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只有熟悉各派系的人,把一些影响占据的臭鱼官员给圈出来,免得影响占据。
像南唐的林仁肇、朱令赟、呙彦、马诚信、马承俊、卢绛等,都是可用之将,能够用来抵挡宋军。
一旦宋军真的攻打南唐,苏宸觉得应该提前向韩熙载举荐这些将领,委派重任。
“割据在南方的政权,想要存活,必然需要牢牢掌控江淮地区,不然仅凭长江一线的防御,没有防御纵深,加之古代时期南方割据政权的经济重心大多是沿江的,长江可谓是处处无防。“
苏宸看过地图之后,心中生出这般想法。
只要是北方中原政权完成准备,即可由长江中上游瞬间而下,势如破竹,并不是所有政权都有三国时东吴的国运。
但可惜的是,南唐在李璟时期,彻底失去了对江淮之地的控制权,江北十三州五年前丢失了,被北周攻占,如今在北宋朝廷的版图里。
到了黄昏,已经下衙时间,韩熙载还没有回来,看来入宫跟官家谈论的很深,一时半会无法决策下来。
苏宸离开吏部衙门,坐上马车,荆云驾车离开。
回到彭府,发现府里来了客人,站在院子内,身影婀娜,冰清玉洁,正是徐才女到来了。
“清婉,你不是在润州吗,怎么来金陵了?“
徐才女微笑说道:“家叔在金陵做官,国子监早就给我发过请帖,邀请我来国子监担任助教!“
苏宸略有吃惊,在古代,“国子”常指有爵位的上层子弟,国子监的“监”,则常用作官名、官署名,当官之人也常被称呼为“监子”。国子监的生源都是宦官子弟。
而且,在古代的国子监,从不招收女弟子,徐清婉虽然是润州第一才女,进入国子监担任助教(讲学的老师)有点不合常理了。
苏宸疑惑问道:“你叔叔是哪一位?”
“家叔徐游,便是现任国子监的祭酒。”
“原来如此!”苏宸微微点头,他下午在吏部看过了一些四品以上京官,就看到过徐游的简历,凭借他现在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能够全部印入脑海了。
徐游乃是杨吴权臣徐温之孙,徐知诲之子,学识很高,在中主李景、当下李煜时期都颇受宠任,被封文安郡公,也是李煜的少年时的授业老师,身份颇高。
“哦,那以后你也要常驻在金陵城了呀!“
徐才女点头答道:“对的,临行前,我向家父要了一些钱贯银两,打算在金陵城置下一个清雅小苑,居住下来,以后和你交流诗文的机会也多了。“
苏宸有点抵触跟大才女谈诗文,容易露馅他的“真才实学”,不过他想到了天工院的构想,忽然说道:“去国子监讲解诗文典故,多是老生常谈,没有多大意思,而且给那些富家子弟讲学,能有多大影响?还不如加入天工院,既可以将给读书人,也能研究格物和算术,甚至可以办女学,让富家子弟的千金和女子,也能来读书、长见识,这才是真正有变革意义的事!“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为国为民的苏郎
“天工院?”徐才女有些惊讶,眸光看着苏宸,充满好奇。
苏宸点头,郑重其事说道:“对啊,以前我不是给你讲过阿拉伯数字吗,应用于算术里,会让我唐国算学强大, 当算学足够普及,就会产生许多的工匠,反哺给机械、制造、科研、化工等行业,能够提高生产力,产生更多的商品,满足百姓生活需求, 百姓不再贫苦,国库不在空虚, 才是立国之本!”
徐才女听完, 有点目瞪口呆,一个算术,能够成为立国之本?
世上的读书人,都推崇儒学、法学,甚至黄老之术,形而上的哲学体系,寻找治国之道,才是立国之本。
徐才女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个算术,加上格物制造,就能成为国之根本。
但是,虽然以前没有听闻,现在从苏宸的口中说出来,如此的坚信和肯定,倒是让徐才女有些动摇了。
这些淫工巧计, 真的能成为国家的根本,影响国计民生吗?
“能具体举例吗?”徐才女充满好奇。
苏宸解释道:“记得以前跟你讲过粗盐变细盐,就是化工的知识。而算术推广开, 其实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机械制造和设计上,比如齿轮,比如水利铁锤,水利纺织机,车床老虎钳等,这些都需要计算力量和能量。转化水能为动能,大大提高效果,减缩成本,能够源源不断制造财富,国库充盈了,就可以发展强军,也能够补贴老百姓,不用再加重赋税和徭役,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徐清婉听完,微微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跟苏宸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就愈发觉得他的想法奇特,还十分实用。
明明很有作诗词和写文章的才华, 但却平时好不表现,一心钻研算术和巧工之事,实在令人费解。
但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苏宸心中装着百姓和国家,这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如果唐国才子俊杰们,都能像苏公子这般,心系朝廷和百姓,唐国也不会日薄西山到如此地步。”
徐才女轻叹,看向苏宸的眼神,充满了崇拜之色。
这李唐的局面,如何能瞒过徐才女?她可是精通史书,博学多才的奇女子,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她还精通史学,加上徐家特殊的地位,所以李唐目前的国库虚实,兵马分布,综合国力,她大致都能清楚。
要想改变这个颓败局面,除非管仲、商鞅复生,变法图强,才有可能!
目前新党的潘佑、李平等人,裹挟许多南方的士大夫,打算推行改革变法,中兴李唐,连她二叔徐游都积极参与,打算从国子监入手,要把变革思想灌输给国子们。
这也是徐清婉被她二叔邀请来金陵,推入国子监做助教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才女的号召力,凝聚一批国子书生,接受洗脑的变革理论,挽救唐国。
但现在看来,似乎苏宸的提议,更加实际一些,切实可行。
徐清婉叹息说道:“以前总觉得,要实现富民强国,需要的是变法,恢复井田制,尊崇孔孟学说,甚至糅合墨子思想,讲究天下大同,提高军功,加强朝廷和地方法令的完善但能否真的有效果,谁也难以估算!”
苏宸摇头一笑:“那些都是老生常谈,甚至陈词滥调了。这都什么年代了,历经过了汉晋隋唐,几个大王朝下来,各种制度和法典已经很完善了,就靠更改条令,已经无法改变南唐李唐的局面,尤其是恢复井田制,那都是春秋时代的土地制度,更不适合当下,所以,要真正变法图强,就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考虑?”
“生产力?”徐清婉有些愣神,对这个词语,还有点不理解。
“生产力也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它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生产方式的一個方面。指人们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那些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
徐才女听着有点懵,从未听过这个理论,问道:“这是何人定义的?”
“一位贤者,马先生!”苏宸微笑回答。
“哪位马先生,可是唐国人?”徐才女更加好奇了,若是大贤,她都应该听过才是。
“这个,他不是唐国人,也不是中原人,算是西域人”苏宸想说西欧人,但是,徐才女更不知晓,还得多费口舌。
西域称呼,唐国人也能知道,毕竟在两百年前的盛唐,万朝来贺,都载入过史册,徐才女精通史学,自然知晓西域国度。
“原来如此。”
徐才女微微点头,没有再刨根问底,心中对苏宸的博学更加钦佩了。
想不到苏宸还认识西域的大贤,接触过“生产力”的新思想。
苏宸觉得有点跑题了,于是拐回话题说道:“怎么样,要不要加入天工院,到时候,你变是天工院的分院长、博士了,你打算讲经史可以,办女学讲解算术也行,或者造船、机械等,有兴趣也可以参与。”
他继续画饼,诱导徐才女加入,顿时提高天工院的名气。
“你呢,会在里面任教吗?”徐清婉眼神盯向苏宸询问。
苏宸点头说道:“嗯,当然会,实际上,韩大人做名誉院长,再邀请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真正院长,我担任一个助教身份,其实在幕后规划天工院整体运行,包括授课范围、方式等等。”
徐清婉听完之后,眼神闪过一抹神采,听苏宸这样描述之后,她的好奇心顿时被抬高了。
跟国子监相比,她觉得去天工院才是最兴趣,而且还能够跟苏宸每天相见,听他谈论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简直不比听诗词歌赋逊色,还同时能够为朝廷和百姓做贡献,跟他一起做一些惊人之举,何等快事。
于公于私,徐清婉都觉得自己应该答应下来。
“那好,我答应了,那要怎么谢我,为我专门写一首词?还是下厨做一顿饭?”徐清婉笑靥如花,清美的容颜,在此时,一笑倾城。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二十六章 进步显著
苏宸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肴,跟徐清婉、彭菁菁、杨灵儿、周嘉敏一起共享晚膳。
现在苏府的规模也变大了,光家丁护卫就二十多人,护院的武师教头两人,长工、短工、仆役、丫鬟、车夫等,加起来, 还有十人。
有了家产后,苏宸也在扩大自己府邸的护院能力,以提防自己名声在外,回头被一些江湖大盗、北方的探子刺客盯上,杀入苏府来。
苏宸自己也加强练刀,风雨不误,如今他的体力和刀术,都已经提升一大截。
哪怕跟彭菁菁交手, 他也能应付一段时长了, 耐久性大大提高。
“当当当!”
晚膳过后,苏家院内,苏宸和彭菁菁一刀一剑,切磋起来。
月光下,苏宸刀法如匹练,步法稳重,以进攻为主,刀刀凶猛。
彭菁菁以剑格斗,剑法精妙,在化解着苏宸的一波一波的进攻。
“横刀立马,大破千军,看刀!”
苏宸充满着霸气与豪情,经过了一番西蜀之行,从军历炼之后, 他现在整个人的气息更加阳刚了。
尤其是现在拿刀的时候, 完全不是书生的柔弱形象了。
他气血阳刚, 喝声如雷,身法灵巧, 步伐沉稳,破绽越来越少,刀法越来越精熟了。
俗话说一年刀,十年剑,一辈子的枪!
练刀一年就能够有起色,十分速成,实战起来,非常悍勇。,
现在彭菁菁应对起来,也有些棘手了,绝不像以前那么轻松就击败苏宸了。
这个男人,已经逐渐挺起来了。
不再是以前的软脚虾,弱不经风。
“九天十地,唯我独尊,看刀——”
苏宸又喊出了口号,配合他的刀法,凌厉无比。
旁观的徐才女、周嘉敏、杨灵儿, 都对苏宸这样彪悍的表现,露出惊诧之色,甚至带着一故强大的安全感和钦佩感。
“想不到,以轩的武功也这般厉害了。”徐才女轻叹,眼神发光,觉得苏宸文武全才,更加有魅力。
周嘉敏更是满眼小星星了,以前她是瞧不惯武夫的,喜欢才子,但现在她心目中的第一才子,竟然有如此武功和刀法,如此凶猛,看得她内心激动,把苏宸想象成大英雄了。
杨灵儿也在暗中学武,进步更快,但是,看到苏宸实战力,也承认她的义兄,实力也提升显著,日后带兵杀敌,都不是难事。
“当!”
这一次交击,声音刺耳,力量很大。
苏宸感觉到手臂发麻,除了力量的反作用力,就是彭菁菁动用了内劲。
虽然苏宸这半年也在养内劲,但肯定无法跟彭菁菁练了十年相比,最主演是彭菁菁绝非花架子,而是一个练武奇才。
当初教给彭菁菁拳脚功夫的拳师教头,都是外功师傅,他们内劲都没有养出多少,但彭菁菁跟了好几个拳师学武后,又买了一些拳谱,反而自己琢磨出一点门道,掌握了运气窍门。她长期坚持下来,每天练武养气,转化气劲,有所收货。
“可以了!”
苏宸手臂发酸,已经到了体能消耗的临界点,打算见好就收了。
他已经跟彭菁菁大战三百回合,再斗下去,自己还是难逃一输。
彭菁菁额头和身子,香汗淋淋,也费了不少气力。
现在的苏宸并不好对付,攻击凶猛,加上胡家刀法很是精妙狠辣,实战性强,比彭菁菁那漂亮套路的剑术,威力更大,招数更精妙,所以才会再开始势均力敌,然后渐渐被综合实力高的彭菁菁压落下风。
“苏宸,你出刀就出刀,喊那都是什么啊,还九天十地唯我独尊,你怎么不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呢!”
彭菁菁有些窝火,因为苏宸刚才刀法大开大合,嘴里喊话也是咋咋呼呼,在气势上占了便宜。
“哈哈,这你就不懂了,我这既是给自己打足气势,也是迷惑对手,你要是听我喊出的招式名称,肯定发懵,被威慑到!”
苏宸忍不住哈哈大笑,什么“横刀立马,大破千军”,都是他随口瞎说的。
“菁菁姐,苏宸哥哥,擦汗!”
杨灵儿亲自递过了毛巾。
在二人面前,她还是那个小妹子灵儿,而不是杨吴公主,散落起义军的首领。
苏宸擦过汗渍,对着周嘉敏和徐才女说道:“时候不早了,你们该回府了,留宿在苏家,可能对你们声誉有影响。”
周嘉敏微微一笑说道:“我才不怕呢,如果外面有我和你的流言蜚语,也是我占便宜了,唐国第一才子,新科状元郎,谁有机会靠近呢?”
诸女听她说的有趣,也都莞尔笑起来。
徐才女本来还有一点点担忧传言,被周嘉敏这么一说,反而也释然了。
她早就到了出阁待嫁的年龄,能够一直没有嫁人,也是因为身份特殊,才华出众,個性独立,如果畏惧人言,徐才女也不会等到二十多岁,还没有嫁人。
好不容易认识了苏宸,徐才女决定勇敢一些,不要瞻前顾后,觉得顺其自然,心中坦荡就好。
“嘉敏,你再不回去,你母亲可是会派侍卫来接你!”
“以前或许会,现在啊,她巴不得我住在你府上不走了。”周嘉敏咯咯轻笑,现在金陵城最后潜力股的男士,就莫过于江左苏郎了。
所以,在这件事上,周家人,甚至大皇后都有默许态度,不怎么去管周嘉敏了。
如此一来,彭菁菁倒是有点吃味了,敢情都是冲着她未婚夫来的,图谋他身子和才情。
“徐姑娘,你呢?”
“太晚了,金陵城内也有宵禁,这个时候回去,被遇到巡卫,也不好解释,反而多生言语,莫不如在苏府讲究一晚,给我和丫鬟找个空房间,我和她住在一起就行。”徐清婉这样回答。
“那好吧!”苏宸看得出来,这几女都不想走了。
“以轩,方才饮酒时,伱不是谈到了水力锻造机和水力纺纱机吗,我很感兴趣,能否为我讲解一番呢?”徐才女忽然提出这个问题。
“哦,机械巧工方面的呀,可以啊,以后你也是我天工院的助教了,我提前跟你讲解一下,也是应该的,请移步书房。”
苏宸说完,就带着徐才女去搞“科研”讨论去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二十七章 道法术器
苏府书房内。
苏宸拿出一张绘图大纸,图上有杠杆、齿轮、水流、大型铁锤,大型刀片、车床、锁链,似乎并不繁杂地勾画在一起。
徐清婉看着栩栩如生的单色炭笔画,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疑惑问:“这是”
苏宸解释道:“这是我构想的,名叫做水力锻造机, 在冶铁的时候,用来打造熟铁中的炭元素,虽然冶铁技术在唐代就成熟了,但是,祛炭还是有不足,废品率高。我看过蜀军唐军的兵器,里面的矿物杂质还很高, 就是因为在淬火捶打铸造中,火温不够, 打造的力量也不够,人力效率低,无法形成批量标准化。
如果使用水利代替人力,将是一个大进步,水力铸造机、水力切割机、水力冲压机、水力压弯机等等,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批量生产,标准化尺寸,一旦在江南唐国运行起来,几年之内,将会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将会在军工、武器装备、大型设备方面,远远超过中原大宋,和其它诸侯。”
金陵、润州等, 靠着长江, 分流也多, 比如秦淮河、扬子江等, 水系发达,可以大举借用水力这一资源。
苏宸看过近代世界史,欧洲近代发展,与水力车床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是里程碑的作用。
根据欧洲工业史,最早的水锤出现于十五世纪,率先由德国锡耶格兰德采用了杠杆锤或落锤,所用水轮轴与锤杆平行,末端为凸轮,使锤杆升高到支点和锤头之间,这种锤的工作速度为每分钟70次,且能够举起较大的锤头。
后来又出现了尾锤,锻打速度每分钟200次,锤头重量50到250公斤,极大地解决了锻造工艺,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拉开了工业的序幕。
在十五世纪末期,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等相继出现, 为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与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
苏宸觉得, 以现在的能力, 要制造蒸汽机,就如同凭空造楼阁,不解释。除了自己也不足够懂细节外,相应的各种零件,轴承、活塞等,也根本没有。
因此,他决定把唐国的工业研究,放在水力车身上,包括水力铸造机、压弯机等,如果在几年内制造出来,并投入使用,那么南唐的武器、盔甲、铁船等,都将是一个飞跃。
徐清婉听着苏宸不断讲解,把水力车床,水力应用等说了出来,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
“利用水力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所用,解决人工问题..”
徐清婉听到这,已经明白苏宸的想法了。
就是许多人工无法实现的东西,能够被水力替代,应用于重复性机械工作,要比人力持久耐用,源源不断。
“这些,要真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徐清婉蹙眉,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挖渠引水,还要建立工坊,与之配合,还需要许多零件组装成机械,这需要大量的工匠帮忙。
“对,并不容易,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工匠师傅和年轻读书人加入进来,研究这些技术,才能推动技术变革,能够节约成本,制造更多物品,达到富国民强的地步!”
苏宸也说出其中的难处,光靠他一個人,肯定做不到。
他知识有这些思维,因为记忆中看过的一些图书和纪录片而已,他并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无法做到那么细致,只能从民间发动一些能工巧匠,还要一些对“理工”感兴趣的读书人,接受他的算术和思维,投身于科研,让精于这一行业,有天赋的人集体研究,才能做出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苏宸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并非动手能力有多强,他最大优势,是认知!
基于现代知识体系,构成的认知,是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的。
认知这东西,超出一千多年,一旦有机会施展,就会发挥出奇效来。
这一晚,徐清婉彻底对苏宸的格物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钦佩了,也坚定了她加入天工院任教,能够陪伴苏宸一起造福天下的想法。
次日,苏宸正常上衙,先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于唐代初置,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了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主要任务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非正式的官署,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翰林承旨。
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翰林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翰林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但目前南唐国小,并没有设置那么复杂,中宿舍人和翰林学士承旨都由徐铉担任了。
苏宸见到徐铉的时候,倍感亲切,因为彼此在半年前就在润州相见了。
对于徐铉的才学,苏宸也打心里佩服,这可是南唐文化储备最强的人。古代文学史上的说文解字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都是由此人参与校注、编纂的,对古代文学有巨大推动和贡献。
“苏宸啊,我知你虽然才学甚高,若江左才气有一升,你独占八斗,但你并不爱钻研训诂、金石学等,似乎对格物等更感兴趣,实在有些浪费你的才气了,若是你肯在翰林院,跟着徐某人认真学习文章解字训诂等,说不定你能成为这个时代文坛大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流传,为往圣开继绝学,日后甚至成为亚圣衣钵人!”
徐铉爱才,对苏宸这个人,不好好学习圣人之说,整日研究格物和小发明,觉得有些浪费了精力,更希望他能够收心,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青史留名,成为百年内最闪亮的一位文坛大家。
目前苏宸的诗词和文章已经是名篇了,注定会流传下去,如果能够研究圣人之学,或许成为数百年内出现的一位大文豪,堪比诗仙诗圣,文坛八大家之清流。
“我觉得当务之急,能挽救南唐的,就是格物这些手段,有了先进的器材,创作更多的物质财富,富国民强,才能生存下去。”苏宸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徐铉微微摇头:“苏宸,你应该听过“道法术器”的哲思道理,有形的“器”源于“巧术”,而“术”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所以道德经的主旨是“以道御术”,即以道义来承载智术,趁着年轻,先从“大道”入手,接触圣人之学,理解万物生存之理,然后再接触法、术、器,才能成就非凡,干出一番大事,不可本末倒置。“
1...159160161162163...212
猜你喜欢