来,款待几位朝廷大佬。
没办法,他还得混仕途,这些朝中大臣最低也是三品下,在朝廷能量巨大,门生遍布金陵,绝对是孙党的中坚力量。
“好嘞,这就上酒, 几位大人,今日苏府五粮液管够!”苏宸也是豁达之人, 并不在乎存酒佳酿,他有钱购粮,又掌握技术,可以不断制作出来,只要这些大臣们愿意喝,他也愿意抱这些大腿。
很快,佳酿被端上几坛子,杯来酒往,众人畅饮起来。
到了后面,一边饮酒,一边玩着酒令,甚至即兴作诗,全都是文人士大夫聚会司空见惯的事。
苏宸找机会溜走,他就不玩着酒令了,肯定不如这些老家伙,现场出丑,有损他身上“江左第一才子”的名讳了。
他留下了润州三才子谭明俊、朱尧、叶琛,陪同这些大人。
这三人都是在润州时候,就跟苏宸熟悉,经过苏宸的训练等,当初也在府试中考过,成为了举子。
春闱前来金陵城参加润州考试,竟然都列入了第三甲,虽然名次靠后,但三人也十分高兴,今日也来到苏府拜访,感激苏宸的指导和教诲。
苏宸趁机把三人介绍给韩熙载、徐铉等朝廷重臣,随便有人看中三人才华和品行,许一门婚事,或是收为弟子,都是他们的造化,有了靠山。
谷衳
次日,苏宸入宫,与其它金榜题名的进士,一起面见南唐皇帝,李煜!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站齐,宦官读了最后的恩科榜单。
状元:苏宸。
榜眼:陈君集
探花:崔东升
呼声很高的洪州解元卢敬,在第二甲的第一位置,二甲有二十人。
第三甲有五十人,苏宸听到了谭明俊、朱尧、叶琛等熟悉的名字,
当然,最有荣光的还是苏宸,因为他的诗、词、文章,都堪称三绝,在南唐历代科举之中,从未出现过这等现象。
“苏宸,从今日起,你便是今科状元了,日后进入朝堂,当发挥才学,为国为民,多做一些有贡献之事。”李煜当着文武官员的面,特意提了一句苏宸,加强了重量。
“臣明白!”苏宸谦虚淡定,恭敬回复。
“谢恩吧。”李煜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话,需要在御书房说,而不是在金銮殿上。
“谢主隆恩!”状元苏宸领诸进士拜谢皇恩。
接下来,新科进士们,被御赐游街。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三甲的进士,都可以参与,按名次排列位置。
苏宸理所当然排在第一位置,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脚跨金鞍红鬃马,前呼后拥。
出了宫门后,旗鼓开路,可谓气派非凡。
队伍浩浩荡荡,经过了繁闹的朱雀街道,两旁的白姓,临街酒楼上的宾客,都在看着新科进士队伍。
“第一位的就是苏宸啊,江左第一才子,长的玉树临风啊!”
“仪表堂堂,难怪能成为状元啊!”
“听说了没,苏状元在春闱中,写了诗、词、文三绝,都是可以流传后世的佳作,可以说是历代状元中,文采最高的一位。”
“哪怕苏以轩不中状元,才华也无人能及,那些话本、小说、诗文集,早就传遍九州诸国了,咱们江南的才子,谁能做到这一点?”
百姓议论纷纷,都是围绕着苏宸展开,顿时让榜眼、探花、其它进士,都黯然失色。
毫无疑问,苏宸才是最闪耀,如同明月高悬,其它繁星点缀一般。
苏宸坐在马背,感受到万千目光,还有那种爱慕眼神来自许多年轻女子、闺秀等,他内心也有一些激动。
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诗登科后,心中默默念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此场面,他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感受带一股金陵气运加身一般。
不过,能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苏宸接受了成千上万白姓的称颂、爱戴,仿佛接受了金陵之地文渊之气,福至心灵,整个人更加通透一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一刻,苏宸似乎变得更加成熟了一些,没有完全的骄傲自大,而是心中增添了责任,自己要保住这一方江南百姓,心存一股浩然正气。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一十九章 各方反应
润州,徐府。
徐清婉手里那张几张宣纸,上面抄录着苏宸在春闱中答卷的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赋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起床看,走路看,坐在亭子要看,游湖要看, 站在阁楼上也看,入睡之前更会看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
“小姐,你已经看了许多遍了,怎么还看呀?”丫鬟实在看不过眼,提出了疑问。
徐清婉摇头笑叹:“写的太好了,诗写出了盛唐诗风,词开创了新的流派,文章又是一片可与岳阳楼记媲美的散文, 是不是状元已经不重要了, 苏宸注定要在文学史上留名的。”
“苏公子这么厉害啊!”
“江左苏郎,名不虚传!”徐清婉一边说,一边笑靥如花,提到苏宸的名字,她的脸上都带着一股欣喜和骄傲。
丫鬟一见徐才女的神色,就猜到小姐相思的厉害。
“小姐想不想见他啊?”
“嗯,有些”徐才女刚说一半,忽然觉得不对劲,自己作为主子、小姐,不能被丫鬟在打趣。
徐才女瞪了她一眼:“就你多嘴,管好自己的事吧!”
丫鬟抿嘴偷笑。
不过,经过丫鬟这么一提,徐才女对苏宸的思念更强烈了,心中想着去金陵之事,要付之行动了。
蜀都, 二皇子府邸。
孟玄钰接到了飞鹰传书, 摊开情报信息之后, 也露出会心一笑。
“苏宸当真中了唐国的状元,我就知道,以他的才华,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孟玄钰看到里面手抄的诗词和散文章,完全惊呆住了。
“这诗、这词,这文章,真是绝了!”
孟玄钰拍案而起,赞叹不已,一脸的兴奋;甚至脸颊上带着一股潮红,就好像刚做了一场剧烈运动般。
“如此文武全才,栋梁之材,不能为蜀国所用,实在可惜!”
孟玄钰很清楚苏宸的能力,用兵很有独到之处,分析运筹帷幄,很有战略眼光,精通格物, 可以提高经济, 造福百姓, 增加赋税, 蕴含治国之理。
这等人物,孟玄钰恨不得时刻把他留在身边,作为镇国公子。
宋国,汴京城。
赵匡胤坐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宦官总管王继恩走进来,递过了武德司的情报。
“官家,是江南唐国传来的情报,有关江左苏郎的。”
赵匡胤最近正为如何发兵南唐,而反复谋划,跟枢密院、兵部、户部等,确认兵马、水军、钱粮之事。
听到唐国的消息,他顿时来了感兴趣,接过密函,仔细观看。
谷櫁
大意就是唐国春闱结束,苏宸成为了状元,赵匡胤微微点头,这个苏宸果然有真才实学,没有名落孙山,而是发挥正常,金榜题名。
“官家,这是苏宸的答卷内容,在江南流传开了。”王继恩又递交了一张宣纸。
赵匡胤认真读完之后,也露出一丝讶然。
他虽然不是文人,文采也一般,但是,他驾驭了那么多文人大臣,欣赏水准还是有的,整个北方科举中,从没有出现过这等才子人物。
一个江左苏郎,吊打了所有北方才子,现在连汴京城内,甚至皇宫内,都在流传苏宸的诗词文章。
“这个苏宸,的确有才学,就是不知道对治国安邦是否有真正务实才学,派探子盯紧着他,一旦发现此人除了写诗文,还善于谋略和治国,就派人掠走,或是,免除后患。”赵匡胤神色严肃,已经高度重视起这个人。
王继恩点头说道:“已经派人盯紧了,据说苏宸现在投靠在韩熙载的门下,依附孙党,他善于经商,一年时间,就有了不低的身家财产,就看他这次进入朝堂,是否会递交治国之策了。”
“好,南下伐唐之战,刻不容缓,朕心意已决,于下個月初,命三军启动,压境江南!”
赵匡胤眉峰挑动,充满了威严。
.........
南唐春闱放榜,金銮殿传胪唱名后的第三日,举办了闻喜宴。
闻喜宴,唐宋朝廷特赐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之宴会。
赐宴之举,始于唐,唐贡举礼部放榜、关试之后,新及第进士大宴于城东南的曲江。又称曲江宴。宴会的场所在曲江亭子。
在安史之乱以前,各部都有曲江亭子,一般建在水池边上。
唐玄宗逃到成都之后,这些亭子大都被兵火烧掉了,只有尚书省的还在。进士宴会,就在曲江亭里举行,喝完了酒,泛舟池上,听歌看舞,成为惯例。
五代十国期间,各诸侯国举办科举制后,这一个项目,仍然保留,给新及第进士设闻喜宴,表示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
陪同人员,还有六部的一些侍郎、员外郎。
李煜、大周后、皇族的皇子、亲王、公主等,都有参加,成为一个盛会。
六部的官员,有些家里有女儿到了待嫁年纪,极为上心,观察新科进士们的外貌体态、举手投足的风采,想要选一个做女婿。
当然,被关注最多就是苏宸,但是,因为知道苏宸有了婚约,跟金陵府尹彭泽良的女儿彭菁菁有了婚约。
“可惜了,被彭府尹抢占了先机。”
“就是,听说连韩大人,钟大人府内的千金,也都没有机会,更别说咱们了,看其它进士吧,榜眼和探花也不错。”
永宁公主坐在皇族席位中,目光一直盯着远处的苏宸身影,望眼欲穿。
有几日未见了,还是春闱前见的,一直没有机会当面道贺,现在虽然看到了身影,但众目睽睽之下,她也没有机会过去相见,只能心中干着急。
周嘉敏过来,坐在永宁身侧,笑嘻嘻说:“看得着,够不到,很难受吧。”
永宁脸颊微红,伸手拧了周嘉敏一下,说道:“你还不取笑我,不提人家想办法吗?”
周嘉敏笑着说:“这有何难,等下欣赏歌舞时,我们提前离席,派人跟他捎个信儿,就可以在宫内角落见一见,不过时间不多,你可什么也干不了。”
“能见一面就好,还要干什么呀?”永宁略感惊讶。
周嘉敏凑过去,在她耳畔说了几句,顿时让永宁脸红如胭脂,伸手跟周嘉敏相互搔痒起来,还是大周后一眼望来,这才让两位怀春的少女,安稳下来,静如处子。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二十章 朝廷任命
李煜说了一些开场词之后,群臣举杯,共同给皇上、太后、皇后、皇族权贵们,一起敬酒,拉开曲江宴的序幕。
古代的宴会,自然少不了歌舞表演,宫廷歌姬很快出场, 一个个身材纤细,样貌俊美,跳着古风古曲。
领舞的花旦还唱起了一首词,正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琵琶、古筝、编钟等配乐,唱出了一股英气和豪情,一扫往日莺莺燕燕的词句。
孙党的韩熙载、徐铉, 新党的潘佑、李平等人, 早就对低吟浅唱、柔软华丽的花间词有所排斥,缺少了一股锐志和上取之势,但这首念奴娇却符合激进派、改革派的口味。
许多新科进士,都羡慕苏宸的待遇,毕竟,被当众唱出词曲,在官家、皇室勋贵、大臣面前,被表演一下,这是一种殊荣。
说嫉妒是有的,但是,没有进士站出来,挑战苏宸的状元地位。
毕竟诗词文三绝,让同届所有进士黯淡失色,他们自己写的,可以说平庸之作,完全没得比。
有些进士,穷极一生,未必能写出一首能传颂的诗词。
能留名的, 哪一位不是诗词、文坛的大家?
一个唐代进士、读书人很多,但能留下两句流传的,都不多,更别说苏宸写出那么多名篇了。
所以,没有人站出来要逆袭,也就没有狗血的斗诗、对对子的场面了。
宴会上,李煜亲自宣布,赐给状元苏宸十万铜钱,羡煞旁人。
但苏宸内心却不以为然,因为十万赏钱,听着巨额,但其实只是十万个铜钱,十万文钱而已,一千文为一贯,那就是一百贯钱而已。
以苏宸的身价,现在会在乎一百贯?
但想归想,苏宸并不能表现出嫌弃的眼神,还要起身感恩戴德,谢主隆恩。
“一入朝堂深似海啊,从此苏郎是路人!”苏宸心中暗叹, 以后混朝堂仕途了,要经常学会拍马唯上,不停歌功颂德才行。
像苏宸这么正直的人,一时还真有点不适应。
皇室勋贵席位上,太后、大周后娥皇、永宁公主、周嘉敏等人,看向苏宸的目光,或认可,或爱慕。
苏宸目光瞥了最炽热眼神那里,正是周嘉敏和永宁公主,在朝着他灿烂一笑。
“收心!”
苏宸面色保持平静,众目睽睽之下,不能过于轻浮和失态,乖乖退回自己座位。
这一场宴会,直到亥时才落幕。
苏宸正是人生得意时,也饮了一些酒,半醉状态离开了皇宫,婉拒其它进士诚邀他再去秦淮河游船听曲的邀请,坐上马车回府去了。
次日一早,苏宸第一次正式入朝,参加朝会。
按南唐国制,新科进士的一甲和二甲的人,都会有一些朝廷任命,大多是留在京城历练,三甲的进士,就有点惨,不在朝廷包分配名额内,要等吏部筛选出一些地方县令、县丞空缺的位置,然后分配给这些三甲进士。
如果三甲进士里,有人关系很硬,倒是可以留在京城,塞进去一个不错官职,若是没有关系,只能是漫长等待,甚至科举中进士之后三四年,都没有委派差事,也是有可能的,这就需要给吏部官员打点关系才行。
叶琛、朱尧、谭明俊三人运气不错,跟对了老大苏宸,等于站队正确,尽管三人都是三甲靠后的进士,但韩熙载身为吏部左侍郎,在尚书为虚职六部,他就是吏部一把手,直接大笔一挥,三人都分配到不同的京城要职部门。
比如叶琛进入了户部,朱尧进入了兵部,谭明俊进入了御史台,尽管都是实习阶段,而且官职不高,但已经比许多二甲进士的待遇还要好了。
三人自是对韩熙载感激涕零,同时,也内心明白,这都是沾了苏宸的光,更坚定了三人把苏宸当老大的选择。
身为状元的苏宸,理所当然进入了翰林院,担任了修撰,榜眼和探花,担任编修。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从唐朝起开始设立,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从事的朝廷日常性工作,如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品级为正七品。
当然,他们刚去,不可能就直接上手动笔,而是跟着学习,就如同刚大学毕业去单位实习一样,先做一些简单的小事,比如整理文案,抄录一些檄文,打扫经阁,熟悉朝廷发文的流程等。
这個部门,看似没有实权,只是文秘工作,但是,在这里能够接触大量的诏书、实录、政策拟定的,可谓朝廷大小事第一个知晓的部门,能够对朝廷目前的局势、政策等,有直观、准确、及时的资讯。
韩熙载忽然站出来,说道:“臣觉得,苏宸如果只挂职翰林修撰有点大材小用,可以另外赐苏宸为六部行走之职,可以每日半天在翰林院,半天到六部各部门轮流学习,每两个月更换一个部门,早日弄懂朝廷的流程和六部衙门运作,也能早日为我唐国做出大贡献。”
众官员一听,顿时惊讶,没想到韩熙载这样明显地提拔苏宸,因为六部行走,还是第一次听说,让一个新科状元,这样在六部走一遍,可以说,这是按照宰相来培养啊!
“老臣觉得不妥,此事从未有过,实在违背朝廷规制。”魏岑站出来反对,身为宋党的领队人物,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韩熙载如此过分要求,提高苏宸威望,变相压制宋党这边的势力。
原本因为苏宸的出现,平衡就被打破了,宋党越来越边缘化,若是韩熙载这个提议被采纳,苏宸便如日中天,更难阻击了。
韩熙载不甘示弱辩驳:“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可以变通。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是因为也没有苏宸这样才华的状元横空出世,特殊人,当特殊培养,难道为了国运,这点要求还实现不了吗?”
“韩大人把新科状元,跟国运联系在一起,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吧。”魏岑冷哼,抓住“国运”这两个字,故意挤兑和嘲讽。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会参政
1...157158159160161...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